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1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2
困擾超過八成人的下背痛 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3
超吸睛!好萊塢人氣最高10位健身肌肉男星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2021-01-19
話題 健身 保健 觀念

現代人流行做重訓,因為想要練出好身材及好看的線條,但是,重訓如果動作做錯,不只身型不好看,還會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尤其是喜歡練上半身的人。因為訓練效果快又明顯,所以上半身受傷的機率也比下半身多。而重訓如果練的強度太強也容易受傷,還會讓肌肉呈現結痂式纖維化導致彈性變差。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你姿勢有正確嗎?

重訓動作在「回復」時最容易發生肌肉拉傷

重訓最容易受傷的時間點就是「回復」,通常訓練到最後階段會最吃力,要結束時,被拉長或收縮的肌肉纖維突然放鬆,加上器材的重力,就容易扯傷肌肉。如果是年紀大一點的人,會建議使用TRX(懸吊繩)或彈力繩,減緩回復動作對肌肉的衝擊來避免受傷。而重訓如果練的強度太強也容易受傷,重訓其實就是利用刺激肌肉星狀細胞,讓肌肉多長一些,但如果撕裂得太嚴重,肌肉就會呈現結痂式纖維化,彈性變差,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剛好,有練到又不會練過頭,是應掌握的重點。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重訓對手腕的傷害,與腰、膝等比起來,手腕的承受力相對更低,一定要使用護具,然而常見容易受傷的重訓項目包括如下:

硬舉 Deadlift

硬舉最常見受傷部位就是腰椎、膝蓋、手腕,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硬舉是健身房裡最容易受傷的動作,因為最方便作,而大家容易相互比較,想要舉更重一些,展現自己的訓練成果,往往就因為舉太重造成腰與膝的傷害。然而在硬舉時應量力而為,特別是在訓練的最後舉最重時,回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避免一下放掉拉傷肌肉。如要壁面受傷,必須量力而為,特別是在訓練的最後舉最重時,回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避免一下放掉拉傷肌肉。

©coachmag.co.uk

挺舉 Clean and jerk

挺舉常見受傷部位為腰椎、膝蓋、手腕,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與硬舉相比,挺舉受傷的程度會比硬舉更嚴重,因為挺舉不僅要把啞鈴舉起來,還要甩出去,再挺到頭上。根據計算,甩出去的軸線距脊椎20公分,就會給腰椎帶來6倍的壓力。例如舉100公斤,腰椎的壓力就600公斤,而且距離愈遠倍數愈大,常常姿勢一錯,腰椎就傷到了。另外舉太重也會造成膝蓋磨耗、手腕受傷。如要避免受傷,必須特別要重視姿勢,甩上去時,與身體的距離愈小愈好,同時也要量力而為。

©barbend.com

重訓擴胸 Chest exercises

重訓擴胸最常見的受傷部位就是肩關節的關節唇。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一般使用健身器材會比徒手使用啞鈴健身較不容易受傷,主要是健身器材有一定的軌跡,照著做很安全,但在拿器材鍛鍊胸肌時,通常不同身材要設定不同的起始點,胸厚的人起始點會前面一些,反之就後面一些,但有些人會疏忽設定,通常在動作過程中不易受傷,要回復時,機器一下鬆開,就會拉傷關節唇,肩膀下次要進行極限角度動作時就會痠痛。

©mensjournal.com

深蹲 Squat

深蹲常見受傷部位就是腰、膝。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深蹲是現在很流行的重訓姿勢,但很多人都作錯,原本應該是在訓練臀肌,卻因為姿勢不對而傷膝與腰,臀肌反而沒有訓練到,還會讓腿部加重負擔。如果是比較不容易受傷的姿勢,第一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背部打直與臀部往後翹起,雙手向前方打直,感覺重心在前方,下蹲時盡量不要用到膝,而用中心肌群的力量移動臀部。

深蹲 Squat
©lesmills.com

擴臥推胸 Chest extension

擴臥推胸常見受傷部位為背擴肌、三角肌(肩膀)、三頭肌(上臂外側)。但是為什麼容易受傷?擴臥推胸與硬舉及挺舉相同,通常在訓練最後重量最大,要回復時,肌肉一下放鬆會造成拉傷。如我想避免受傷,也是需要量力而為,要特別注意回復時的動作,避免一下子放鬆。

©openfit.com

資料來源/Men's health、元氣網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困擾超過八成人的下背痛 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2019-03-18
痠痛對策知識庫觀念保健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腰痛的經歷,然而所謂的腰痛在醫學裡面稱做為下背痛(low back pain簡稱LBP),是常見背部肌肉骨骼傷病,也是一種常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運動傷害,根據一項統計有高達80%的人都有經歷過這個症狀,無論是由於腰肌肌肉鬆弛或坐骨神經疼痛還是其它原因都屬於下背痛。根據美國美國脊椎按摩療法協會的報告,全美國有超過3100萬患有這項疾病,報告中有一半都是屬於工人階級的勞動者,主要因為長時間的姿勢不良與肌肉過勞所造成。

根據一項統計有高達80%的人都有經歷過下背疼痛! ©Medium

而下背痛按照發生期來說,可分為急性(小於6週)、亞急性(6-12週)及慢性(大於12週)下背痛三種類型;如果是以疼痛來區分的話,能簡單分為「神經性下背痛」以及「物理性下背痛」兩種類型,而會出現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姿勢問題。常見的急性下背痛常於舉重物、扭腰與前彎腰之後發生;其中又以在移動或清晨起床剛坐起身體時,這樣疼痛的症狀可能會瞬間加劇,另外,像是抬腿、站著或坐下等動作,則不一定會引起下背部疼痛;而這樣的疼痛有可能只侷限在特定的壓痛點,也可能是大範圍的疼痛;此外,疼痛可能從下背部往腿部放射性延伸通常稱為「坐骨神經痛」。

出現下背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姿勢問題;例如搬運重物或突然間的扭腰等等。 ©Вестник

然而,根據統計初次發生下背痛的年齡,大多發生於20-40歲之間的人,這也是為何許多下背痛的人成年人的原因;而大約超過50%的下背痛患者,在病症好轉後仍會有復發的情形,且復發後的疼痛狀況通常比初次發生時更嚴重。還有慢性下背痛常和其它身體症狀一起發生,尤其又經常伴隨著睡眠上的問題,例如入睡時間增長、睡眠中斷、睡眠時間變短或睡眠品質不佳等,因此,許多慢性下背痛的病人合併有憂鬱及焦慮的症狀。

神經性下背痛:
主要是以神經根病變為主,指因各種不同原因造成神經根功能異常;除了下背痛之外,可能合併有坐骨神經痛,麻木,感覺異常,肢體無力,反射減弱或消失等情形,一般來說,是屬於較為嚴重的下背痛類型。
物理性下背痛:
這個又稱為「肌肉骨骼型下背痛」,是我們日常最常遇到的下背痛問題,多數因肌肉、肌腱或韌帶拉傷或扭傷所引起,或由於小面關節(facet joint)退化或發炎等原因而引起下背痛。(資料來源/亞東醫院 溫崇熙醫師)

下背部的位置

所謂的下背是指由腰椎第一節到第五節所組成的區域。在每節腰椎中間會有纖維軟骨所構成的椎間盤,這些椎間盤具有「彈性墊」的作用,可防止脊椎之間直接相互摩擦而傷害到脊髓。脊髓延伸出的脊神經從椎間孔穿出,支配身體的肌肉、同時也傳送體表的感覺至中樞神經系統。而脊椎的穩定主要靠背部和腹部的肌肉及韌帶來提供。每節脊椎相接處,有所謂的「小面關節/關節突間關節」,會限制及導向脊椎的運動,脊椎旁有一組由許多小肌束所組成稱作多裂肌群(multifidus muscle)的肌肉,成人每條約2公分兒童約0.5公分,它縱向連接著每節脊椎,使脊椎在做許多動作如坐下、行走、舉起物品時能維持垂直及穩定。

下背是指由腰椎第一節到第五節所組成的區域。 ©Michigan Spine & Pain

容易復發的原因

患有慢性背痛的人為了避免疼痛,常會擺出不正確的姿勢,這時後就會造成多裂肌不正常而長時間的收縮或伸張,這樣的狀況在背痛消失後仍有可能持續存在,因此,這也可能是造成慢性背痛的病人疼痛常常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背痛分類

下背痛的分類有很多種,目前並沒有公認且統一的分類方式,如根據成因而言可分為以下三類:
1.機械性背痛:包括肌肉拉傷、椎間盤突出、脊神經根被壓迫、椎間盤退化、關節疾病、脊椎骨折等。
2.非機械性背痛:腫瘤或發炎;如脊柱關節炎和感染。
3.內臟器官轉移痛:如膽囊、腎結石、腎臟感染、主動脈瘤等內臟器官。
這三大類以機械性背痛約佔90%為最大宗,至於找不到成因的背痛有大約75%,仍被認為和肌肉拉傷或韌帶受傷有關,其它少數的背痛,則可能是由全身性的問題(如纖維肌痛症)或精神方面的問題(如身體化疾患)所引起。

非手術治療方式

1.活動限制:
通常有神經性下背痛患者較為需要臥床休息,以不超過三天為原則可減緩神經根壓迫症狀,物理性下背痛患者多數不需臥床休息,僅需適度活動調整即可。另外,活動調整方面可以調整生活習慣減低活動量,但以不影響基本日常生活需求為原則,同時,避免彎腰負重或需重複扭腰等工作,以減少身體跳動或震動等情況避免不協調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固定姿勢(例如長時間站姿或坐姿)。
2.定期運動:
初期考慮低負擔有氧運動;例如走路、騎腳踏車或游泳這類;兩星期後可以考慮背部伸展運動及腹肌運動,主要是能讓你保持健康的體重並改善姿勢和增強肌肉強度減少補償,來幫助減輕背部疼痛。
3.服用止痛藥物:
例如普拿疼或其他非類固醇類止痛劑。神經性下背痛患者可考慮使用強效止痛藥(含嗎啡類止痛劑),但不建議使用超過三星期。另外,肌肉鬆弛劑也是門診時會考慮用的藥物,約三成患者會有昏睡情形,不建議使用超過三星期。

如果不是非常嚴重的下背疼痛,基本上都可以用物理治療搭配休息就可以恢復。

擺脫下背部疼痛

在很多情況下,簡單的休息可以幫助減緩下背部疼痛;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必須要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因為,造成下背部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你是屬於久坐的上班族,因為長時間的久坐會給下背部和臀部區域帶來太大的壓力負荷,就會造成疼痛。另外,如果你非常活躍並熱愛運動,沒有充足的熱身與正確姿勢,以至於運動時受傷也會導致下背部和臀部疼痛。然而,基於不同的原因醫生會讓你休息、吃藥、改變飲食習慣或改變生活方式,如果再嚴重的話就可能需要做手術來緩解消除下背部的疼痛情況。

資料來源/spine-health、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吸睛!好萊塢人氣最高10位健身肌肉男星

2017-01-13
話題趣味健身

在我們看電影時,除了會被演員們精湛演技和迷人劇情吸引之外,你們是否也會將目光聚集在比較帥氣或是美麗的臉孔,或是壯碩、性感的身材上面?今天小編就要來分享好萊塢票選人氣最高的10位健身男星,他們不僅有帥氣的臉孔,還有健美身材以及結實的肌肉,真是讓人目不轉睛。

 10  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

還記得《超人:鋼鐵英雄》和《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這兩部電影嗎?裡面的男主角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帥氣外貌和以及壯碩的身材是不是很吸引你呢?為了要拍攝電影,不惜將自己增肌變壯,從穠纖合度的身材變成一位超級大猛男,但是,想當超人還真的沒這麼容易,一週六天上健身房健身再搭配嚴格的飲食計劃,才能有這樣的好身材。

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 ©justcausemag.com

 9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澳洲男星休·傑克曼(Hugh Jackman)在之前拍攝《金鋼狼3》時,為了展現金鋼狼的強健身材,開始進行努力鍛鍊,休傑克曼扮演金鋼狼已經長達17年之久,每次演出都要經過一段造肌肉之路,他也曾在受訪時透露過他的健身秘訣是來自巨石強森的分享,他每天分多次進食,總共約6000卡路里的食物,幾乎2小時就進食一次,包括雞胸肉、青花菜以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大量的運動,才能練出這些健壯肌肉。

休·傑克曼(Hugh Jackman) ©fitness-101.co.uk

 8  克里斯·普拉特(Chris Pratt)

克里斯(Chris Pratt)到目前為止已經扮演過各種大膽和挑戰的角色,不論是胖是瘦,這段路必須付出巨大的奉獻精神和毅力才能把樣貌變成電影裡合適的角色,為了《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他的飲食和訓練不僅讓他達成期望的體重,更將他推上了演藝人生的另一個高峰,克里斯的健身教練則為他安排了一週六天的健身訓練,每天3-4個小時,在這段訓練過程中他甚至完成了一次鐵人三項,經過8個月嚴格的飲食控制及高強度訓練後的成果都拿到電影裡做為炫耀上身赤膊的體魄了。

克里斯·普拉特(Chris Pratt) ©pkbaseline.com

 7  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

在《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裡的猛男身材,你是不是也過目不忘?飾演斯巴達的國王的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為了要詮釋電影裡面的主角,每天要花上鍛鍊六個小時,在片場上還隨時健身,雖然已經擁有46歲的年紀了,但是他表示並不覺得自己老了,不論何時都需要不斷鍛鍊健身,勇於挑戰自我。

傑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 ©muscle.iuhu.org

 6  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

還記得《震撼擂台 Southpaw》這部電影嗎?,這部電影最具話題性的就是男主角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在這部電影中,他化生成肌肉猛男,但是,之前身材就不算差的他,為了要拍攝電影才更積極的健身鍛煉,每天都會開始晨跑,之後進行有氧拳擊,再來就是一些重量訓練,經過8個月的魔鬼訓練後,變成這壯碩的身材,看看這腹肌,是不是想摸一把呢?

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 ©orzzzz.com

 5  泰勒·洛特(Taylor Lautner)

如果你看過《暮光之城》這部電影,你一定不會忘記泰勒·洛特(Taylor Lautner)在電影中那傲人的身材,健美的肌肉線條、深邃的眼神,還有燦爛的笑容更加迷倒了不少的少女們,但在還沒接下狼人這個角色時,洛特還是一個身材瘦弱的男子,後來靠健身增加了將近15公斤,才能穩穩坐上狼人的寶座。在飲食方面,洛特比較著重攝取蛋白質來增肌,因為身材偏瘦,在訓練上面也採漸增式來進行,慢慢的在一年之後,化身成壯碩的大野狼。

泰勒·洛特(Taylor Lautner) ©orzzzz.com

 4  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

帥氣又壯碩的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在2011年飾演自漫威漫畫同名改編而成的電影《雷神索爾》男主角後開始爆紅,還被美國People雜誌公布為2014年最性感的男人,並讓他聲名大噪。漢斯沃一週會花六天健身,每次都訓練都會讓自己精疲力盡,在飲食方面一天分為五餐,著重在蛋白質的攝取,盡量少碰澱粉,這些嚴格的特訓以及飲食控管讓他成為女多女性們眼中的新男神。

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 ©express.co.uk

 3  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

帥氣的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在2005年靠著主演的驚奇四超人《霹靂火》打開知名度,深受一堆粉絲的愛載,而現在最廣為人知的肯定就是他2011年起飾演的《美國隊長》,但是,一開始要扮演這位超級英雄可一點都不簡單,克里斯伊凡必須要有壯碩的臂膀、胸肌和分明的腹肌,才能完全飾演美國隊長這個角色,他在拍攝電影期間計畫了一套嚴格的飲食以及魔鬼訓練,伊凡一週花上5天上健身房鍛鍊,在訓練上比較強調於有氧以及重量訓練,飲食方面也較注重蛋白質的攝取。

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 ©JackedGorilla.Com

 2  馮·迪索(Vin Diesel)

ㄧ講到肌肉男明星,怎麼可以少了馮迪索呢?在《玩命關頭》系列電影裡,他扮演著大哥的角色,一定要有結實的肌肉才能更襯托出霸氣,相信他的身材一定贏得不少女粉絲的歡心。曾經胖過的馮迪索因為要拍攝電影,他所以他每周花三天的時間來鍛練身材,在他的訓練在單裡,每次訓練部位都分別強調胸、背、下身、二頭肌、三頭肌等部位的肌群,他強壯的手臂、腹肌以及性感的人魚線,讓他登上排行榜的第二寶座。

馮·迪索(Vin Diesel) ©lollipop.sg

 1  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

第一名應該不用小編說了,當然就是這位魔鬼筋肉人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巨石強森本身除了是電影巨星之外,還曾經是一位橄欖球員以及獲得過世界冠軍的摔角手,因為在他拍攝的許多電影裡,多半都是需要飾演健壯的角色,為了詮釋所有角色,他必須努力的鍛練身材。在巨石強森的訓練菜單中,他著重在複合式動作的練習,這些訓練會造成肌肉疼痛,但是對他而言,是更多訓練所帶來的突破象徵。

巨石強森(Dwayne Johnson) ©Getbig.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