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一起來 #追火車 -2017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開放報名
1
一起來 #追火車 -2017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開放報名
2
賽後做這5個站立伸展,減低運動傷害並加速肌肉恢復
3
首次4胞胎參賽紐約馬,三姊妹與截肢兄一起圓夢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一起來 #追火車 -2017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開放報名

2016-12-30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2016年,第一場鐵道馬拉松接力賽在新北雙溪、貢寮地區盛大開跑,你 #追火車 了嗎?2017年第二屆即將開跑,滿滿的火車意象,加上依山傍溪的美景,喚起你最動人的鐵道回憶,再寫最美好的旅跑記憶,千萬不要再錯過了!

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傳遞懷舊交通運輸精神

鐵道馬拉松接力賽為全球少見、台灣首見「路跑、鐵道及旅遊」的運動盛事,以傳遞鐵道路牌環(套)接力方式,跑經太平洋岸、舊草嶺隧道、海岬海灣及海蝕平台、雙溪河岸、宜蘭線鐵道旁公路,並於福隆等四個車站附近交接棒次;賽事精神為「若想跑得快,就一個人跑;若想跑得遠,就一群人跑」;本屆將首度設置美學與音樂雙設計師共同為跑友服務,教父級設計大師蕭青陽負責本次完賽禮及週邊設計製作,再力邀台灣頂尖DJ負責編排音樂激勵跑友;另台鐵全套四款電氣路牌型式,分別為「一圓二方三角四橢」,首屆大會完賽獎牌依其傳統形制復刻為三角形,今年設計為圓形,錯過今年要再等四年,才能完整收集。

超大尺寸獎牌,模仿舊鐵路電氣路牌設計,獨樹一幟。

賽事路線

不僅追火車 還要搭火車

這場鐵道馬拉松有趣的地方是,參賽者需搭乘火車到下一站的起跑點集合,因此,跑者們不僅要追火車,還要趕上班次,才能在指定時間前抵達起跑點,趣味十足。

各棒次路線資訊以及檢錄時間

雙人組棒次棒次路線資訊以及檢錄時間

組別說明

全程以接力方式完成,報名組別: 共分 3 組,請於報名時選擇組別,並填入棒次表,七人組並確定每隊至少 1 名女生,並擔任第 1 棒。雙人組棒次性別不限。

這麼有趣的追火車接力賽,趕緊揪朋友一起來跑吧!

*簡章、詳情請見賽事報名網站:http://www.ibodygo.com.tw/EventTopic.aspx?n=440

謝佑欣攝影

Running Holidays -2017新北市鐵道馬拉松接力賽

date  2017年4月16日(日)6:00-15:00

place  起點近福隆遊客中心,終點為雙溪高中運動場

報名網站 http://www.ibodygo.com.tw/EventTopic.aspx?n=440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賽後做這5個站立伸展,減低運動傷害並加速肌肉恢復

2017-02-16
知識庫運動傷害訓練動作伸展跑步

對於有經驗的跑者來說,暖身與收操是再熟悉不過的基本觀念。但有些人或許因為跑久了或者是此次的強度不高而忽略了收操的小細節,而有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忽略了這個小細節而造成運動傷害。
 
尤其是在一場耗盡體力的跑步之後,你也許更想要做的是馬上坐下來或躺下來休息,但是運動學家指出,如果過快的讓你的雙腳完全停止運動,可能會導致肌肉和跟腱拉緊、拉傷,並不利於身體的恢復。以下的5組恢復動作,如果能夠堅持完成,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後腿肌伸展

首先伸出右腿,讓你的右腳腳後處於身體的前方,然後彎曲左膝,降低你的臀部,將雙手輕壓在右腿腿上,感覺腿後肌被伸展。

若抓不到訣竅,亦可以想像你正坐在一張椅子上,上身一直保持直立,左右邊至少各30秒。

©THOMAS MACDONALD

 2  小腿伸展

雙腿站立在台階或者是樓梯上,讓右腿的腳後跟緩慢向後移動,讓它旋空在台階或者是樓梯上,然後逐漸降低你的腳後跟至地面。此時應當會感覺到小腿的肌肉被伸展,保持這個姿勢大約45秒的時間,然後換一隻腳。

©THOMAS MACDONALD

 3  臀大肌和梨狀肌伸展

上半身保持直立,讓右膝蓋交叉放在左膝蓋的上方,接著慢慢降低自己身體的重心,讓身體呈現出一個蹲著的姿勢,如果需要,可以借身邊朋友或者是周邊的樹木或物體輔助,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平衡。

熟悉之後,還可以試著讓右膝蓋的高度變得更低一些。同樣,保持這個姿勢至少30秒的時間,再換一隻腳。

©THOMAS MACDONALD

 4  胸部肌肉伸展

身體保持直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交叉放於後腦勺,盡量將肩胛骨向後夾緊,這樣可以有效的伸展到胸部的肌肉。保持這個姿勢維持10秒,放鬆下來,再重複3-5組。

©THOMAS MACDONALD

 5  股四頭肌伸展

左腿站直,抬起右腳腳跟,用雙手握住右腳的腳掌或者是腳踝,慢慢讓腳後跟去接近自己的臀部,但背部依然要保持直立,維持大約20秒的時間,再換一隻腿繼續重複動作。

©THOMAS MACDONAL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首次4胞胎參賽紐約馬,三姊妹與截肢兄一起圓夢

2016-11-03
賽事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在今年里約奧運的馬拉松比賽中,有三胞胎姊妹一起參賽,還有其他各國的攣生兄弟…等。本周日11/6 2016紐約馬拉松即將登場,在有著45年歷史的紐約城市馬拉松賽道上,將迎來史上第一次有四胞胎一起參賽。

美國四胞胎Brian Siemann、Jessica Siemann、Maria Siemann、Amanda Siemann將於11/6紐約馬拉松一同從起點出發 ©newyorker.com

家庭成員,如同籃球隊

1989年,出生在紐約布魯克林的Teresa Siemann被醫生告知她懷上了4胞胎,本身身為醫院婦產科護士的她當時並沒有特別驚訝,因為在這麼長的工作經驗之中,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類似這樣的消息,話雖如此,但畢竟是4個小孩,內心仍然有些焦慮。.
 
在4胞胎出世以前,他們已經有了1個3歲大的兒子John。Teresa表示:「至今想起來還是有些神奇,因為當時我並不是非常期待這4個孩子的到來。」不過他們的爸爸卻不同,當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便興奮地到處和別人說:「我們家要組一個籃球隊了!」因為等到4胞胎出生後,他們5個孩子就是一組快樂的藍球隊了!

四胞胎剛出生的樣子 ©newyorker.com

輪椅馬拉松是表達自我最好的方式

大概因為重量因素,4胞胎在預產期的前兩個月,提早來到世界上,逼不得已,4個小寶貝在保溫箱一住便是兩個月。但沒有料到的是,4個寶貝中的唯一男孩Brian,卻在出生的幾天之後,腿部便得到骨髓炎,可憐的兩條小腿被迫截肢…從此一輩子得靠輪椅維生。

不過勇敢的他卻特別熱愛運動,喜歡馬拉松的他,不但已連續參與了2屆殘奧會,再召集三姊妹一起參加紐約馬拉松之前,他自己也已經完成了4場全馬。Brian說:「輪椅馬拉松是表達自我最好的方式之一。」

Brian已參加過2012和2016的殘奧會 ©richmond.com

運動,讓他們感情更融洽

關於運動,五兄妹一直相當感謝父母的鼓勵和引領。他們擁有各自的運動專長,大哥John擅長冰球,其他像是籃球、壘球、曲棍球也都是他們熱愛的運動項目。母親Trersa笑說:「他們常各自有不同的比賽,我常覺得自己像在車上工作一樣,周末不同時段常常要奔到不同的比賽場為他們加油。」
 
至於馬拉松,妹妹Amanda和Maria也曾經一起完賽過芝加哥馬拉松,小妹Jessica雖然還未有全馬經歷,但也與姐姐們一起有過好幾次的半馬經驗,剛好這次的紐約馬拉松,也能成為她的初馬。

Siemann一家人 ©nydailynews.com

27歲的他們,如今也都有各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Brian和Maria目前住在Illinois,兩家住得非常近,可以互相照應。而Amanda則繼承母業,在Connecticut擔任婦產科護士,Jessica則在一家管理諮詢的公司工作;身為資深跑者的她,如果遇到還沒有接觸過跑步的客戶,她會熱心地向客戶傳達跑步的好處,若遇到也喜歡跑步的跑友那就更好了,在共同語言之下,Jessica更會熱心地告訴他們該怎麼避免受傷。

每到路跑賽的日子,她也會為了參賽而向公司請假,而她的同事也都相當支持她,只要一有空便會前往現場當Jessica的啦啦隊。

當爸爸知道他們要一起跑在紐約的街頭時,他甚至比4胞胎還興奮。他仔細幫他們研究路線圖,赫然發現在42.195公里數中,剛好可以穿越整個紐約程式,也能好好回憶小時候每個快樂的場景。
 
當一家人能夠在起點一起出發其實是很可貴的事情,4胞胎雖然本身就愛跑步,但是這份珍貴卻與過去的意義截然不同,讓我們一起為他們加油,順利完賽紐約馬拉松。
 

四胞胎準備好要一起迎戰11/6的紐約馬拉松 ©nydailynews.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