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衛生研究院證實:呼吸也會胖!PM2.5會降肌肉與增脂肪
1
衛生研究院證實:呼吸也會胖!PM2.5會降肌肉與增脂肪
2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3
懷疑自己運動成癮嗎?你必須要了解的運動成癮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衛生研究院證實:呼吸也會胖!PM2.5會降肌肉與增脂肪

2019-09-19
話題 保健 觀念 生活 新聞

根據我國衛生研究院公布一項與環保署合作,此合作是調查細懸浮微粒PM2.5對民眾健康的影響。當中一項委託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北市立聯合醫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及花蓮慈濟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共同組成的「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團隊」首度發現,PM2.5暴露量如果越高,竟然也會造成肌肉量的流失且導致身體脂肪增加。

衛生研究院證實:呼吸也會胖!PM2.5會降肌肉降與增脂肪

PM2.5會降低肉與增加脂肪

PM2.5前瞻性老人世代追蹤研究團隊分析4818位65歲80 歲老人,負責收案台北地區研究的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這項研究主要是針對到醫院做健檢的老人所做的後續追蹤,並藉由環保署的室外空氣監測站、於受試者家中裝的空氣監測器進行長達3年的追蹤研究,結果首次發現,原來空污也會造成肌肉量流失。根據國衛院所公布的調查,長期PM2.5暴露每增加1 μg/m3會顯著造成老人一個年度間肌肉量下降0.2%,脂肪量增加0.28%;李岡遠表示,空污會造成肌肉流失主要是透過統計之後所發現的結果,推測可能是因為PM2.5微粒當中的成分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去影響肌肉生成,以及身體內分泌與代謝下降,因而導致體脂上升,肌肉量減少的後果。

©medicaldaily.com

孕婦、老人、小孩是空污高危險族群

台大醫學院教授、計畫主持人之一國衛院合聘研究員郭育良表示,PM2.5當中的某些物質,會造成發炎反應;另外有些是環境荷爾蒙物質會影響內分泌,都可能是PM2.5造成肥胖的原因。雖然空污會造成肥胖,但研究也發現,有肌肉少脂肪多的民眾,如果增加運動,就能明顯減少此症狀,呼籲即使是在高空污地區也不能忽視運動。國衛院這次研究也發現,空污也會影響免疫指標、腎臟傷害與孕婦胚胎,李岡遠表示,孕婦、老人、小孩是空污高危險族群,建議平時空污亮橘燈時,民眾可以儘量減少外出,如有外出建議搭乘交通工具,減少騎單車、慢跑等活動。

孕婦、老人、小孩是空污高危險族群示意圖 ©pixabay.com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人只要不固定持續運動從30歲之後,肌肉就會以每10年3-5%的速度減少,大多數的人從出生到30歲時會讓肌肉的成長達到巔峰,但30歲之後你開始失去肌肉質量和功能,這種與年齡相關的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的喪失我們稱為肌肉減少症,它的速度可能比你所想像中的更快。我們人體的肌肉量約佔體重的30-50%,但實際的肌肉量就必須看每個人的身體健康以及遺傳基因來做決定,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體的肌肉組織、強度與耐力都會漸漸減少變弱,有個研究也指出人類從40歲開始到70歲左右,肌肉量每10年會以8%左右的速度減少。但我們用一位男性來做換算,30歲時擁有20公斤左右的肌肉,到70歲時會減少大約5公斤的肌肉量。然而,肌肉變少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移動功能,間接會讓身體的體脂肪量變高(在體重總量不變的狀態之下),這些脂肪就會堆積在身體內部的內臟器官上,進而影響身體的健康指數。

如何避免肌肉流失?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勢必會失去一些肌肉量,但只要通過固定且持續的運動以及許多簡單的自然療法,就可以減緩甚至逆轉這種肌肉減少的速度,對於大多數的老年人來說,有效率的保持肌肉質量和功能,對於實現日常生活自主性與活動力至關重要。但要如何正確預防肌肉流失有這幾種方法,像是增加蛋白質攝取總量、培養固定運動習慣、攝取轉換率高的蛋白質、提升omega-3攝取、保持充足睡眠等,都能減緩肌肉流失的速度。

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也建議一旦環保署發布空氣品質不良警報時,建議配戴經過經濟部標準局 CNS-15980 認證的PM2.5(CNS mark, 70-95%)防霾口罩來減少PM2.5的吸入量。

資料來源/蘋果新聞、Fitness Magaz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2021-01-05
觀念保健話題睡眠

心臟衰竭並非少見,事實上在許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身上,過半的人都有心衰竭,只是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許多人都會忽略。根據最新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其實睡眠跟心衰竭有極大相關性,當每天有睡足7~8個小時後,沒有失眠問題時,跟不健康的睡眠人相比降低42%心臟衰竭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睡眠滿足夠時間能降低42%心臟衰竭! ©heart.org

睡眠型態以及時間都會影響心臟衰竭

儘管這幾年對心血管治療日趨進步,但台灣心衰竭的病人不減反增,每年全台約有7萬名患者因此住院。如今新的研究證明,其實睡眠問題對於心衰竭有極大影響關係。美國心臟協會最新研究,刊登在《循環》(Circulation)上,他們針對一共4萬名年紀介在37至73歲的參與者,進行長達四年的調查,每個參與者依據睡眠時間分為三組:睡眠時間短,每天少於7小時;每天睡7至8個小時;睡眠較長每天9小時以上。研究人員同時也分析每一個人的「睡眠質量」以及「睡眠模式」,包含是否有白天嗜睡的現象,本身是否為夜貓子等,結果發現睡眠行為確實影響心衰竭地發生風險。

睡眠
睡眠較差容易心臟衰竭 ©freepik.com

預防心衰竭從睡眠品質改變

最健康的參與者與不健康睡眠方式的人相比,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42%。新奧爾良杜蘭大學肥胖研究中心主任盧琦(Lu Qi)表示:「我們強調改善整體睡眠模式,是有效預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性。」  但該怎麼麽樣睡好,對於許多現代人也是困擾的問題點,美國心臟協會也條列 4 點有效幫助改善睡眠品質的方法。

1.手機放遠一點:盡可能讓手機放離床較遠的地方進行充電,增加3C產品使用的距離,通常可以幫助減少不知所措的感覺。

2.調整手機螢幕:大多數手機發出的藍光會干擾晝夜節律和褪黑激素的產生,可以將屏幕設定暗一點。

3.設定睡眠時間:不只早起需要鬧鐘提醒,其實可以設定個睡眠鬧鐘,提醒自己是時候要準備睡覺可以讓自己放鬆進入準備睡眠的狀態。

4.關閉手機通知:別讓睡眠中有任何的聲音干擾,可將電子郵件、社交軟體、LINE訊息的通知都關閉。

©forbes.com

資料來源/How to Sleep Better、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懷疑自己運動成癮嗎?你必須要了解的運動成癮症

2018-02-08
生活觀念保健知識庫

你是否有運動成癮症(Exercise Addiction)?只要一天不運動暨會感到渾身不對勁。其實有運動成癮症的人,可能是因為對生活的現狀感到焦慮、無力,或是飲食失調所造成的現象,開始對生活中能夠憑藉自己力量維持的部分開始進行,對於身體以及體重變得過度在乎,倘若一天沒有辦法達到運動的目標,會因此而感到罪惡,並且對運動的依賴性逐日增加。

懷疑自己運動成癮嗎?你必須要了解的運動成癮症

什麼是運動成癮症?

運動成癮症又稱為運動強迫症,是指人對有規律的鍛煉生活方式產生了心理、生理依賴,它被列入現代人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在飲食失調或是對生活焦慮的一種精神病態。但是並不是所有熱愛運動的人都是成癮症,大部分喜愛運動的人是能控制自己的運動行為,而成癮的人反而會受到鍛鍊行為的控制。

美國紐約的運動科學家針對運動成癮的症狀開始研究,在研究中發現,有一部分熱愛運動的人非常頻繁地鍛鍊身體,但是一旦停下來,就會出現沮喪消沉、睡眠質量不高和焦慮不安等症狀,對他們來說,運動成了強制性的任務,只要不運動就會有愧疚感、情緒低落以及焦躁易怒,並且將運動的重要性超過了家庭、工作以及和社交生活。即便在身體有傷病或者很疲憊的時候,也不願意停止運動。對於運動依賴性,就像對酒精、藥物和賭博成癮一樣,會讓鍛鍊者對身體活動產生精神依賴並難以擺脫。

雖然運動成癮症是每個人都可能得到的問題,雖然沒有正式被列入精神科診斷手冊(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當中,但仍然經常被醫師運用。除了運動之外,這些人也會過度限制自己熱量的攝取來達到自己要求的體態。

如何治療運動成癮?

根據會造成運動成癮的現象,分為飲食失調或是生活出現壓力過大產生的焦慮症狀。紐約飲食失調康復中心的主任艾米·埃德爾斯坦(Amy Edelstein)表示,如果是因為厭食症或是貪食症而導致的運動成癮,可以制定飲食計畫從中慢慢改善,同時也會採用認知行為治療(CBT),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取向、談話治療的治療,將目標導向與系統化的程序,解決喪失功能的情緒以及行為與認知問題,這能有助於思考重新鍛鍊,同時也能透過飲食恢復健康。但是根據情況的不同,可能需要不同長度的時間。

但對於生活壓力大產生焦慮的運動成癮者,建議可以採用做瑜伽以及溫和伸展的方式,慢慢將身心壓力釋放,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醫生以及專業的老師指導。

但對於生活壓力大產生焦慮的運動成癮者,建議可以採用做瑜伽

如何預防運動成癮?

要預防運動成癮,首先飲食要均衡,以及透過正當方式抒發壓力,以運動來說,一般人要控制運動時間和每日的運動量。

進行多項運動:為了預防運動成癮,可採用多種形式的運動,不過分依賴一種形式來鍛鍊身體。
培養其它興趣:除了運動外,還可以培養其他興趣,像是旅行、看書等,讓自己多投入在別的事物上。
多參與社交活動:多參與社交活動,可以抒發身心的壓力,也可換取其他人的意見來做交流。
適當休息:在一週鍛鍊的時間裡,需要休息幾天來恢復身體的能量,如果發現自己已經上癮,請詢問專業醫生如何對症下藥。

總而言之,運動一件好事,但運動應該在身體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生病或受傷時,就不要過於運動,不要因為運動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還會對健康造成造成負面的影響。

資料來源/Shape、Project Know、CNN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