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運動對於許多想要靠運動瘦身的人來說,是一樣十分便利又易於上手的運動方式,也正因為有氧運動能提高我們的心肺功能、平衡血壓以及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外,還能促進人體分泌胺多酚減輕壓力與改善心情,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能幫助減輕體重。
以上這些都是有氧運動所能帶來的好處,但過多的有氧運動也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根據心理神經國際期刊的研究報告,過長過多的有氧運動會對體內的腎上腺素產生壓力,導致身體分泌大量的皮質醇(Cortisol),導致瘦身減脂的效果受到影響,另外,過多的有氧運動也有可能會導致肌肉溶解等症狀,因此,想讓有氧運動成為減脂的助力;那就必須真正了解有氧運動與無氧運動對於身體能量系統的差異性。
有許多的健身新手都會認為,有氧運動最辛苦最累!所以要先把最辛苦最累的項目擺在最前面,接下來再做肌力訓練(重量訓練),否則可能會無法完成訓練課表。但是,我們從運動生理的角度來看,運動時我們的能量轉換會將體內的碳水化合物轉換成葡萄糖供機體使用,抑或以肝醣和肌醣的形式,分別儲存於肝臟和肌肉中,肝醣被分解後產生ATP(當成一種可直接被細胞利用的能量儲存形式即可),成為肌肉能夠使用的能量。簡單來說,當我們運動時並不會直接以脂肪來當做能量供給,而是先消耗掉肝醣,在體內的消耗順序為肌肉中的肝醣;血液中的葡萄糖;肝臟中的肝醣最後才會是血液中的中性脂肪(三酸甘油脂)。
而重量訓練即是屬於無氧運動的一種,運動時依序靠肌肉中的肝醣、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肝臟中的肝醣提供能量來源。但有氧系統的代謝過程需要氧氣參與,反應過程的時間相對來說較長,不管是脂肪、肝醣或蛋白質都可以被當成原料燃燒,適合時間長但強度低的活動。因此,先進行重量訓練,等肝醣大量消耗後再進行有氧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快進入消耗脂肪的區間,更容易達到瘦身的目的。反之,若先從事 30 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此時肝醣已被消耗殆盡,身體處於較為虛弱的階段,導致依靠肝醣作為能量來源的重量訓練(肌力訓練),無法得到足夠的能量供應,訓練時的重量勢必會比自己原先能夠負荷的重量減少許多,相對於訓練及燃脂效果來說會較不理想。
而且,有氧也是會要求訓練的強度;當有氧的強度過低不但消耗不了熱量;也不會提高心肺能力,但這並不是說有氧訓練一定要採取高強度,但如果你想要高強度的有氧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就是很好的選擇,比如,衝刺跑段時間後,慢走或休息30分鐘,再次衝刺,如此反覆幾次能達到很好的燃脂效果。
根據上面所說的方式,我們就知道先重量訓練後有氧運動的邏輯,但最好的方式則是選擇分開訓練,例如一天重訓一天有氧的循環或是早上有氧晚上重訓,但對於一般人來說沒這麼多的時間與精神花在運動上,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有效減脂那就先重量訓練後有氧運動吧!
資料來源/draxe、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頸部暖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固定上半身動作,保持頸部旋轉,身體軀幹固定。
STEP 2 正式動作
頭往左右兩側旋轉,感覺到頸部肌肉有伸展且被拉緊的感覺即可,左右重複10~15次。
STEP 3 順時針繞圈
定上半身的軀幹,以脖子為圓心,頭以順時針方式慢慢繞圈。
STEP 4 逆時針繞圈
完成之後再以逆時針的方式,做反向的頭部繞圈,來回做10~15次。
肩部暖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固定上半身動作,將雙手向上舉起。
STEP 2 正式動作
雙手掌心向前,雙手在身體兩側上下擺動。
STEP 3 回到準備動作
完成後回到準備動作,向前旋轉,並重複10~15次。
肘關節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以左手壓住右手肘關節外側,右手握拳。
STEP 2 正式動作
左手向內繞圈。
STEP 3 回到原位
左手向內並穿過右手回到原位。
STEP 4 旋轉肘部
旋轉肘部10次之後換手。
髖關節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以左手固定右手腕關節。
STEP 2 正式動作
右手手腕向外做順時針旋轉。旋轉10~15次之後再向內做逆時旋轉,完成之後換手。
STEP 3 側面動作
以左手固定右手腕關節。
STEP 4 側面動作
右手手腕向外做順時針旋轉。旋轉10~15次之後再向內做逆時旋轉,完成之後換手。
胸椎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擺在頭後,且下半身維持固定姿勢。
STEP 2 正式動作
以胸口帶動上半身左右來回轉段,當身體旋轉至兩側時停頓一秒在回到準備動作,做10~15次。
旋轉側棒式 (Side Plank Rorate)是一個上半身的訓練。主要穩定腹部核心、腹外斜肌、等多項肌群。是一個很好的運動,初次嘗試者建議可先將其中一腳彎曲,減輕負擔。
旋轉側棒式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右側臥,右手撐在肩膀下方,右腳屈膝 (伸直也可) ,左腳點地呈一直斜線預備。
STEP 2 向右旋轉
上半身往右旋轉,停留10秒。
STEP 3 向左旋轉
上半身往左旋轉,停留10秒,左右輪替,做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