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根據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醒,顧好免疫力,除了吃好、睡好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尤其是銀髮族更要保健自己。根據2016年《American journal of lifestyle medicine》期刊的英國研究指出,規律適度的運動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和降低感染風險。
在2008年《European Review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期刊的義大利研究指出,中等強度運動可能改善因老化而下降的免疫功能,增加生活品質。然而運動有做就會有效果,有氧和肌力兩種運動搭配效果最好。
有氧加上肌力訓練除了能提升抵抗力,還有許多好處,如預防三高、降低體脂、增加肌力、預防骨質疏鬆、改善血液循環、提升新陳代謝、延緩大腦退化、讓心情變好和預防失智等。而銀髮族、三高慢性病患者的抵抗力相對較弱,易受細菌病毒侵害,但體育署108年調查發現,銀髮族大多是做有氧運動,卻常忽略了肌力訓練。
根據2016年《運動醫學研究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追蹤銀髮族運動狀況8個月後發現,只要有做運動,對降低體脂肪、血脂和提升肌力都有幫助。但合併有氧和肌力運動的組別,降低血脂的狀況最好,三酸甘油脂可降低19%、總膽固醇可降低14.7%。另同期刊2018年發表的研究亦顯示,銀髮族實施12周的有氧搭配肌力運動後,明顯提升下肢肌力、腿部力量及步行速度,有助於降低跌倒、住院風險及死亡率。
根據專業醫師建議,銀髮族們每周5天做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對身體較好。像是快走、游泳、慢跑、健行、排舞等,並搭配2天肌力運動,太極拳、瑜伽、重量訓練等。在疫情期間,應避免人潮密集的團體課程,可至較空曠的戶外或郊區健行。此外,銀髮族們請多攝取蛋白質和蔬果來增強自我防禦能力、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NOW健康
責任編輯/妞妞
身體的靈活度對於運動或訓練都極為重要。無論你選擇的運動是跑步、重訓、拳擊或是瑜珈;身體的靈活性都會影響訓練的過程與成效,除了在訓練成效之外,擁有較佳的靈活度也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走路及搬重物等任務。那到底有哪些部位的靈活度必須要加強呢?以下我們將介紹現代人常見的5個卡卡部位,並推薦你該如何來進行訓練。
頸部痠痛的問題經常出現在久坐辦公桌的人身上,由於整天盯著電腦螢幕會使得頸部的肌肉變得僵硬,這將會導致痠痛等問題的產生,只要好好的改善活動能力就可以減輕並降低頸部痠痛的風險。最簡單針對頸部的練習動作,例如上下移動頭部,同時保持身體其它部位的放鬆就可以舒緩。另外,你也可以參考低頭族必做的頸部伸展來進行練習。
手腕部位的問題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這除了長時間的使用電腦及手機之外,還因為不經常的訓練而造成肌肉較弱所造成。增加手腕的活動度對於進行伏地挺身、平板撐體或是登山式等訓練動作,有著極為重要的關鍵要素,同時,也會因為該善運動範圍能降低受傷和疼痛的風險性,因此,我們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手腕的練習。所以,我們將推薦你5組手部瑜伽動作幫你預防及改善手腕痠痛。
現代人錯誤的坐姿或站姿都會造成肩部的問題,你可以看到許多人有圓肩或胸部內凹的問題,這些不自然的彎曲都會影響著脊椎並間接導致健康問題,例如背部痠痛、脊椎彎曲、圓肩等問題,長時間錯誤的姿勢將是造成肩部靈活度不佳的元凶,我們可以透過舒緩肩膀疼痛的6個伸展操來進行練習。
增加腳環關節的靈活度能有助於身體的平衡,並降低受傷的風險與提高運動的能力。當你的腳環關節僵硬將很容易降低肌力並增加運動訓練途中受傷的風險性,同時,有效的針對腳踝靈活度進行強化,也可幫助在日常的行走獲得更正確的步伐姿勢,同時,降低之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為了能更有效率的訓練腳踝,你可以嘗試用這3種最佳方法助提升腳踝柔韌度。
髖部對於許多的運動或日常生活都佔有極高的重要性,例如常見的行走、深蹲或是跳躍等動作,都會運用到我們的髖部關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的練習並放鬆這個部位就變得極為重要,如果你想要提高跑步的效率、增強深蹲的能力或是更輕鬆的完成許多瑜珈體位,那最佳的髖關節屈肌拉伸和訓練動作,就是你必練的一項課程。
資料參考/barbend、drax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