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許多的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減脂非常有效。這時由於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往往都能降低食慾並導致體重的減少;甚至對於某些人來說,降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可以讓它們無需計算熱量,依然輕鬆減脂和降低體重。看完上面這些好處之後,你是否也想開始這項飲食法?先別急!你要先了解碳水化合物每日要攝取多少g才對。
《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碳水化合物可為所有年齡和性別的人,提供每日卡路里攝入量的45-65%,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數據表示,當吃我們吃進2000卡路里飲食時,碳水化合物的每日價值(DV)為300克,但有些人為了減脂與減重就會將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每日降低到50-150克左右。這種飲食限制了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包括糖和澱粉(如麵包和麵食),並以蛋白質、健康的脂肪和蔬菜替代了它們,有研究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其它飲食相比,可以降低人的食慾使卡路里攝入減少,並且幫助他們更輕鬆地減肥。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好處還不僅僅在於減肥,它們還可以幫助降低血糖、血壓和甘油三酸酯;同時,還可以幫助提高HDL(好膽固醇)和改善LDL(壞膽固醇)的模式,這與許多人都會採用的低脂飲食相比,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更能加速體重減輕並改善健康。
如果你可以簡單的從飲食中,刪除掉最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例如精緻的澱粉和糖類,那就可以快速的改善健康狀況。但是,想要釋放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潛在代謝好處,就可能要限制其它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論文可以準確解釋碳水化合物攝取量與個人的需求之間的標準。以下將提供一些營養學專家對於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建議,大家可以多加嘗試自己身體的狀況,就能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攝取量。
每日攝取100-150g
這是一般人最適當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可以維持人體正常的活動狀態,並且能有效的維持體重與身型。你可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包含:所有的蔬菜、每天幾塊水果以及適量的健康澱粉,例如馬鈴薯、地瓜、燕麥或糙米等等。
每日攝取50-100g
當碳水化合物每日攝取量降低至50-100g左右,就可以幫助大多數的人進行減脂與減重的目標,如果你是對於碳水化合的敏感度較高的人,降低攝取量將能有助於維持體重。你可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包含:大量的蔬菜、每天2-3片水果以及少量的健康澱粉,例如馬鈴薯、地瓜、燕麥或糙米等等。
每日攝取20-50g
當降低碳水化合攝取量到20-50g左右,對於新陳代謝會出現十分重大的影響,一般來說這樣的攝取量對於想快速減肥或患有代謝問題與糖尿病的病患來說,這樣的攝取範圍是可行的。
每日攝取少於20g
一般來說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低於20g的時後,就會進入所謂的酮症並經由酮體為大腦提供能量,同時,會大量的抑制食慾並導致減脂的速度加快。
每個人體對於碳水化合物的耐受度都不一樣,對一個人有效的攝取量可能對另一個人無效,所以,必須要不斷的嘗試了解自己對於碳水化合物的耐受程度,你可以先嘗試從每日碳水化合物降至100g來看,測試約1-2週之後,如果體重沒有上升以及身體的不舒適感降低,代表這樣的攝取量對你來說是適合的,如果體重還是會持續上升,那就可以將攝取量再降至60g看看,透過不斷的反覆嘗試就能找出最適合自己減脂或維持體重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資料參考/healthline
責任編輯/David
辛苦工作了一整天,晚上想來點宵夜犒賞自己嗎?先前曾有媒體盤點夜貓子最愛的「10大宵夜排行榜」,其中鹹酥雞、串燒、泡麵紛紛上榜,雖然這些美食很美味,但吃多了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擔。對此,營養師公開破解方法,只要學會聰明選擇、搭配,這些美食也能是營養均衡的一餐。
不久前,曾有媒體盤點夜貓子最愛的「10大宵夜排行榜」,其中提到美食背後潛藏的高熱量或高鈉危機。對此,營養師李婉萍於臉書粉絲頁分享「破解法」,站在健康立場,自然不建議民眾常吃,但是偶爾嘴饞或不想備餐時,只要學會聰明選擇、搭配,這些美食也能變成營養相對均衡的一份正餐,甚至變成減肥時期的理想餐點。
NO.1 鹹酥雞
破解:用纖維較高的地瓜取代蘿蔔糕、芋粿等再製品當作主食;肉類搭配雞肉或海鮮類等蛋白質;粗菜從青椒、玉米筍、四季豆中選兩種;若要喝飲料,建議可選無糖綠茶。
NO.2 串燒
破解:烤焦的食物絕對不可吃。另外,不妨用生菜包著烤肉吃,餐後再配上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草莓、釋迦、奇異果、甜柿等,降低自由基對身體的危害。
NO.3 關東煮
破解:不喝湯;多選原型食物,如蘿蔔、香菇、杏鮑菇、海帶、蒟蒻、高麗菜捲等。
NO.4 滷味
破解:請老闆不要額外加醬汁或調味料;避免選大腸、五花肉、梅花肉等高脂肪肉類;也要避免甜不辣、餃類或丸子類等澱粉含量多的加工食品;宜選豆干、非油炸生豆包、菇類等蔬菜類,也可加入冬粉當成一餐。
NO.5 清粥小菜
破解:吃粥易飽但也餓得快,配菜最好選一般肉類、魚肉或蛋類等優質蛋白質食材,避開絞肉製品、醃製與罐頭類;燙青菜或炒青菜挑2樣。
NO.6 臭豆腐
破解:盡量以清蒸臭豆腐取代油炸作法。若吃炸臭豆腐可以搭配夜市常見含維他命C高的芭樂,或是抗氧化力高的火龍果汁,來解高溫油炸的風險。
NO.7 水煎包
破解:一次份量約2小顆或1大顆,最好選蔬菜內餡的水煎包。最好再搭配1杯無糖豆漿,就是一份營養較均衡、有飽足感的早餐。
NO.8 蚵仔麵線
破解:選擇勾薄芡或完全不勾芡的麵線,盡可能只吃料不喝湯。搭配一盤燙青菜進食。
NO.9 涼麵
破解:醬料只加一半或加開水稀釋。另外搭配生菜沙拉1份和茶葉蛋1顆,會是相對較健康的一餐。
NO.10 泡麵
破解:用煮取代沖泡,並加入蔬菜、菇類或蛋;調味包少量添加,湯淺嚐幾口。若麵體為油炸製成,可先加熱水浸泡一下,把水倒掉再起一鍋水來煮。
以上方法雖然是相對能兼顧美味和健康的組合,但還是建議民眾,平常還是要注意吃的頻率,而且用餐時間也別拖得太晚,因為過於澎湃的宵夜除了會變胖,還會影響睡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相信有經歷過減重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飲食規畫重點在於短時間內有效,但並非所有的飲食方式都是健康的,大多數的方法就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太常的時間。然而,當飲食方式越極端,你所能夠堅持的機會就越小。這篇我們將以目前最多人採用的2種減重方式低醣和低脂飲食來做介紹,看看你適合用哪種方式來進行體重管理。
低醣飲食法(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愛好者聲稱,當盡可能維持低胰島素標準時,可更有效地減重。根據「胰島素理論」,碳水化合物會引起血液中胰島素的上升,致使人體儲存脂肪。然而日積月累後,身體對胰島素的作用反應遲鈍(胰島素阻抗),反而造成胰腺產生更多的胰島素,進而將身體推向脂肪儲存的模式。然而,根據這些低碳水化合物擁護者所言,此現象的解決方案,是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並迫使身體進入酮症狀態,例:脂肪以不同的方式分解以釋出酮體。
另外,有許多研究者批評低碳水飲食法的理論並指出,胰島素並非是致使體重增加的因素;相反的,胰島素阻抗所產生的效果使體重增加的可能性更大。大部分的情況下,在變胖的過程會讓人產生胰島素阻抗,當你只要減輕體重,反而恢復正常的分泌狀態。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於短期間內產生作用,一部分原因是糖原儲存量枯竭(與隨之而來的水份),另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攝取的熱量較少。若你戒除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就會自動限制你可以吃的食物。肉類和雞蛋等高蛋白食物很難吃過量,而且選擇不多,大部分人最後消耗的熱量更少。此外,蛋白質和脂肪較碳水化合物更容易有飽足感,因此比較不會感到飢餓,自動吃得更少,這是一種簡單的負能量平衡。
多項研究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其它飲食方法進行比較,但尚無足夠的證據支持這些飲食方法的效果法。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項嚴謹的研究指出,以等量卡路里換算相較於限制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方法,其中減少脂肪的攝取可導致體脂肪減少更多。在這項研究中,將19位肥胖的成人受測者住進代謝觀察室,並進行為期兩階段各兩週的營養營,他們並攝取各種飲食並減少三分之一熱量,研究人員分析受測者呼出的氧氣量與二氧化碳量,並精準計算體內發生的化學過程。在各種飲食方式實施6天後,採用低脂飲食者的體脂肪較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多減了80%的體脂肪。
根據哈佛大學的53份系統性研究,比較了總計68,000人的低脂與低碳水飲食,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比低脂飲食者,在一年裡體重僅多減輕1.1kg。另一項對阿特金斯飲食法、南灘飲食法、體重守護者飲食法與區間飲食法之效果,進行的科學分析發現,所有的飲食方法無論是低脂或低碳水化合物,12個月後所減輕之體重幾乎完全一樣(2–4公斤)。
另一項隨機取樣自300位採低碳水飲食、高碳水飲食或低脂飲食的女性測試發現,當女性採用低碳水飲食時(尤其是阿特金斯飲食法)可減去稍微多一點,透過低碳水飲食「至少可達到與其它飲食方式同樣的減重量」。 美國新英格蘭塔芙茨醫療中心(Tufts–NewEngland Medical Centre)曾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比較四種採用不同的飲食法,包括阿特金斯飲食法(Atkins diet)、歐尼許飲食法(Ornish diet)、體重守護者飲食法(Weight Watcher Diet)與區間飲食法(The Zone diet),發現所有的飲食法的實驗者皆會產生類似,卻相當少的減重成效,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在一年中減輕不到體重5%,只有少數節食者能夠堅持夠長的時間來出現永久性的改變。他們並發現,大部分的節食者最初減少了熱量的攝取,但標準又會再度上升。
在所有測試的飲食法中,低碳水為主的阿特金斯飲食法,在12個月內減重的效果最少,採用者的堅持度最低。根據英國2008年的一項研究比較四種市售瘦身計畫的功效與營養成分:快速苗條(SlimFast)、阿特金斯(Atkins)、體重守護者(Weight Watchers)與羅絲瑪莉康利(Rosemary Conley)《吃就瘦》(Eat Yourself Slim)。研究人員發現,所有的飲食法導致熱量攝取減少,並於8週後平均減重3.7至5.2公斤看來,這些飲食法在體重減輕的效果上沒有明顯差異。
大致上來說,若你吃進較少熱量,就長遠來看,所有飲食法都會產生類似的減重效果。熱量的缺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還是脂肪並不重要,換句話說,最有效的飲食法是採取一種能夠持之以恆的飲食法;減重與維持體重的關鍵在於更健康地飲食、增加運動量以及讓你感到舒適自在,從長期的生活方式達到永續性的改善。
無法維持飲食習慣不僅影響健康與新陳代謝,還會引發心理問題。加州大學進行的一項為期2年的研究發現,不遵循固定飲食法的超重女性,只要飲食略為健康,餓了才吃並且吃飽即止,她們的健康狀況就能有所改善(例:血壓與膽固醇標準),且具有較高的自尊心,相較之下,那些節食6個月的女性一但恢復體重,自信心和自尊心皆明顯下降。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