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運動後造成橫紋肌溶解是水分攝取不足?醫師指出這5大原因要避免
1
運動後造成橫紋肌溶解是水分攝取不足?醫師指出這5大原因要避免
2
大吃大喝造成「腸胃不適」!按摩這4穴位腹脹秒舒緩
3
久坐的疾病風險
每天只需30分鐘運動就可有效降低77%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運動後造成橫紋肌溶解是水分攝取不足?醫師指出這5大原因要避免

2024-07-11
話題 保健 運動傷害 觀念

炎熱夏日運動後水分攝取不足 小心橫紋肌溶解!40多歲的葉先生,日前曾外出搭棚工作,大量勞動一整天,因擔心頻尿所以水分攝取不足,回家後,他全身疼痛無力,再過3~4天竟發現尿液變成深褐色、尿量減少,還產生噁心想吐的症狀,於是便前往衛福部新營醫院掛急診,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炎炎夏日在戶外運動除了適度要補充水分外,還要小心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症!

急診醫師經抽血檢查發現葉先生腎功能急速惡化,且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上升,緊急會診新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羅翊中,評估該病患尿毒素過高,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電解質失衡,需住院進行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洗腎)。所幸經過及時血液透析、輸液補充以及矯正電解質治療後,病患已恢復健康並脫離洗腎。

橫紋肌溶解症恐致腎損傷

羅翊中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因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通常會感到肌肉疼痛或壓痛,肌肉的表皮可能充血、腫脹,收縮的力量也會下降。肌肉細胞壞死後,一些蛋白質及肌球蛋白(myoglobin)會滲漏出來,進入血液並隨後出現在尿中,尿液會呈現烏龍茶或可樂般的深褐色。

他指出,如果肌肉細胞僅是輕微壞死,肌球蛋白滲漏不多,通常過幾天就會自然痊癒;但若是肌球蛋白的濃度太高,可能會造成短時間內腎臟急速損傷、尿液減少,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造成橫紋肌溶解症5大原因

羅翊中說明,一般可以把造成橫紋肌溶解症的原因,歸為以下幾類:

1_肌肉受到創傷或擠壓:如撞傷、燒傷;長時間昏迷也可能壓傷肌肉。

2_肌肉過度使用:如行軍、跑馬拉松、健行、過度激烈運動、長時間的抽搐(如癲癇)或持續肌肉收縮(如破傷風),如果沒有充足水分補充,風險更大。

3_藥物因素:某些降血脂的藥物,可能會引起肌肉疼痛、無力,甚至造成橫紋肌溶解症。

4_某些自體免疫或病毒感染:恐引起嚴重的肌肉發炎。

5_代謝性的肌肉疾病:最常見的包括肝醣及脂肪代謝異常。

羅翊中提醒,橫紋肌溶解症是可以預防的。建議平常活動量低的人,不宜一時興起從事過度激烈的運動;在激烈運動後也要記得多喝開水,以利肌球蛋白的排除。夏天氣溫高,是橫紋肌溶解症的好發季節,他呼籲民眾在運動或勞動時要量力而為,並多加補充水分,不要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如有肌肉持續疼痛無力、尿液變深棕色甚至少尿無尿,則須盡速就醫。

延伸閱讀:

「消炎止痛藥」急救頭痛喉嚨痛?「4類高風險族群」亂吃恐傷腎

洗腎腎衰竭千萬別吃香蕉、釋迦、奇異果!營養師建議「5大低鉀水果」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為什麼會橫紋肌溶解?醫揭5大原因:肌肉疼痛發炎「這濃度」過高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大吃大喝造成「腸胃不適」!按摩這4穴位腹脹秒舒緩

2024-03-07
話題觀念保健

春節年假即將到來,這段期間尾牙、聚餐不斷,餐餐好料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常會導致脹氣、消化不良、排便不順等胃腸道問題,若又遇到過年時節醫院診所休息,這時中醫穴位按摩或中藥茶飲等保健妙方,就能派上用場,有助自救舒緩不適症狀。此外,針對放假時容易長時間用眼過度、久坐肌肉痠痛等困擾,中醫師也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

常大吃大喝就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的問題,中醫師提出幾個快速舒緩的方法!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徐敬閔表示,年節期間親友歡喜團聚,餐餐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容易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胃腸道問題,但不適症狀常在酒足飯飽後,才開始發作;萬一是晚上才開始不舒服,恐怕苦尋不到診所、醫院看診,甚至藥局、商家在年節期間也沒有營業。

「腸胃不適」按摩、茶飲自救

此時,該如何自救腸胃不適症狀?徐敬閔建議民眾,若腸胃症狀並未非常嚴重,可透過自我保健方式,利用穴位按摩開通胃氣、幫助消化,也能喝一些具有促進消化功效的中藥茶飲,以利滋潤腸胃、幫助排便:

【穴位按摩】改善脹氣、噁心

內關穴:位於手掌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約3橫指距離處,適用胃脹氣、胃痛、噁心等。

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1個手掌的距離處,吃太多導致的腹脹、胃痛等可按摩此處。

足三里穴:位於腿前側,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處,可改善腸胃問題、幫助消化。

陷谷穴:位於足背第二趾和第三趾骨頭交接之凹陷處,可舒緩腹痛脹滿、腸鳴泄瀉的不適。

左到右依序為:手腕內關穴,肚臍上方中脘穴,小腿足三里穴,以及足背腳趾附近的陷谷穴。 北市聯醫

【中藥茶飲】助消化、通便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

山楂、烏梅:消食化積,助肉類消化

麥芽:助澱粉消化

決明子:助潤腸通便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

「追劇久盯螢幕」用眼保健

此外在年假期間,民眾也經常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追劇、打電玩或久坐玩牌、打麻將,容易長期維持在一個不動的姿勢,因此眼睛保健也要特別注意,應留意用眼環境光線充足,眼睛與物體距離的適當,養成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的習慣等。

在中醫保健方面,徐敬閔建議,可對以下幾個穴位進行按摩,但在進行按摩前,一定要注意指甲剪短、雙手洗淨,以指腹輕緩按摩,力道適度不需要過大,有感到微微痠脹即可,並記住千萬不可以直接按壓眼球,避免造成傷害。

【穴位按摩】舒緩眼睛痠脹

1.攢竹穴:位於眉頭前凹陷處

2.絲竹空穴:位於眉尾後凹陷處

3.睛明穴:位於內眼角凹陷處

4.瞳子髎穴:位於外眼角凹陷處

5.承泣穴:瞳孔直下,與下眼眶的交點處

6.四白穴:承泣直下,眶下孔的凹陷處

可對照眼睛保健「6穴位」按摩。 北市聯醫

「腳踏實地」防久坐痠痛

此外,久坐容易導致身體受力不均勻,使肌肉痠痛反覆發生,徐敬閔建議,應維持坐姿端正,頸部直立不聳肩,腰桿挺直不駝背,膝蓋朝前不內縮及不外擴,正確坐姿應以「腳踏實地」為佳;椅子的選擇也很重要,最好選擇有椅背,適當高度及軟硬度的椅子,若發現椅腳太高時,也可將小板凳墊於雙腳之下,就能解決雙腳騰空,易造成受力不均的問題。

徐敬閔提醒,若年前勞動未舒緩,年假久坐不循環,身體將會累積更多疲憊。建議過年長假勿久坐,每30分鐘起來動一動,休息走動搭配伸展肌肉,眺望遠方配合眼周按摩,可達到同步放鬆身體肌肉與舒緩眼睛疲勞的效果。年假期間吃好睡飽,年後開工順順利利,才能讓新的一年各方面都成功。

延伸閱讀:

「過敏性鼻炎」讓人半夜鼻塞睡不著?中醫揭「2穴位」一按就通暢

有圖》經絡按摩也能自己做!按壓「這些穴道」解肩頸痛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年假將至,擔心大吃大喝「腸胃不適」?教你「按摩4穴位」腹脹秒舒緩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每天只需30分鐘運動就可有效降低77%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

2020-05-14
話題新知觀念體適能保健

要促進身體心血管健康就必需要大量的中高強度運動嗎?根據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指出,用輕強度的運動訓練代替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可能比以往用中高強度的訓練要來的有益身心健康。

久坐的疾病風險
用輕強度的運動訓練代替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也能有效降低新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雜誌中,研究人員報告了每天利用家務、散步、站立或類似的低強度活動,代替半個小時坐著不活動的生活習慣,將如何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能降低24%。這樣新的研究報告令人感受到驚訝,特別是那些從以前就認為必需要進行中等強度或劇烈運動,才能讓身體更加健康的人有了更不同的觀念。另外,這項研究報告是採用運動追蹤工具來客觀的評估運動訓練的水準,而不是採用受測者自行的研究報告,因此,更具有意義性。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卡羅琳醫學院神經生物學MariaHagströmer博士說,我們用運動追蹤器來進行數據的收集,這絕對比向受測者詢問最近活動的強度與不運動的時間要來的準確,因為,沒有人可以很清楚的記住一天裡面你做了多少事情或坐了多久的時間。

採取輕度的運動
利用散步或做家事這類的輕度運動,也可以讓新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24%

避免不活動也很重要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門依據2018年所頒布的身體活動指南指出,為了能獲得更加健康的身體成年人每週應至少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是75-150分鐘劇烈的有氧運動,另外,還需要每週進行中等或更高強度主要肌群的肌力訓練2次。同時,還特別指出我們應該要致力於避免不運動的人群,並強調參加任何形式的運動或訓練都可以讓成年人的身體獲得一些好處。

然而,這項新的研究報告將會帶給那些,連一點點運動時間都撥不出來的人有一些安慰,有許多的人可能無法每週進行長時間的運動,但可以每週撥出2.5小時來進行家務工作。研究人員在一項稍早之前的研究中證實長時間久坐不運動的風險,這個研究表明每天坐10小時與每天坐6.5小時相較之下,10小時造成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高出2.5倍。

長時間久坐死亡風險會增加
如果每天坐10小時與每天坐6.5小時相比,做越久造成過早死亡的風險將會高出2.5倍。

每天10分鐘運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研究的851位男性和女性在生活行為與變化中的數據,並使用Actigraph活動追蹤器來收集運動訓練的數據,並從從公部門收集有關死亡與死亡原因的數據,隨訪時間平均為14.2年。在這長時間的隨訪過程裡有79名參與研究的人死亡,死亡的原因為心血管疾病24名、癌症27名以及其它原因的有28名。

當針對這些人死亡原因進行分析的數據結果時,研究人員發現採用輕強度運動與心血管疾病所導致死亡風險都明顯的降低24%,另外別種原因造成死亡的風險也都降低11%;而每天僅用10分鐘進行中度或劇烈運動,來替代久坐時間的人,就可以讓心血管疾病風險下降38%;每天增加運動到30分鐘的話則可降低77%,但癌症的死亡率在統計學上並沒有發現有顯著的降低。

資料參考/medicalnewstoday、health.gov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