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人愛上跑步,專業運動品牌ASICS亞瑟士致力於滿足所有跑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為年輕世代跑者推出彈力系列最新力作DYNABLAST,搭載科技中底FLYTEFOAM BLAST,帶來更輕、更快、更彈的舒適腳感,讓每一步更愉悅有趣,從此彈出你的跑步樂趣。
儘管全球受COVID-19疫情影響,仍有越來越多跑者為舒壓而愛上跑步,更有不少跑者在這段期間首度嘗試跑步運動。ASICS彈力系列今年上半年成功推出NOVABLAST,成為ASICS回彈力最高的跑鞋,8月再度推出同系列鞋款最新力作DYNABLAST,滿足跑者對於彈力跑鞋的不同需求;ASICS人體工學研究所所長兼資深總經理原野健一(Kenichi Harano)表示,為更多人在這段疫情期間開啟跑步契機,從此愛上跑步是我們的任務,DYNABLAST是我們想要讓更多跑者探索跑步的方法之一。
DYNABLAST同樣採用FLYTEFOAM BLAST科技中底,營造出輕巧、靈敏的腳感,大底凹槽設計與中底的結合,形成彈跳床的反彈效果,讓跑者跑出的每一步都有強勁回彈的感受,是ASICS專為新一代年輕跑者設計,追求更輕、更快、更彈,以及更多跑步樂趣。與NOVABLAST的不同在於,中底整體厚度降低,提高穩定性,滿足喜愛彈力跑鞋,但更傾向輕鬆玩跑不追速的跑者;且針織鞋面也提供良好的透氣性與貼合度,創造裸足般的舒適腳感。
ASICS彈力系列跑鞋讓跑步不再嚴肅、不再遙不可及,隨時隨地輕鬆起跑,包括新登場的DYNABLAST,以及NOVABALST和ROADBLAST三大鞋款,跑者可依據不同回彈需求和使用方式,選擇合適彈力跑鞋(如下表)。
資料提供/台灣亞瑟士
責任編輯/David
2018年高雄國際馬拉松路跑活動將於本週日(25日)舉行,高雄市環保局提前於22日啟動各項措施,要求排放空氣污染的主要工廠事業,比照空氣品質不良期間的應變作為,盡最大努力維持賽事期間的空氣品質,讓跑者能有乾淨的空氣。
高雄市環保局蔡孟裕局長表示,該局從春節前一週即請前20大工廠配合,比照空氣品質不良情況,規劃從路跑前三日(22日)開始至當日(25日)連續應變,並暫停吹灰作業。中鋼、中油、台電等單位回覆將採部份機組停俥或降載、停產因應;台塑、長春石化等廠提高污染防制設備效率;三芳化工、光陽工業等調整排休減少作業量;台船減少噴砂及噴漆作業等。
這幾天,環保局將針對左營、楠梓、梓官、三民及前金等各路跑區的污染源加強查核,包括巡查納管工廠、加油站及工地的作業情形、督促各場所作好污染防制措施、要求工廠堆置區及工地加強灑水或覆蓋防塵網並加強洗掃車行路徑,並宣導配合路跑當天暫停或減少各項開挖作業。
環保局也調整了這三天的洗街路線,加強路跑沿線及鄰近道路的洗街作業,活動當天的作業並將提前於凌晨3點完成,避免道路溼滑影響路跑活動。預計每日洗街至少200公里,可減少總懸浮微粒(TSP)8.28噸、懸浮微粒(PM10)1.56噸、細懸浮微粒(PM2.5)0.36噸。
蔡局長表示,高雄市2月的天氣適合路跑,但恰逢空品不良好發季節,因此環保局盡力提前做好各項預防措施,減少當日空氣品質不佳的發生機率。當天也會透過各個空氣品質測站,以及沿路附近的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監測即時空品狀況。蔡局長也提醒,高雄市冬季空品不良大眾交通免費措施仍在實施中,馬拉松活動當日客運、公車、輕軌仍維持全天免費,建議要去加油的朋友多利用,減少私人交通工具造成的空氣污染。
關心路跑當天空氣品質的朋友,也歡迎關注環保局臉書粉絲專頁以獲得最新訊息。
資訊來源/高雄市政府環保局
責任編輯/Oliver Wu
相信有許多要進入到全馬的跑者都有一個共同疑問:全程馬拉松賽前減量期期間,我是否該參加一次半程馬拉松的比賽呢?假設離我的初馬比賽日剩下兩週的時間,而半馬的距離與我現在的訓練距離恰好相同,我參加半馬比賽好還是不好?
身為運動生理學家與1350多名跑者教練的蘇珊‧保羅表示:不好!在全馬比賽前減量期參加半馬,坦白地說,對於大多數馬拉松老手來說賽前兩週的減量期期間參加比賽都不好。
跑量的累積實現不需要全馬賽前參加一次半馬比賽,賽前減量期就是恢復期,因此你要完全放鬆身心,為即將到來的全馬比賽做好各種準備。減量期的訓練計劃是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有一個充分的恢復時間,同時也是為了保持你的訓練水平不下降,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平衡關係。
賽前減量期讓肌肉糖原能夠恢復到最高值,讓代謝酶、抗氧激素以及其它一些激素恢復到正常水平,讓肌肉、肌腱與韌帶以及其它一些人體連接組織得以恢復和加強。賽前減量期期間,你的身體會異常忙碌,而不是你所想像的輕鬆無負擔。
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一般都需要兩周到四周減量計劃期,最常用的是三週減量期計劃。三週減量期計劃會要求全馬賽前兩週的跑量是10到14英里的跑量(即約16.1公里到約22.5公里)。這樣一個距離的跑步訓練與同等距離的比賽大不相同,主要差別是在強度上。跑步訓練煮是要我們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有必要,我們可以選擇減少跑量或是降低配速,但在比賽當中我們大概不太會這樣做。
比賽當中,我們可能會選擇勇往直前,而不是去傾聽身體的呼喊。比賽的高強度容易對身體造成傷害,雖然我們難以確定具體的傷害是什麼,但我們必須知道如何不失能量的恢復與補償身體在馬拉松比賽中所遭到的不舒適。
如果我們能在身體裡安裝一個像汽車油量表的東西,那可是在好不過的事情了。通過觀察身體油量表,我們就可以知道身體裡燃料儲量還剩多少?甚至有可能在只剩下一半燃料儲量時,我們可能仍然以為撐到最後沒有問題,直到了14-16英里(即約22.5到約25.7公里)馬拉松比賽的撞牆期,才如夢初醒,明白身體裡的燃料早已燒盡,但卻也來不及了。
所以賽前減量期的目的是為參加馬拉松比賽而做好充分的準備,請牢記這個最主要的目的,若想參加半馬比賽,就等參加了全馬比賽並且讓身體完全恢復好再做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