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美國研究:有「運動習慣」比沒運動的人從流感中康復機率是2倍!
1
美國研究:有「運動習慣」比沒運動的人從流感中康復機率是2倍!
2
如何用運動控制血糖? 給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3
排除12個痰濕可能,即可徹底瘦身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國研究:有「運動習慣」比沒運動的人從流感中康復機率是2倍!

2020-02-14
話題 健身 保健 觀念 生活 免疫力

流感季節來襲,施打疫苗、多用肥皂洗手、增強身體免疫力,已被證實為三大預防流感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擁有強大的免疫系統?專家表示,永遠不要低估運動的力量,透過運動增強免疫可以創造奇蹟,特別是在寒冷的月份。

隨著氣溫慢慢變涼,你是否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或者,你正飽受感冒之苦?秋冬兩季最容易發燒感冒,嚴重還罹患流感,這通常是免疫力降低的現象。免疫力是人體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辨識和消滅外來入侵的任何異物(包括病毒和細菌)的生理反應。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降低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同時也能讓你的骨骼健康且強壯。根據美國伊利諾大學針對感染性疾病與運動的研究,發現有運動習慣比沒運動的人從流感中康復機率是2倍。

©keckmedicine.org

適度運動可幫助動物從感染流感中康復

一項由在Urbana-Champaign的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所做的實驗測試顯示,適度運動可幫助老鼠從感染流感中康復;研究人員將這項結果發表於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所舉行的2004年美國生理學協會內部會議上。在將老鼠暴露於流感病毒之後,Jeffrey Woods博士與他的同事隨機分配一些老鼠到一組為期四天的訓練計劃,並且安排這些老鼠每天參加20~30分鐘的運動課程;當流感症狀開始出現時,這些老鼠停止運動,看起來就像是人類罹患感冒時的典型行為;為了對照比較,另一組受到流感病毒傳染的老鼠並沒有做任何運動。結果發現,有運動的老鼠從流感中康復存活的機率是沒有運動的老鼠的兩倍:59%的有運動的老鼠康復存活下來,而那些沒有運動的老鼠,則僅有29%從流感中康復存活下來。研究也發現,成年且運動的老鼠(年紀在20週大的老鼠)情況進展得最好。22隻成年有運動的老鼠中,有18隻從流感中存活下來,相較於22隻同年齡但沒有運動的老鼠,則僅有10隻從流感中存活下來。但是,運動的保護效果在年紀約11-16週大的年輕老鼠中,似乎看不出來。但因此得知,如果套在人類身上,也會有相同結果。

適度的運動可以增進年長者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老鼠並非齧齒動物的中堅強的運動員,實驗中的這些老鼠只有適度運動了幾天,在實驗前沒有任何老鼠有規律性的運動。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受到流行性感冒傳染後,連續適度運動四天,將明顯增加對於流感傳染的存活機率。根據一份新聞稿指出,研究人員計劃針對經常規律運動的動物作後續的研究;另外,研究人員也想要瞭解運動是如何發揮對抗感冒的保護效果。同時,根據一份新聞稿表示,一項大型臨床的人類試驗正在美國伊利諾大學身體健康實驗室中進行,適度的運動訓練是可以增進年紀較大的成人的免疫力。

不過,雖然看起來運動有這麼多好處,但你不應該過度運動。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人不應該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而增加運動量,相反地、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的運動(如馬拉松和激烈的健身房訓練)實際上可能會造成免疫力的傷害。因此,適量的中等強度運動反而是提高人體抵抗力的最佳方式。

資料來源/國際厚生健康園區、intechopen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陳柏長
陳柏長

如何用運動控制血糖? 給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2018-11-23
運動部落體適能有氧運動陳柏長醫師專欄保健

如果問起十大死因,多數人的直覺或是印象中,癌症始終位於榜首位置。根據2017年的十大死因統計,癌症確實穩穩坐實榜首的位置。看統計數字,癌症死亡人數不但居於榜首,且遙遙領先肺炎、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糖尿病。

但是,醫學上有個「代謝症候群」的名詞,簡單來說是所謂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加上肥胖及高尿酸的這群病人。常常有其中一項疾病,就會有或是容易再得到另外一項以上的相關疾病。

有代謝症候群的病人,比其他沒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更容易得到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而肥胖會增加得到食道癌、大腸癌、乳癌等癌症機會。因此,如果把因代謝症候群而造成死亡的病人去做劃分,人數可能反而成為第一名。

我們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由陳昱瑋、陳柏長兩位醫師合力完成,融合疾病與運動的專業角度,來看待現代人的文明病-糖尿病,並進一步檢視代謝症候群。作者並不會直接跟你說「這樣做就對了」,因為每個人體況不同,運動處方籤想必因人而異。而作者是以研究數據跟你分析血糖控制時機、運動好還是藥物治療好,以及醫學上的運動建議。至於要花錢請教練還是自己訓練就好?但看你的意志力和自律了。

重新看待十大死因

部分癌症的治療相當先進,已經可以在治療後跟正常人差距不大;也有部分癌症致死率極高,不太需要長期與疾病抗戰(一死百了)。代謝症候群的疾病則可能跟著病人糾纏一生,需要長期抗戰,代謝症候群產生的併發症(如中風住院及其後續長期臥床的狀態),也會造成社會、家庭、個人的龐大負擔。

在少子化看起來越來越嚴重的未來,一人生病可能拖垮一家人,一旦家庭被拖垮可能會進入一個負向循環,已有書籍在探討貧窮與疾病可能導致貧窮世襲。代謝症候群是需要長期治療、控制的疾病,越早介入,未來的生活品質及併發症將會越少。

另外台灣人最害怕的洗腎,目前台灣有超過8萬人在洗腎,消耗了大量健保資源,並造成直接或間接勞動力喪失。一般民眾常常認為洗腎是吃藥造成的,但實際上造成洗腎的成因,糖尿病約佔5成、高血壓加上糖尿病佔超過6成的洗腎成因,因此,治療與控制代謝症候群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但往往被民眾所忽略。

​血糖控制也要贏在起跑點

現代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許多有名的幼稚園、公私立國小國中、甚至補習班,家長都想盡辦法想要去搶名額,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糖尿病的治療更是不要輸在起跑點上。

在2008年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NEJM上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經過20年長期追蹤的論文,從1977年開始,他們追蹤了4,209名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這當中有約3,000人在一開始接受了積極的藥物或胰島素治療,另外1,000多人並沒有接受積極藥物治療,而是自行飲食控制或者根本沒治療。

1997年他們做了第一次報告,有積極治療的組別相對於自行治療的病人,小血管疾病風險降低25%,心肌梗塞機率降低16%。在這之後就沒有繼續要求這批病人進行原本的治療,也就是放生的概念。

再經過10年,於2007年觀察這群病人的變化。發現有積極治療的組別相對於自行治療的病人,小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機率降低的比例與10年前差不多,並且發現這段期間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3%。意思是早期治療所帶來的好處可以維持很久,因此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血糖控制也要贏在起跑點

​運動好還是藥物治療好

既然我在推廣運動處方,或許你會期待我拿出一個證據,說不要吃藥靠運動就好。可惜我無法找到一個很明確可以支持這樣做法的文獻。目前許多文獻認為,糖尿病一開始先施打胰島素幾週後,繼續使用口服血糖藥物治療效果會更好。

在使用口服血糖藥物同時,如果切入飲食及運動控制,可能可以加強血糖控制,甚至可以減少或停止藥物使用。正確適當的運動,可以使糖化血色素(3個月的平均血糖數值)下降1-2%,而一般口服藥物是介於0.5-2%。因此如果病患只使用一種口服藥物,是有可能利用運動取代藥物,或是讓服用兩種藥物減少成一種。

柏林馬拉松被譽為世界最速賽道

目前醫學上的運動建議是:

有氧運動:每週中強度150分鐘或高強度75分鐘
阻力訓練:每週2-3次,每次5-10組肌群訓練

什麼是有氧運動的中強度或是高強度呢?
最大心律目前可以套公式來計算,為:206.9 - 0.67 x 年紀,不過最大心律測量不管是套公式還是進實驗室都不易精確測量,但可當作一個參考數字。中強度為最大心律的50-60%,高強度為最大心律的60-85%。也可以用自我身體量表來做參考,當進行高強度時可以說話但是會喘;進行中強度時可以平順說話,但是唱歌會喘。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 阻力訓練 1 + 1 = ?

有氧運動可以幫助降血糖,阻力訓練也可以幫助控制血糖。網路上有許多文章,有的說做阻力訓練就好,有氧訓練幫助不大,反過來的論述也存在。而事實是什麼呢?1+1可以等於2嗎?還是單做一種運動就好?

有學者找了250個病人,把病人分成三組,一組做有氧運動,一組做阻力訓練,一組兩種都做。任何一組每週都運動3次,實驗進行了22週。實驗發現糖化血色素在有氧組上下降0.43%,阻力訓練組下降0.3%,兩者都作則下降0.9%。因此可以發現在血糖控制上,1+1是大於2的。

​網路課表隨手可得  請教練是浪費錢嗎

網路時代到來,各種資訊唾手可得。糖尿病的運動處方網路上資料也不少,照著練習就好了,何必花錢花時間請教練訓練呢?人都有惰性,除了少數人真的能規律運動外,多數人都是三分鐘熱度,很快就放棄了。

請教練的目的是:可以讓教練監控運動的強度,以求達到最好的效果,也可以避免姿勢錯誤受傷,以及過度訓練所造成的免疫力下降等問題。而醫學研究也真的有人進行這樣的研究,發現有教練一起訓練在血糖控制上,確實效果較好。

頂尖的籃球選手也都會找教練調整,職業棒球員也都有尋求打擊守備教練的協助。一般人如果想要有最好的效果,請教練會是最有時間效益的事情。當然如果你很有意志力,也願意花時間去研究正確作法,或許你可以自己進行訓練,而且能達到同樣效果。

醫學研究發現,有教練一起訓練在血糖控制上效果較好

如果你想要有教練及醫師一起幫忙你監控運動強度,一般病人認為的喘,可能跟教練要的喘不一樣(強度不夠),而病友可能有其他疾病,造成一般教練不敢觸碰,因此醫師跟教練一起合作,可找出適合你的強度且確保安全。你可以報名我們的活動:
.12月23日台南場衛教講座 報名請點此
.台中運動訓練計畫 報名請點此

參考資料:
2018 ADA guideline 
2010 ACSM
Health 2 sync
Ann Intern Med. 2007 Sep 18;147(6):357-69.
Diabetes Care 33:e147– e167, 2010
Arch Intern Med. 2010 Nov 8;170(20):1794-803
N Engl J Med 2008;359:1577-89
DK McCulloch - UpToDate 2018 

資料提供/陳昱瑋醫師
資料整理/陳柏長醫師

關於陳柏長醫師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個人簡介
素人跑者,熱愛跑步運動,追求最新的跑步知識,以挑戰六大馬完賽為目標。目前已完成芝加哥馬拉松(2014)、東京馬拉松(2014、2015、2017)、紐約馬拉松(2017)、倫敦馬拉松及柏林馬拉松(2018);正努力利用工作之餘,使用科學化週期訓練強化自己,以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期許在2020年前完成六大馬拉松。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

/ 關於陳柏長 /
陳柏長

經歷

Pose Method® Level 1 認證教練

Garmin 亞太區跑步教練培訓

RAD 自我肌筋膜放鬆國際指導員

醫師高考及格

衛生福利部署定專科醫師

部落格 陳柏長醫師的跑步筆記

FB 陳柏長醫師 跑步讀書室

分享文章

排除12個痰濕可能,即可徹底瘦身

2017-07-17
知識庫書摘保健瘦身

人體無法正常代謝所產生的殘留物、老廢物質,即為痰濕,如果痰濕累積在體內過久就會造成身體機能異常,也就是「痰濕症」,等於西醫的「代謝症候群」。女性、有虛冷症的人,以及過了中年的男性,都是最容易產生痰濕堆積的對象。痰濕一旦堆積,就如同「垃圾留在屋內」,是導致腹部贅肉、下半身肥胖最主要成因!

除此之外,也是引發慢性鼻炎、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腸躁症、心臟疾病、慢性疲勞、腦血管疾病、成人痘、各種癌症、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的來源。

肥胖的問題出在痰濕,而非體型

如果減肥經常用挨餓的方式,瘦了卻又一再復胖,代謝功能會每況愈下。一旦代謝不佳,痰濕便會開始堆積,接著陷入代謝更差的惡性循環中,最後演變成透過一般的飲食控制或運動方式都瘦不下來的惡性肥胖。碰到這種情況時,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

老年肥胖亦然。如同暖氣正常運作,房間才會變暖一樣,我們的身體循環功能要好,身體才會健康、減肥才會順利。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開始老化後,人體的所有功能便會衰退,以致人體的循環功能也跟著減弱。循環功能變差後,就容易堆積痰濕;痰濕堆積後,循環狀況就會變得更差。

即使吃得一樣多,活動量也沒變,可是一旦上了年紀,體重就會增加。這種情況下,應該先解決痰濕問題。只要解決痰濕問題,循環功能就能獲得改善,身體也會跟著返老還童。

下半身肥胖是我國女性最煩惱的體型問題。因為上半身和下半身常常差了一個尺碼以上,所以大家多半希望減肥時下半身能多瘦一點。下半身肥胖是經常水腫的女性會有的特徵,而水腫又是痰濕症的代表症狀。有水腫問題的話,早上臉部會浮腫,眼睛周圍也會腫得很嚴重,而且早晚體重差異十分懸殊。一到晚上,下半身就會水腫,以致鞋子變緊或襪痕變得相當明顯,甚至覺得身體有如千斤般沉重,嚴重的話,手腳末端還會發麻刺痛。吃太鹹、身體疲累或太晚吃宵夜的話,這些症狀會變得更嚴重。

若是經常水腫得很厲害,可能會擔心是不是腎臟功能出問題了,但即使去醫院做了檢查,大多數人的腎臟功能都是正常沒有異狀的情況。水腫多半是因為水分代謝出了問題,也就是水分長期滯留在組織內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海綿吸飽水分的狀態。

而水腫的起因,同樣也是痰濕症導致新陳代謝失調。因此,只要解決痰濕問題,就能改善水腫,使能量代謝變好,並且達到下半身尺寸明顯縮小的效果。治療痰濕症後,大家常說「身體變得更輕盈了」或是「原本不合身的褲子,現在穿起來剛剛好」,這都是水腫消失後所造就的結果。

別灰心喪志!現在就開始進行排濕瘦身法

不是只有減肥的人會碰到停滯期或瓶頸,像我這種「唆使」別人減肥的醫生也會碰到瓶頸。跟努力相比,當患者的成果不甚理想或是失敗次數增加時,我也會感到意志消沉。

「應該再少吃一點嗎?」
「這樣的運動量還不夠嗎?」
「不順利的原因是什麼?」

但在進行排濕瘦身法後,我得到了解答。因為患者的身體狀態和體質跟之前大有出入,所以現在必須使用不同的減肥方式,而痰濕就是其中的關鍵所在。老年贅肉、腹部贅肉、局部肥胖、下半身肥胖等,沒有瘦不下來的贅肉。只要解決痰濕問題,無論是什麼贅肉都能剷除。

水腫多半是因為水分代謝出了問題,也就是水分長期滯留在組織內的狀態。

 ✔  有消化不良的問題且容易脹氣,就算吃得不多,肚子也會鼓鼓的不太舒服。
 ✔  容易水腫,早上戴戒指會不合,或是晚上穿鞋子會太緊。 
 ✔  身體總是很沉重的感覺。
 ✔  容易入睡,但是早上爬不起來。
 ✔  陰天時渾身痠痛,去一趟三溫暖流些汗就會好多了。
 ✔  覺得頭很重,有時會頭暈。
 ✔  對每件事沒什麼興趣,且性慾不振。
 ✔  腹部肥胖而有慢性腰痛與膝蓋痛的問題,治療後會舒緩一些,但是過一陣子又會開始痛。
 ✔  不愛喝酒,也不愛吃油膩食物,但是健康檢查時曾被診斷有脂肪肝的問題。
 ✔  即使上完大號或小便也不覺得舒暢。
 ✔  不太喝水。
 ✔  皮膚偏白,但是有斑點令人困擾。

診斷結果
0~2個
你還不用太擔心,藉由規律的飲食習慣和持之以恆的運動,就能控制體重。

3~5個
你是痰濕症危險群,難以透過一般的減肥方式控制體重,因此有必要治療痰濕症。

6個以上
強烈懷疑你有痰濕症,而且除了肥胖問題外,你也需要醫治其它疾病,因此必須藉由治療痰濕症來徹底調整你的身體。

書籍資訊
◎文摘自采實文化出版,洪泰雄著作《排濕瘦身法:9天排除體內痰濕與毒素,肥胖、浮腫、疲勞、慢性病一次解決》一書。慶熙大學韓醫學系畢業後,於同校的研究所取得針灸系的碩士與博士學位。曾任大韓女韓醫師協會企劃理事、大韓女韓醫師協會學術理事、九老韓醫院針灸科科長,現為李京熙韓醫院院長,並為韓醫減重專家。研發了「排濕瘦身法」。

本書特色
        ‧排濕瘦身法的特徵是它既簡單又簡短,但是效果顯著且不會復胖,與挨餓減肥法截然不同。
  ‧飲食方法很明確,一共只要實行9天,身體就能出現改變,且食材及藥材都容易取得。
  ‧書末附錄實踐手冊,幫助記錄9天的瘦身療程,有效管理飲食。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