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神鞋Nike Vaporfly系列的爭議不斷,終於隨著世界田徑(World Athletics,前名IAAF)1月31日宣布新規定而畫下休止符。新規限制鞋底厚度上限40公釐、嵌入任何材質板子不可超過1片,且必須在公開市場販售4個月以上。這意味著Nike Vaporfly Next%獲准在今年東京奧運登場,不過各界紛紛猜測去年10月Eliud Kipchoge創下破二紀錄所穿的下一代Nike AlphaFly,可能因不符規定而須改版。
Vaporfly 於2016年首次發布以來,從4%、Next%,到尚未公開上市的下一代 Nike AlphaFly,一系列厚底跑鞋讓全球長跑紀錄不斷改寫。基普喬蓋(Eliud Kipchoge)在2018柏林馬拉松以2:01:39創下世界紀錄時腳穿4%,AlphaFly更幫他在去年10月在不計算為紀錄的Breaking 2挑戰中,成功打破2小時內完成馬拉松的人類極限。而肯亞女選手科斯蓋(Brigid Kosgei)在2019芝加哥馬拉松以2:14:04秒打破高懸16年的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腳上穿的是 Next%。另一方面,紐約時報對超過一百萬場業餘路跑賽進行一項研究顯示,使用Vaporfly跑者的速度比穿普通跑鞋的速度快4-5%。
跑鞋界原本是個百花齊放的市場,但當 Nike Vaporfly 跑鞋出現,無論精英或是市民跑者都對它趨之若鶩,也因此備受其他廠商、選手等各界爭議,甚至部分人認為該跑鞋技術導致賽事的不平等。隨之,世界田徑(以下簡稱WA)為此招集技術、科技、法律專家以及運動員代表,成立內部專案小組審查,期間外國媒體一度傳聞即將被禁。
世界田徑於1月31日公布的新規章指出:從2020年4月30日開始,任何運動員參賽時所穿的鞋,必須在公開零售市場(網路或實體店面)販售至少4個月;如果這雙鞋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到,將視其為原型鞋,不得在賽事中使用。另因為美學或出於醫療需求而客製的鞋款不在此限。
此外,針對跑鞋的規範,即日起任何不符以下規定的鞋子將無限期暫停:
.鞋底厚度不得超過40公釐(毫米)
.鞋子內嵌的板子不得超過一片(無論任何材質),此嵌入板可以是鞋子的全長或部分長度,並放置在同一平面上(不可重疊或平行)
.釘鞋部分,允許使用一片嵌入板或其他裝置,但僅用於將釘子與鞋底連接,鞋底厚度則不得超過30公釐(毫米)。
WA主席 Sebastian Coe 表示:「管理運動鞋市場並不是我們的工作,但我們有責任確保鞋款不會提供任何不公平的優勢,以維護精英賽事的廉正。我們不認為可以排除已在市面上販售一段時間的鞋子,但我們可藉由禁用目前尚未上市的鞋款來畫清規則界線。」不只Nike,同一限令也將對擁有碳纖維板的Hoka One One、New Balance和Saucony等品牌跑鞋一視同仁;任何獲得WA認證的比賽也都必須遵守這項對精英運動員的規定,例如世界六大馬。
發布新規定同時,WA也宣布將成立一個專家工作小組,引導未來鞋款技術的研發(同時考慮該研發可能對法規產生的影響)、評估上市的新鞋,小組評估結果將向競技委員會與理事會報告。
如前述,幫Kipchoge 寫下破二紀錄的AlphaFly已開發一段時間,全尺寸量產指日可待,更傳3月份將在東京上市。但外媒《衛報》指出這雙原型跑鞋的鞋底比Next%還厚,可能超過40公釐,而且鞋底可能有超過一層內嵌板(因為尚未公開發表或進行測試,Nike未公布其規格)。各界猜測Nike將必須修改生產模型,將AlphaFly厚度與其他規格減到WA的限制。
Nike方面,在31日宣布新規定後並未特別發表意見,但日前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尊重規則的精神,而我們不會製造任何跑鞋能反饋比跑者本身消耗的力量還多。We respect the spirit of the rules and we do not create any running shoes that return more energy than the runner expends.」
資料來源/World Athletics, The Guardian, BBC, Believe In The Run
責任編輯/Dama
全球最大規模、由 Wings for Life 脊髓損傷研究基金會主辦的第九屆「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於 2022 年 5 月 8 日台灣時間晚上七點登場,今年度號召來自 192 個國家,共計 16 萬 1892 人參賽,更成功募集 470 萬歐元,相當於超過台幣 1 億 4000 萬元,賽事報名費及募款將全數投入作為脊髓損傷研究用途,幫助脊髓損傷患者重拾生活。
而曾獲得多屆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台灣冠軍李智群,也攜手 Red Bull 電競選手石油王 Oil King(林立偉),邀集跑者們相約彩虹橋,一同享受這場與全世界的跑者零時差連線的路跑,共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這場全球最大的路跑賽事準時於 2022 年 5 月 8 日台灣時間晚上七點(世界標準時間上午 11 點)開跑,16 萬名來自全世界各地的跑者,不論身處白天或黑夜,甚至面對差異懸殊的氣候—開羅的艷陽、紐約的雨、克羅地亞的冰雹和瑞典的雪,相約在同時間共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
本屆世界各地的跑者平均完跑 11.9 公里,透過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 App Run,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賽道獨自起跑,每位跑者起跑後都盡可能地向前奔跑,直到被「虛擬終結者號」(Catcher Car)抓住,才算完賽。今年男女世界冠軍由來自日本的 Jo Fukuda 以 64.43 公里成績奪下男子世界冠軍,而女子冠軍則由美國籍的 Nina Zarina 以 56 公里四度獲得冠軍頭銜。
曾獲多屆台灣冠軍李智群自 2014 年參賽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以來從不缺席,今年也在第一時間報名,並召集跑團參與,共同為脊髓損傷研究盡一份心力。智群完跑後分享,「今年是我歷屆參賽跑過最舒服的一次,天氣涼爽舒適,平均配速可以維持在 4 分 10 秒內,是我跑過最輕鬆的一次,不過因為這次召集許多朋友一起來跑,怕他們等太久,所以跑了 2 小時半就提前結束,其實預估這樣的配速,可以跑超過 50 公里是不成問題的。」
二度參賽的 Red Bull 電競選手石油王則跑出相較上次更好的成績,覺得 Wings for Life 感覺很像打遊戲,特別提到:「這次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找來大淵來當虛擬終結者號駕駛,他粗獷的聲音就像遊戲中的反派 BOSS 一樣,會讓人被激勵想往前跑。」
今年度 Wings for Life 聲音體驗不僅邀請夜貓 DJ Dennis 擔任主持人,以及 MUTA 大淵擔任虛擬終結者號的駕駛,用聲音追趕跑者之外,更特別請到身障 Youtuber 椅人「獻聲」在比賽中分享他的故事,讓所有參與 Wings for Life App Run 的跑者更深刻體會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為了脊髓損傷患者挺身而出。本屆台灣共計近 400 名跑者報名參賽,最終由戴維育以 47.50 公里、高鐿禎以 25.59 公里的成績獲得台灣男子及女子冠軍。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自首屆賽事以來,已累計行駛 10,266,768 公里,共籌集了 3800 萬歐元。所有報名費和捐款全額投入脊髓研究,並幫助尋找治療脊髓損傷的方法,其中 Wings for Life 脊髓損傷研究基金會已多年支持瑞士的臨床研究(STIMO),該項目已讓兩名身障者:來自瑞士的 David Mzee 和義大利的 Michel Roccati,成功在沒有輪椅的情況下,憑自身力量參加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
下屆 Wings for Life 全球路跑將邁向第十年,預定於 2023 年 5 月 7 日舉辦,活動已開始報名,邀請全球跑者明年持續為不能跑的人而跑。欲了解更多活動資訊,請至活動官網 www.wingsforlifeworldrun.com
資料來源/Red Bull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