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這項飲品,幾乎男女老少都喜愛。但是,現今社會許多人都有三高的問題,在飲食方面都會刻意避開「含油食物」。就連牛奶都不例外,於是載飲用牛奶時,都會刻意選取脫脂或是低脂。其實,根據許多營養師提醒,想要避免三高,除了規律運動與睡眠外,更應該減少「壞油」的攝取而吃上「好油」。此外,在運動後喝牛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還含有天然的優質蛋白質,有助於增強肌肉和其他必需營養素,而運動飲料或是水通常不含有這種營養素。
許多人都認為如要避免三高找上自己,必須完全避開「含油食物」,但是這觀念並不正確。若以健康飲食建議每天攝取脂肪應占總攝取的25%~25%來算,一名每天所需熱量1800大卡的成人,脂肪攝取量應為450~630大卡,這相當於50至70克,而一杯250毫升的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約8公克,低脂牛奶的脂肪約4公克,這4公克脂肪的差距相較於整天可攝取的脂肪量,而且根本不到1/10,無須過度擔心。許多人都認為如要避免三高找上自己,必須完全避開「含油食物」,但是這關泥善不正確的。若以健康飲食建議每天攝取脂肪應占總攝取的25%~25%來算,一名每天所需熱量1800大卡的成人,脂肪攝取量應為450~630大卡,相當於50至70克,而一杯250毫升的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約8公克,低脂牛奶的脂肪約4公克,這4公克脂肪的差距相較於整天可攝取的脂肪量,而且根本不到1/10,無須過度擔心!再來,根據國民健康署公佈最新版本的「每日飲食指南」,也參考近年國內外多份研究並修訂,將原本低脂乳品類改為乳品類,打破全脂如品可能最造成體重增加或是三高的迷思,強調全脂和低脂是一樣健康。
光看這些數字,好像低脂牛奶真的比全脂健康,但事實上並非完全如此,根據《美國飲食指南》最新公告2015到2020年最新的飲食建議,取消膽固醇每日攝取量是300毫克上限量,而國健署還是建議國人要減少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就算是依照國健署的建議,每天喝250cc全脂牛奶所攝取的膽固醇,也遠低於300毫克,其實為了怕膽固醇過高而避開全脂牛奶,似乎是有些擔心過頭。而營養師也認為,如果飲用牛奶的人沒有脂肪攝取特別高或者是外食族膽固醇容易超標的問題,其實喝全脂牛奶是很OK的,因為全脂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D、K,而國人比較容易缺乏的是鈣質與維生素B2,這2種營養素是不會因為牛奶是不是低脂或脫脂而影響它們的含量,而全脂牛奶在人體補充脂溶性維生素時是很好的來源。
有一項國際間進行長達15年、針對3300位受測者的追蹤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3種以全脂乳製品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要比不吃的人還低上46%,證明全脂牛奶對不會讓人更容易得到糖尿病。然而想減重的未必非喝脫脂或低脂牛奶不可。很多人說想要減重的人最好喝脂肪含量較少的低脂或脫脂牛奶,這說法看似有道理,但事實上卻未必完全如此。一個人想減重,就是要減掉多餘的脂肪,也就是減掉熱量,而食物中提供熱量的主要來源是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等3大營養素,如果人們吃進的熱量超過消耗的熱量,那麼多餘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體內,形成肥胖。
新鮮牛奶雖然含有油脂成份,但脂肪也有分好與壞。根據許多研究發現,牛奶裡有一個珍貴成分「共軛亞麻油酸」,是屬於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具有促進脂肪代謝作用,可惜的是,脫脂牛奶再加工去之的過程中,共軛亞麻油酸也跟著被捨棄了。
低脂或脫脂牛奶的熱量雖然要比全脂牛奶少掉至少45%,但如果過量飲用依舊會有導致肥胖的可能,千萬不要以它的熱量低,含膽固醇低,就拿來當成水拚命喝。根據衛福部的國民飲食參考建議中主張每人每天喝牛奶1.5至2杯,這個飲用量可供國人參考。
脂肪肝在台灣盛行率高,平均每3人就1人,如果持續惡化,恐陷入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3部曲」。但台大醫院最新研究發現,B、C型肝炎患者若無合併代謝異常,如有輕度脂肪肝者,反而可以抑制肝炎病毒、使長期死亡率減半;但B、C型肝炎合併有代謝症候群者,則會大幅提升罹癌機率及死亡風險,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醫學期刊。
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台灣肝病的高盛行率與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有密切相關,而近年研究指出,脂肪肝與代謝異常有關,持續惡化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肝病等問題。為了解肝炎合併脂肪肝或代謝異常的健康風險,台大醫院肝炎團隊針對院內1萬多名B肝、C肝患者同時合併代謝症候群的關係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肝病學雜誌」(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由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蘇東弘、台大醫院北護分院內科主治醫師黃上秦共同追蹤長達15年時間的研究發現,B型肝炎患者若同時合併如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等代謝症候群,總死亡風險大幅提升2倍以上,尤其糖尿病影響最大恐致4倍。
但研究也意外發現,若B肝患者僅有輕度的「單純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且未合併其他代謝異常者,反而可使長期死亡率減少5成。
蘇東弘表示,單純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有油脂堆積,主要是三酸甘油酯,通常不會傷害肝臟演變成肝硬化、肝癌,「這次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肝炎患者若有輕度脂肪肝,可能會抑制B型肝炎病毒活性,減少病毒複製並提升清除率,進而降低肝癌和肝硬化的風險。」
此外,黃上秦進一步解釋,臨床上的輕度脂肪肝無合併其他代謝疾病患者極為少見,不過這類人通常較少出現肌少症,推測可能是在營養補充上相對充足,而肌少症是預後不良的指標,可能也是降低長期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黃上秦說明,此次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未來針對治療B型肝炎病毒,進一步找出相關機轉及開發藥物的方向。不過他強調:「這並非鼓勵患者有脂肪肝!」大部分臨床遇到的B肝病人,75%以上都合併有代謝症候群,甚至超過9成以上都有合併代謝異常,因此並不會建議病人,刻意罹患脂肪肝來降低死亡率,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此外,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劉振驊針對C肝與脂肪肝的研究結果表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肥胖等,都是心臟代謝風險因子,若其中1項合併脂肪肝,就是代謝異常脂肪肝病。
劉振驊指出,根據全台近10家醫學中心、近1,600名C肝患者數據顯示,即使病患C肝成功清除病毒後,有代謝異常脂肪肝病者罹患肝癌的風險,仍是沒有者的3倍之多。提醒肝炎患者應早期針對代謝異常進行藥物治療,即使痊癒,也應多運動、調整飲食,並定期篩檢,避免罹患脂肪肝。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勝利呼吸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