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蛋白質比雞蛋還高!日本研究:吃白魚肉增肌減脂更有感
1
蛋白質比雞蛋還高!日本研究:吃白魚肉增肌減脂更有感
2
進食的時間與新陳代謝
超過晚上10點吃消夜會干擾脂肪的燃燒與新陳代謝
3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蛋白質比雞蛋還高!日本研究:吃白魚肉增肌減脂更有感

2020-04-30
知識庫 飲食 瘦身 飲食方式 觀念

有在健身的人都知道運動完攝取蛋白質能夠幫助受損的肌肉細胞快速修復以及增長肌肉。而對於肌力易流失的中高齡者來說,餐餐攝取雞蛋、大豆製品等食材更是營養師們常掛在嘴邊的叮囑。根據日本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四所大學進行研究調查發現,原來白肉魚的增肌能力居然更勝雞蛋。

蛋白質比雞蛋還高!日本研究:吃白魚肉增肌減脂更有感 ©medium.com

日本水產主導研究:白肉魚比雞蛋還能增肌

雞蛋近年來因為營養均衡且蛋白質品質優質,在營養學界甚至有「蛋白質之王」的稱呼,但是就在今年10月初召開的日本胺基酸學會學術集會中,日本水產的研究團隊,及其他四所大學聯名發表了一份共同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12公克的白肉魚絞肉,不用刻意大量運動也能有效增肌。

©verywellfit.com

每天食用4.5克白肉魚助肌力不流失

專攻運動健康科學的立命館大學藤田聰教授指出,若以65歲以上的高齡女性來說,平均每年肌力都會流失1~2%,但是本次臨床實驗中找來了此年齡層的19名女性進行飲食測驗,發現光是每天食用4.5克阿拉斯加鱈魚,就算不運動,只要3個月也能讓其中的15名女性的肌肉量增加。

©medicalnewstoday.com

食用白肉魚後還能延緩肌肉分解速度

根據愛媛大學的營養學博士岸田太郎則表示,其實過去就有營養學研究針對白肉魚類,進行實驗鼠研究,發現實驗鼠在食用白肉魚肉的蛋白質後,負責製造身體爆發力的快肌的肌凝蛋白會大量增生,所以運動能力跟肌肉量都會跟著提高。此外,東京大學的農學院生命科學系特約副教授岡田晉治更表示,該份研究不只發現食用白肉魚能夠增加體內肌凝蛋白的量,更能起到基因層面的改變來加快生物體內的肌肉合成速度,更延緩肌肉分解時間,也增大肌肉體積。 但是本次日本水產則進一步進行了人體測試,而參與研究的日本水產研究員內田健志也表示,由於阿拉斯加鱈魚含有豐富且優質的蛋白質,每食用100公克魚肉就能吸收到29公克。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過晚上10點吃消夜會干擾脂肪的燃燒與新陳代謝

2020-05-12
話題觀念體脂肪減脂瘦身

在全世界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正努力於減肥這件事,因此,近幾年來有許多人已將透過間歇性斷食法來進行減重,這種飲食方式主要是透過一個固定的時間內進食,然後在不能進食的時間內消耗卡路里,例如最常見的16:8間歇性飲食法,就是透過一整天16小時不吃東西,在剩餘的8小時裡攝取一日的熱量。但你認為一整天裡面進食的時間,對於減重與減脂之間有影響嗎?

進食的時間與新陳代謝
進食的時間與新陳代謝有關連嗎?

生理時鐘混亂

據來自美國的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發現,這跟我們人體的生理時鐘有關連。我們體內的時鐘調節是從睡眠和進食到體溫與激素高低的數百個過程,這項研究發現晝夜節律紊亂,例如日夜顛倒輪班工作會影響身體節奏,這個與包括肥胖在內的不良健康影響有關。這些影響身體健康的問題,有可能是由於飲食習慣受到干擾而引起的,這表明進食的時間會介入對身體的影響。

對於這項研究生物科學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教授與卡爾·約翰遜教授這樣解釋,關於人或動物的大量研究中可以表明,身體會肥胖不單單只與吃多少有關;還與何時吃有緊密的關連性。為了驗證這項假設的說法,研究人員針對六個人一天在不同時間內進食時的新陳代謝狀態來做分析。

吃東西的時間
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研究人員的發現,身體會肥胖不單單只與吃多少有關還與何時吃有緊密的關連性。

監測新陳代謝

參加研究的人平均年齡在50歲或以上,因此,屬於可能患有代謝疾病的人來說,他們每個人每天在兩個單獨的5-6小時時段中吃三餐,並且都具有相同的過夜禁食期。在其中一個環節中,參加研究的人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在另一環節裡受測者不吃早餐,但吃了一頓額外的宵夜做為晚間小吃。在早餐(上午8:00)和宵夜(晚上10:00)皆含有700卡路里的熱量,並且在營養成份上都一樣,所有受測者在兩次進食中所進行的運動量也相同。同時,研究人員使用范德比大學的人體新陳代謝實驗室,進行監測所有受測者的新陳代謝,並連續量測與觀察有關新陳代謝率以及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分解效率。

早餐與宵夜的差別

研究人員發現,儘管熱量攝入和運動量都保持一致之下,攝取食物的時間對於受測者的體內脂肪量變化有顯著的影響。當這些受測的人在晚間10點之後吃宵夜,他們體內分解脂肪的能力比沒吃消夜的時候要來的少。換句話說,晚上10:00之後進食將會延緩人體分解脂肪的能力,進而轉向分解消耗碳水化合物,以平均而言,吃早餐的人在24小時內所燃燒的脂肪比有吃消夜的人要多15g,這個看似少少的15g脂肪,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身體就可能會導致大量的脂肪堆積。

吃宵夜跟吃早餐的差異
以平均而言,正常吃早餐的人在24小時內所燃燒的脂肪比有吃消夜的人要多15g。

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教授解釋說,這樣的研究結果將證實白天和晚上進食的時間,會影響食物在體內儲存與分解的方式,無論在睡前吃進任何食物都會延遲睡眠時脂肪的燃燒效應。人體的生理時鐘在晝夜調節脂肪燃燒效率的發現,可能對於你用什麼飲食方式作為習慣要更具有意義,另外,這也表明從晚餐之後到早餐這段時間禁食,將更有利於減肥減脂這件事。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2018-10-26
保健運動生理飲食話題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許多長者的擔憂,會造成的原因非常多,像是抽煙、天氣變化、不運動、飲食不均衡,都會罹患。為了要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身,除了平時要規律運動、正常睡眠外,也可以透過飲食來保健身體。根據英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的最新研究指出,每天攝取3份牛奶或乳製品,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風險,同時乳製品內含的鈣質以及蛋白質也能避免罹患肌少症,以及減少摔跤骨折風險。

怕心血管疾病找上你?專家:每天攝取乳製品有助於降低風險 ©dolceplacard.com

乳製品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

根據《The Lancet》的研究論文顯示,在2003年至2018年加拿大研究團隊針對21個國家進行大型研究,研究對象為35至70歲,不分男女約有13萬人。從研究中發現,如每天攝取3份全脂牛奶或其乳製品,比每天攝取少於半份的人不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同時也大幅降低死亡率,從數值上發現,整體死亡風險下降16%,心臟血管的風險下降23%,腦中風的風險下降33%,但是對於心肌梗塞的風險並沒有影響。 研究團隊也建議一份乳製品攝取量,相當於244公克牛奶或優格、一片15公克的乳酪,或一湯匙5公克的奶油。此外,研究也發現攝取全脂和低脂奶製品並無差別,但食用牛奶和優格的效果優於奶油和乳酪,但無糖的較為適合,在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同時,也能控制身材。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不可少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的關聯性,但臨床發現,已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有越來越多的患者會在25歲開始就出現三高症狀,甚至有17歲的患者沒有家族史卻已經在吃高血壓藥物,這是必須要注意的事。尤其當冬天氣溫下降時,正是心血管疾病的旺季,包括高血壓、心律不整、冠狀動脈心臟病等,這些都是急診中最常見的病患類型,心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血壓過高、頭脹痛、脖子緊、胸悶、胸痛、走路越來越喘、心悸等,若是睡眠中出現心跳速率過快時,也可能是心律不整的徵兆,必須特別小心,若能定期做檢查,事先了解自己的健康數據,就能趨吉避凶,再加上減少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多運動,以及三餐盡量不要都吃外食,多吃蔬菜、水果,應可達到遠離心血管疾病找上身。

預防勝於治療   定期健檢不可少 ©startsat60.com

資料來源/台灣癌症防治網、Health essentials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