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10K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adidas Ultraboost 再推新作 黑金配色霸氣上市
1
adidas Ultraboost 20兩款黑金配色跑鞋
adidas Ultraboost 再推新作 黑金配色霸氣上市
2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3
跑步機12小時跑118公里!美國媽媽打破世界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didas Ultraboost 再推新作 黑金配色霸氣上市

2020-03-17
配備館 跑步 鞋子 生活流行 ADIDAS

adidas旗艦跑鞋Ultraboost系列不斷推陳出新,今夏全新霸氣黑金配色系列以個性黑魂為主色調,細節處佐金色線條點綴,看似低調卻顯露奢華質感,簡約俐落外型兼具性能與時尚,人人都可以輕鬆駕馭,預計成為運動潮流愛好者鞋櫃必備的百搭單品。

adidas Ultraboost 20兩款黑金配色跑鞋
adidas Ultraboost 再推新作 黑金配色霸氣上市

adidas Ultraboost 20此次推出兩款黑金配色跑鞋,首款使用黑色Primeknit+針織鞋面搭配經典白色BOOST中底,賦予跑者舒適的能量反饋及優良包覆腳感,側邊三線標誌、後跟穩定系統及鞋舌logo則注入金色細節,黑白金三色相互輝映,散發低調奢華氛圍。次款極致黑魂則以霸氣黑貫穿鞋面及BOOST中底,3D足跟穩定系統及鞋舌logo細節處則以金色點綴,增添亮點營造內斂質感,展現跑鞋潮流新風範。

adidas Ultraboost 20
adidas Ultraboost 20此次推出兩款黑金配色跑鞋

此外,經典鞋款adidas Ultraboost DNA同樣以黑色調,打造可柔軟貼合腳掌的Primeknit針織鞋面,並延伸至舒適的全黑Color BOOST中底展現完整性,側邊三線標誌與後跟「Ultraboost」字樣則運用金色打造亮點,創造滿足潮流的街頭跑鞋。

adidas Ultraboost DNA
adidas Ultraboost DNA以個性黑魂為主色調,細節綴以金色線條,低調又顯露奢華質感

adidas Ultraboost系列鞋款全新黑金配色皆已上市,不僅可滿足日常穿搭需求,更能引領跑者展現自我格調、輕鬆吸引眾人目光。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密切關注官方粉絲團。

資料來源/adida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2020-09-07
啞鈴徒手訓練腿部肌群跑步健身動學堂訓練動作槓鈴

練腿能促進肌肉生長,而腿部肌群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量高,所以想增肌就不能忽略腿部訓練。對於常常使用臀腿力量的跑者,練腿更是增加表現、降低傷害的必要訓練。那麼,如果你沒上健身房待在家,還能克服萬難練腿嗎?答案是肯定的。

以下腿部訓練是紐約市健身專家與 Forzag Fitness 創辦者 Mathew Forzaglia 所制定,分為 3 種腿部訓練計畫,共 15 個動作。只要一個瑜伽墊空間、一些負重小工具,你就能在家完成練腿日!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
居家腿部肌力訓練大集合:15招動作3組訓練計劃

訓練計劃背後的原理

以下常規訓練主要由深蹲、硬舉、弓箭步等動作以及其變化式組合而成。主要訓練的目標肌群包括臀部、大腿後側膕旁肌、股四頭肌等,全面鍛鍊腿部。

由於我們的運動方向並非單一,多方向訓練肌肉是很重要的,複合式訓練可同時鍛鍊多部位肌肉,從而節省時間並燃燒更多熱量。透過負重、阻力帶、自體重量,可以增加力量和活動度,以支持你的運動和日常活動。

制定者 Forzaglia 建議腿部肌力訓練每週做 2-3 次,強化肌力同時也應空出時間讓肌肉恢復,一般來說,一套腿部常規訓練約 4-6 週可獲得最大效益。你可以視情況調整次數和重量,以繼續增強肌肉。

負重腿部訓練

以下動作所需負重的工具,可為啞鈴、壺鈴、槓鈴,或任何有重量的物體如水壺、瓶裝洗衣精、拖把等。

1.酒杯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如坐椅子般一樣向後下方蹲。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2. 擺腿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同時加入平衡和穩定核心)
步驟︰將重物放在胸前,弓箭步右腳向前,重量放在右腳跟,左腳保持穩定,雙腳膝蓋盡量呈 90 度彎曲。推後腳跟站起身,立刻右腳向後做反向弓箭步。前後各一為 1 次,做 1 次後再換另一側腿。

3.羅馬尼亞硬舉︰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大腿後側膕旁肌、臀肌、核心和上背部
步驟︰雙腳站在臀部下方,雙手握住槓鈴或拖把等長棍物自然下垂。接著稍微彎曲膝蓋,臀部向後推直到大腿後側感覺緊繃為止,使身體平行地面,槓鈴沿著腿部向下放但不落地,同時保持核心穩定、脊椎中立,收肩胛。臀部夾緊往前推,並恢復站立。

4. 負重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與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和下背部肌肉也同時參與訓練)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將重物放在胸前,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5. 負重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將啞鈴、壺鈴或其他重物放在臀部前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自重腿部訓練

用自己的身體重量,就能鍛鍊肌力、肌耐力並增肌,同時對增加穩定性和活動度非常有幫助。

1. 深蹲跳︰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膕旁肌、核心及下背部
步驟︰雙腳站立比臀部稍寬,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用腳跟向下推的力量站立或是跳起(跳起能增加強度並燃燒較多熱量),回到蹲姿並接續下一次。

2. 橋式︰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至可用手指尖觸摸到腳後跟。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3. 反向弓箭步或跳躍弓箭步︰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站姿,左腳後退呈弓箭步,右足平坦貼地,右小腿垂直地面,雙腳膝蓋盡量呈90度彎曲。全程保持挺胸。推左腳跟向前跨,立刻換右腳重複。

如果做跳躍弓箭步,請從雙腳呈90度時迅速向上彈跳,在空中切換雙腳並控制著地。跳躍弓箭步可增加心血管和穩定性方面的強度。

4. 單腳硬舉︰3組,每組單腿各10次

目標肌群︰股四頭肌、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核心及髖關節穩定肌群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雙手臂向前延伸,專注於將臀部和肩膀保持在一直線上。彎曲後腳踝,並將腳跟壓向身後的牆壁。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5. 登階︰單腿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小腿及核心
步驟︰找一個可以踩的凳子、盒子或台階,其需要有一定高度。抬起右腳放在台階上,保持挺胸、右小腿垂直將右腳跟推向地面,接著另一隻腳也踩上台階呈站姿。雙腳分別返回到起始位置。 如果找不到墊高可踩的物體,可改為始於跪姿,將右腳向前踩之後站起身,再回到跪姿。
(示意請見上文「負重登階」影片)

阻力帶腿部訓練

阻力帶對於肌力訓練的新手,或是傷後恢復的人特別有用。請根據你的力量和能力來挑選適合自己阻力的阻力帶。

1. 阻力帶跨步︰3組,每組10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屈肌、小腿、大腿後側膕旁肌及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下方,臀部向後下蹲,全程保持挺胸。雙腳在臀部外,右腳先向外側踏出然後踏回,接著換左腳重複。
提醒︰如果是阻力較低的阻力帶可置於腳踝處;阻力較高的則應置於腳踝上方,因為將阻力帶至於腳踝周圍可能增加膝蓋的負擔和受傷風險。

2. 阻力帶深蹲︰3組,每組12次

目標肌群︰臀肌、髖外展肌群和股四頭肌
步驟︰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雙腳站立在臀部寬度之外,臀部向後下方如坐椅子一樣,全程保持挺胸,注意力放在臀部與膝蓋之間。擠壓臀部,同時將重量推向腳後跟,接著回到站姿。

3. 阻力帶單腳羅馬尼亞硬舉︰單腿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部與核心
步驟︰始於左腳單腳站在地面,雙手抓住阻力帶一端,另一端放在左腳的腳掌下方。左膝稍微彎曲,右腳向後推,專注於臀部、肩膀與腳後跟呈一直線。接著臀部夾緊,驅動右腿返回到單腳站立的初始位置。

4. 阻力帶橋式︰3組,每組15次

目標肌群︰臀肌、大腿後側膕旁肌、髖內收肌、核心及腹斜肌
步驟︰仰臥,腳底平放地面,膝蓋彎曲,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上方。保持核心穩定,臀部緊縮,推腳後跟並抬起臀部,直到肩膀、臀部和膝蓋呈一直線為止。在臀部推到頂時,雙腳膝蓋同時往外側延展再收回原位,接著慢慢降低臀部回到地面。

5. 觸地開合跳︰3組,每組12次(兩邊交替)

目標肌群︰核心、臀肌和小腿
步驟︰始於站姿,將阻力帶放在膝蓋以下。雙腳跳起並向外展開至於臀部外側,順勢臀部後推屈膝蹲下,用左手觸摸地板。雙腳跳回站姿,並重複該動作,輪流用左、右手觸摸地板。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機12小時跑118公里!美國媽媽打破世界紀錄

2016-09-29
趣味馬拉松跑步機故事跑步話題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2016年3月4日,來自美國印第安納州一位4個孩子的母親,現年43歲的蘇西·斯文哈特 (Suzi Swinehart)創造了在跑步機上12小時連跑73.3英里(約118公里)的女子金氏世界紀錄,打破了一個月前英國女跑者Susie Chan所創造的60.26英里紀錄。她在當地一個健身房裡,從早上8點跑到了晚上8點。在創造這個紀錄之前,蘇西在跑步機上的最佳記錄也只有30英里(48公里)。可以說,她完成了不可思議的自我突破。

Suzi Swinehart 在跑步機上破紀錄 ©runnersworld.com

去年,在經歷過一次路跑賽的失敗後,這位43歲的媽媽決定要請一位教練來指導她,因為她知道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她認真地想要在運動上面追求自己更高的可能性。

蘇西說:「我對自己說,現在不做的話,馬上會有人搶先一步。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已經四十好幾的媽媽來說,當一個馬拉松運動員也許會太老,但後來我看到有些年級比我大的跑者還很能跑,於是我對自己說,『至少我可以超越我自己。人生只有一次,我想拼盡全力做好一件事。』」

現在蘇西終於可以當一個世界紀錄保持者了。

Swinehart 開心擁抱 ©vimeo.com

為了這次挑戰,當地跑步機零售商 Summit City Bicycles & Fitness 還把一台 LifeFitness 跑步機送去一家實驗室做校正,再將該機送至蘇西要執行這次挑戰的 Three Rivers Running Company 健身房,以便讓她獲得最正確的成績。

她認真思考並設計了這次跑步的整體策略。早上8點,她以約7.5MPH(每小時12公里/5分速)的配速跑了最初的2、3個小時,並在每個小時裡給自己5分鐘的休息來喝水和吃東西,當她覺得有些噁心時,她會以走路的方式休息5分鐘,然後再回復跑速。此後,她慢慢降低至平均6.3MPH(每小時10公里/6分速)的速度,其中還包括幾次上廁所、換衣服與跑鞋、與補充能量的時間。

因為此次挑戰要申請金氏世界紀錄,現場也有該組織的認證官全程陪同。在過程中,有將近50位親朋好友與現場的顧客一同待在健身房為她加油打氣,還有人為她做了線上直播,紀錄了她整個挑戰過程。蘇西說:「我很感謝這些為我加油打氣的人,我覺得我有義務要招呼到每個來幫我加油的朋友,我不想忽略任何人。」在這12個小時之間,還有4個來自不同報紙和電視台的記者前來採訪,蘇西在跑步機上一邊跑一邊接受採訪,「這些都讓我保持忙碌並讓時間過得更快了。」

Swinehart ©journalgazette.net

蘇西的丈夫湯姆和四個分別為5、11、13和16歲的孩子們也都在健身房全程為她加油。「他們實在是太興奮了,而且他們超愛我所做的這件事。」蘇西說。孩子們一直圍繞在媽媽身邊不停地為她加油打氣,一會兒喊,「媽媽加油!」;一會兒又問,「媽媽,你累不累?」「有他們在場真是太歡樂了。」

結束之後,蘇西會將自己挑戰的全程紀錄影片、照片、里程記錄以及證明人證詞上交金氏世界紀錄委員會,等待他們的最終認可。對於蘇西來說,這或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她說:「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一直夢想著能成為一個專業運動員並參加奧運比賽,或是類似的盛會。但生命中所遭遇的艱難讓我最終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並讓我有些失去自信。現在,我43歲了,我很高興自己仍然有能力來實現我小時候想要追逐的夢想。」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10K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