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長期脖子痛 原來是呼吸出了問題!
1
長期脖子痛 原來是呼吸出了問題!
2
按摩
為什麼要在運動後按摩?5個理由告訴你對身體多重要
3
想減重成功?除了運動外,這四大營養素不可或缺!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

長期脖子痛 原來是呼吸出了問題!

2019-08-07
運動部落 保健 肌肉痠痛 觀念 動晰物理治療所

L先生是個不到30歲的上班族,長期受反覆性落枕所苦,有時痛在右側,有時又跑到左側,甚至有時一覺起來脖子痛到無法轉動,雖然休息幾天會慢慢改善,但會不定時發作。在到物理治療所之前,已看過骨科醫師與照X光片,發現他的頸椎曲線過直,並且針對此問題做過許多治療,但症狀一直沒有好轉,仍然反反覆覆地發作。你也常常脖子痛嗎﹖該怎麼解決這難纏的困擾呢﹖

長期脖子痛 原來是呼吸出了問題!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頸部肌肉總是緊繃僵硬,如果有人用手指按壓一下,馬上痛得哇哇大叫...你也有類似經驗嗎?這類長期姿勢不良引起的「上交叉症候群」不可輕忽,但它的問題點可能不如你所想像,如果沒有「對症下部位」 治療,恐怕難以改善。物理治療師透過一名年輕個案,分析他從接觸到個案開始的思考、治療流程,同病相憐的人不妨參考看看。重點是,快乖乖去看診吧!

理學評估發現

L先生的工作需久坐使用電腦,兩側頸部的肌肉非常緊繃,在頸椎與胸椎交界處非常敏感,有很多的痛點,胸椎活動度相當受限。

其實這樣型態的個案在臨床上很常見,多是長期姿勢不良引起的「上交叉症候群」,但左右邊都痛,而且跑來跑去的情況則是不多見,不得輕忽。

「問題應該不單純,我得再多蒐集一些線索」我在心裡反覆思考著。果然,進一步詢問發現,L先生小時候有氣喘問題,與此同時,我注意到他的呼吸型態是有問題的,呼吸時肋骨的擴張很少,尤其是下肋骨,比較偏向 胸式呼吸,伴隨明顯的鎖骨上提(用許多脖子周邊的肌肉協助)

左邊是胸式呼吸,下方的肋骨活動較少,使用較多上胸與聳肩、鎖骨上提 (圖片取自網路)

一般來說,這樣的呼吸模式在你做較費力的事情時(如搬重物、快跑)才會切換,短時間內協助更多的空氣進入體內;但現在只是躺在治療床上,就在費力地吸氣著。評估至此,我想這很有可能是他脖子肌肉持續緊繃的原因之一!如果每分每秒都在如此費力地呼吸著,脖子肌肉能不緊繃嗎?

如何對症下治療?

評估至此,我便馬上改變治療方向,以恢復肋骨的活動為目標,讓他能夠恢復正常的呼吸型態,減少脖子的過度緊繃。

由於肋骨連接在胸椎上,肋骨包圍著臟器(尤其下肋骨),橫膈膜、肝與胃等組織,若活動受限,也會因此限制肋骨的活動,所以目標基本上就放在這幾個部位。

先做胸椎關節鬆動,接著放鬆橫膈周圍筋膜,再施作內臟鬆弛術鬆開胃、肝與橫膈之間的張力,接著利用拮抗鬆弛術處理掉內臟相對應的壓痛點,最後誘發腹式呼吸,引導下肋骨的活動收尾。治療結束後,L先生頸部立馬可以轉動,脖子的肌肉緊繃下降許多,而且治療效果可以維持住。

在這次案例中,呼吸型態是最大的問題,主要透過內臟筋膜鬆弛的技術,促使肋骨活動正常而 改變呼吸的型態 ,讓脖子肌肉不再過度使用;若是治療脖子本身,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也無法維持,不可不慎!

/ 關於動晰物理治療所 /
動晰物理治療所

動晰物理治療所的核心理念為「全人、科技、預防」,期望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治療師,建構最完整的治療方案。由不同治療師從不同面向解析問題,找尋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治療方式。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什麼要在運動後按摩?5個理由告訴你對身體多重要

2020-07-28
運動生理運動恢復生活觀念保健話題

多數人在運動之後,都會補充營養且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恢復身體,但你知道嗎?其實運動後的按摩,對我們恢復體能也是一樣重要。根據許多研究發現,當運動完後開始按摩,能有助於減少肌肉發炎,以及預防身體傷害等,此外,以下5個理由更能瞭解到運動後按摩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按摩
為什麼要在運動後按摩?5個理由告訴你對身體多重要 ©thehealingstation.net

加速肌肉恢復

當你在進行馬拉松比賽的訓練,或是經常長跑步,以及有固定健身習慣的人,透過按摩就能加速腿部肌肉恢復。按摩是緩解運動疼痛的好辦法,同時可以幫助您的肌肉癒合且為下次的運動做好準備。其實,僅管只是運動後享受10分鐘按摩,就可以讓肌肉恢復,減少肌肉發炎的機率。因此,按摩是一種能在您健身過程中恢復身體,減少疼痛的方法之一。

排出體內廢物

按摩最主要的好處是,可以讓你自然而然將身體裡堆積的不好東西給排出,同時有助於消除我們體內的有害物質。此外,按摩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因為血液會將肌肉和內臟中的廢物都代謝掉,幫助人體排出廢物。

©discovermassage.com.a

提高身體靈活性

是否在慢跑完或運動後覺得肌肉非常緊繃?這是因為肌肉在運動過程中受到壓力而變得緊張。除了做些簡單的拉伸動作以外,按摩會在緊繃部位上施加適當的壓力,從而幫助放鬆任何緊繃的關節,長期按摩還可以幫助提高我們身體的靈活性。像是跑完馬拉松後,按摩腿部可以放鬆肌肉,從而提高你的運動耐力。

促進血液循環

做一次快速的腳底按摩大有益處,比如可以提高全身的血液循環。我們的腳底連接著數百萬計的神經,針對重要反射穴位進行按摩,就彷彿做一次全身按摩,長期下來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按摩產生的壓力會促使更多的血液通過您身體堵塞的部位,讓新鮮血液流入,從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健康的血液循環可以確保你的肌肉和體內組織能有效地吸收到營養和氧氣,這也是為什麼會強烈建議在運動後做一個按摩以快速恢復體力。當改善體內血液循環後,也有助於長期降低血壓升高的機率。

更好的睡眠品質

一夜好眠能帶給您許多好處,擁有優質的睡眠不僅能恢復大腦功能,讓您一整天精神奕奕,還能產生生長激素,刺激蛋白質合成,幫助肌肉恢復。如果運動後腎上腺素激增,或是疼痛讓您無法入睡,也許按摩會有所幫助。睡前按摩可以幫助您放鬆,改善你的睡眠品質,醒來時就不會感覺那麼疲倦,還能充滿精神地迎接第二天的生活。

©indianexpress.co

資料來源/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想減重成功?除了運動外,這四大營養素不可或缺!

2019-08-28
瘦身保健飲食知識庫

減重這個話題一輩子都圍繞在我們生活上,除了要規律運動、控制飲食外,充足睡眠也是相當重要!然而飲食控制這個環節許多人都很難拿捏,吃得對、吃得營養,更是決定減肥是否能成功的關鍵因素。此外,在減重時期特別需要補充的營養素來更容易向目標邁進。

想減重成功?除了運動外,這四大營養素不可或缺!

維生素C

根據研究指出,血液中的維生素C含量多寡,與燃燒脂肪的能力有直接關係,還可改善脂肪的代謝。此外,維生素C也是膠原蛋白形成原料,攝取含有維生素C的蔬果,在減肥時,肌膚比較不容易失去彈性與光澤,瘦身後的肌膚也比較不會乾澀與黯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為水果與蔬菜莫屬,減重期可多選擇芭樂、奇異果、番茄等水果,以及彩椒、花椰菜、綠豆芽、空心菜等蔬菜。

維生素C ©vegetariantimes.com

維生素B群

維生素B 群是身體中可以幫助新陳代謝,並促進能量轉換的重要輔酶。在代謝過程中,它可幫助醣類、脂質、蛋白質轉化成能量燃燒,只要有足夠的B 群,碳水化合物就能順利地被利用,還能促進蛋白質進行建造與修補組織的功能,避免脂肪堆積。

©123RF.com

鈣質

根據《英國營養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足夠鈣質攝取有助於抑制食慾,這讓想減重的人比較容易達到目標。在此研究中,鈣量不足的女性補充鈣片後,減掉的體重是同樣鈣量不足且沒有補充鈣片女性的4倍,這讓研究人員認為,當體內沒有足夠的鈣,腦部會產生飢餓的代償感覺,讓人更想多吃食物。

©grubmarket.com

水溶性膳食纖維

水溶性膳食纖維不僅可以改善減重期常見的便秘問題,還具有吸附少量油脂和膽固醇的獨特能力,然而適度食用藻類、菇類、黑棗、酪梨等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食物,可以將食物中的脂肪與膳食纖維一起排出體外,降低脂肪囤積在體內。

©healthline.com

此外,建議想減重的人,除了注意熱量攝取、保有運動習慣,也要多攝取膳食纖維、選擇優質的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另外,適當補充鈣質,例如牛奶、起司、豆類、小魚乾、深綠色蔬菜等,也都可以成為減重之路的神助攻,助上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SHAP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跑步
  • 重量訓練
  • 核心肌群
  • 初階訓練
  • 瑜伽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運動器材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