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錯了,難怪我瘦不下來一文中,我們知道要避免錯誤的減重方式,以免溜溜球效應,讓我們越減越肥,而在減肥到底該怎麼吃?我就是這樣瘦下來的!文中則是強調均衡飲食對於減重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在執行上,仍然覺得不太容易,即使知道什麼才是對的食物,但仍然常常有無法克制或是突如其來的食慾,導致在執行減重的過程中,感到挫敗。
前陣子剛好有網友Y小姐私訊詢問:「我的食量很大,又很愛零食,一不小心就會吃很多,到底該怎麼瘦?」其實營養師本人我,高中時期食量也超大,一天早、中、晚三餐外加宵夜,也不懂得選擇食物,難怪高中三年一口氣胖了10公斤,為了不讓大家走上我的後塵,減少暴飲暴食的機率,於是在此大方地分享,到底有什麼方法,才能馴服體內的大食怪呢,讓減重更有效率呢?
減肥時的理想進食順序應為:從熱量密度低的食物先吃,密度越高越要後面吃。因此最先吃的應該是「喝湯」,以湯品、蔬菜類、豆魚肉蛋類、主食的方式進食,可以增加飽足感、幫助消化,自然就不會過量進食了。
1.喝湯-餐前先喝湯可以增加胃部食物體積,讓人之後會少吃一點。湯品的選擇要以清湯為主,而非濃湯(如:玉米濃湯、南瓜濃湯、有勾芡的酸辣湯),因為濃湯通常會加入麵粉、太白粉與油脂,比清湯的熱量還要高。
2.吃蔬菜-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而且熱量低,因此先吃大量的蔬菜,填補胃腸部分空間,可減少吃進其他熱量較高的食物。
3.吃肉類+米飯-喝完湯、吃完蔬菜後,應該已經處於半飽的狀態,這時候就可以吃些豆魚肉蛋類等蛋白質以及米飯、麵食等澱粉類食物,因為剛剛已經攝取了足夠的膳食纖維,此時吃進的油脂比較不容易被吸收,避免脂肪囤積。
選擇食物時要選擇食物的原型,不要選擇精緻、加工食品,例如:吃米飯時選擇糙米、紫米取代精緻的白米飯;吃火鍋時選擇新鮮的魚肉、雞肉,取代魚餃、肉丸;吃蔬菜的時候,選擇大番茄而非番茄果汁。 因為原態食物保存較多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以及膳食纖維,而且原態食物的GI值往往比精緻、加工食品來的低,對於減重更有幫助!為什麼呢?因為吃了高GI的食物容易使血糖快速飆升,此時胰島素此時會扮演救護車的角色,將血液中多餘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囤積,或是用於合成肝臟內的三酸甘油酯,讓血糖盡快恢復正常。
但是當血糖快速下降,你卻會感到肌腸轆轆,無法控制的飢餓感驅使你吃進更多食物,讓你成為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易胖體質」,這也可能是你怎麼減肥都甩不掉的凸小腹、河馬臀、過高的三酸甘油脂的原因。 相反地,低GI食物,含糖量較低、纖維質也較多,身體需要較多的時間來消化吸收這類的食物,因此相較於高GI食物,低GI食物更耐餓。 備註:「GI值」(Glycemic index),中文稱為「升糖(葡萄糖)指數」,簡單的說是食物造成血糖上升快慢的數值。吃進肚的食物消化後,若能迅速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代表此類食物屬於高升糖食物(高GI);相反的消化吸收速度較緩慢的食物,就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低GI)。
營養師不斷地提倡少油、少鹽、少糖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正是減重的大殺手。高油食物(油炸食物、酥皮點心)因油脂及反式脂肪多,還會產生許多自由基,故會加速身體肥胖與老化;高鹽食物(調味料、煙燻肉品、香腸、加工食品)易形成水腫;而高糖食物(糖果、蛋糕、含糖飲料)含有高成分的精緻糖,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糖上升、脂肪囤積及心血管疾病。更可怕的是,這些高熱量加工食品會像尼古丁和古柯鹼一樣刺激大腦的獎勵中樞,產生多巴胺讓人擁有快感,從而讓我們更渴望這些食物,陷入上癮的死循環。同時,高熱量食品幾乎沒有膳食纖維,所以吃完以後餓得快,反而讓你想吃更多的東西。
美國維克弗斯特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我們人大腦當中,管理口渴與飢餓的機制落在差不多的位置,換言之,有時候我們「感覺餓」,其實只是因為我們身體需要水份,這時候,可以先喝一杯水,然後靜待20到30分鐘,如果喝完水後真的就沒有飢餓感,證明妳其實只是口渴罷了。足夠的水分才能幫助身體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幫助毒素排出體外及幫助消化。成年人每日飲水量至少體重*30倍,如果是勞力程度較高的工作或是長時間曝曬太陽的人,則須提高到體重*40倍。
人類是很叛逆的動物,越是嚴格地壓抑食慾,就越想爆發性地大吃特吃,因此,每周選擇一天,來吃想吃的美食,對於減肥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充分的飽足及滿足感,可以讓血清素正常合成,幫助情緒安定及睡眠,減少爆食的慾望,讓減肥這條路,可以走得更遠更久!所以呀,偶爾吃個超級不健康的食物,也是ok的啦!
文章授權/控制食慾五大絕招,大食怪也能輕鬆減肥
責任編輯/妞妞
時常聽到:「少吃多動可以瘦!」根據哈佛醫學院的專家們應證這句話。該團隊發現規律運動與少進食可以讓細胞的清道夫提升清潔功效,除了清除身體裡的廢物以及增加身體排毒能力外,對於瘦身也有許多幫助,而這項研究也登上了國際期刊《PNAS》。
根據哈佛醫學院的專家團隊做了一項提高運動次數以及禁食的實驗,他們招募了4名健康的志願者,讓他們開始踩單車進行運動。在運動前後,研究團隊們分別從實驗者的大腿肌肉裡取樣並糗分析其中的變化,然而這些細胞中的環腺苷酸(cAMP)在運動後有明顯上升,(註:環腺苷酸能加強脂肪分解,刺激機體蛋白質的合成。)而細胞內表示著蛋白質分解的標誌物也明顯更多!然而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實驗中的白老鼠,研究人員們在論文裡指出,在運動之後,白老鼠們體內的腎上腺素會提升,促進環腺苷酸的產生,以分解肌肉中儲存的糖原來釋放能量。後續研究也證明,只要十分鐘左右的高強度運動,就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但是要規律地進行才能讓不斷增強。
此外,節食也能展現出了類似的效果。根據結果顯示,禁食12小時和24小時之後,白老鼠後肢肌肉中的環腺苷酸明顯高於正常飲食的白考數,然而禁食36和48小時的白老鼠,牠們肌肉中的環腺苷酸有些降低,和正常飲食的白老鼠差不多,實驗證實,餓的時間太久,環腺苷酸就會逐漸降低。哈佛醫學團隊根據此實驗嚇了一個結論:「每個人體細胞內都有一套天生的機制,能啟動清除廢物蛋白的分子機制,這對細胞適應新環境至關重要!」
雖然細胞有自己的清潔系統,但是總有一些情況會使得清理趕不上排放的狀況,所以如何使細胞更有效地進行的自我清潔,就成了許多學者們的研究的課題,而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細胞生物學教授希望可以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提升26S蛋白酶體的分解效率。先前,哈佛醫學團隊就有發現一些藥物分子可以透過提高環腺苷酸(一類細胞內的訊號分子),能夠活化26S蛋白酶體,進而幫助分解細胞內有缺陷或是有毒性的蛋白質。不過,其實不只藥物可以提高環腺苷酸,像是運動和節食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異常蛋白質在細胞內一直積累不能被即時清除,此時就可能會引起疾病,像是在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大腦裡,就可以發現很多異常蛋白質,當清除這些蛋白質後,就可以緩解病情、改善認知。
雖然說少吃多動能瘦身,但並不是要以節食為目的,許多營養學家都不贊成透過節食來達到瘦身效果,雖然此研究是提倡少吃多動,但我們還是需要吃的健康、正確選擇食材,而不是為了瘦身,一天只喝上一杯珍珠奶茶或是埋頭吃上一餐正餐,適量分配好要吃的份量以及選擇富含高營養成分食物,才是最能達到瘦身、保健身體的正確選擇。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LIVESTRONG、RESEARCHAGT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