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HIIT與HIRT哪種運動能消耗最多的脂肪?這項研究將告訴你結論
1
健身訓練的燃脂成效
HIIT與HIRT哪種運動能消耗最多的脂肪?這項研究將告訴你結論
2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3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 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IIT與HIRT哪種運動能消耗最多的脂肪?這項研究將告訴你結論

2020-01-21
知識庫 瘦身 間歇訓練 體適能 體脂肪 減脂 觀念

許多人無論減重或減脂第一個想到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然而,在有氧運動裡又屬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最受大家的喜愛,因為,它基本上都是採用短時間的訓練加上短時間的休息,重複循環這個流程,讓我們的心跳率能快速提升到燃脂區間,因此,就能達成所謂的短時間內消耗很多熱量,達到減重與減脂的效果,因此,又被稱為減脂訓練之王。

健身訓練的燃脂成效
HIIT與HIRT哪種運動能消耗最多的脂肪?

再加上最近高強度的訓練方式,已被建議為改善健康和能量消耗的更省時的策略方式。例如,一項研究報告說,HIIT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相比,受測者在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時會減輕體重,除此之外HIIT幾乎可以用任何機器完成,例如:跑步機或腳踏車等等。

但也有另一個被稱為減脂增肌脂之神的高強度耐力訓練(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簡稱HIRT),它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有一點類似,只是把訓練方法從有氧訓練用到了抗阻訓練之中;這種訓練通常是在30-45分鐘之間做有關肌肉的高強度訓練動作,正因為訓練的時間有限,因此在動作上都採用基本傳統的訓練,再加上縮短組間的休息時間,所以,會讓你血液流動加速並讓肌肉獲得更多的刺激,以達到增加肌肉量並減少脂肪的目的。

HIRT又被稱為減脂增肌脂之神 另一個被稱為減脂增肌脂之神的高強度耐力訓練(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Tr

減脂效率?

HIIT與HIRT這兩種訓練方式都是透過呼吸交換率(RER)來衡量,較高強度的運動也與較高的脂肪氧化率有關,可是他們對於減脂效率來說那個比較好呢?

在國外針對這兩項運動的燃脂效率做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挑選了20位女性來進行研究,並針對運動方式的影響以及運動前的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攝入,對運動後RER的靜息能量消耗(即燃燒的總卡路里)和REE呼吸交換比(即燃燒的總脂肪)在女性之中的影響。 這項研究,挑選了20位日常有從事簡單休閒運動習慣的女性,採用交叉且雙盲式的測試,每個受測者皆完成6次的訓練,這包含下列3種訓練方式:

1.有氧耐力運動:有氧耐力運動(Aerobic endurance exercise,AEE),包括自我選擇的5分鐘熱身,然後以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HRR)的45%-55%進行30分鐘的跑步機慢跑。

2.高強度間歇跑步:HIIT的訓練包含自我選擇的5分鐘熱身,然後是在60%的跑步機上進行10輪的跑步,跑步機的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HRR)為85%-95%,並具有60秒的休息時間;整個運動持續約20分鐘。

3.高強度耐力訓練:HIRT的訓練依據腿部訓練、臥推訓練、弓步訓練、三角肌訓練、肱二頭肌彎舉和肱三頭肌伸展等動作依序進行練習,受測者在進行阻力訓練前皆自行選擇熱身動作。且一次HIRT練習由三組6 RM至8 RM的重量所組成,搭配組間休息20-30秒每個動作間休息150秒,平均總訓練時間為25分鐘。

參與測試的20位女性還被分配到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兩種運動補給措施,參與者口服攝入25克碳水化合物的麥芽糖糊精或混合6盎司水的乳清蛋白。接著,運動後的REE呼吸交換比(即燃燒的總脂肪)和RER的靜息能量消耗(即燃燒的總卡路里)在以下時間透過間接能量測量法(indirect energy measurement)進行分析,基線運動後立即(IP)運動後30分鐘和運動後60分鐘,使用控制雌二醇的混合效應線性,回歸模型比較REE和RER的平均縱向變化。

間接能量測量法(indirect energy measurement)

1.測量原理:利用儀器測量人體在一定時間之內,產生熱量的過程中所消耗的氧氣及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2.測量方法:將受測者口鼻部套上呼吸計,測量在一定時間內,產熱過程中所產生二氧化碳及消耗氧的量。每消耗掉1公升的氧相當於消耗4.83大卡的熱量,因此將呼吸計所測得之氧的總消耗量乘以4.83,可得到總熱量消耗值。

3.呼吸商: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是指二氧化碳生成量與氧消耗量的比值。 食物種類及成分的不同會影響呼吸商的數值,以脂肪為例計算如下:

CH3(CH2)14COOH + 23O2 à 16CO2 + 16H2O 脂肪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為16/23=0.7

脂肪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大約都在0.7附近。

醣類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為1。

蛋白質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 RQ )平均約為0.82。

一般的食物由於其組成成比例不同,其呼吸商也不相同,平均值約為0.85左右。

4.優缺點:利用間接法測量熱量,不但方便、省錢,利於攜帶,可用於任何活動時,測量熱量消耗的狀況。

(參考來源/smallcollation)

結論

那麼到底哪個運動才是燃脂之王? 一般來說,高強度的間歇跑步會產生更大量的REE或熱量消耗,即便在運動過後的60分鐘,所消耗及燃燒的效率都比有氧耐力運動(AEE)以及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來的要好。然而,在運動結束的當下,高強度間歇跑步比高強度耐力訓練(HIRT)和有氧耐力運動(AEE)要多消耗800kcal /天的效率;因此與有氧耐力運動相比,高強度間歇跑步和高強度耐力訓練(HIRT)也都刺激了更多的脂肪利用(通過較低的RER);所以平均而言,與有氧耐力訓練或30分鐘後的高強度耐力訓練相比,高強度間歇跑產生的RER較低,而與60分鐘後的有氧耐力訓練相比則更低。

高強度間歇跑步的熱量消耗
高強度的間歇跑步將會產生更大量的REE或熱量消耗。

這項研究表明,與有氧耐力訓練和高強度耐力訓練相比,高強度間歇跑步引起運動後REE與RER皆有增加。另外,與不同的運動方式相結合,乳清蛋白攝入量比碳水化合物的麥芽糖糊精(CHO),有更大程度的提高運動後REE和脂肪氧化。運動前服用乳清蛋白可以幫助進一步提高熱量效果,與CHO相比,每天可多消耗約90 kcal;運動後約30分鐘,與碳水化合物相比乳清蛋白增加了脂肪的利用率。總結來說,這些研究發現將表示高強度間歇跑步和運動前乳清蛋白的攝入量,在訓練與燃脂劇有潛在的好處,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將會有重大的影響。

資料參考/musclemediaonline、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2018-09-03
知識庫瘦身飲食方式書摘保健

你知道肥胖的人罹患高血壓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的人高出二到三倍嗎?這句話絕對不是在嚇大家!一般來說肥胖的人會因為暴飲暴食而過度攝取鹽分!而身體處於肥胖狀態時,還會過度分泌胰島素,此激素會促使腎臟中稱為腎小管的部位重新吸收鈉(再度被體內吸收),讓血液中的鈉濃度增加。因此會出現口渴症狀,導致過度攝取水分,讓血管內的血液量增加,血壓上升。

肥胖恐致高血壓比正常人多出3倍。

你們知道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會造成身體的肥胖呢?其實,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種,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必須注意的事項有下列這五項。

 1  暴飲暴食

首先是因暴飲暴食而過度攝取熱量。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及甜食、大吃大喝、在晚上八點後等不規律的時段用餐等,都會使卡路里過量。

暴飲暴食容易過度攝取熱量。

 2  基礎代謝下降

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限度能量,稱為基礎代謝。指的是為了呼吸、使心臟等運作的能量。成人的基礎代謝為一千兩百卡,即便「臥床不起」的人也會消耗這樣的能量,因為這是維持生命的基本。極端飲食限制與運動不足,甚至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習慣、不吃早餐、放任身體處於寒冷狀態等,都會使基礎代謝下降。若基礎代謝下降,則相對地熱量就會過多,造成肥胖。

 3  慢性便祕

從口攝取的食物,會在胃與小腸被吸收與消化,多餘的糖及脂肪則會被送到大腸,將水分吸收至體內,並將大便排出體外。若有慢性便祕,則會在大腸留下長時間攝取的物質,而使多餘的糖、脂肪與水分一起被體內再度吸收,成為肥胖的原因。

 4  自律神經與激素變化

在壓力較大的現代社會,一旦自律神經受到影響,就會影響消化吸收機能。除此之外,產後與更年期等性激素變化,也使得熱量更容易被體內吸收,讓人變得愈來愈肥胖。

 5  飲食不均衡

另外,飲食文化的改變也有很大的影響。現代人常以速食與外食作為一餐,因而減少維生素與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取代之的是過量的脂肪與糖,並引起肥胖。

然而,即使身材較為肥胖,但收縮壓若在160mmHg以下,其實也不必慌張地尋求治療。只需要注意飲食減量及多運動,讓體重減少四到五公斤,血壓就可以輕鬆地回到正常值。

高血壓與肥胖之間的關係。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  毛利博著作《
血壓的科學健康全書:全面揭露心血管奧祕,從測量、預防到控制,遠離生命威脅》一書。

本書特色 

‧特別收錄血液濃稠度檢測、高血壓風險自評表。
‧利用統計資料及專業圖表佐證說明,易讀好懂。

名人推薦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 林謂文 專業審訂
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 詹鼎正 專業推薦

• 更多方言文化出版《血壓的科學健康全書:全面揭露心血管奧祕,從測量、預防到控制,遠離生命威脅》資訊點此處

圖片、文字提供/方言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 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2017-08-04
減脂瘦身故事健身人物誌

西蒙·安德森(Simone Anderson)是紐西蘭一名體重破百的胖妞,因為時常不忌口的關係,導致在三年前體重直逼372磅(約170公斤),經過她每天不斷健身運動、搭配健康的飲食以及做腸胃繞道手術後,終於成功瘦下來,看到以前和現在的照片相比完全是判若兩人,許多網友表,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變女(男)神。

紐西蘭體重破百胖妞勵志減重,成功蛻變成完美女神 ©Instagram/Simone Anderson

現年28歲的安德森在三年前時因為體重體破百且健康每況愈下,所以下定決心開始積極減肥。安德森決定先去做腸胃繞道手術來減少自己的進食量,待手術復原後,她開始積極健身以及配合嚴格的飲食,她開始拒絕吃許多高熱量食物,像是漢堡、披薩以及戒掉含糖的飲品,每天喝大量的水以及蔬菜、水果,時常開始自己烹飪並且攝取大量蛋白質的食物。

安德森:「當時體重攀升至170公斤時,我行動上非常不方便,就連走幾步路出門都覺得非常喘,每當我照鏡子時都覺得腰、肚子上的肉都擠出來,實在非常可怕,當時也很害怕路人用異樣眼光看我。在手術過後我開始積極的控管飲食以及運動,在飲食方面,早上起床時會喝一杯高蛋白後再吃上顆水果,到了中午,我會自己煎上一份蛋捲食用,差不多到下午3點或是四點時,我會開始嘴饞,於是會吃上幾顆堅果,到晚餐時間,會自己烹飪一些雞胸肉以及蔬菜來食用。」

在運動方面,安德森一個星期會運動六天,每次幾乎會花一小時的時間來活動,像是會打網球、籃球、跑步或是健走以及上健身房做訓練等,星期天的時間會拿來休息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了一年後,安德森成功瘦下202磅(約92公斤),但是瘦身的速度太快,導致安德森身上的皮膚都下垂,於是她再次動了手術,除掉身上多餘的橘皮並讓肌膚能恢復緊實。

©Instagram/Simone Anderson

手術過後的安德森將之前穿的褲子都丟掉並且表示,減去體重的她發現變的輕盈自在充滿無憂無慮的感覺。

減重成功的安德森並沒有因此停止健身,到了2017年時,她開始紀錄這些時間身材的變化。安德森:「三年前,我開始計畫『Simone的健康旅程』,決定大大改變我的飲食、思維及生活型態,我很驕傲我經歷過的每一步並且想將這過程公開,有好幾次都想放棄去回到原本的生活,但我沒有!我想分享給其他跟我一樣曾受肥胖困擾的人們。」

越來越完美的她也因此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他們也會一起運動、分享家中大小事務。

現在的安德森時常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因為自己勵志故事而減重成功的人以及許多健身的秘訣。

有許多網友表示,安德森前後簡直是判若兩人,自己應該起身動一動不能再坐在電視機前吃東西了。然而我們從安德森身上學到了一件事:「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努力你也能成為一顆耀眼的星。

一起來看看安德森拍攝自己減重過程的影片,而這隻影片不到一週就點擊率破百萬,非常深深吸引人:

資料來源/Daily mail、Trimmed&Toned 、Instagram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