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血壓偏高的問題,有可能是體重過重、壓力過大,或是飲食上有問題,但控制血壓除了吃藥外,其實還有其他辦法來輔助。根據歐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維持規律耐力運動包括步行、騎自行車,以及伏地挺身等肌力訓練,幾乎與降壓藥物有同樣控制血壓的效果。
高血壓在歐美地區影響了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目前在英國有1,700 萬人、美國有7,500萬人被高血壓所困擾;由於血壓控制效果不彰,每年有大約62,000 人死於中風及心臟病發作,因此醫學界迫切期望能為更多人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 根據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及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共同執行的研究指出,對高血壓患者而言,運動與降血壓的處方藥物一樣有效。研究人員針對39,700名受測者進行了391項測試,發現透過規律的綜合耐力運動,像是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舉重、伏地挺身等肌力訓練,可以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至健康水平,與服用β受體阻滯劑或ACE抑制劑等降壓藥物具有同樣的效果。
倫敦政經學院的荷賽因‧ 納西(Huseyin Naci)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是在鼓勵高血壓患者應該停止服用藥物,無論是否要放棄藥物,患者都要與醫師仔細討論。然而醫師給予患者運動的建議是一回事,但必須確保患者能夠持續地、規律地運動,才能從中真正獲益。高血壓是一種普遍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約有300萬高血壓患者,但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都沒有將血壓值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為此醫學專家提出3大建議事項,期望民眾遠離高血壓的威脅,進而降低腦中風、心臟病、主動脈剝離等併發疾病的風險。
18歲以上民眾,每年至少要量1 次血壓,如果血壓低於120/80 mm/Hg,可維持每年量1次血壓;若血壓超過140/90 mm/Hg,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以避免後續疾病發生。
日常生活需謹記清淡飲食、戒菸、節制飲酒、注意氣溫變化、保持規律運動,以及要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來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即是控制血壓的關鍵。
妥善處理來自生活及工作的壓力,保持情緒平靜,可藉由泡澡、聽音樂、打坐冥想、瑜伽以及和友人小聚、從事正當休閒活動來放鬆心情。
資料來源/明醫網
責任編輯/妞妞
一名40多歲男性左側膝蓋已疼痛1年多,該患者從事汽車保養維修作業超過20年,本身沒有特別外傷病史。患者平日工作時常以蹲坐姿勢作業,每日蹲坐時間為2~3小時,期間也須頻繁起立蹲下;甚至有整日蹲坐的情況,蹲作期間需要經常變換姿勢,因此導致膝蓋疼痛難耐。後續,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左側半月軟骨破損」而且是職業相關疾病。
近年來,職業性骨骼肌肉疾病越來越受到重視,膝關節是人體全身最大的關節,膝蓋疾患也是常見的骨骼肌肉疾患之一,其中「半月軟骨受損」是常見的職業病。
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廖再緯表示,膝關節需要依賴周圍的軟組織來加強穩定,半月狀軟骨位於脛骨平台,分為內、外2個半月形的纖維軟骨。由於半月狀軟骨的功能可使脛骨與股骨接觸面積增加約2~3倍,壓力減輕一半以上,所以具有以下功能:
1.保護關節面
2.增加接觸面積
3.增加關節穩定度
4.潤滑作用
5.吸收撞擊與壓力
半月板軟骨破裂是常見的膝蓋傷害,若膝蓋面臨一些突發性的動作,例如急停、扭轉等,就有可能造成半月狀軟骨破裂。廖再緯指出,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1.疼痛:膝蓋關節受損的半月軟骨通常會引起疼痛。
2.膝蓋不穩:受損的半月軟骨可能導致膝蓋在運動時感到不穩定,影響正常行走和運動。
3.腫脹: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引起膝蓋周圍的腫脹。
4.卡住或卡住感:受損的半月軟骨可能會導致膝蓋在移動過程中卡住或卡住感,限制膝蓋的正常運動範圍。
5.彎曲或伸展困難:半月軟骨受損可能會限制膝蓋的彎曲和伸展能力,動作變得困難或疼痛。
半月軟骨能保護關節,有助於減少骨塊間的摩擦,在人體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不當使用可能會造成傷害,尤其長時間跪姿、蹲姿的族群。廖再緯指出,容易造成半月軟骨受損之職業性因素有:
1.長時間的屈膝工作
2.重複性屈伸運動
3.搬抬重物:從事需要頻繁搬抬重物的職業
4.高風險運動:足球、籃球等。
5.不當的工作姿勢:長期保持不正確的工作姿勢,如膝蓋不穩定或扭曲的姿勢。
6.不當的腳踝支撐
廖再緯補充,長期跪姿、深蹲姿或爬行等工作姿勢是半月軟骨破損主要的職業風險暴露,許多長期蹲跪作業的勞工,例如建築工人、搬運工人、清潔工人等,通通都暴露在風險之下。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膝蓋疼痛症狀,最好趕快就醫才能免除後患。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