每個人都知道喝水對身體重要性,對於需要減重瘦身的人來說,喝水更為重要!喝水確實可以抑制食慾,讓身體產生飽足感,同時也有助於新陳代謝、排除脂肪。且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攝取不足,會讓脂肪堆積的更多,反之,水分攝取量增多的話,就會有助於減少脂肪堆積。根據德國科學家推出了一項「8杯水減肥法」,每天固定8個時段喝下250c.c.的水,一天約2000c.c.就可以有效減肥。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像是血液、淋巴液以及身體的分泌物等都與水有關,水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則血液中含水量約達90%以上,當人體進食後,會經過吞嚥、消化、運送養份以至排泄廢物,則這些各個環節都需要水的幫助才能順利進行。然而在呼吸時,我們也會流失水份。隨著每天工作量與溫度的增加,呼吸量與排汗量也同時增加,水的流失也相對增加,生病所引致的發燒、嘔吐及腹瀉狀況也會令水份大量流失,因此必須儘快的補充,以保持體內水份的平衡,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然而對於正在減重的人來說,喝水是最能排泄老廢角質以及預防脂肪堆積的方式。
8杯水減肥法是由德國科學家所發明,若以一杯250c.c.計算,8杯就有2000c.c.,以成人每天需攝取水分(體重(公斤)*25~30)計算,一個60公斤成人就得喝近2000c.c.的水。其實喝水確實是能夠減肥,人體70%由水構成,也就是說需要排毒、燃燒脂肪、增加肌肉都是需要水分。水能幫助人體排便、排毒、幫助燃燒脂肪,倘若水喝不夠,當然沒辦法代謝,就會越來越胖。以下為8杯水減肥法的喝水時段,透過這個方式一起來完成我們的減重大業。
第1杯:早上起床。起床後喝杯水可清腸胃、助排便,因為經過一整晚的消耗身體處於缺水階段,因此還沒吃早餐前喝杯水,可幫助提升新陳代謝。
第2杯:早上9點。以中醫生理時鐘計算,早上9點為腸胃排毒時間,喝杯水能加速腸胃清理體內毒素。
第3杯:中午11點半。中午吃飯前喝杯水能增加飽足感,避免午餐吃太飽。且中午為心臟排毒時間,喝水能促進排毒。
第4杯:下午1點。午餐吃太飽容易加重腸胃負擔、消化不良,因此建議7~8分飽就好,飯後休息半小時再喝1杯水有助消化。
第5杯:下午3點半。下午茶時間當同事都在吃甜點或是零食時,你只要喝水就對了!不只能讓自己多上廁所多走動外,戒掉零食甜點還有助瘦身。
第6杯:下午5點半?接近下班時間,大家都想著要吃什麼,此時先喝一杯水,不僅能舒緩一整天的疲勞和飢餓狀態,也會突然有精神起來。
第7杯:晚上7點。此時是身體新陳代謝最頻繁的時間,喝杯水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和排毒,此時喝水據說和運動有同樣的效果。
第8杯:晚上9點。依據自己的睡眠時間調整,睡前2小時可以再喝杯水,因為人體在睡覺時無法自行補充水分,因此喝水能避免血液變得濃稠,也能補足睡覺時流失的水分。
雖然8杯水減肥法能讓人瘦身,但是身患有胃潰瘍、消化不良的人,建議在飯前避免喝水,以免稀釋胃液影響消化。然而半夜容易頻尿者、容易水腫者,建議在睡前2~3小時不要再喝水,否則會影響睡眠品質,以及隔天的體態。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如果骨盆前傾,會使胸部太過擴展導致腰呈反折的狀態,並引發各種身體不適,脊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痛、腰痛、髖關節疼痛、膝蓋痛,甚至也是造成小腹凸出、大腿變粗、臀部下垂等體態變形的原因。本文教你透過三部位肌肉,改善骨盆前傾帶來的腰痛、肩頸痠痛等各種不適。
事實上,一般健康的人的骨盆會稍微向前傾,不過我們所稱的骨盆前傾,其前傾角度已超過正常的範圍。
為什麼會這樣呢?骨盆上有很多塊肌肉附著,這些肌肉相互平衡並保持骨盆處於正確位置,但如果姿勢不良,這種平衡就會被破壞,導致骨盆過度傾斜。
此外,如果為了矯正駝背而擴胸,或是因駝背導致視線較低的人想要改變姿勢直視前方,這樣肌肉就會失去平衡狀態,導致下背部(腰部)拱起。接下來我將介紹矯正骨盆前傾的方法。
骨盆前傾的人,請按摩腹肌、腰部、大腿前側的肌肉,找回骨盆周圍肌肉的平衡,讓骨盆回到正常的位置。這些動作對苦於腰痛和肩頸痠痛的人也有效喔!
平躺,膝蓋立起,雙手放在腰下,腰壓著手,停留 30 秒。
腰持續壓著手,讓膝蓋靠近臉,停留 7 秒,做 5 組。
從跪坐開始,頭向下觸碰到地板,將腰部彎曲拱起,停留 30 秒。
從四隻著地開始,將腰部彎曲拱起,停留 30 秒。
上半身離地半躺,一腳伸直一腳彎曲,伸展單腳大腿。左右腳各做 30 秒。
上半身離地半躺,雙腳跪坐並伸展大腿。停留 30 秒。
如果躺姿使雙腳難以伸直,可以改站姿將膝蓋放在椅子上,伸展大腿。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朴成煇著,林佳翰譯《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物理治療師圖解教學 1個動作從根源搞定全身痠痛》一書。
【本書特色】
★ 從頭到腳對症下解方,一本書解決從20歲到100歲的全身疑難雜症
• 症狀涵蓋頭痛、眼睛疲勞、頸椎過直、肩膀僵硬、四十肩/五十肩、腰痛、髖關節疼痛、膝蓋痛、網球肘及彈簧指…等,從頭到腳的不適都能在這本書得到短時間、易執行的解方。
• 特別規劃一章「回春美容篇」,針對愛美讀者提出只要持續做 2 週,就能有感消除臉部皺紋、皮膚下垂等問題。
• 痠痛不適、回春美容與各種生活習慣解方,是從 20 歲到 100 歲都能應用在自己身上的實用工具書。家中放一本,搞定全家大小的身體疑難雜症!
★ 圖解漫畫風格呈現,輕鬆易讀超好懂 全書以可愛的插畫示意替代繁雜的說明文,圖解呈現錯誤與正確概念、案例的自我檢查方法、案例的解決方法,讓人讀來輕鬆簡單。不過,每個案例仍有簡單的文字重點敘述,輕鬆之餘不失作者的專業。
更多《1個人的超有感按摩》資訊 請點此
你的慢性疼痛總是在全身各部位穿梭,多年無法根治嗎﹖因「疼痛」而生的一本書《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於11月底出版,其作者大馬知名體態矯正團隊特地赴台,於28日舉辦新書主題講座暨作者見面會,以更深入的方式,面對面為讀者導讀全書對疼痛嶄新的見解與實際案例,更分享面對疼痛的觀念:體態已透露出你疼痛的關鍵原因,更預測了未來哪個部位可能疼痛!
講座中,《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第一作者蔡定成醫師為讀者導讀:包括分析體態平衡的觀念、 足踝關節與體態歪斜、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全人照顧的觀念:疼痛治療、脊椎側彎與骨折預防等。如同書中提及,影響一個人疼痛的「五態」包括了體態、姿態、步態、足態與心態,其中蔡定成認為最關鍵是足踝關節,它的影響造成體態歪斜、引發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直接或間接形成各部位疼痛的根本原因。
無論是小孩或老人,體態歪斜都會使疼痛上身!一開始可能沒感覺,但久而久之,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未來的疼痛。蔡定成在講座中也提出了「全人照顧」的觀念,包括足部、膝蓋、腰臀部的疼痛治療,脊椎側彎的預防與治療,以及骨折、自律神經失調預防等。
講座下半場,協同作者、也是曾赴馬來西亞深造的台灣高雄人葉明嘉老師,不僅以專業知識和讀者分享雙足是整體骨架(脊椎)的地基,也提醒了常見的錯誤觀念。例如,高跟鞋只是給男人視覺上覺得好看的工具,因為穿上高跟鞋的女人骨盆前傾,營造出「前凸後翹」的外貌,事實上再破壞骨盆、影響脊椎,讓腰痠背痛更容易上身。
葉明嘉強調,解決問題就要用對手段,而產品正是解決問題的手段。然而市面上各式號稱解決足底問題的足弓墊琳瑯滿目,其實依種類而分,許多足弓墊目的只是減輕壓力,而非矯正。他建議痠痛苦主應針對自己的需求,尋找可以達到目標的足弓腳正墊;也同時分享選擇足弓墊的原則和方法,以及即將在高雄舉辦的「2019脊椎健康跨界整合國際高峰論壇」,可免費參加吸收超過二十位專業人士的知識精華。
最後,活動在近六十名參加者的熱鬧氣氛中,以簽書、拍照歡樂收場。《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也熱騰騰上架,各大書局與網路書城販售中。
攝影、採訪/Dama
• 文章摘自莫克文化, 蔡定成、葉明嘉、張嘉和合著《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
本書特色
來自馬來西亞,診治過近千位個案,並致力於推廣體態矯正的自然療法醫師蔡定成團隊,「從腳到頭」為你掃描足底、膝蓋、腰臀到肩頸頭痛的問題點。並從內而外分析自律神經、骨骼與肌肉筋膜如何影響疼痛﹖又該怎麼預防、矯正與治療﹖
全書抽絲剝繭為你解答﹕疼痛的源頭﹖體態歪斜如何形成﹖生活上必須修正的不良姿態﹖有效步態和不良步態的差別﹖如何從足態預測體態的問題﹖扁平足無法改變嗎﹖胃痛、慢性咳嗽、頭暈頭痛的根本原因﹖
全書精闢分析提出解套方案﹕扁平足等各種足弓的改善方案、膝蓋疼痛退化的解決方案、頭頸疼痛和駝背的預防方案、脊椎側彎的預防黃金期與矯正治療、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出現的症狀、鞋子和鞋墊的選擇與使用技巧
• 更多莫克文化《體態平衡與疼痛的根源》一書資訊 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