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曾在前幾年開始紅大紫、大放異彩,許多知名藝人也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生酮飲食的成果與心得,導致大家一窩蜂地跟上這股潮流。 其實,除了生酮飲食之外,許多飲食法也曾經紅極一時,像是阿金飲食、地中海飲食、低GI飲食、低油飲食…等。想減肥的人往往都是在網路或是各大媒體搜群各種減重資訊,但實際執行後,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因為,每個人身體都有獨特性,別人適合的方法,不一定適合你。
因此,在執行各種減重法之前,先檢視一下自己減重的目的吧!有人是為了更好的體態,有人則是為了控制慢性病、有人則是希望成功受孕,也有人是為了想要活得更長久,既然每個人減重的初衷都不一樣,那麼,你需要的是找出自己最適合的方法,而不是一昧的跟流行呀!
原理及方法
如果一個人攝取大量的精緻澱粉,那麼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將會急速上升與下降,胰島素的驟升使的吃進去的食物較容易囤積成身體中的脂肪,並且不容易消耗體內脂肪,因此,阿金飲食提倡-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來控制胰島素的分泌,進而達到減重的效果。「阿金飲食」分成4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期兩週,而其食物含有10%碳水化合物,20-30%蛋白質,和60-70%脂肪;之後的三個階段,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可以隨個人需要而逐漸提高。簡單來說,阿金飲食是一個嚴格限制澱粉,卻可以盡情吃肉的減肥法。長期執行高脂肪、高蛋白的飲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在執行時須請教醫師與營養師。
用途
減重
原理及方法
「生酮飲食」有幾個不同版本,而所謂的“標準版”是含有5%碳水化合物,20%蛋白質,和75%脂肪。 透過降低碳水化合物、同時大量地提高脂肪的攝取量,像是:酪梨、椰子、堅果、種子、魚油、橄欖油等,達到降低體重的目的,或許聽起很弔詭,攝取大量脂肪竟然可以減重? 其原因來自於,當人體數天沒有攝取碳水化合物(或是攝取量極少)時,身體將會轉由脂肪的代謝產物-酮體,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人體再產生酮體的過程中會伴隨著水分的流失,因此,生酮飲食在短期(<6個月)有顯著降低體重的效果。然而,這樣的飲食方法,卻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像是疲憊、頭暈、噁心、口臭、便秘、腹瀉、血脂上升、營養素缺乏等,甚至造成糖尿病患者的酮酸中毒、昏迷與死亡。
用途
癲癇、阿茲罕默症、短期減重
原理及方法
區域飲食是由Dr. Barry Sears所發明,目的在於改善不當飲食造成的發炎反應,因為Dr. Barry Sears深信,從輕微的腸道及消化問題,到癌症的發生等,許多疾病皆是由發炎反應引起的,而區域飲食其他益處包含維持健康體重、減少疾病的發生與延長壽命。區域飲食著重於營養均衡,強調每餐的營養素分配應包含40%的碳水化合物、30%的蛋白質與30%的油脂,區域飲食提倡以未精緻的澱粉類食物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油脂則建議攝取橄欖油、酪梨及堅果。此外,須遵守以下規則:起床後的1小時內需進食、正餐應間隔4~6小時,餐間點心後的2~2.5小時需食用正餐(無論是否飢餓)、每天需喝8盎司的水。(好麻煩XD) 藉由營養素的分配與進食原則,控制胰島素的波動水平在適當的區域(zone)內,且在每餐進食間評估自身的飢餓狀態及心情,來達到減重與體重控制及其他效果。
用途
減重、體重控制、減少疾病
原理及方法
歐尼舒飲食是由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教授Dean Ornish以預防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及減重所發明的飲食法,飲食內容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低油飲食。 歐尼舒飲食中,脂肪僅佔總熱量的10%,且幾乎不含有飽和脂肪,凡是含有膽固醇、精緻澱粉(白飯、白麵包、糖)、油脂及過量的咖啡因都是被禁止食用的,此外,動物性食物,除了蛋白及脫脂牛奶、優格,其餘皆不可食用,一天以2盎司的酒精為限。飲食內容主要以天然的水果、蔬菜、全穀物、豆類、大豆製品(豆腐、豆包)、脫脂乳製品和蛋白以及魚油、堅果、種子等富含omega-3的油脂為主。這些天然的食物被認為是好的碳水化合物、優質蛋白質極好的油脂,且有抗癌、保護心臟及抗衰老的效果。除此之外,Ornish Diet也很重視壓力的控管,因此,此飲食法也結合了運動、社會支持與戒菸等。
用途
減重、預防糖尿病、心臟病、降低血壓、降膽固醇、預防前列腺癌及乳癌
原理及方法
地中海飲食是很受現代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源自於1940-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希臘、義大利南部及西班牙)的傳統飲食型態。其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起司和優格)及紅酒,少量肉製品為重要特色。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沃爾特·威利特博士(Dr. Walter Willett)在1990年代發表的版本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地中海飲食。其基於1960年代希臘和義大利南部的飲食型態,強調食用大量蔬菜水果為每天的點心、橄欖油為主要脂肪來源及乳製品,適量魚、蛋(每周不超過4顆蛋)及家禽類,少量紅肉及紅酒。此版本的總脂肪量為25%到35%卡路里,飽和脂肪酸則是小於8%卡路里。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橄欖油含有的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油酸(oleic acid),和降低冠狀動脈疾病之風險可能有相關。還有證據支持橄欖油中的抗氧化物不僅可以幫助控制膽固醇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之膽固醇,而且還有抗發炎及抗高血壓的作用。
用途
降低血壓、降膽固醇、抗發炎、預防冠狀動脈疾病
還沒完喔!低GI飲食、得舒飲食、素食飲食請看下集。
授權來源:【減肥】哪種減肥法最有效?十大流行飲食法大評比(上)
減肥成為人人口中的話題,但是到底要如何減肥呢?造成我們肥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糖份還是脂肪?據外媒BBC報導,不久前,兩位英國雙胞胎醫師拿自己做人體試驗,與英國和美國其他 7 位醫學、營養學、體育界專家一起完成了首次瘋狂的實驗,這個實驗顛覆了全球對肥胖的認知。
他們是一對雙胞胎,名叫克里斯(Chris),他們都是執業醫師,也都非常熱愛美食。在不久前,兩位雙胞胎兄弟拿自己的身體做實驗,一個人只吃高糖份食物,另一人則吃高脂肪食物,堅持 1 個月後,看看兩人究竟誰會變胖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為了要正確攝取到糖分以及脂肪,他們請了營養學家阿曼達·厄塞爾(Amanda Ursell)為兩人制定了嚴格的實驗食譜。
實驗內容:哥哥克里斯吃的主要的飲食有麵包、甜甜圈、義大利麵、蕃薯、米飯、蔬菜水果,甚至有可樂和砂糖,這些都是含糖分超高的食物、只含有極少量油脂。弟弟贊德吃的主要有奶酪、肉、牛排、帶皮雞肉、火腿和蛋黃,都是脂肪超高的食物。這段期間嚴禁吃水果,只能吃極少的蔬菜。他們的醫生理查德·麥肯齊(Chad McKenzie)用精密的醫療設備詳細記錄各項身體數據,包括體脂比、膽固醇、胰島素和血糖...等等,實驗一個月後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實驗進行兩周後,首先進行第一項實驗,就是測驗兩種飲食對大腦的影響,讓兩個人在診所工作一天下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
只攝取糖分的克里斯,記憶力變強、反應變迅速,記得住許多醫療用語的縮寫、藥品名稱和醫藥語言。但是,只攝取脂肪的贊德,感覺自己狀態不太好,記憶力和反應、計算能力都在變差,這樣實驗結果出來的結論,似乎是吃糖的好處勝過高脂肪的飲食。
但美國的羅伯特·拉斯汀(Robert)醫師認為:過量的糖份會導致肥胖和疾病,克里斯攝取的糖份是否會過量呢?還是讓實驗最終的數據來證明。
實驗到 3 週之後,要進行第二項測試:就是看看哪種飲食方式會讓人的飢餓感來得更快,也就是說看誰吃完一餐消化後,會立刻再肚子餓。營養師阿曼達為兩人準備了同樣卡路里的早餐。當然,贊德全是有關脂肪性的卡路里食譜,克里斯則是滿滿的糖分食物。
實驗的早餐過了 3 小後,開始進行午餐。弟弟贊德不怎麼吃,而且馬上就有飽足感了,則哥哥克里斯一直在吃。贊德只攝入了 825 卡路里。 而吃碳水化合物的克里斯則攝入了 1250 卡路里,兩人早餐的卡路里一樣多,但克里斯餓得更快更嚴重,最終從飲食攝入的熱量遠超過贊德。從這項實驗中發現,贊德吃高蛋白質食物,有助於減緩消化速度和胃排空,產生更強的飽足感。
接下來是第三項體能測試,看看這 3 週後誰的體能更強或是更弱。奈傑爾·米歇爾(Nigel Mitchell)是一位體能教練,曾經獲得環法自行車賽的冠軍。他首先讓兩人先騎自行車一小時後讓他們肌疲力盡,再給弟弟贊德吃兩小塊奶油,給哥哥克里斯吃兩小顆糖,奶油和糖的熱量完全一樣,再來看看兩人向山頂衝刺看看誰更快。
吃糖的克里斯迅速超前,輕鬆地把吃肉的贊德甩在後面。克里斯吃下的糖進入到血液,使血糖濃度極高,測量出來為 7.1,這也為疲勞的肌肉提供了能量。吃奶油的贊德的血糖只有 5.1,他吃下的奶油很難迅速轉化成醣分,只能依靠消耗肌肉後慢慢轉成醣,消耗肌肉對健康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只吃肉不吃糖,訓練時會減少肌肉;但在訓練時吃糖,會吸收太快很容易引發肥胖和糖尿病。運動員劇烈運動時要補充糖分,平常健身的人在攝取飲食時,要選擇無糖或是少糖。
這項實驗這證明吃糖比吃肉來得更強壯,但是不吃碳水化合物跟糖,然後持續跑去健身會消耗肌肉,讓身體更虛弱。
終於到了 1 個月實驗結束。從身體的健康數據分析,膽固醇方面:兩兄弟都沒有什麼變化,即使是吃脂肪更多的贊德也很正常,人體內的膽固醇水平,並不受飲食上攝取膽固醇的量直接有影響。再來兩個人的空腹血糖測試:吃糖的克里斯血糖正常;只吃脂肪和蛋白質的贊德,血糖卻由 5.1 mmol/L 升到 5.9 mmol/L,而對於糖尿病的診斷是超過 6.0 mmol/L。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多吃脂肪反而比較危險,而吃糖的比較健康。
最後的體重變化結果是:兩兄弟都瘦了!這也是大家都覺得非常神奇的事,單純吃含糖分高的食物或單純吃高脂肪的食物竟然沒有引發肥胖。吃糖的克里斯,體重減輕了1公斤;其中0.5公斤是脂肪,0.5公斤是肌肉。吃脂肪和蛋白質的贊德,體重減輕了 3.5 公斤;其中 1.5 公斤是脂肪,2 公斤是肌肉。這樣得出的結論,似乎是無節制狂吃一個月垃圾食品,體重也會減輕!吃糖雖然減得少,但吃脂肪減掉的更多體重來自消耗更多肌肉,這樣反而對身體更不好。
然而,這最終只是一項實驗,不代表每個人身體都能呈現出一樣的反應,我們還是要均衡的飲食以及規律的運動才能達到更有效的健康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