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有肥胖基因的人較愛吃高脂肪食物!每天健走一小時改善基因
1
有肥胖基因的人較愛吃高脂肪食物!每天健走一小時改善基因
2
減肥失敗
避免瘦身減肥易復胖的溜溜球效應!營養師建議「2不1多」的瘦身技巧
3
減重失敗
為何你總是減重失敗?這項研究告訴你3大原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有肥胖基因的人較愛吃高脂肪食物!每天健走一小時改善基因

2021-01-14
話題 飲食 瘦身 觀念

喝水也會胖?別懷疑,很多人天生被肥胖基因纏身,就連喝水都會有變胖得困擾。研究證實,我們雖然無法改變我們的基因,卻可以改變我們的行為,只要將行為改變,就可以改善。根據國際醫學專家指出,天天健走1小時,就可讓肥胖基因的影響從身上消失一半。

有肥胖基因的人較愛吃高脂肪食物!每天健走一小時改善基因

靠健走扭轉肥胖基因帶來的影響

國際醫學專家對肥胖基因做了一項研究,然而這個結論給有肥胖基因的人帶來一大希望。研究認為,透過運動可以讓影響身體BMI的肥胖基因只發揮一半效應,影響跟隨減半。美國哈佛大學研究證實,即使天生容易胖的人,只要透過天天健走1小時,就可降低肥胖的發生。美國心臟協會研究證實,每天健走1小時,就能夠改變肥胖症的遺傳傾向。此外,瑞典專家研究也發現,一些調控肥胖代謝的基因,在劇烈運動後可將脂肪可以輕鬆地轉變為蛋白質,進而達到減重但劇烈運動,容易瞬間用力過度,造成運動傷害。

靠健走扭轉肥胖基因帶來的影響

健走對身體的8大優點

古希臘的名醫希波克拉底曾經有一句名言「步行是人類最好的藥物」,強調如果將走路的習慣跟良好的睡眠與飲食結合在一起,就可以降低人們生病的機率,所以有稱走路是「百鍊之祖」。如果每天能固定健走至少30~60分鐘,不但能夠改變體態,更能改善健康。

活化腦部:適度的步行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安多酚(endorphin),這是一種叫做快樂激素的物質,並使腦電波處於對身體最有利的α波。根據臨床研究顯示,像是走路這樣的低衝擊性有氧運動,可以預防早期癡呆,減少罹患阿茲海症的風險,並使身體的各種節奏處於和諧的狀態。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研究報告,在預防心臟相關疾病與中風等疾病,健走的效果跟慢跑是差不多。健走可降低高血壓與膽固醇並減低阻塞動脈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時的脈動數,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心臟血管更發達。

增加肺活量:步行是一種有氧運動,可以增加血液中的氧氣流量(肺活量),增強橫膈肌的強度,並訓練肺部排除毒素與廢物,緩和慢性肺氣腫與支氣管炎的症狀。

改善腸胃消化:每天走路30分鐘,不僅可以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與營養的吸收、預防便秘,還可以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提升肌肉張力:透過走路可以達到強化肌肉張力與減重的效果,特別是腿部的肌肉,人體的肌肉有2/3是集中於下半身,走路要靠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一旦這些肌肉萎縮,人體就無法維持正確的姿勢,且容易導致膝痛、腰痛等症狀。

強化骨骼與關節:走路對於膝關節的部位的承受壓力不大,又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性,防止骨質流失與骨質疏鬆症,甚至降低骨折的風險。專家建議每天走路30分鐘,可以有效減輕關節疼痛與僵硬,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紓緩背部疼痛:走路不如跑步激烈,而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與站立時差不多,走路還可以加強背肌,對於人體的影響較小以及可以改善脊椎結構內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脊椎的姿勢與靈活性。

預防糖尿病: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將受測者分為走路組與跑步組,進行持續6個月的實驗。走路組受測者的葡萄糖耐量(即葡萄糖被細胞吸收的程度)是跑步組的6倍,顯示走路是比跑步更有利於預防糖尿病的利器。

資料來源/BETTER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避免瘦身減肥易復胖的溜溜球效應!營養師建議「2不1多」的瘦身技巧

2023-11-06
觀念飲食方式減脂瘦身知識庫

一減肥就想到節食?小心引發報復性飲食,甚至產生「溜溜球效應」,害你的體重忽胖忽瘦!營養師就警告,錯誤減重及飲食習慣,不僅對身體有負面影響,也會傷害心理健康,建議民眾可掌握「2不1多」原則,建立正確減重計畫,幫助持續性有效減肥,維持健康良好體態。

減肥失敗
禁食減肥好嗎?小心引發報復性飲食,甚至產生「溜溜球效應」,害你的體重忽胖忽瘦!

營養師黃威杰表示,減重是許多人一輩子的課題,很多人在減肥時會面臨一個困難,就是所謂的溜溜球效應(Yo-Yo Effect),也被稱作體重的來回反彈。很容易在減肥計畫中,體重會像是有週期性般,出現一開始先快速下降,沒隔多久又突然增加,像是溜溜球一樣的上下來回移動的現象。

溜溜球效應恐越減越胖

然而,黃威杰警告,溜溜球效應會使體重不斷減少又反彈,這個過程會周而復始不斷地出現,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不僅可能導致減少肌肉量,還會讓體脂肪隨之上升,導致身體產生「越減越胖」的負面影響,同時也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嚴重的後果。

「減肥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計劃。」黃威杰提醒民眾,飲食控制並不簡單,每一次的體重增加或減少,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情,也會提高一個人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水平,而過高的壓力荷爾蒙,也會導致減肥之路更加艱辛,從而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長期健康問題。

正確瘦身方法
減肥瘦身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計劃,應該要從飲食及運動方面著手!

正確瘦身飲食3原則

黃威杰指出,民眾若想要落實正確減重,可以從建立一個健康飲食減重計畫開始著手,他建議透過「2不1多原則」來維持健康良好體態,更能大大減少出現溜溜球效應的機會:

2不:

不要過度關注體重的變化:而是專注在減少體內脂肪,適度增加肌肉量。

不要過長時間的禁食:規律的進食,能避免報復性飲食所帶來的健康風險。

1多:

多吃低熱量密度的食物:糙米、地瓜、高蛋白貝果、新鮮蔬菜,富含蛋白質食物等。

除了飲食習慣調整之外,黃威杰也建議,搭配每週至少150分鐘的運動,定期訓練可適用於持續性的減肥;以及尋找專業營養師進行每月追蹤和諮詢,確保健康體重管理計畫,不會對健康造成長期的影響。

延伸閱讀:

減肥只靠運動可以嗎?營養師列「運動瘦身」你必須要知道的4件事

減肥方法百百種,用「看」的就可以減重?教你「4招」避免吃多復胖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減肥禁食一吃就復胖?小心溜溜球效應!營養師「2不1多」這樣瘦才對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為何你總是減重失敗?這項研究告訴你3大原因

2020-06-11
生活觀念瘦身話題

減重永遠是圍繞在身邊的話題,尤其是女性,多數人都想擁有凹凸有致或是玲瓏曲線,但是,往往在減重的過程中失敗,導致體重復胖外,自信心也跟著下降。根據國外研究顯示,這三大原因都是多數人減重失敗的關鍵,不管是保養身體或是減重,都應該循序漸進。

減重失敗
為何你總是減重失敗?這項研究告訴你3大原因 ©nevertoolatetolosetheweight.com

運動雖然對身體好,但失敗有三大要點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刊登的英國拉夫堡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雖然對身體好,但對減重的人來說也有復胖性。此研究團隊邀請了40名想減重的志願者進行調查,並要求他們每周至少進行3次有氧運動。然而在這幾個星期運動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對志願者的飲食情況做了記錄並發現,每當運動結束後,志願者在進食時會增加約150左右的卡路里,甚至會增加20%的糖分攝入,在女性參與者身上尤為明顯。然後約有一半的人在檢調查結束後復胖,因此,他們從研究中還歸納出三大減重要點:

減重目標訂太高

許多人在剛開始減重時,會把目標訂得太高,像是一個月要瘦到5~10公斤,導致在設定期間沒減重成功。然而除了沒成功外,還會有情緒上的低落讓他們放棄減重目標。如果要成功減重,首先必須先制定好你確切目標,根據自身能力以及健康不要設得太高,再來就是飲食以及運動方面的規劃,如真的想要短期就達到瘦身效果,建議需要找專要教練或是醫生才能達到,如嘗試斷食或是其他偏方,萬一失敗則能會傷身體。

減重目標訂太高
減重目標訂太高 ©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運動後暴飲暴食

我們都知道運動前後需要吃上一些食物才能維持運動過程中的體力,以及幫助運動後修復身體,但是,許多人在運動後覺得一定消耗多很多熱量所以開始大吃大喝覺得沒關係,甚至吃上漢堡、炸雞等高熱量食物。雖然在運動完一小時內是可以吃東西來修復身體,但並不是這些高熱量食物,不僅吃下肚子的卡路里食物高於你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外,還會增加身體負擔。建議在運動過後肚子餓,可以吃一些含蛋白質的食物,像是豆漿、雞蛋、雞胸肉、蔬菜等,這些不僅能有飽足感,還能修復運動完所損傷的肌肉纖維。

©glamtush.com

減重時水喝太少,飲料太多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極大,即便不是在減重狀態,平時也需要水分來讓身體運作。人體70﹪是水,90﹪的血液是水組成的,水份還可以協助養份的運輸、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潤滑關節、保持皮膚的彈性,並將體內的廢物排出。因此,對於減重的人來說,水是絕對不可或缺的飲品,然而許多人會拿飲料代替,像是咖啡或是茶,雖然都是無糖,雖然在減重時期是可以喝,但飲用量絕對不能低於水量,也無法替代水。

減重時水喝太少,飲料太多
減重時水喝太少,飲料太多 ©scmp.com

資料來源/mbg health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