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坐不到半天,甚至什麼事都不做躺在床上…你的肩頸痠痛、下背痛就一一浮現嗎﹖痠痛因素很多,肌肉筋膜症候群正是其中一種常見原因,然而筋膜需要靠自身重量或輔助工具壓力來深層刺激,才能達到真正放鬆,進一步緩解惱人痠痛。運動星球與藍海學苑特別攜手開設「肌能系貼紮與筋膜放鬆實戰技巧」課程,讓我們回顧8月22日第一堂課重點,如果你是痠痛苦主、相關從業人員卻沒學過這些技巧,千萬別錯過9月25日的第二堂課!
為了讓專業理論和實務技巧兼具,「肌能系貼紮與筋膜放鬆實戰技巧」課程請來物理治療師許憶婷,以及職能治療師李瑋兩位專業人士,以先講述理論、後實際操做的方式,為緩解痠痛的每階段方法打下基礎。課程重點從最基本的身體感知訓練開始,接著階段性教導自我肌筋膜放鬆的正確技巧、機能系貼紮,更印有完整講義讓大家回家也能複習,把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扎扎實實帶回家。
什麼是身體感知﹖該怎麼覺察﹖這麼基本的身體能力,為什麼我們平常都忽略了﹖物理治療師運用雙手指互點/閉眼雙手指互點等簡易的小動作,讓學員將身體感知的能力具體化,並指出增加你的身體感知,不只能有效率的提升動作技巧、訓練到希望加強的部位,更能達到正確的放鬆、維持適當的身體姿勢、避免疼痛與病症發生。
揮別身體痠痛困擾 講到放鬆肌筋膜,許多人家中已有滾筒、花生形按摩球等小工具。而物理治療師進一步教我們如何挑選適合自己、適合放鬆部位的工具。例如花生形按摩球因為雙球形的特點,適合用於脊椎兩側肌肉,可避開脊骨突起,如果選擇可調式按摩球,更能符合不同體型的使用者。
肌筋膜放鬆技巧的大原則是透過緩慢、適當且持續的垂直力量,刺激自己的肌肉和筋膜。要特別注意的是,操作時可不是越痛、越久,效果就越好,最重要的是適合自身狀況,而每個動作建議45-120秒之間。現場,物理治療師還特別針對下背痛族群的腰部肌肉、頸部痠痛族的肩頸肌肉,實際教學運用花生形按摩球、小球幫自己放鬆,對愛好運動者甚至一般人都相當實用。
貼紮到底有沒有效﹖貼紮該怎麼貼﹖雖然馬拉松賽場常見選手身上有紅、藍各色貼布,但多數人仍對貼紮相當陌生。其實不只馬拉松選手,其他運動員、一般人緩解痠痛、運動防護都可以使用,職能治療師更指出連馬都能使用!
肌能系貼紮有兩種主要目的﹕緩解不適症狀、預防症狀產生;而預防是透過引導正確動作模式和支撐穩定組織來達成。職能治療師不僅深入介紹貼布的組成、張力變化和操作原則,更帶著學員剪裁布、撕除襯紙、徒手拉長改變張力,並運用肢體擺位做到符合自己目標的貼紮效果,更進一步針對腰部和頸部痠痛教貼紮方法。但要注意的是,頸部不適合貼紮,脖子痠痛要貼的是肩膀,且分支多寡、張力大小都有一定的先後順序規則。
課堂全程,不只是「學」痠痛緩解知識,更直接「用」在自己的身體上。這堂「肌能系貼紮與筋膜放鬆實戰技巧」課程,絕對會成為痠痛苦主人生中最實用的一課!
課程主題 基礎痠痛預防-肌能系貼紮與筋膜放鬆實戰技巧
課程時間 2019年9月25日(三) 14:00~17:00 (請提早半小時報到)
課程地點 台北市民生東路二段141號1樓 (城邦書房)
報名時間 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課程費用 原價NT$2,000、早鳥價NT$1,600 (早鳥優惠至8/31。報名費含按摩花生球1顆、肌能系貼布1卷,也可報名時多購買)
注意事項 請學員自備輕便運動衣物,便於課程現場實際操作動作。
主辦單位 運動星球
課程詳細內容與報名資訊請點選「活動通ACCUPASS」報名網
女孩們!年紀還沒到背部卻已經飄出大嬸味?妳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個早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疾病-骨質疏鬆症,當它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有骨折、背痛、頸痛與駝背等症狀產生,一般來說骨質疏鬆的比例都會隨著人口老化而逐漸增加,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預估在2025年達到500萬人;依據 2005-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 50歲以上男女骨鬆症盛行率分別為23.9%與38.3%,這也就表明 50歲以上男性每4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女性每 2.5 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依據這樣的比例來看女性比男性要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何女性比男性容易骨折與駝背。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我們人體在20歲左右的時後,骨量將會到達峰值;而當我們超過30歲時,一般來說骨質密度就可能會開始走下坡,因而產生許多骨質密度不足的現象,俗稱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而研究也表明,這種情況對於女性來說可能發生在30歲晚期,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發生在40歲出頭,在骨質出現問題的過程中,也可能會間接影響我們的關節健康,然而,關節退化的速度會根據每個人日常使用磨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
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回顧了1961年至2009年的數據,以確定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在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以下訓練的三個特徵對骨密度(BMD)的影響最大:
1.運動對於肌肉拉緊力量的大小:
這類的運動包含舉重與體操等,因為這幾項運動對於施加在肌肉與骨骼上的力量很大。
2.肌肉的速率與訓練重複性:
這表示透過重複性的動作對於肌肉之間的影響,例如網球或是增強式訓練。
3.肌肉拉傷發生頻率:
因為這個對於肌肉的影響不僅是重複,且會發生持續很長的時間,最常見的運動就是跑步。
儘管研究人員並未確定這三個因素中哪一個是最為重要,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每週進行12-20分鐘的負重式運動訓練,可以有效的增加骨質密度。
依據上方的研究報告所說,對於骨骼施加大量重複性壓力的任何運動訓練都有同樣好處嗎?其實,並非如此的簡單。根據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指出,跳躍運動訓練比其它的運動對於骨質密度更有幫助,研究小組為了確定跳躍的次數對於女性骨質密度(BMD)的影響,找來60位25-50歲的女性進行研究,將60位女性分為每組跳10下與每組跳20下以及對照組,同時規定這兩組都必須每天進行2次10組的循環跳躍,並且在每組之間休息30秒持續16週,在經過16週之後發現骨密度的增加直接與運動量相吻合,根據研究人員的資料顯示,每天兩次跳躍20下導致的BMD比每天兩次跳躍10下要高出75%。
無論在任何年齡的人,每週只要運動2-3天就可感受到運動的好處,即使在不適合跳躍合跑步的中年女性,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阻力訓練,幫助刺激或維持骨密度(BMD)。另外,運用一些阻力訓練,即使失加在骨骼上的實際壓力適中,骨骼肌肉對骨骼的拉力似乎也足以刺激骨骼生長,以下這幾個能增加骨密度(BMD)的訓練可以多嘗試一下。
增加骨密度(BMD)相關的運動項目包括:
1.重量訓練(尤其是深蹲練習)
2.跳躍訓練
3.樓梯行走
4.徒手訓練
5.跳繩
6.跑步
7.健行
8.網球
我們可以透過重量訓練與飲食營養,來減緩人體自然衰老的過程,當我們在重量訓練的過程中,往往不會只有肌肉組織受到些微的損傷,還有骨骼出現極小的變形,然後就可能在整個身體中觸發稱為力學感受器的細胞,這些力學感受器可能會針對訓練中對骨骼施加的壓力而產生一些生化反應,因此,重量訓練除了可改善骨骼健康之外,還可能與中老年人因平衡感不好摔倒而導致骨骼斷裂的風險降低,並且與關節活動性的改善有關,這兩個好處可能歸因於通過一些重量負荷行的訓練階段,逐漸使身體產生對抗壓力的現象。
資料參考/verywellfit、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前幾天我發布了一張逛賣場的照片在粉絲專頁,說明我看到的「奇景」,各種口味的泡麵通通被一掃而空,讓我不禁思考:「泡麵算是加工程度頗高的食品,幾乎沒有任何營養素,加上麵體經過油炸,整體熱量非常高,如果抗疫期間天天都吃泡麵,恐怕對於免疫力沒什麼幫助,更有可能會胖一大圈呢!」。
隔了幾天,我再度到賣場採購,發現很多能夠提升免疫力、對抗病毒的食材根本沒有人搶,這些食材具有高度營養價值、又耐保存,烹調得宜,還能順便在防疫期間達到減脂的效果呢。
南瓜
南瓜含有豐富的纖維質,可延緩血糖上升,餐食中可將南瓜取代米食為主食,相同的體積,南瓜熱量較低,1碗南瓜約等於1/2碗飯的熱量。此外,南瓜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可維持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眼睛與生殖泌尿系統表面的結構,避免病毒入侵。
花椰菜
花椰菜屬於蔬菜類,體積大,熱量低,具有良好的飽足感;此外,花椰菜含有超級抗氧化植化素「蘿蔔硫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等多種細胞保護的效果,防疫期間,建議每星期吃5份十字花科蔬菜。
大蒜
大蒜中「楊梅素」的含量相當高,「楊梅素」是降血糖非常重要的植物化學物質;大蒜中最為人所知的「蒜素」屬於有機硫化物,他被稱作「天然抗生素」,能提升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加免疫細胞殺死外來壞菌的功力。
柳橙
柳橙中富含果膠,能加速食物通過消化道,幫助脂肪、膽固醇由糞便排除出去,此外,柳橙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維持黏膜的完整性,減輕呼吸道黏膜組織受損程度。
豆魚蛋肉
豆魚蛋肉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除了是肌肉合成重要的原料,也是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能夠維持人體的免疫機能,蛋白質吃不夠或是品質不佳,容易造成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
糙米
全穀類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在體內扮演輔酶的腳色,可幫助能量代謝、造血、解毒及抗體的合成。
優酪乳
腸道健康與體重控制、免疫功能、防禦能力息息相關,人體有超過70%的免疫球蛋白A是由腸道製造,其可與病毒及病原菌結合,抑制細菌及病毒附著於腸道上的細胞時人體造成傷害。
堅果
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維生素E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可保護脂肪酸及脂蛋白避免被氧化、清除自由基,可維持細胞膜的完整及穩定性、預防低密度膽固醇(LDL)阻塞血管。
薑黃
天然薑黃素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夠降低體內總膽固醇(LDL),提高好的膽固醇(HDL),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薑黃素可以直接捕捉自由基,幫助人體對抗病毒感染,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
蛤蜊
蛤蜊屬於低脂蛋白質,同時也含有豐富的鋅。鋅具有多項重要生理功能,是合成蛋白質和DNA、RNA的輔因子,再分裂旺盛的組織(如:腸黏膜上皮細胞)不可或缺的元素,參與許多酵素的活性,也有增強免疫力、保護身體抵禦疾病的功能。
以上十種食材,都是在台灣賣場普遍可以買到的食材,在居家防疫的日子裡,活動量很容易降低,用新鮮食材取代泡麵和零食,對於免疫力和體態維持都會有良好的幫助。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