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被某位明星的減肥一日菜單所吸引,但懷疑這方法像你這樣的凡人真的能做嗎?這篇要告訴你,你的懷疑是對的!美國費城減重專家Charlie Seltzer博士提醒:無論你是想靠飲食控制減肥或是讓皮膚滋潤光澤,你絕對不會因為模仿明星吃東西身材就變得跟他一樣!以下6大原因。
置入性行銷無所不在,你覺得如果某位女明星說「我就是靠XX保健食品換來平坦的腹部」,她的平坦腹部真的是因為這項產品嗎?第一,沒有科學證據可證明「女藝人的平坦腹部」和「XX保健食品」的相關性;第二,她賺的是該產品客戶的錢,當然會對產品功能隱惡揚善,況且名人代言的產品不一定經過政府主管機關,如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等的核可,這意味著就算這項產品曝光度多高,都無法完全確定成分、用途或健康聲明是否合法。
由於每個人的靜止代謝率(Rest Metabolic Rate, RMR,身體沒有活動時所需的基本熱量),是基於身高、體重、基因和活動水平等因子,即便你效法某明星吃一樣的食物,但你的身體其實不需要跟他一樣的熱量或營養素。比方說,你的身體活動水平是某明星的兩倍,卻完全依照他的食物和量來進食,那麼你將因為身體欠缺燃料而感到更加疲勞、飢餓。
減重飲食不是一刀切的方法,跟隨別人的飲食菜單,就像是透過別人的眼鏡看世界一樣,能看清楚的可能性極低。 事實上,依照不同的身體活動水平,你需要更多(或更少)食物來供給能量,才能讓你瘦得更健康、不用忍受飢餓感。
Seltzer博士提醒:「真正的食物過敏並不像人們想像得那麼普遍!」舉例來說,如果某名人聲稱吃了某個特定成分後感到不舒服,他們可能認為自己患有麩質不耐症,但說不定真正的問題是過度食用。
如果你在沒有異常症狀的情況下,學名人戒掉他們不吃的食物,除非你攝取的總熱量降低,否則這樣的飲食不會明顯影響身體。也就是說,如果你把同樣卡路里的無麩質或無乳糖替代品來代替常吃的比薩,你的飲食控制可能完全不見效,更糟糕的是,你還可能增加對被戒掉的食物的渴望。
一般人不會有私人廚師、私人營養師,但名人擁有普通人所沒有的資源,原因很簡單:錢。因為名人保持外表是工作的一環,花錢投資這些,相當於投資自己的事業,所以他們願意去聘請專人協助,也有較能自由安排時間去配合膳食計畫,讓計畫變得輕而易舉。
然而,一般人什麼事都得自己來,一項膳食計畫可能需要花費幾個小時準備,除非是不需工作也不用忙於家務的貴婦,否則你哪來的時間和錢去執行?比較可能的是撐不過兩天就宣告放棄。
藝人或網紅們為了扮演某個角色,或是在重要典禮的紅毯上完美現身,可能會採取極端飲食,並搭配與食物無關的方式來達到目標。例如演員必須在6星期內用盡各種方法減輕10公斤,以搭配演出角色,這是他們的工作,所以必須採取極端策略。然而,我們無法了解名人瘦身的完整情況和方式,卻以為只要跟他們吃同樣食物就能減肥,終究得不到跟他們相同的效果。
當準備大幅修改飲食習慣之前,應該先諮詢醫師,因為一些飲食計畫可能會加劇健康狀況。例如,大量蛋白質會使腎臟病患者的器官功能惡化;不均衡的飲食(僅吃單一食材,如水果餐、馬鈴薯餐)可能會導致糖尿病患者血糖飆升。即使你沒有特別的健康問題,如前述第二點提及,名人的飲食習慣也可能無法提供你所需的熱量和營養。
總而言之,不要讓熱門的IG圖片取代常識或合理的醫學建議!如果名人是分享增加蔬菜量、減少加工食品等大原則,這是值得參考的,但與其複製他們的菜單,不如把他們的菜單當作飲食計畫的藍圖,再依據自己的健康和專業建議,制定出屬於自己的飲食計畫!
資料來源/COSMOPOLITAN
責任編輯/Dama
有在健身的人都知道運動完攝取蛋白質能夠幫助受損的肌肉細胞快速修復以及增長肌肉。而對於肌力易流失的中高齡者來說,餐餐攝取雞蛋、大豆製品等食材更是營養師們常掛在嘴邊的叮囑。根據日本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四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原來白肉魚的增肌能力居然更勝雞蛋。
雞蛋近年來因為營養均衡且蛋白質品質優質,在營養學界甚至有「蛋白質之王」的稱呼,但是就在今年10月初召開的日本胺基酸學會學術集會中,日本水產的研究團隊,及其他四所大學聯名發表了一份共同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12公克的白肉魚絞肉,不用刻意大量運動也能有效增肌。
專攻運動健康科學的立命館大學藤田聰教授指出,若以65歲以上的高齡女性來說,平均每年肌力都會流失1~2%,但是本次臨床實驗中找來了此年齡層的19名女性進行飲食測驗,發現光是每天食用4.5克阿拉斯加鱈魚,就算不運動,只要3個月也能讓其中的15名女性的肌肉量增加。
根據愛媛大學的營養學博士岸田太郎則表示,其實過去就有營養學研究針對白肉魚類,進行實驗鼠研究,發現實驗鼠在食用白肉魚肉的蛋白質後,負責製造身體爆發力的快肌的肌凝蛋白會大量增生,所以運動能力跟肌肉量都會跟著提高。此外,東京大學的農學院生命科學系特約副教授岡田晉治更表示,該份研究不只發現食用白肉魚能夠增加體內肌凝蛋白的量,更能起到基因層面的改變來加快生物體內的肌肉合成速度,更延緩肌肉分解時間,也增大肌肉體積。 但是本次日本水產則進一步進行了人體測試,而參與研究的日本水產研究員內田健志也表示,由於阿拉斯加鱈魚含有豐富且優質的蛋白質,每食用100公克魚肉就能吸收到29公克。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責任編輯/妞妞
熱愛運動的你,相信也很在意飲食的營養和健康,蔬菜尤其是在運動補給上很重要但常被忽略的一環,因為蔬菜中常見但也常被視為有害物的硝酸鹽,其實適量攝取有助於血管擴張,降低身體耗氧需求。要如何選擇適合運動族群、方便料理又營養豐富的蔬菜?免清洗可直接食用的「科技蔬菜」也許正是你的好選擇! 現今環境污染日益嚴重,酸雨、霧霾和廢水污染土壤,影響農作物的品質,食安問題成為危害大眾健康的一大主因。一群科技業者因緣際會轉而投入「植物工廠」的研發,將水耕蔬菜安置在「風、光、水、養、氣」、溫濕度嚴格控制的無塵潔淨室中栽培,以LED替代太陽光源,培育出高品質、無農藥、低生菌數、無重金屬、低硝酸鹽的科技蔬菜,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蔬食樂」。
關於植物工廠的概念,日本早在30多年前已經開始研發,台灣則是在2012年興起,當時有許多科技業者投入,紛紛將倉儲廠房改種蔬菜,這種用高科技種出來的蔬菜掀起一片嚐鮮潮,光景大好。不過,隨著時間、技術與市場的考驗,許多大型工廠在這幾年紛紛關閉,就連發源地日本,指標性的大廠東芝也在去年忍痛結束經營兩年多的植物工廠生意,鎩羽而歸,原因是沒有讓消費者認識科技蔬菜的價值,因價格偏高、銷售不敵傳統農作栽培的蔬菜,投資大量成本無法回收。
在台灣南部崛起的「蔬食樂」,創辦人之一鄒淵翔也是光電科技工程背景,和兩位工研院同事攜手創業,不但產量穩健成長,還連開三家餐廳,闖出科技蔬菜一片天。鄒淵翔表示,自己創業之初,本來是想把握植物工廠風潮做光電技術的研發和設備輸出,但眼見市場無法有效拓展,也需要向客戶證明自家的產品可用,加上親人紛紛罹癌,想要自己生產出真正對身體好,無農藥、無蟲卵的蔬菜,於是便投入種植研發。
鄒淵翔表示,台灣植物工廠在LED照明技術與應用已相當成熟,也有相當優質的農業技術,但缺乏一個完整與創意的上下游連結通路,因此他創立蔬食樂品牌,期望將台灣最強的LED照明、環控系統與農業技術整合,並找對銷售管道,將產、銷、研串連,形成一個強大的整合型平台,建立消費者對於植物工廠農產品的信任。由於鄒淵翔等人的精準眼光與經營方式,蔬食樂從一開始5公斤的月產量,在短短五年之內暴增千倍,目前一個月產量已高達5噸,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之中!
過去消費者對於植物工廠所種出來農產品的看法總是:沒種在土裡,也沒曬過太陽的作物不能吃。鄒淵翔想扭轉這種觀念,第一步就是從務農的家裡著手。當他雙親知道他放棄工研院高薪工作來種菜,還是以他們無法理解的方式,當然堅決反對,直到他將第一棵親手種出來的菜拿回家給媽媽吃,但刻意未告知是在植物工廠種出來的,媽媽吃過之後表示沒臭土味,很好吃,還問他是哪裡買來的,他才據實以告。直到現在,媽媽還常會問他,「工廠裡有沒有多的菜,可以拿回來」。言下之意的肯定,讓鄒淵翔吃下定心丸。
消費者對於科技蔬菜的不了解所帶來的恐懼和疑問,是造成這種新型產業失敗的主因,因此鄒淵翔一開始打造品牌,就是要建立一個溝通管道,連結消費者的信任度,讓大家理解這種蔬菜的優點和價值,才有長久經營的可能。而食材最直接的推廣方式便是讓消費者試吃,讓他們吃到每一種蔬菜應有的味道與口感,同時讓大家知道蔬食樂提供的是無添加物、保留食物原味、安心又好吃的農產品,如此才有可能建立品牌信任感。
信任感建立之後,接下來就是產品特色的發揮。蔬食樂的蔬菜種子大多來自歐洲,目的就是要讓大家有機會嘗試市面上吃不到的菜,不跟一般農民競爭。也由於產地特性,這些蔬菜大多需要較低溫的環境,因此蔬食樂的培育室中,幾乎隨時都是冷氣開放,還有風扇吹送微風,將最新鮮的空氣輸送到每一個角落,讓每一棵菜在比人還要受寵愛呵護的條件之下快樂成長,種出來的菜當然鮮綠勁脆、爽口好吃!
種菜用的水也是一大學問,除了以過濾過的自來水做基底,加上各種營養液,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循環流動,讓水中也充滿植物生長所需的氣體,促進根部的生長,另外還需要不時檢測,定期消毒以免不必要的病菌入侵,更要注意控制藻類的生長,以免造成水質的惡化。科技蔬菜一大特色就是營養素完全由栽植者控制,因此鄒淵翔也自豪地說,他們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特別添加某些營養素在蔬菜中,讓大家吃菜也可以補充到需要的養分。
在植物工廠中,光線是調控植物生長的主角之一,藉由多種LED光源的混合搭配來協助植物成長並在不同的成長階段給予不同的刺激。例如,某些葉片帶有紅色或紫色的萵苣,必須以特定比例的RGB光源誘發萵苣體內的花青素生成,葉片才能從綠色逐漸轉變為紅色或紫色。光源的轉換刺激,除了顯色的效果之外,更能促進葉片強韌,豐富咀嚼口感。
分析蔬食樂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崛起的因素,鄒淵翔自己認為有四點:
1 科技背景
因為自己是學工程的,後來投入光電科技,讓鄒淵翔對於生產程序控制得一板一眼、毫不含糊,並時時檢討,不斷改善生產流程,讓產品更符合越來越多元的消費需求。
2 成功建立品牌信任度
因為一開始就從品牌做起,讓鄒淵翔的植物工廠之路走得順遂,蔬食樂獨特又前衛的品牌形象,與科技蔬菜完美結合,成功打出知名度之後,他們與也開始和大型通路如COSTCO、JASONS Market Place合作,近期到家樂福試點也獲得空前成功,商品銷售率高達95%,尤其屏東、花蓮等地的銷售表現與北高都會區相近,證明只要是好的商品,縱使價格稍微貴一點,多數的消費者還是樂意買單。
3 與餐飲連鎖合作
蔬食樂目前為南部知名餐飲連鎖「碳佐麻里燒肉」、「木盆輕食館」、「營養師輕食」等店供應生菜,由於廣受歡迎,需求量穩定成長,成為營運一大支柱。蔬食樂也會根據店家需求調整蔬菜供應,並針對視覺和味道搭配設計不同的菜種搭配。
4 實體店推廣
食材若能讓消費者直接接觸得到,那麼銷售的機率將會多出許多。一開始蔬食樂是在台南新光三越百貨設櫃,以販售蔬菜盒為主,由於想更落實經營理念,於是在2016年5月,蔬食樂在東平路開了第一家實體店,並延聘西餐主廚設計菜單,讓蔬菜沙拉料理的面向更多元,更加入漢堡、三明治等輕食,除了是品牌形象的展現,也在店內舉辦許多試吃會,讓更多人可以親身來體驗科技蔬菜的美味。至今,該店已經有擁有許多蔬菜盒的常客,並增設竹北和安平兩家分店,其中竹北店還是全素食的特色店,也培養出許多擁護者。
目前蔬食樂已有四處植物工廠,廠中有數間培育室,每間培育室約為100坪,以五層層架的方式種植,每天給予12-14小時的光照,一個月可以收成約1萬株蔬菜,四處加總共計5噸的產量,已是全台數一數二的科技蔬菜生產供應者。
放眼未來,鄒淵翔表示將開展幾個「5噸計畫」,除了生產蔬菜,還將水果及機能性農產品也列入計畫。至於「機能性農產品」是什麼?鄒淵翔表示,就是前述的客製化產品,例如針對男性和女性需求,添加鋅或鐵元素的蔬菜等等,讓你吃蔬菜也補元氣,一舉兩得。另外,蔬食樂也已經在拓展國外市場,未來將到泰國、香港和新加坡試水溫,希望能在這些地區也能獲得成功。
位於台南市府前四街留飯店一樓的蔬食樂餐酒 SoothRoad Kitchen & Bar,是蔬食樂2017年甫開幕的新店點,主打義式料理,並引進南非小農莊紅酒來做佐餐搭配。
該店位於台南安平運河環抱的中心地帶,河邊有不少運動族群會沿運河騎車、跑步或做其他運動,蔬食樂餐酒店長Rosa歡迎大家運動完前來用餐,該店也針對運動族群推出適合的搭配餐點,幫助你修補肌肉,恢復滿滿元氣!
❊目前因總公司與飯店營運方向調整,目前暫不對外供餐,只提供房客早餐與生菜盒取菜。
以下為編輯前往採訪時,該店店長推薦的幾款餐點:
No.1 客製化「低溫烹調嫩雞沙拉」
「沙拉隨意配」是蔬食樂餐酒的主打菜單之一,來客可以自由選擇沙拉(3/5種配料+果乾、堅果)+主食+香料或起司或額外配料:60g綜合生菜適合一人獨享、120g生菜則適合兩人共用;主食的部分則有涼拌綜合海鮮、煙燻豬、煙燻鴨、低溫雞胸與豆腐五種可選,若是覺得吃不飽還可以加點店內歐式麵包做配餐。
低溫烹調嫩雞沙拉嚴選當地食材與蔬食樂科技蔬菜,搭配低溫烹調嫩雞胸肉,淋上招牌蜂蜜檸檬油醋醬,保留食材營養,讓嫩雞肉與清爽蔬菜在口中交織出完美的奏鳴曲,雞肉的蛋白質加上蔬菜的纖維質與維生素,再配上令人精氣十足的蔬菜汁,幫你補充運動後所需的營養,非常適合跑步、騎車及健身族群前來享用。
No.2 早午餐拼盤
若想吃得飽一點,不妨來一份早午餐拼盤。早午餐限定10-14時之間供應,主食可選擇香煎蕈菇板豆腐佐胡麻醬、手工培根雞肉捲佐香草綠醬、香煎時令鮮魚、啤酒慢燉豬肉與沙漠鹽煎中卷佐鳳梨莎莎醬五種擇一。澱粉類可於五穀飯、手工關廟麵與手作麵包三種擇一,飲品也可以選擇熱美式咖啡或冰紅茶。除此之外,早午餐都會附上沙拉和水果。
下圖範例主食為沙漠鹽煎中卷佐鳳梨莎莎醬。中卷是每日由澎湖產地直送的船凍中卷,經簡單汆燙之後再經過煎、烤兩道手續,將中卷的鮮美鎖在肉中,再將外皮煎烤出勁道口感,再佐上以紫洋蔥、辣椒等拌炒調味的鳳梨塊調製而成的莎莎醬,一入口就會感受滿滿的熱帶風情。此外,附湯也有蘑菇湯或南瓜濃湯兩種可供選擇,都是真材實料、每日新鮮費時熬製而成的,每一口都可以喝到主廚的功夫與用心。
No.3 番茄羅勒麵疙瘩
蔬食樂餐酒為義式風格,麵食類一定不可少。主廚推薦的是極富特色的番茄羅勒麵疙瘩,因為他們的麵疙瘩可是大有學問,並非一般全以麵粉製成,而是揉進了高級生菜芝麻葉與馬鈴薯打成的泥,或是地瓜泥兩種材料,手工揉製而成。品嚐時可以感受到風味鮮明的芝麻葉提點馬鈴薯的醇香,或是地瓜帶一點甜味的醉人香氣,配上每天現打熬製的番茄羅勒醬,就是一盤令人回味無窮的義式特色麵點。
位於台南市東平路的蔬食樂初始店,以原始自然材質營造鄉村風格,提供百吃不膩的創意沙拉、好味主廚料理與鮮甜生菜的結合,還有合作小農各式農產品,另外不定期舉辦分享活動,讓更多人可以親炙科技蔬菜的營養與美味。
青醬煙燻豬肉佐巴薩米克油醋
麻脆辣籽佐椒香醬
總匯時蔬佐蜂蜜檸檬油醋
攝影/鄧穎謙
責任編輯/Oliver Wu
蔬食樂 SOOTH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