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神鞋Nike Vaporfly系列的爭議不斷,終於隨著世界田徑(World Athletics,前名IAAF)1月31日宣布新規定而畫下休止符。新規限制鞋底厚度上限40公釐、嵌入任何材質板子不可超過1片,且必須在公開市場販售4個月以上。這意味著Nike Vaporfly Next%獲准在今年東京奧運登場,不過各界紛紛猜測去年10月Eliud Kipchoge創下破二紀錄所穿的下一代Nike AlphaFly,可能因不符規定而須改版。
Vaporfly 於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從4%、Next%,到尚未公開上市的下一代 Nike AlphaFly,一系列厚底跑鞋讓全球長跑紀錄不斷改寫。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在2018柏林馬拉松以2:01:39創下世界紀錄時腳穿4%,AlphaFly更幫他在去年10月在不計算為紀錄的Breaking 2挑戰中,成功打破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的人類極限。而肯亞女選手科斯蓋(Brigid Kosgei)在2019芝加哥馬拉松以2:14:04秒打破高懸16年的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腳上穿的是 Next%。另一方面,紐約時報對超過一百萬場業餘路跑賽進行一項研究顯示,使用Vaporfly跑者的速度比穿普通跑鞋的速度快4-5%。
跑鞋界原本是個百花齊放的市場,但當 Nike Vaporfly 跑鞋出現,無論精英或是市民跑者都對它趨之若鶩,也因此備受其他廠商、選手等各界爭議,甚至部分人認為該跑鞋技術導致賽事的不平等。隨之,世界田徑(以下簡稱WA)為此招集技術、科技、法律專家以及運動員代表,成立內部專案小組審查,期間外國媒體一度傳聞即將被禁。
世界田徑於1月31日公布的新規章指出:從2020年4月30日開始,任何運動員參賽時所穿的鞋,必須在公開零售市場(網路或實體店面)販售至少4個月;如果這雙鞋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到,將視其為原型鞋,不得在賽事中使用。另因為美學或出於醫療需求而客製的鞋款不在此限。
此外,針對跑鞋的規範,即日起任何不符以下規定的鞋子將無限期暫停:
.鞋底厚度不得超過40公釐(毫米)
.鞋子內嵌的板子不得超過一片(無論任何材質),此嵌入板可以是鞋子的全長或部分長度,並放置在同一平面上(不可重疊或平行)
.釘鞋部分,允許使用一片嵌入板或其他裝置,但僅用於將釘子與鞋底連接,鞋底厚度則不得超過30公釐(毫米)。
WA主席 Sebastian Coe 表示:「管理運動鞋市場並不是我們的工作,但我們有責任確保鞋款不會提供任何不公平的優勢,以維護精英賽事的廉正。我們不認為可以排除已在市面上販售一段時間的鞋子,但我們可藉由禁用目前尚未上市的鞋款來畫清規則界線。」不只Nike,同一限令也將對擁有碳纖維板的Hoka One One、New Balance和Saucony等品牌跑鞋一視同仁;任何獲得WA認證的比賽也都必須遵守這項對精英運動員的規定,例如世界六大馬。
發布新規定同時,WA也宣布將成立一個專家工作小組,引導未來鞋款技術的研發(同時考慮該研發可能對法規產生的影響)、評估上市的新鞋,小組評估結果將向競技委員會與理事會報告。
如前述,幫Kipchoge 寫下破二紀錄的AlphaFly已開發一段時間,全尺寸量產指日可待,更傳3月份將在東京上市。但外媒《衛報》指出這雙原型跑鞋的鞋底比Next%還厚,可能超過40公釐,而且鞋底可能有超過一層內嵌板(因為尚未公開發表或進行測試,Nike未公布其規格)。各界猜測Nike將必須修改生產模型,將AlphaFly厚度與其他規格減到WA的限制。
Nike方面,在31日宣布新規定後並未特別發表意見,但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尊重規則的精神,而我們不會製造任何跑鞋能反饋比跑者本身消耗的力量還多。We respect the spirit of the rules and we do not create any running shoes that return more energy than the runner expends.」
資料來源/World Athletics, The Guardian, BBC, Believe In The Run
責任編輯/Dama
酷熱盛夏,你在戶外跑步時是否也為爆汗所擾?痛苦程度隨著溫度越飆越高?在悶熱潮濕的戶外跑步,保持充足的水分是關鍵;而根據澳洲雪梨大學一份研究顯示,在這種天氣下運動,且汗液飆出皮膚滴下地板,這時喝清涼的冷飲比起相同量的溫熱飲料,更能幫助你增加訓練時間和強度。
要注意的是,這個技巧可不是任何環境下都管用!根據澳洲雪梨大學開特力運動科學研究所的一篇論文(作者為Ollie Jay和Nathan Morris)指出,喝冷飲的方式只有在潮濕悶熱的天氣才能帶來效益,因為這種天氣下你一定會出汗。但如果是炎熱但颳風乾燥的天氣,身體沒出大汗時,即便你在跑步前或跑步圖中途喝冷飲,也無法獲得更大的提升,因為這樣可能導致身體保留更多熱量,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比預期的速度更慢甚至提前停止。以下一一解釋其生理機轉。
首先,該篇論文以華氏50度(攝氏10度)或更低溫度的冷飲作為研究基準。研究發現喝冷飲時,身體為了溫暖這些液體,會造成一些熱量流失;而喝冷飲可以冷卻身體的關鍵機制在於,當冷飲進入胃部,胃中的溫度感受器會降低你的皮膚出汗率。
進一步探討「流汗」這件事,在正常情況下,流汗的主要目的是讓身體冷卻,而不是讓身體脫水。但當熱量的蒸發和流失從空氣中轉移到你潮濕的皮膚上,而你無法夠快速地補足流失的汗水時,流汗就會導致可能危害表現的脫水情形。若在不極端的環境條件下,當身體可以保持足夠的水分,越多的出汗意味著更大的熱量流失,讓身體必須承受更高的工作負荷。
為什麼天氣的差異會改變你喝冷飲後發生的狀況?有兩種環境情況左右這個機制。其一,想像你正在沙漠中度假,這是個炎熱但乾燥多風的日子,因為乾燥的空氣和風可以吸收水分、防止出汗,這時身體產生的汗水將幫助你冷卻;然而,如果這時你透過喝冷飲來降低汗液產量,這意味著你會保持更多的熱量,而因為你的出汗量不足以冷卻身體,最終就得放慢跑步速度。
第二種情況是你到南方城市享受一趟夏季旅跑,這邊溫度超過攝氏32度、濕度也高,跑步時,靜止的潮濕空氣阻止你的汗水蒸發,汗水在你的跑衣和皮膚上已達飽和,多餘的汗水只好如雨水般滴落在地上。而這些汗水並沒有真正讓你冷卻,你的體內熱量仍然很高,同時你不斷出汗;很快地,你必須更努力才能保持同樣的速度,否則就得放慢速度。這個情況下,喝冷飲降低出汗率就可產生冷卻效應。
該篇論文顯示冷飲可幫助跑者提升的溫度和濕度範圍:從低於華氏70度(攝氏21.1度)和濕度80%,到華氏約80度(攝氏26.6度)和濕度40%,以及高於華氏90度(攝氏32.2度)和濕度30%或更低。
總結來說,如果你的速度、熱量和濕度的結合導致汗水從皮膚上滴落,冰涼冷飲將有助於讓你保持涼爽,雖該篇論文使用的是冷水,但研究者Jay表示,冷的運動飲料也應該產生同樣的效果。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