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英國首相約翰遜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宣導:大眾要減重運動來提升免疫力!
1
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
英國首相約翰遜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宣導:大眾要減重運動來提升免疫力!
2
神經科學證實:訓練這個腦區,能提升共感力與幸福感
3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首相約翰遜染新冠肺炎痊癒後宣導:大眾要減重運動來提升免疫力!

2020-09-01
話題 保健 瘦身 觀念

英國首相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今年三月份因染上新冠肺炎瀕臨病危,但如今已痊癒的他決定大力推行全民減重運動。他大力宣稱:「減重不但能減少自身健康風險,還能減輕國家醫療系統負荷,這麼棒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做起來!」

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
英國首相約翰遜染新冠肺炎全癒後宣導:大眾要減重運動來提升免疫力! ©dailymail.co.uk

英國制定「增進健康運動」運動,鼓勵大眾減重

曾罹患新冠肺炎的英國首相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康復之後防疫態度變得更為積極,他了解到體重過重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較高,因此,他積極呼籲英國人民要好好減重來降低住院風險,為此自己也以身作則。他表示,自己在康復期間已經減了超過6公斤。此外,英國公布對付「增進健康運動」的計畫,禁止電視和網路在晚間9時以前播出垃圾食物廣告,終結垃圾食物「買一送一」促銷,並要求菜單上必須註明食物熱量。

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
英國首相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康復期間已經減了超過6公斤 ©bbc.com

肥胖會增加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

英國衛生部負責護理事務的國務部長沃特利(Watley)表示,英國人應該少吃一點來減輕體重,因為肥胖會增加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沃特利表示,那些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的人,被新冠肺炎奪去生命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英國首相強生·約翰遜(Boris Johnson)表示,減肥是很難的,但一些小小的改變可以讓我們體型更好,身體更健康。因此在宣布「增進健康運動」的計畫後,並扛起英國人減肥的大旗,他鼓勵醫生開減重處方,要求體重過重的病人騎自行車,因此會增設更多自行車草坪。目前,約3500萬英國人體重超重或肥胖,希望這場減肥運動將改變人們的觀念,應該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Losing weight is hard but with some small changes we can all feel fitter and healthier.

If we all do our bit, we can reduce our health risks and protect ourselves against coronavirus – as well as taking pressure off the NHS.

Our Better Health Strategy https://t.co/WdazXhuhRN pic.twitter.com/KZhW8p17FJ

— Boris Johnson (@BorisJohnson) July 27, 2020

英國超重人數已超標

目前,英國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要體重超重以及肥胖,而三分之一的兒童在小學畢業時體重超標。長期以來,肥胖危機一直給英國國民保健署造成壓力,治療相關疾病的費用每年達到60億英鎊,然而肥胖症與二型糖尿病和幾種癌症的發病率上升密切相關,而且它還是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主要原因。英國已就應對肥胖症危機展開廣泛的討論,但收效甚微。不過,首相以及政府鍆希望這一次能利用民眾對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擔憂,取得一定的宣傳效果。

最後,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如果我們都盡力改變,我們就能減少健康風險,保護我們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以及減少國民保健署的壓力。

資料來源/BBC、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神經科學證實:訓練這個腦區,能提升共感力與幸福感

2025-08-07
保健知識庫書摘新知

大腦真是太神奇了!……但我們似乎並未充分利用它

大腦,的確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樣的說法,相信你應該在某個地方聽過。

接下來,我將與你分享一些可以讓你理解其一部分的資訊。

神經科學證實:訓練這個腦區,能提升共感力與幸福感

所謂的大腦,是由86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些神經細胞藉由神經纖維相互連接。若將這些神經纖維全部串聯起來,總長度將達到50萬公里。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這個數字應該還沒什麼感覺。讓我們用具體的數字來做比較。地球一圈的周長大約是4萬公里,而將所有神經纖維連接起來,長度是50萬公里。這還不止,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大約是38萬公里,若將神經纖維全部串聯起來,它的長度甚至超過了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還能多繞地球三圈。

換句話說,擁有這樣一條長達50萬公里的神經網絡,並且擁有860億個大腦細胞,每一個人頭腦中都擠滿了如此驚人的結構。單單聽到這個數字,你或許也會想「大腦真的太厲害了」。 然而,儘管這樣強大的大腦存在,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沒有充分發揮它的潛力,包含我也不例外。

雖然我們的大腦內擁有可以到達月球的神經網絡,但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部分地運用了它,或許可以說,人類大多數的時間都未能發揮大腦的全部潛力。

如何使用大腦,才能更幸福?

其實,關於大腦的研究,直到最近才有了更多的發現。由於腦科學是在醫學的延伸下發展出來的,因此過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如何消除負面狀態」上,也就是「如果疾病消失,人們應該就會變得幸福吧」這樣的假設之下進行的。 但我相信你我都知道,就算生活中沒有什麼煩惱或病痛,也不代表我們就真的感到幸福。

「人要如何做,才能過上幸福而富足的人生?」這樣的研究,開始於一九◯◯年代末期。在進入二◯◯◯年代之後,我們才漸漸透過腦的運用方式,一點一滴揭開了「如何讓人生變得更幸福」的線索。

為了讓大家知道這幾十年來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我才寫了《改變人生的大腦鍛鍊: 日本腦科學博士親授活化腦島皮質6大法則,教你用意念扭轉命運,變得更快樂》這本書。

其實我自己,也並不是一開始就很會使用大腦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反而是那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長期以來都不是很會「用腦」的類型。在此,先在這裡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從事腦神經科學研究已超過25年。曾在美國的西北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學研究所等世界頂尖研究機構,從事醫學與腦科學相關的研究工作。雖然長年以來我一直致力於推動醫學的進步,但某一天開始,我心中浮現了一個更深的願望,希望能做出對社會、對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更直接有幫助的事。現在,我的主要活動重心放在針對企業的講座與培訓上。透過「豐富人生的大腦訓練」這套課程,我將「讓人變幸福的大腦使用法」傳遞給更多人。

想讓大腦運作更均衡?「島葉皮質」的鍛鍊是關鍵

近年來,關於「大腦的某些區域」,科學研究有了新的突破,這些區域對於我們是否能夠幸福且豐富地生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重要的區域就是「島葉皮質(又稱島葉)」。

由於島葉皮質深藏於大腦皮質的摺痕內側,並被其它腦區所覆蓋,因此長期以來不太受到關注。然而,這個區域實際上擁有極為廣泛的功能,與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深具影響力的感覺和行為有關。例如:社會情感、道德方面的直覺、同理心、好奇心、對音樂產生的情緒與反應、依賴、痛覺、幽默感、對他人表情的反應、是否購買商品的判斷以及飲食的喜好,都屬於島葉皮質的功能。 若島葉皮質受損,可能會出現極端的冷漠無感,甚至無法辨別食物是否已經腐敗。

此外,島葉皮質所處理的資訊也會傳送到大腦的其它部位,尤其會傳到前帶狀回與前額葉,所以也與決策過程有關。

為什麼它會參與這麼多面向的功能?因為它在大腦扮演了「樞紐」的角色:

•負責連結外在世界的感官訊號與我們內在的感受。

•串起他人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

•鏈接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讓時間感與自我概念得以整合。

正是因為這些樞紐般的功能,我們才有能力理解他人、感同身受。更進一步地, 由於島葉皮質與其它大腦區域有高度連結,它能啟動整個大腦的協同運作,讓潛藏的 能力被充分發揮。 現代神經科學已經證實,透過鍛鍊島葉皮質,促進大腦整體平衡且有協調性的運作,不但能提升腦力,還能讓一個人過上更加幸福、充實的人生。

 

資訊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重塑幸福腦!腦科學家教你30天養成正向大腦的小習慣》一書。

★日本腦科學權威的25年研究

★牛津大學、Google等皆證實有效

★每天只需花3分鐘就能重塑出幸福型大腦

「想要獲得對方的喜歡」、「想要在工作上創造出成績」、「想成為一個超幸運的人」、「想讓自己不再深陷負面情緒」,以上相信不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一定都曾有過的念頭!

但你知道嗎?大腦這個由 860 億個神經細胞所構成的奇妙結構,其潛力超乎想像。

然而,大多數人並真正瞭解並充分發揮它的全部潛力!

因為,大多數傳統的腦科學研究,皆集中於「如何消除負面狀態」,但近年來的最新研究發現,想要通往幸福的人生,關鍵在於「先讓大腦進入幸福狀態」,也就是培養「幸福型大腦」(Well-being brain)。

書中以「很簡單就能改變的日常小習慣」只需透過每天3分鐘只需持續30天的練習方式,讓你有意識地進行這套腦部鍛鍊。增強溝通能力、改善工作效率及發揮意出想不到的大腦潛力。

特別附錄!只要透過18題測驗,就可知道自己大腦風格與優勢潛力!

• 更多《重塑幸福腦!腦科學家教你30天養成正向大腦的小習慣》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2018-04-10
飲食方式飲食瘦身跑步話題

跟愛人分手後,許多人痛徹心扉到白天失魂落魄、夜裡輾轉難眠,但對接下來要講的美國女孩凱特琳來說,歷經一次心碎,卻讓她改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開啟跑步生涯,更意外減重40公斤,讓原本的小胖妹變成窈窕正妹。很多人想運動但總是提不起勁,要如何化阻力為助力?且看凱特琳的心路歷程。

分手助減重 女研究生2年甩肉40公斤 ©Caitlin Bernard

800公尺跑步機初體驗 開啟健康飲食

2016年3月,26歲的凱特琳伯納德(Caitlin Bernard)歷經了一場心碎的分手,在前段關係中她幸福肥了一大圈,重達230磅(104.55公斤),並養成糟糕的飲食習慣且完全不運動。剛分手時,她無力招架失去男友的難過,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戀愛期間的「體重損失」,正巧一位朋友找她一起去健身房運動,並試著將她從難過情緒中抽離,於是,凱特琳就這樣懵懵懂懂地跳上了跑步機。
 
當她第一次跳上跑步機,只跑了800公尺就氣喘吁吁,但當時的她始料未及,這800公尺就此轉變了自己一生。因為開始跑步,凱特琳諮詢了一些朋友和營養師,學習如何吃得健康,更嘗試各種不同策略,最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並把良好的飲食習慣與運動結合在一起。
 
凱特琳說道,當我把食物看作燃料、過著健康生活時,原本不健康的觀點就跟著轉變,現在的我64公斤,而我希望保持理想體重在61-66公斤之間。

跑步讓凱特琳學習如何吃得健康,並將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結合再一起(此為示意非本人)

跑步改變心態 體重自然下降

作為一名有兼職工作的研究生,課業和工作讓凱特琳忙得不可開交,但她仍盡可能把跑步排在優先順位。每周3天6-11公里訓練,周末再練長距離慢跑,非常有規劃地,總里程數取決於她的訓練項目,同時,她也已完成了三次21公里半程馬拉松賽事。
 
凱特琳發現,跑步能帶來力量與恢復力,她學會了克服艱難挑戰、發掘自我潛在能力。神奇的是,兩年前她對「在街上奔跑」這個想法嗤之以鼻,但現在,她在運動中找到歸屬感,跑步成為與朋友聯繫的好方法,也是整天工作後的舒壓妙招,還能帶她探索新的地方、成功達成新的目標。
 
「跑步是我快樂、精神、紀律和幸福的泉源。」凱特琳表示,以前曾嘗試很多不同的減重計畫和運動,但從來沒有堅持下去,但當她找到喜愛的運動-跑步,並學著把食物當作運動的燃料,體重就自然慢慢下降。
 
「我認為減重沒有所謂的快速解決方案,減重就是要從頭改變生活習慣、讓它更健康,這絕對不是靠一個月的鍛鍊就能達成。」既然無法快速,重點就必須放在堅持,而凱特琳建議,先找到所愛,才能對這件事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維持久了將發現,你不得不感激自己找到並愛上了它。

學著把食物當作運動的燃料,體重就自然慢慢下降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