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專家:番茄是降血壓、抗癌、抗老的明星食物
1
專家:番茄是降血壓、抗癌、抗老的明星食物
2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醫提醒兒童熱傷害風險更高
3
筋膜槍真的這麼神?震動治療原理帶來的4大好處
筋膜槍真的這麼神?震動治療原理帶來的 4 大好處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番茄是降血壓、抗癌、抗老的明星食物

2020-03-19
知識庫 飲食 保健 觀念

人類在現代社會面臨到最大的2種疾病一定不外乎「癌症」跟「心血管疾病」,這兩種疾病是人類的頭號殺手。如果有一種食物可以同時預防這2種疾病的話,一定會獲得所有人的喜愛。而番茄中富含的茄紅素,不但可以作為抗氧化劑,同時也能幫助降血壓,達到預防癌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專家:番茄是降血壓、抗癌、抗老的明星食物 ©pulse.com.gh

不過,想要獲得足夠的茄紅素,一定要懂得怎麼吃番茄,不然可能白白吃了很多番茄,茄紅素卻都流失掉,反而效果卻不是那麼好。

番茄從1990年代開始,就是抗癌的明日之星

蕃茄曾在1990年代,被美國時代雜誌《TIME》票選為十大優質食物,裡面富含的茄紅素(Lycopenemia)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而類胡蘿蔔素就是一種最知名的抗氧化素。過去比較多的研究認為茄紅素可以預防攝護腺癌。像是哈佛大學的一項9年追蹤研究中,發現每週吃10份番茄、番茄醬、番茄汁,甚至是義大利麵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週只吃2份以下的人少了45%,即使只吃4~7份基於番茄的食物,攝護腺癌的發病率也降低20%。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則表示,當然早期有很多研究跟攝護腺癌有關,但攝護腺癌其實是很複雜的癌症,相比起來,其他的癌症預防研究中,茄紅素的關聯可能更高。在2018年的回顧研究中,分析了非澱粉類蔬菜及其營養物質如何影響罹患癌症的風險,而番茄就是非澱粉類蔬菜,有一些具有一定程度公信力的證據,認為非澱粉類蔬菜降低了口腔癌、咽癌、鼻咽癌、喉癌、食道癌、肺癌、胃癌和大腸直腸癌等的機率,而也有一些數據沒這麼齊全的研究,認為或許可以預防三陰性乳癌、膀胱癌等。

©almanac.com

番茄除了防癌,還能幫助降血壓

除了預防癌症的效果之外,其實番茄也能幫助降血壓。因為會升高血壓的主要是鈉離子,很多人都知道不要吃太鹹,但卻很少人知道鈉離子跟鉀離子會互相作用,只要鉀離子攝取夠多,就可以減少鈉離子在體內的量;這就是「得舒飲食」的精神,希望利用鉀離子跟鈉離子在體內的平衡機制,透過攝取鈉離子來降低鈉離子,讓控制鈉離子變得更容易。得舒飲食(DASH)在2001年被科學家正式提出,英文名稱(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就是代表「減少血壓的飲食」。實作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多吃含有鉀離子的食物。而番茄的鉀離子含量很高,100公克的蕃茄中,平均就有217毫克的鉀離子,一顆番茄差不多有150~200公克左右,所以只要吃一顆番茄,就可以獲得300~400毫克左右的鉀離子,得舒飲食要求的鉀離子則到一天4000毫克左右。

©almanac.com

正確吃番茄,能吃上更多茄紅素

而茄紅素特別的地方在於,一般的蔬果、抗氧化素在加熱之後,營養都會流失,但番茄的茄紅素卻必須加熱、加油烹調之後,才會提到人體吸收率;因為它屬於脂溶性的營養素,在加熱的過程中會跟油脂混合,就會更容易吸收。 所以比起單純生吃番茄,番茄拿來榨汁、煮番茄醬、炒菜炒蛋,都會是更好的吃法。如果擔心自己吃太油,也可以選擇比較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橄欖油等,避免攝取過多不健康的油脂。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Tomato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醫提醒兒童熱傷害風險更高

2025-08-25
新聞知識保健話題

日前,一名國中男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從事戶外球類活動約40分鐘後,突然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小腿抽筋等初期熱傷害症狀,隨後出現噁心、臉色蒼白,雖大量出汗,但皮膚觸感冰冷,體溫飆升至接近39度,心跳也明顯加快。送醫後,經醫療團隊立即執行快速降溫、靜脈輸液與生理監測後,病童體溫逐步恢復穩定,嘔吐停止,意識清醒,經住院觀察一晚後順利出院。

吹冷氣也可能中暑?

隨著夏季氣溫節節攀升,熱傷害事件頻傳。恩主公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孫義文指出,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資料顯示,2024年夏季6~8月,熱傷害就醫人數達2668人;2025年夏季6月~7月13日,熱傷害就醫人數達1022人。

孫義文表示,相較成人,兒童的身體面積較小、體熱容易累積,加上汗腺尚未發育成熟,散熱效率較差,神經系統對高溫的感知與反應也不如成人靈敏,對身體不適警訊難以察覺。此外,孩童活動量大、常過度投入遊戲,導致忽略補充水分與適時休息,進一步提高熱傷害風險。

熱傷害分4個層級

該如何判斷熱傷害呢?孫義文說明,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可分為4個層級,分別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以及中暑,及早辨識徵兆並採取適當的處置相當重要。

熱傷害依嚴重程度分成4個層級:

熱痙攣:因大量流汗導致電解質流失,引起肌肉抽筋,常見於小腿、手臂。

熱暈厥:血壓驟降造成短暫昏倒,體溫通常正常。

熱衰竭:水分與電解質補充不足,出現大量出汗、疲倦、頭暈、臉色蒼白等症狀,體溫升高但通常不超過40度。

中暑:體溫超過40度,合併意識混亂,是最嚴重的熱傷害類型,可能引發休克與器官衰竭,需立即就醫。

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

炎炎夏日許多人會待在家吹冷氣,孫義文表示,即使在家中開冷氣,也不能完全排除熱傷害風險,若室內通風不良、環境悶熱,加上長時間未補水或穿著不當,仍可能造成體溫升高。特別是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成熟,更須留意衣物調整與環境溫度變化。

若孩童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送醫:

體溫≥40度。

意識模糊、反應遲緩、昏睡或無法叫醒。

持續嘔吐、抽搐或癲癇發作。

極度虛弱、無法站立或行走。

呼吸困難、心跳加速但脈搏微弱。

暑期出遊裝備與補水原則 暑假來臨不少孩童都會出遊,然而炎熱氣候也帶來熱傷害的風險,若缺乏適當防護,可能導致熱傷害。孫義文建議,家長與師長應提高警覺,了解正確的預防措施,確保孩子在快樂出遊的同時,也能平安健康度過炎夏。

孩童暑假外出時,應準備下物品:

保溫水瓶與含電解質飲料

遮陽帽、透氣衣物、防曬用品 急救用品(退燒藥、冰敷袋等)

攜帶式電風扇、小型噴霧瓶

孫義文表示,補水原則也很重要,活動前應先補充約400~600毫升水分,活動中每15~20分鐘補充200~300毫升,維持體內水分平衡。國小學童每日建議攝取至少1500毫升水分,高溫或劇烈運動時更應提升至2000毫升以上,並以白開水為主,避免攝取含糖飲料,以預防中暑與脫水。

孫義文強調,預防熱傷害的核心在於「提高警覺」、「及早辨識」與「即時因應」。暑假期間,家長與師長應主動關注孩童健康狀況,並落實熱傷害防治觀念,才能守護孩子平安度過酷暑。

 

延伸閱讀:

不是只有曬太陽才會中暑!中醫警告「這體質」待在冷氣房也會中標

流汗後皮膚起疹子?「熱過敏」害你癢到受不了:這1點和蕁麻疹不同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醫揭「兒童更易熱傷害」出現5症狀快就醫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筋膜槍真的這麼神?震動治療原理帶來的 4 大好處

2021-08-18
運動按摩肌肉痠痛運動器材運動恢復觀念保健知識庫

筋膜槍/按摩槍已流行一段時日,成為許多運動員、愛運動者甚至一般人必備的按摩小物,但你知道這小小的槍能在醫學上發揮什麼作用嗎?其實,在物理治療、運動康復領域已有「震動治療(Percussion therapy)」這個名詞作為註解,即一種有節奏的按摩,以快速的震動輕擊你的軟組織,有助血液循環,並緩解訓練後的痠痛、加速肌肉恢復,一些人還會將它納入運動前熱身的一部分。

筋膜槍真的這麼神?震動治療原理帶來的4大好處
筋膜槍真的這麼神?震動治療原理帶來的 4 大好處

「震動治療」的科學說法

如前所述,震動治療藉由筋膜槍這類機械式高強度、大功率的按摩儀器,有針對性地集中壓力到你的肌肉組織中,快速打擊的動作則可刺激肌肉。震動治療透過緩解深層與淺層的肌肉纖維,讓肌肉不再緊繃,這最能與按摩師使用的軟組織按摩法(如滾筒、小球按摩等)相提並論,兩者都使用類似的原理解決肌肉問題。

震動治療除了非常適合運動員、愛好運動者用於恢復或熱身,也很適合患有頸椎問題的上班族、電競運動員,以及尋找在家快速按摩方法的一般人。

滾筒按摩是常見的軟組織按摩法
滾筒按摩是常見的軟組織按摩法

按摩槍的好處

1. 緩解緊繃痠痛的肌肉

研究尚未證實震動治療能真正緩解訓練後的疼痛僵硬,甚至 1990 年一些研究顯示,它並沒有加速短期恢復。但是,較近期 2019 年一項研究指出,震動治療「可能對」對抗肌肉疲勞有用,而且已有許多愛用者使用後感覺良好。

2. 增加循環

研究顯示,主動恢復(訓練後保持身體活動)可以讓你在劇烈訓練後感覺更好、更強壯,而這類型恢復方法可促進健康的身體循環。按摩,尤其是震動式按摩可以促進血液流動,因此在訓練後震動或輕輕敲打肌肉,有助於增加血液流動與肌肉恢復。

震動式按摩可以促進血液流動
震動式按摩可以促進血液流動 ©The Hypervolt from Hyperice.

3. 改善身體活動範圍

2020年一項針對16名健康男性進行的小型研究發現,對小腿肌肉進行5分鐘按摩槍治療,比相同時間單純休息能促進更大的活動範圍。雖然小型研究還不足夠確認這項好處,但代表很有希望可達到。

4. 預防延遲性肌肉痠痛

每次運動後大汗淋漓都神清氣爽,但隔一天醒來卻痠痛疲累地跟狗一樣,這得歸咎於延遲性痠痛(DOMS)。不過 2014 年一項研究發現,震動治療和按摩都可以有效預防 DOMS,研究人員將 45 名健康女性分為三組:震動治療、按摩治療、沒有治療,結果那些運動後接受按摩的人,比其他組的人更快恢復體力;那些接受震動治療的人,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痠痛減輕了。因為筋膜槍正是利用「震動」與「按摩」來舒緩痠痛,震動治療可說是預防 DOMS 的終極形式。

資料來源/GREATIST, abc News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