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運動能讓人心情更愉悅,那你有想過,不同強度的運動能為大腦和情緒帶來什麼影響嗎?國外新研究發現,低強度運動與認知和注意力明顯有關,高強度運動則能增加情緒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在長距離訓練中加入一些衝刺,能雙重幫助你鍛鍊大腦!
以往的許多研究中,運動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聯已相當明確;而新的研究發現,依照活動強度不同,獲益也有所不同。這項發表在《大腦可塑性》期刊上的研究,招募了25名男運動員,他們分別在跑步機上以低強度跑30分鐘,並在另一天以高強度跑30分鐘。在每次訓練前後,研究人員透過MRI核磁共振檢查,測量活動過程中大腦發生的血流變化,並檢視大腦區域與跑步活動的關聯。
雖然受試者在高強度和低強度兩個階段,正面情緒都明顯增加,但低強度訓練與認知和注意力相關的功能有更多連結;高強度訓練則與大腦和情緒處理較相關。該研究合著作者、德國波恩大學附設醫院功能性神經影像學小組醫學碩士Angelika Schmitt指出,這是了解運動過程中大腦結構和功能動態變化相當好的一步。
在運動強度對大腦活動的影響上,上述德國研究並不是唯一發現有趣結果的。南澳大學2019年一項研究發表於《運動科學與醫學》期刊,研究128名同時參與HIIT高強度間歇運動,以及低強度、長時間有氧運動參與者的大腦活動狀態。結果發現,兩種運動都對神經連結產生了正面影響,但是混和高與低強度運動,可能在調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具有額外益處。
南澳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研究員 Ashleigh Smith 表示,高強度運動時皮質醇升高,但持續的高水平可阻斷神經反應,而間歇訓練可以使皮質醇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
皮質醇又譯成可體松,屬於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而皮質醇過高,會導致庫興氏症候群庫興氏症候群;皮質醇過低會導致愛迪生氏病。
高低強度混和策略還可能有增進恢復的潛力。2019年一項研究針對自行車手試驗,發現變動式的高強度騎行(即一系列的自行車衝刺穿插低強度騎行),比起相同時間的中等強度騎行,恢復效果明顯較好。
無論是在對大腦、情緒的影響,或是運動後恢復的效果,這些研究的結果都導向混和高與低強度。因此,下一次出門運動時,為了你的大腦和身體著想,試著把高、低強度混和在你的訓練中吧!
資料來源/Bicycling、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人大迫傑繼去年首次訪台後,上周五(22日)與其指導教練Pete Julian一同來台展開4天行程。適逢馬拉松賽季,大迫傑在媒體分享會中激勵即將挑戰初馬的跑者:把內心不安心情轉化成最大的動力,在準備過程中不斷想像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
這趟4日台北之行,大迫傑和指導教練Pete Julian不僅帶來「Nike學生長跑菁英疾速訓練營」等多項課程,並與台灣各層級長跑運動員、馬拉松愛好者與教練深度互動,實際傳承其寶貴的訓練技巧、經驗與知識;在媒體專屬分享會中,更分享兩人間密切的合作互動。
大迫傑與教練Pete Julian於2014年展開合作,建立起深厚的信賴及默契。在教練Pete Julian眼中,大迫傑的成功在於其高度的專注力與為目標灌注的驚人努力,他提到:「大迫傑是一位意志力十分堅定的選手,他為目標付出了超乎想像的努力,在邁向成功的每個階段,更是百分之百的專注與投入。」
談及與教練的互動相處,大迫傑形容:「如果選手是車子的話,教練就像是導航;儘管沒有導航系統,車子也能前進,但是在導航系統的輔助之下,兩人就能一起找到最好的道路。」
台灣跑步文化日益興盛,面對即將到來的馬拉松賽季以及即將挑戰初馬的跑者,大迫傑建議道:「第一次要挑戰全馬,內心感到不安是一定的,但是這股不安的心情也能轉化成最大的動力,幫助你持續鞭策自己;此外,在準備過程中不斷地想像自己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動力來源,當完成這個艱難的挑戰後,日後回想起來一定會覺得這是一趟很棒的旅程!」
對初全馬跑者的建議,教練Pete Julian表示:「完成全馬是一個很大的夢想與目標,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願意去嘗試,按部就班地去執行訓練計畫,就一定可以完成;能完成全馬將會是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面對任何事情,無論如何都踏出一步去試試看。」大迫傑堅韌的精神意志力,無論在運動上、工作上或生活中的任何面向,都是一股正面激勵的力量,鼓舞更多人以堅定的信念,放下猶豫並持續精進自我,不客氣地挑戰夢想!
22日的「Nike學生長跑菁英疾速訓練營」中,大迫傑與Pete Julian化身訓練營主教練,與29位來高中及大專院校的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展開長跑專業訓練課程。此課程由Pete Julian以大迫傑平日的訓練菜單為基礎、親自為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們進一步規劃合適內容,訓練重點在幫助跑者們穩定地提升速度。大迫傑也透過與跑者近距離的互動,在現場悉心觀察學員的動作與練習狀況。
大迫傑與Pete Julian在訓練結束後與學生長跑菁英運動員暢談心得,並傳授正確的跑步訓練觀念。Pete Julian提及:「完整的馬拉松訓練應該結合正確的速度效率練習、重量訓練及體能恢復,肌力和耐力都很重要,每週每月的累積後,速度自然會提升。」
參與訓練營的同學也把握機會向大迫傑及教練請益。台北市立大學李翰暄詢問,當面對大賽時心態該如何調整﹖大迫傑透露:「每次比賽時的心態都是一樣的,從日常訓練的累積中,慢慢強化自己的心志,比賽日要做到的反而是盡量保持平常心。」
資料來源/Nike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