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增強下半身肌群必練的徒手深蹲有這六大要訣
1
徒手深蹲的六大要訣
增強下半身肌群必練的徒手深蹲有這六大要訣
2
獲得兩屆IFBB奧林匹亞先生的佛朗哥·哥倫布(Franco Columbu)已於今年過世!
阿諾·施瓦辛格給他的好友 健身界傳奇人物Franco Columbu最後的一段話
3
NIKE攜手藝術家TOM SACHS推出NIKE MARS YARD 2.0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增強下半身肌群必練的徒手深蹲有這六大要訣

2020-12-02
知識庫 健身 下半身肌群 臀部肌群 腿部肌群 啞鈴 槓鈴 徒手訓練 重量訓練

大家都知道深蹲是一個全方位的訓練動作,不僅會帶來強健的下半身讓你的外型更好之外,而且還能改善你的整體運動能力,變成一個更好擁有更功能性及更全面的運動員,儘管負重和槓(啞)鈴深蹲肯定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但你絕對不要輕視簡單的徒手深蹲(也稱為空蹲)能為你帶來的出色表現。

徒手深蹲的六大要訣
負重或槓鈴深蹲能快速加強肌肉,但徒手深蹲也能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千萬不能輕忽!

一定要把深蹲練好的理由

1.徒手深蹲100% 隨處可做。

2.執行這個動作不會發出什麼聲音也不佔用空間。

3.深蹲會利用到你整個身體的肌肉群,包含腿部和臀部的肌肉還可以運用到 身體的核心肌群。

4.深蹲增加控制臀部,腳踝和軀幹這些關節的活動性和靈活性,並減少這些部位受傷的可能性。

5.深蹲可以減少你在日常活動中,身體感到疲勞和受傷的可能性。

6.深蹲時即使你不負重,空蹲也會讓你身體變得更強壯。

蹲下這個動作
蹲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是人類生來的自然會做的動作,但很多人卻都做錯姿勢。 ©newsnationtv

深蹲怎麼做?

儘管蹲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是人類生來的自然會做的動作,但很不幸!都市中大多數人並沒有因此而適當地做深蹲這個訓練,而深蹲做為訓練方式的一種若是姿勢不當力量不足和活動性和靈活性不足,就會造成關節傷害和導致身體的不平衡。

正確深蹲的方式:

1.雙腳站立與臀部同寬,腳趾朝向正前方或稍微向外。手臂應放鬆下垂於兩側。利用你的核心肌群,帶動胸部稍微推前並拉動肩胛骨。

2.彎曲膝蓋,將臀部往後推,就像坐在椅子上一樣。將你的重心放在腳跟。

3.向下蹲,直到大腿低於平行地面,或盡可能低到你可以蹲低的位置為止。終究,你會 努力使臀部坐在小腿的背面,如果你還不能將臀部整個坐到底,請不要擔心,經過一 些時間的練習就能做得到。蹲下時,你可以選擇將雙臂舉放在身體前面或將手臂靠在 身體兩側。盡量保持胸部挺直,肩膀向後拉。

4.當你站起來時,請伸直雙腿同時擠壓臀大肌,膝蓋則朝外微擴。(動作會帶動膝蓋的 方向朝外擴張;不要讓膝蓋朝內。)

徒手深蹲的要訣

1.將重心放在腳跟

2.保持軀幹直立,將肩膀向後拉。

3.雙腳應與臀部同寬,腳趾指向前方或稍微向外。

4.你的臀部、上背部和核心肌肉應協同施力。

5.下蹲時,目標是做到大腿蹲低於水平的位置。

6.從蹲姿起身時,將你的上身軀幹保持直立,用膝蓋站立並擠壓臀部,雙手臂則放在前面對身體的平衡會有所幫助。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克麗絲塔•斯特雷克著,墨刻出版譯《十二分鐘徒手高效健身訓練》一書。

內容簡介 借助克麗絲塔·斯特雷克 (Krista Stryker)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和體重鍛煉,發揮運動潛能,讓自己的生活達到最佳狀態,而你,一定可以在一天之內完成這些訓練! 如果你曾經認為不花數小時在健身房就無法獲得效果,那你也永遠無法做到引體向上,或者被自己耗到為時已晚。只要你想達到最佳狀態,《十二分鐘徒手高效健身訓練》將改變你的想法、身體和生活。每天你僅需撥出幾分鐘與作者一起完成的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放棄藉口,學會利用自己的體重和一些基本且方便攜式的器材,就可以進行簡短卻有難以置信效能的鍛煉。

本書將陪你重塑思維模式,打破心理障礙,設定屬於你將實際完成,而且有意義的目標。你可以放棄節食的方法,並按照80/20的簡單飲食準則來享用食物並作為身體所需的燃料。

更多《十二分鐘徒手高效健身訓練》資訊請點以下網址:

博客來

誠品

金石堂

城邦讀書花園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阿諾·施瓦辛格給他的好友 健身界傳奇人物Franco Columbu最後的一段話

2019-09-23
健身人物誌故事重量訓練

或許你不知到這位曾經於1976年和1981年,獲得IFBB奧林匹亞先生的佛朗哥·哥倫布(Franco Columbu),但你一定知道阿諾·施瓦辛格對吧!這位曾經是阿諾在健美界最佳的對手與夥伴的人,已經於2019年8月30日於義大利撒丁島(Sardinia)過世。

獲得兩屆IFBB奧林匹亞先生的佛朗哥·哥倫布(Franco Columbu)已於今年過世!
©blogtify

今年已經78歲的哥倫布(Columbu)在他的家鄉意大利撒丁島度假,當時的他在游泳時突然間生病造成溺水,被送進奧爾比亞(Olbia)醫院時被宣布身亡。這是,繼塞71歲因腎衰竭去世的爾吉奧·奧利瓦(Sergio Oliva)和75歲因老年癡呆症過世的拉里·斯科特(Larry Scott),分別於2012年和2014年去世後,成為第三位因為身體狀況過世的奧林匹亞先生。然而,身為兩屆IFBB奧林匹亞先生的佛朗哥·哥倫布是如何跟健美教父阿諾·施瓦辛格成為朋友?接著,我們將位大家介紹這位健美先生一生的傳奇故事。

最矮的奧林匹亞先生

出生於1941年8月7日的哥倫布,身高只有5'5英寸(約165cm)是有史以來最矮的奧林匹亞先生,但他的身高並沒有阻止他在50多年的健美運動中樹立巨大的傳說,最初期他是一位拳擊手。他在1982年時回憶自己的童年說到,我從小就一直很瘦弱因此在11歲之前,我都是那個一直被霸凌圍毆的小男孩,直到有一天我開始反擊,我不再讓別人圍毆我,因此我做了最壞的決定,那就是去圍毆別人,讓別人不敢再碰我!也因為這樣他開始進入拳擊的世界,然而在訓練拳擊的過程中他還同時身兼牧羊人的身分,並在拳擊手的身涯裡獲得了30多次的勝利,最後因為厭倦了這樣粗爆又充滿傷害的拳擊運動,因此,轉向舉重及健美運動。據一些賽事報導他能臥推525磅(238公斤)、硬舉750磅(340公斤)、深蹲665磅(297公斤)和挺舉400磅(181公斤)。

身高只有5'5英寸(約165cm)是有史以來最矮的奧林匹亞先生。 ©blogtify

結識阿諾·施瓦辛格

哥倫布於十分年輕的時後就移居德國,並於1965年在慕尼黑舉行的健美比賽中結識了阿諾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並與另一位健身傳奇教父與喬·韋德(Joe Weider)一起訓練和工作。韋德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住所和每週80美元相當於2018年550美元的津貼,但這樣的津貼並不足以維持生活開銷與訓練,因此,它們於1969年成立了一家名為歐洲磚廠的砌磚公司。而哥倫布也是施瓦辛格的伴郎,這兩人因為健身與工作建立了難得的友誼。

在健美比賽中結識了阿諾德·施瓦辛格! ©blogtify

在1977年哥倫布參加了世界上最強的人(World's Strongest Man)創刊號的賽事,僅小輸第四名大約100磅(大約45公斤)名列第五名。在同年還以本名出現在健美紀錄片Pumping Iron中,另外,還演出過1895年藍波-第一滴血等電影,並在阿諾主演的電影中扮演角色包括1982年的Conan the Barbarian、1984年The Terminator和1987年的The Running Man。

奧林匹亞之路

哥倫布(Columbu)從1966年開始參加健美比賽,並在隨後的幾年中定期參加了NABBA和IFBB比賽,並且於1972年參加第一屆的奧林匹亞奧運會,並獲得第五的名次,緊接著於1973年獲得亞軍,在1974年和1975年他在奧林匹亞運動會上,贏得了200磅(90公斤)級以下的冠軍,但因奧林匹亞冠軍而輸給了200磅級以上的冠軍阿諾·施瓦辛格。1966年舉辦健美比賽,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定期參加NABBA和IFBB比賽。施瓦辛格(Schwarzenegger)於1975年退休,哥倫布(Columbu)成為1976年奧林匹亞(Olympia)的最愛之一。他回憶起那一刻時說到,當被宣佈為奧林匹亞先生的感覺,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以至於我在勝利的那一刻像躍入空中約三英尺的感覺;然後,我不得不深吸一口氣,思考自己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因為,我我要做到的就是突破突破再突破!

施瓦辛格(Schwarzenegger)於1975年退休,哥倫布(Columbu)成為1976年奧林匹亞(Olympia)的最愛之一。 ©blogtify

然而,在1977年的哥倫布(Columbu)除了比賽之外,也同時獲得脊椎治療師的資格,這項資格讓他在1981年從健美運動中退休後,成為了他的職業。除此之外,他也是一名運動專業書籍的作家,出刊的作品有1977年Winning Bodybuilding、1978年Coming On Strong、1978年The Women's Weight Training Book、1979年Winning Weight Lifting and Powerlifting、1979年Weight Training and Bodybuilding、1982年Franco Columbu's Complete Book of Bodybuilding、1983年The Businessman's Minutes-a-Day Guide To Shaping Up與、1985年The Bodybuilder's Nutrition Book等多項專業著作。

阿諾最後的禮物

哥倫布(Columbu)一生中最好的對手阿諾·施瓦辛格給他的悼詞原文如下:

I am devastated today. But I am also so, so grateful for the 54 years of friendship and joy we shared. The pumps, the chess games, the construction work, the meals, the pranks, the life lessons - we did it all together. We grew and we learned and we loved. My life was more fun, more colorful, and more complete because of you. I love you Franco.

I will always remember the joy you brought to my life, the advices you gave me, and the twinkle in your eye that never disappeared. You were my best friend.

Love always,

Arnold

阿諾·施瓦辛格於8/31日在推特上弔念他的好友哥倫布(Columbu)。

資料參考/muscleandfitnes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攜手藝術家TOM SACHS推出NIKE MARS YARD 2.0

2017-06-15
健身配備館NIKE鞋子

2012年5月,Nike攜手藝術家Tom Sachs推出了NikeCraft Mars Yard運動鞋。這款鞋的靈感來自Tom Sachs與NASA科學家的交流,也是他為自己的SPACE PROGRAM 2.0:MARS展覽專門設計的高性能運動裝備。5年後,NikeCraft Mars Yard將以2.0全新升級版的形式閃亮回歸。此次升級版是Tom Sachs對初版的長期試驗下,在材質上進行了革新,解決一些當初設計的未知問題。

NIKE MARS YARD 2.0

它通過了磨損測試、通過了強度測試;通過了折疊測試;、它通過了各種測試,但當我們真正開始使用的時候,鞋子卻未達我們預期的期望,Tom Sachs解釋說:“你只有真的穿上鞋子才能意識到問題所在......我們用了新材料,原本期望它的表現會更佳。“雖然Vectran比普通的聚酯纖維面料更輕也更強韌,卻容易使人產生疲勞感。

在Nike設計師的引領下,Tom Sachs又花了5年的時間測試這款鞋。期間他意識到只有透過日常穿著才能發現鞋子問題的所在。於是,終於有了這次重新改良的NikeCraft Mars Yard 2.0,也呈現了Tom Sachs與Nike在設計上的共同理念:我們相信透過不斷改良設計的裝備幫助推動人類潛能,是永無止境的探索。

超過5年的穿著體驗令Tom Sachs意識到初版NikeCraft Mars Yard的侷限,並與Nike設計師一同致力於增強鞋子的耐用性。Mars Yard 2.0摒棄了初版採用的Vectran面料,更換為滌綸經編針織網眼面料(更透氣,產生的內部熱點更少,雖不花俏卻很實在)。鞋上的紅色穿帶採用更耐用的X型縫線 。鞋底的凸起部分最初來自適應沙漠環境而造的Nike特種部隊靴(SFB),而這次設計經過調整後則更適合都市環境穿著。最後,Mars Yard 2.0採用了雙內底,分別是網面層和軟木層(適用於赤腳穿著設計)。

Mars Yard 2.0這款鞋是經過不斷調整與琢磨的成果,而這也是Tom Sachs 於藝術創作中的慣例。實際上,Tom Sachs對作品的塑造永無止境。秉承這樣的理念前提,Tom Sachs在實踐過程中,一釘一針一線,每個接合都力求充分呈現其設計理念。這顯現出他對作品的要求不僅止於實物層面,更貫徹至精神層面 。他認為精神層面才是一個物體的誕生之本(Tom Sachs以雕塑家的身份為人們所知,善於將當代著名的符號改頭換面。目前他的創作橫跨多種媒體)。

Tom Sachs對日常材質的著迷也呈現在NikeCraft Mars Yard 2.0及早前版本的設計當中。他對面料的採用盡量保留原始狀態,不染色,鞋子紅色拉環上則印有Tom Sachs花紋裝飾(他的簽名)和Swoosh標誌。

“我一向坦然接受瑕疵。自然的聚氨酯材料中底容易顯露穿著痕跡。這款鞋會告訴你它經歷過什麼,甚至是可能會掉皮的鞋舌就像法醫用來分析案情的麵包屑一樣。“Tom Sachs指出:” 人們會為自己的傷疤而自豪,這也是我們不會打磨面料上的瑕疵的原因,因為其中充滿故事性。你可以把鞋穿得很髒然後說:“穿自己的鞋,過自己的生活,珍藏拼搏努力的證據“。

在這精神感染下,藉由NikeCraft Mars Yard 2.0的發售計畫,Nike與Tom Sachs合作的Space Camp也同時啟動。參與者可以透過親身參與Tom Sachs創作室的實際工作,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

在Tom Sachs創作室度過的一天,從一杯提神醒腦的咖啡與一系列訓練開始。其中一些是認真的身體訓練:主要是體操與力量強化類,例如伏地挺身和硬舉;另一些是手部靈巧度的相關測試,比如打結,畫直線等訓練 ,藉此幫助參與者摒除外部干擾,全心投入手頭在做的事情。而創作室成員的訓練,則是創作雕塑作品。

 “我們之所以開始做這件事,在於我注意到一些工作室夥伴上年紀後,也開始出現一些身體功能上的衰退,我自己也是這樣。因此我希望自己能保護那些為了工作放棄生活的年輕人,我不希望他們以後也出現背部問題。“Tom Sachs這樣說。他從2005年開始遵循Pat Manocchia的”五大基本鍛練“(硬舉,跨步,引體向上,伏地挺身,仰臥起坐)。Space Camp的這些體能訓練能夠強化身體,繼而當你的頭腦需要做出困難決定時,你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作為幫助你的後盾。我們在Space Camp每週會做3次這樣的訓練。

Nike和Tom Sachs聯手帶來的這個Space Camp,其實就是將工作室的日常鍛練內容以一系列的身心挑戰形式呈現。這一系列對於心志、身體與品格的訓練內容,也能輕鬆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進而變成一種習慣。

參加並完成Space Camp課程(全程為1小時,適用於所有運動強度的參與者)的人將獲得優先購買NikeCraft Mars Yard 2.0的機會,作為對無畏和堅持不懈精神的犒賞。

Tom Sachs x Nike

Tom Sachs與Nike的合作充分顯露出這位藝術家強烈的好奇心。“任何項目都是學習的機會。” Tom Sachs這樣說道。 Tom Sachs與Nike的首次正式合作始於2009年,當時他是“STAGES癌症公益展覽“的參展者之一。5年後,品牌再次與Tom Sachs攜手,帶來Space Camp 2.0:火星,以藝術家獨特的視角探索太空旅行對體能及健康要求的展覽。該項目也促成了包括Mars Yard在內的多款Nike創新產品,並為核心理念的再進化奠定了基礎。

資料提供:NIK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