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疼痛的種類有很多,可能是免疫系統的問題、傷口的發炎反應、神經訊息傳導異常等原因,而本書著重的主題,是解決讀者因肌筋膜緊繃而引起的痠痛。當我們按壓緊繃肌肉的時候,往往可以找到一條緊繃的肌索(Taut Band),在這條肌肉緊繃帶上,又可以找到一個最疼痛的點,那個點就稱為激痛點(Trigger Point),而本書的書名則是取自激痛點的諧音而產生。
本書所提到的靜態伸展活動,是民眾較常接觸到的伸展方式。透過簡單的動作來減少肌肉緊繃的感覺,同時也增加伸展部位的循環,改善痠痛感。
一、強度 肌肉在伸展時有輕微痠痛緊繃感,伸展結束不會有明顯的不適。
二、時間 每個伸展動作應持續 15 - 30 秒,並反覆執行 3 - 4 回。
三、注意事項 每個人的關節活動度及柔軟度不同,不用一定要做到最標準的角 度。動作過程中務必留意應以慢速度進行,並搭配深呼吸。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異常現象請停止動作。
SMaRT 指的是(Self Myofascia Release Technique),也就是自我肌筋膜放鬆技巧。透過簡單的器材,自己就可以幫自己做肌筋膜放鬆。本書使用的是按摩球,若是家中沒有按摩球,也可以用網球來代替。
一、強度 定義疼痛分數 0 - 10 分,0 分為完全不痛,10 分為痛到要昏倒程度(約為女性生產痛程度),施作自我肌筋膜放鬆動作時,以大約 3 - 4 分痠痛感或按壓感為宜,若感到麻痛、刺痛等異常疼痛感, 須避免對此處按壓。
二、時間 建議為小範圍按壓(約10 - 15 公分),每一處按壓時間 45 - 120 秒,若遇放鬆部位面積較大,建議分段按壓,重複進行 2 - 3 回合。
三、操作原則
1. 須以緩慢、垂直下壓,且持續的適當力道進行。
2. 避免按壓骨突處。
3. 出現痠痛、壓痛以外的感覺,應調整按壓位置。
四、注意事項 若出現以下狀況:過度疼痛、胸痛、頭暈、心悸、呼吸急促、全身無力、 冒冷汗、噁心嘔吐、皮膚過敏紅腫等異常現象,請停止操作。
本書中每一種肌力訓練動作,皆有說明動作的重複次數,但每一個人的肌肉量不一樣,書中所提到的次數則為參考值。
一、強度及時間
動作時,肌肉應有痠緊感(也就是肌肉有在出力的感覺),並且感到有點吃力。若 0 分是完全不費力,10 分是用盡全力也做不到,大概是 5-6 分左右的吃力感較為適合,你可以依據自己操作的感覺來調整合適的次數。
二、注意事項 動作過程中務必留意應慢速度進行,避免憋氣。若出現頭暈、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異常現象請停止訓練。
由加瀨建造博士發明的肌能系貼布不含任何藥性,主要是透過貼布的彈性與貼布膠面的紋路,在我們身上產生不同的力學效應,來達到肌肉放鬆、肌肉促進、消除腫脹、固定關節、引導正確動作模式等目的, 也因為貼布沒有任何藥性且高透氣,能貼在身上的時間比一般痠痛貼布還來的更久。
一、形狀
二、尺寸
貼布的長短需依照治療部位的長度、面積等來決定,並且遵守「在什麼 姿勢下貼,就在什麼姿勢下量」,才能剪裁出貼紮效果最好的長度。例如,相同的部位在自然擺位下貼紮,貼布可能需要五格的長度,但是在延展擺位下面貼紮,則可能需要六格貼布。
三、張力
貼布具彈性,可拉長。施予貼紮張力越大,貼布越長,定義貼布長度變化量為0% - 100%。貼布於背襯紙上時,已被輕微拉長原本長度的10%, 離開背襯紙後會自然回縮,回到原長。
自然張力:0% - 50%以下;極大張力:50% - 100%
四、注意事項
避免貼在傷口或有惡性腫瘤的區域。貼紮前可使用酒精或清水擦拭皮膚,待皮膚乾燥後再將貼布貼上。若出現皮膚發紅、發癢的過敏狀況請撕除貼布。撕除貼布時,務必順著毛髮的方向將貼布緩慢撕下。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的食物資訊琳琅滿目,但是,其實有許多是沒有經過證實的。根據美國抗癌名醫李維麟以疾病預防科學的角度研究出可以鞏固身體5大防禦系統的食物,讓人可以透過日常隨手可得且能達到預防疾病以及增進免疫力作用。
根據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史丹佛大學和瑞士的研究人員針對食用青花菜芽在免疫系統上的影響進行研究,他們設計了一項涉及流感疫苗的臨床試驗。他們想知道在接種疫苗後,青花菜芽能否幫助身體增強反應。科學家們招募29名約30歲的健康志願者,連續四天每天給予他們一杯混合了兩杯青花菜芽的奶昔或安慰劑奶昔。開始飲用奶昔後的隔天,志願者就接受鼻腔噴霧型流感疫苗。這種疫苗會把活的減毒流感病毒傳遞到鼻子的黏膜中。結果顯示飲用青花菜芽奶昔的志願者,相較於安慰劑奶昔的志願者,血液中自然殺手T細胞的數量多了22倍,他們的自然殺手細胞也更具殺敵的力量。
根據蓋恩斯維爾的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在感冒和流感流行期間,陳年大蒜對於120名20多歲至30歲出頭的健康受試者免疫系統的功效。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陳年大蒜萃取物或安慰劑90天,然後抽取他們的血液去分析免疫反應。受試者被指示要保存每日生病日誌,記錄下任何感冒的症狀,像是流鼻水、頭部充血、喉嚨痛、咳嗽、發燒或身體疼痛,並且記錄它們是否變得嚴重到無法去上學或工作。 研究結束時,食用陳年大蒜萃取物的受試者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其血液中擁有明顯較多的免疫T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在其中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因陳年大蒜所產生的T細胞變得更加有效,而且與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相比,自我複製的速度快了 8 倍,自然殺手細胞也被大蒜所增強。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另一項研究招募了不宜手術治療的癌症患者。當他們服用陳年大蒜6個月後,循環的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增加,這為研究陳年大蒜能否有助於增強接受免疫療法的患者的抗癌免疫反應開啟了大門。
根據澳洲西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20名健康的志願者,他們被分配到正常飲食組或含有白蘑菇的飲食組。蘑菇組的參與者每天食用100克用沸水燙過的蘑菇,一週大約相當於食用1.3杯的蘑菇。作為測試蘑菇是否能影響免疫功能的研究,研究人員測量受試者唾液內2種抗體的濃度(IgA 和IgG),發現參與者中,IgA的濃度有穩定增加;食用蘑菇一週後,增加了55%;結束食用蘑菇之後兩週,仍然較基線期的濃度增加了58%。所以根據研究顯示,食用蘑菇會活化腸道,所以刺激免疫系統製造抗體。
栗子、黑莓、黑覆盆莓、核桃和石榴中含有最高的濃度。根據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膀胱癌的免疫效應。在實驗室中,鞣花酸可以減緩膀胱癌細胞的生長,阻止他們製造會刺激腫瘤血管的蛋白質。然而,他們額外的發現是個帶有重要暗示的驚喜。鞣花酸還能使癌細胞免疫隱蔽蛋白質 PD-L1 的製造減少60%。PD-L1幫助癌細胞偽裝,如此一來它們可以逃避身體免疫細胞的偵測有效使癌症隱形。當癌細胞無法製造那麼多的PD-L1時,就能更輕易地被免疫系統看見,然後免疫系統可以召喚免疫軍隊去摧毀它們。
根據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一項飽受泌尿道感染痛苦的婦女的臨床研究中證實了這個益處。這些婦女每晚就寢前飲用1.5杯的蔓越莓汁,持續24個星期。相較於飲用安慰劑飲料的婦女,在年齡大於50歲的婦女身上,飲用蔓越莓汁使感染的復發率減少了40%。
根據塔夫斯大學和麻州大學以及西班牙食品科學技術和營養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們設計了一個臨床研究,以瞭解如果用特級初榨橄欖油取代典型美國飲食中的烹飪油(奶油和玉米油),能否改善一個人的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從波士頓地區挑選了41名過重或肥胖的志願者,所有人的年齡皆大於 65 歲。這些參與者平常都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高飽和脂肪含量,配上精緻和加工穀物,以及少量的膳食纖維。研究人員給予每位參與者一瓶油和抹醬。一組是得到來自西班牙的特級初榨橄欖油,是液體且可塗抹的形式。另一組則是得到一瓶混合了玉米和大豆的植物油及一罐奶油抹醬。之後三個月參與者仍持續食用典型的美國飲食,但是只能使用他們被分配到的油和抹醬。每位參與者每天皆攝取平均三大湯匙的油。血液分析顯示橄欖油組的免疫T細胞活化能力提升,而且數量增加了53%。然而,食用玉米大豆油和奶油的參與者,其相同的免疫細胞卻沒有出現變化。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罹患憂鬱症的患者除了靠吃藥治療外,幾乎都認為沒有其他的方式根治!其實,還有一項更省錢更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根據美國學者分析了近百萬人的運動狀況,發現這3種運動最適合憂鬱症患者。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布了一項有關的精神病學的大型研究結果,這個研究團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以及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合作的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120萬人的運動狀況,在這裡面他們發現能紓壓憂鬱症的心理運動最熱門的3種為:「團隊運動」、「騎單車」、「娛樂運動」。娛樂運動(Recreational sports)雖然中文翻譯成娛樂運動,但其實也是一種團隊運動,與第一項的團隊運動項目相比,第三者指的是比較低強度且只是為了好玩,像是娛樂性質較高的籃球、足球活動(不需要計分的那種),然而在這前三名的運動裡面都有一項共同點就是:有氧運動
在過去的研究中,規律且適當的運動能增加腦內嗎啡的產生,對情緒方面有正面的影響!然而有氧運動的整體功效大於無氧運動再大於不運動。因為有氧運動可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對於情緒控制的助益大,吸氣時讓腦部的細胞充滿能量,當頭腦清晰的同時,思考能力就能自然達到正向的效果。此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精神醫學部也曾做過一項大規模研究,他們發現憂鬱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憂鬱藥物外,若再搭配運動,就可以提升30%的藥物療效,同時也從中觀察到,約有40%的憂鬱症患者,可以透過運動改善憂鬱。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正常人每一個星期花上約60分鐘的時間運動,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會降低50%,換句話說,一個正常人每個星期只要增加1個小時的時間做有氧運動,像是騎單車、打拳擊,得到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會減少50%!此外,杜克大學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特別強調:「很多對心臟好的東西也是對抗憂鬱症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以下是許多專家研究出運動能改善憂鬱症的主要原因:
1. 運動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幫助排解。
2. 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胺多芬,讓人覺得開心。
3. 運動可以提升腦部血清素的濃度與功能,幫助調節人體的興奮度。
4. 運動可以增加在大腦海馬迴的腦細胞數,增強腦部記憶。
5. 運動可以讓人身材變得較好,提高自信心,讓人有成就感。
雖然大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都會服用藥物改善,但是,儘管抗憂鬱藥是有效的治療工具,但不代表用藥就是治療憂鬱症的首選!除了用藥之外,也應搭配心理治療與運動治療才能讓身心會恢復到最正常的狀態下。
資料來源/THE LANCET PSYCHIATRY、HEHO健康網、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