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想到要運動一小時就覺得壓力大,訓練強度以及時間門讓人想執行的動力下降。但是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其實你只要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帶給身體益處,此外,也能減緩久坐對身體的傷害。
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日前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研究。這個研究是通過增加活動量可以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任何身體活動都很重要,而且有益長期健康。為了更近一步知道到底多長的運動時間才足夠?挪威運動醫學院的科學家進行研究,針對4萬4370名參與者進行長達4~14年的隨訪,利用活動記錄器來追蹤每個人運動、久坐的時間。四萬多名參與者平均久坐時間從8.5小時一天到10.5小時一天,運動則從8分鐘一天到35分鐘一天都有,根據不同型態的生活方式,研究人員再進行分析。結果研究分析發現,每日運動半小時最健康,但是活動只要10分鐘也能降低死亡率。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如果要保持規律運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只要堅下去,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覺到,透過運動能讓自己慢慢年輕且老化速度也會變得較慢。此外,精神也會變得更好。但有些人無法每週保持三次運動且每次都30分鐘,然而根據專家建議,改成每天只要運動10分鐘也能改善老化速度。此外,還能開始增加心肺的活動,訓練到心臟肌肉的能力,更能夠鍛鍊到心肺功能,進而強健身體其他器官。
不少研究都發現,適量運動對於改善三高有益,甚至還能改善心理疾病,抑制負面情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而且能夠助人遠離失眠、精神以及身心狀況都比較良好。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人每天工作都面臨久坐問題,長久下來不免感到身體僵硬、筋骨痠痛。對此復健科醫師建議,可運用「運動零食」(activity snacks)方法,利用零散時間做少量運動,即使只做 2-3 分鐘都有差,可保護肌肉不流失,對身體活動有所幫助。
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粉絲頁表示,已有研究證實「運動零食」的重要性不可小覷,這個方法也可稱為「間歇性運動」,是為了打斷長時間久坐,而非真的吃零食,因為久坐會影響肌肉健康,還會造成三餐飯後血糖、血脂控制不佳,以及肩頸、下背肌筋膜炎等問題。
王思恒建議,每坐 30 分鐘就要記得起身,做幾次深蹲、爬一層樓梯或走路等動作,即使只有 2-3 分鐘都好,而「少量多餐」的方式不僅對身體活動有所幫助,也能讓民眾對於運動的心理負擔上,保持更輕鬆的態度。 該研究讓受試者接受、進行以下 3 種情境,對照並測量他們的肌肉蛋白合成:
1. 久坐組:連續坐 7.5 小時。
2. 深蹲組:坐 7.5 小時,但每 30 分鐘起身做 15 個徒手深蹲。
3. 走動組:坐 7.5 小時,但每 30 分鐘起身走路 2 分鐘。
研究結果發現,深蹲與走動組的肌肉蛋白,合成速率皆高於久坐組,他們吃進去的蛋白質中,也有更高的比例被拿來合成肌肉。這篇研究的發現,讓民眾又有更多理由,願意經常起身動一動。
「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勿以運動時間少而不做。」王思恒表示,久坐不利葡萄糖、脂肪酸的代謝,還會危害心血管功能,加上研究佐證,故證實了常常起身活動一下的重要性。即使只有 2 分鐘,也都比一直坐著不動好得太多。
延伸閱讀:
冬天運動「這樣吃」更燃脂!營養師揭秘:運動後營養補充關鍵在這
多喝水會瘦是真的!納豆依依實測結果「瘦了」營養師3關鍵解密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
研究證實久坐靠「運動零食」保護肌肉!醫:僅做2~3分鐘也有效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在生活充滿緊張及忙碌的節奏中,是否有出現頭昏、頭暈、記憶力下降、覺得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況?在台灣,大約每4~5人中,就有一人患有常見的焦慮性和憂鬱性精神疾病,這個數據非常可怕!然而這也表示當體內的自律神經出現了不平衡時,會導致神經傳導功能受到了影響,進而讓生理、心理許多不適。
在全世界約有7000萬人罹患自律神經失調( Dysautonomia),當罹患自律神經失調時,會導致疲勞、頭暈、血壓不穩、心律異常、消化道問題、營養不良等諸多神經病變,嚴重時還會神經衰竭、死亡。自律神經系統裡有主要分為兩大重要神經,分別是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者多半同時分布在身體的同一器官內,彼此相互抗衡並維持體內各個器官的運作,若人體長期處於高壓的狀態,容易讓交感神經變得較亢奮,此時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會被抑制。
因此,副交感神經主要負責的腸胃消化、睡眠、放鬆等功能也會跟著受到影響而變差,然而在我們持續經歷高壓一段時間後,交感神經亢奮的狀態會隨著身心功能耗損,慢慢地從亢奮狀態轉變為疲乏狀態,通常治療方式為藥物,但這不是一項長久之計,不僅會產生抗藥性,還會對藥物依賴感增加。
現代人的自律神經失調幾乎是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因為生活步調快速而引起,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慢」!讓副交感神經興奮,達到讓我們放鬆的作用。此時可採用腹式呼吸(Diaphragmatic breathing)的方式,透過均勻地吸氣、吐氣,對平衡自律神經是有幫助,同時也能減去過多的壓力。執行的步驟簡單且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練習,每次練習時間約10至15分鐘即可,如果剛吃飽飯不建議進行,因為會增加腹壓造成身體不適。
步驟1:盤腿坐在床上或是瑜伽墊上,將雙手置於肚臍前,中指輕輕接觸。
步驟2:用鼻子吸氣、嘴巴吐氣。吸氣時將氣吸到丹田;吐氣時稍微有點用力的去吐,但不要太用力。
步驟3:進行時要注意放慢呼吸頻率,延長呼氣、吐氣時間。
除了透過腹式呼吸法外,根據美國一位神經系統的醫學專家研究顯示,透過做瑜伽能改善此症狀,甚至還能痊癒!然而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並不是疾病,但當身體長期處在不健康的狀態下,又輕易忽視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就會演變成疾病。然而自律神經失調的種種問題,希望能提醒大眾該好好檢視身心健康,解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根本問題,才能穩定自律神經的功能。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