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核心訓練
  • 健身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下半身肌群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5K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每日只動10分鐘,就能減緩久坐帶來的傷害
1
每日只動10分鐘,就能減緩久坐帶來的傷害
2
百萬人見證!最適合憂鬱症患者的3種運動
3
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置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日只動10分鐘,就能減緩久坐帶來的傷害

2021-01-11
話題 保健 觀念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想到要運動一小時就覺得壓力大,訓練強度以及時間門讓人想執行的動力下降。但是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其實你只要每天運動10分鐘,就能帶給身體益處,此外,也能減緩久坐對身體的傷害。

每日只動10分鐘,就能減緩久坐帶來的傷害

增加活動量能減緩久坐的危害

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日前發布了有關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最新研究。這個研究是通過增加活動量可以抵消久坐的健康危害,任何身體活動都很重要,而且有益長期健康。為了更近一步知道到底多長的運動時間才足夠?挪威運動醫學院的科學家進行研究,針對4萬4370名參與者進行長達4~14年的隨訪,利用活動記錄器來追蹤每個人運動、久坐的時間。四萬多名參與者平均久坐時間從8.5小時一天到10.5小時一天,運動則從8分鐘一天到35分鐘一天都有,根據不同型態的生活方式,研究人員再進行分析。結果研究分析發現,每日運動半小時最健康,但是活動只要10分鐘也能降低死亡率。

每天動10分鐘能延緩血管老化

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如果要保持規律運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只要堅下去,從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感覺到,透過運動能讓自己慢慢年輕且老化速度也會變得較慢。此外,精神也會變得更好。但有些人無法每週保持三次運動且每次都30分鐘,然而根據專家建議,改成每天只要運動10分鐘也能改善老化速度。此外,還能開始增加心肺的活動,訓練到心臟肌肉的能力,更能夠鍛鍊到心肺功能,進而強健身體其他器官。

培養規律運動習慣,打造健康身心

不少研究都發現,適量運動對於改善三高有益,甚至還能改善心理疾病,抑制負面情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而且能夠助人遠離失眠、精神以及身心狀況都比較良好。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最好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身體活動,低於這個標準的人即被認為是身體活動不足。

資料來源/ 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百萬人見證!最適合憂鬱症患者的3種運動

2019-05-10
觀念保健話題生活

許多罹患憂鬱症的患者除了靠吃藥治療外,幾乎都認為沒有其他的方式根治!其實,還有一項更省錢更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根據美國學者分析了近百萬人的運動狀況,發現這3種運動最適合憂鬱症患者。

百萬人見證!最適合憂鬱症患者的3種運動 ©khaskhabar.com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布了一項有關的精神病學的大型研究結果,這個研究團隊是由英國牛津大學以及美國耶魯大學團隊合作的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120萬人的運動狀況,在這裡面他們發現能紓壓憂鬱症的心理運動最熱門的3種為:「團隊運動」、「騎單車」、「娛樂運動」。娛樂運動(Recreational sports)雖然中文翻譯成娛樂運動,但其實也是一種團隊運動,與第一項的團隊運動項目相比,第三者指的是比較低強度且只是為了好玩,像是娛樂性質較高的籃球、足球活動(不需要計分的那種),然而在這前三名的運動裡面都有一項共同點就是:有氧運動

團隊運動、騎單車、娛樂運動都能有效抗憂鬱! ©srchouston.com

有氧運動抗憂鬱!

在過去的研究中,規律且適當的運動能增加腦內嗎啡的產生,對情緒方面有正面的影響!然而有氧運動的整體功效大於無氧運動再大於不運動。因為有氧運動可增加身體的含氧量,對於情緒控制的助益大,吸氣時讓腦部的細胞充滿能量,當頭腦清晰的同時,思考能力就能自然達到正向的效果。此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精神醫學部也曾做過一項大規模研究,他們發現憂鬱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憂鬱藥物外,若再搭配運動,就可以提升30%的藥物療效,同時也從中觀察到,約有40%的憂鬱症患者,可以透過運動改善憂鬱。

每週運動1小時,憂鬱症罹患機率減少50%

根據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如果正常人每一個星期花上約60分鐘的時間運動,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就會降低50%,換句話說,一個正常人每個星期只要增加1個小時的時間做有氧運動,像是騎單車、打拳擊,得到憂鬱症的可能性就會減少50%!此外,杜克大學的精神科主任醫師特別強調:「很多對心臟好的東西也是對抗憂鬱症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運動”就是其中之一!」

騎單車降低50%罹患憂鬱症 ©thefitlist.com.au

運動有效改善憂鬱症的主要原因

以下是許多專家研究出運動能改善憂鬱症的主要原因:

1. 運動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幫助排解。

2. 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分泌胺多芬,讓人覺得開心。

3. 運動可以提升腦部血清素的濃度與功能,幫助調節人體的興奮度。

4. 運動可以增加在大腦海馬迴的腦細胞數,增強腦部記憶。

5. 運動可以讓人身材變得較好,提高自信心,讓人有成就感。

運動有效改善憂鬱症的主要原因 ©mybariatriclife.org

雖然大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都會服用藥物改善,但是,儘管抗憂鬱藥是有效的治療工具,但不代表用藥就是治療憂鬱症的首選!除了用藥之外,也應搭配心理治療與運動治療才能讓身心會恢復到最正常的狀態下。

資料來源/THE LANCET PSYCHIATRY、HEHO健康網、HEALTH 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置

2016-05-17
運動恢復保健運動傷害跑步話題

運動傷害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產生 : 一為由於運動本身所造成的直接性傷害或後遺症,另一種雖然不是由運動所造成,但也會影響運動的進行。對於運動傷害的預防,不外乎是提高「身體能力」、「柔軟度」與「休息」。藉由這三項最基本的方式,增加身體對抗外力的能力,以及增加身體肌肉關節的能動度減緩碰撞所帶來衝擊等等,並且透過適當的休息,讓訓練過後的肌肉達到恢復並且增強,透過這三項元素,讓身體有一定的能力預防運動傷害的發生。

一般來說,最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部位都集中在下半身,下半身通常比較少鍛鍊,加上柔軟度不佳,當肌力不足時,長時間的運動或是突然進行強度較高的動作時,因為肌肉沒有負荷的能力,就會造成肌纖維的受損,或是過度使用,就會造成疼痛與發炎現象。

柔軟度不足時,關節與肌肉的活動範圍就會受限,所以大幅度的動作或是扭轉時就會造成扭傷,為了避免受傷,必須適當的增加關節的活動度。

身體過使用產生疲勞時,會大幅降低身體能力,如果沒有適當的休息,繼續訓練的話就會受傷。所以適當的休息,讓肌肉產生超恢復後,在進行訓練才能夠有效的達到增進體能的效果,而非盲目地一直訓練。

©Shutterstock

藉由提高身體能力與柔軟度,以及適當的休息與恢復外,也有部分的人利用護具來避免受傷,可是這些護具是否真的有用處呢?這些護具多半來說是有效果的,像是「預防型護具」與「支撐型護具」都是很好的護具選擇。

預防型護具有助於在身體碰觸性較高的運動中,達到緩衝的效果,避免強大的外力直接碰撞身體,造成受傷。

支撐型護具能夠幫助部分肌肉與關節達到支撐固定,減緩受傷的可能,但是對於這種支撐型護具,有一派的訓練者認為,當身體強壯時,這些護具會產生補力,讓肌肉無法發揮全部的力量,導致拿下護具後,運動表現變差的等等的情況,所以當身體狀況正常這種護具的選用就需要更加注意。

最後當身體一旦產生急性運動創傷時,第一步驟先實施RICE處理法,休息、冰敷、加壓然後抬高的方式,做最先的處置,接著就要找尋適合的醫療院所做更詳盡的處置,千萬不要隨便診治,因為每個人造成的原因不同,很多時候必須經由X光或其他的方式,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在進行治療才會有幫助,以免因為不當的治療,不僅沒有復原更加重病情。

預防方法﹕
1、加強補助運動或熱身運動。
2、避免運動過度(練習過量)。
3、有正確的運動技巧(方法)。
4、身心狀況不佳或疲勞時避免過大的運動量。
5、避免過度的緊張現象。
6、考慮運動器材及場地的安全性。
7、若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何種程度的運動﹐最好做一次徹 底的體格檢查﹐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和安全。

運動傷害急性期處理原則
1、依運動傷害的嚴重程度,於受傷後24-72小時均可稱為急性期。
2、急性期的症狀,主要為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反應。

急性期的處理原則(PRICE)
1、保護(Protect) : 可用三角巾、副木及支架等器具,或貼紮來固定,或支撐受傷 的肢段,主要是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受到不當的外力而造成 更大的傷害。
2、休息(Rest) : 通常經由降低訓練強度及減少訓練的頻率來達到休息的目的, 使傷者疼痛減緩並降低肌肉痙臠的現象。
3、冰療(Ice)
<1> 、降低局部代謝速率。
<2> 、控制出血及腫脹。
<3> 、降低神經傳導速率。
<4> 、減緩疼痛。
<5> 、配合加壓及抬高一起使用。
4、加壓:使用彈性繃帶,減少腫脹及出血。
5、抬高:
<1> 、將受傷的肢段抬至心臟水平以上的高度。
<2> 、可幫助血液回流亦可消除腫脹及出血。

圖片來源:sndvr.wordpress.com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江旻諺-全面啟動:你真的知道啟動是在幹嘛嗎?
6.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避免疲勞的秘訣─重輕分明
7. 凃醫師的運動保健室-你累了嗎?談過度訓練
8. 山姆伯伯工作坊-護具可以預防運動傷害嗎?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核心訓練
  • 健身
  • 瑜伽
  • 運動器材
  • 下半身肌群
  • 上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步訓練
  • 跑步
  • 跑5K
  • 跑10K
  • 核心肌群
  • 伸展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