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1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2
運用滾筒掌握自我肌筋膜放鬆的5種技巧練習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2021-02-04
知識庫 保健 書摘 上半身肌群 觀念

當上肢或背部肌群過度使用,導致肌肉緊繃,則可能發生上背痛的狀況。可以透過簡單的檢測找出痠痛點或痠痛範圍,接著做些伸展動作來舒緩,或是使用按摩球進行筋膜放鬆,也可以透過肌力訓練來降低日後產生痠痛的機會,同時 還可使用肌能系貼紮來進行自我保健。

自我解放肌痛點—告別上背痛 ©alodokter.com

上背痛是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

一位70歲的阿嬤,那日在評估時憂心忡忡的詢問:「治療師 - 我這個是不是膏肓痛?人家說病入膏肓,我是不是快要怎麼了?」,嚇得治療師趕緊安慰阿嬤一番。原來阿嬤長年 以來有駝背的不良習慣,又經常打掃家裡,才會發生上背痛的狀況。上背痛疼痛的部位,是中醫的膏肓穴位處,因此我們俗稱「膏肓痛」,也可以稱為「上交叉症候群」。上背痛的成因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駝背,也可能是日常生活壓力過大不自覺聳肩、上肢或背部過度使用所導致。經常發生在常做家事的人、久坐上班 族、低頭族等姿勢不佳的人身上。除了膏肓處痠痛以外,有些較為嚴重的個案,甚至連呼吸時也會感到背部隨著呼吸起伏而更加疼痛。

以下先透過自我檢測找出疼痛位置,再透過伸展、按摩、肌力訓練、貼紮等四種方式,來對症下藥解決不適,就能輕鬆告別長期的困擾。

上背部痠痛檢測

疼痛的位置在上背處,肩胛骨與脊椎之間的肌群。

伸展-胸大肌

當自我檢測完成,確認疼痛位置之後,可以使用伸展的方式來舒緩緊繃的肌群,通常上背部痛,很多都是胸前肌群過度緊繃,造成駝背姿勢,讓背部肌肉長時間處在被拉長姿勢下,因此此處伸展更強調延展胸前肌群,以及活動胸椎關節。

步驟1:弓箭步右腳在前,將左手臂貼於牆面,手肘、肩關節皆呈 90 度直角,身體些微向右轉動。

步驟2:伸展左側胸大肌,儘可能做到最大的角度,每次維持15 - 30秒,另一側亦然。

伸展-胸椎

步驟1:躺姿,在胸椎下方墊上毛巾捲或高度適當的小靠枕,伸展胸椎。

步驟2:每次維持 15 - 30 秒,並搭配 5 - 10 次的深呼吸。

伸展-增加肩胛骨活動

步驟1:雙手抓住長棍或家中的雨傘,將雨傘向上舉起至最高處。

步驟2:緩慢放下,重複 10 至15 次。

伸展-肩胛骨關節活動

步驟1:若本體覺不佳,可以透過瑜珈球或彈力花生球來輔助,提供更多觸覺及本體覺刺激。將上半身躺在彈力花生球上,雙手向外打開。

步驟2:將雙手緩慢地向身體兩側靠近。

步驟3:慢慢將雙手向上舉起,掌心相對。

步驟4:手舉至耳朵旁,再回到步驟1。

按摩球-上背部肌群

上背部肌肉較難伸展,所以上背部疼痛使用按摩球,更可以針對單點緊繃的肌群按壓,進行自我肌筋膜放鬆。另外除了伸展胸前肌群外,也可以透過按摩球按壓, 放鬆更深層肌肉,減少駝背姿勢。

姿勢:微半蹲身體靠在牆上,將球放在上背痠痛或緊繃處。

動作:利用腳將身體重心左右轉移,小範圍滾動按摩球,要注意避免按壓到骨突處,例如肩胛骨、脊椎骨中間等骨頭凸起處。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按摩球-胸前肌群放鬆

姿勢:靠牆站姿,手成投降姿勢,將按摩球放在胸前與牆壁之間。

動作:利用身體重心左右或上下移動,帶動球滾動,可將胸肌分成幾個小部位進行小範圍按壓。

操作時間:一個點進行 45 - 120 秒,可分成幾個不同按壓點,進行 2 - 3 回。

*上背痠痛往往是不良駝背姿勢造成,常忽略了因胸前緊繃,使 得身體難以維持在打開胸口挺胸的姿勢,所以當你上背痛時,應試著放鬆胸前肌群。

肌力訓練-肩胛骨穩定

姿勢:站姿,上半身貼牆,腰與牆的距離約維持一個手掌的厚度,雙手成 V 字形高舉,手背-手肘-肩膀貼牆。

動作:雙手以投降姿勢,慢慢彎曲手肘向下拉,過程中須維持手背 - 手肘-肩膀貼牆,約降到手肘與肩膀為同一高度時,再慢慢伸回到一開始的 V 字形。

操作時間:來回 10 次,可以進行 2 - 3 回合。

*動作過程中,要避免手向下彎 曲時,腰與牆的距離變大,應維持腹部核心穩定,動作過程中腰與牆的距離不變。

肌力訓練-肩胛骨擠壓運動

姿勢:站姿或坐姿,手肘可微微彎曲在身體兩側。

動作:將肩胛骨往身體中間夾緊, 維持 10 秒鐘,再慢慢放掉,夾緊的過程中,要避免肚子跟著動作往前凸出,應盡量控制為肩胛骨動作,當肩胛骨向內擠壓時,胸口會微微地挺起。

操作時間:每次停留 10 秒鐘,來回 15 - 20 次,可進行 2 - 3 回合。

貼紮-減緩疼痛

透過貼紮技術,彷彿治療師的雙手一直在您的身上,協助放鬆緊繃的肌群,舒緩 痠痛不適。建議貼紮的方式如下:

目的: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貼布:1/2 寬,燈籠形指紋款貼布,不拉貼布張力。

擺位:延展擺位,駝背、低頭到底。

貼法:使用EDFTM. 貼紮技術,從上方不拉貼布張力貼於肩胛骨內側(膏肓處),兩條貼布交叉貼於疼痛位置處增加皮下空間、促進循環。

書籍資訊
◎文字摘自運動星球《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
平常當你感覺身體各處痠、痛、麻、緊、卡時,許多人都會輕忽而不重視,尤其是上班族在忙碌之餘常會忽略,但當症狀嚴重時可能已經導致肌肉、筋膜沾黏,甚至引發坐骨神經、椎間盤突出等,對日常生活將有許多影響及不便。面對問題時,有些人會透過指壓按摩、SPA等方式尋求解決,但也只能暫時緩解特定部位的疼痛,並花費許多時間跟金錢。《自我解放肌痛點》本書希望提醒讀者重視身體痠痛,讓疑惑化為行動,及早的恢復健康。全文附有詳實圖文,不論是關於運動傷害預防或是職業上常見酸痛的問題,或是幫助自己針對痛點放鬆,對症下藥解決長久身體痠痛帶來的問題。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資料來源/《自我解放肌痛點:痠痛檢測、伸展、按摩、肌力訓練》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用滾筒掌握自我肌筋膜放鬆的5種技巧練習

2018-12-05
運動恢復運動傷害肌肉痠痛伸展保健知識庫

在健身房訓練前後你都用什麼來放鬆肌膜呢?一般來說大家最常用的就是瑜伽滾筒也稱為泡棉滾筒。採用滾筒來進行自我肌筋膜釋放拉伸(self-myofascial release簡稱SMR)的這項技術,是一種簡單又方便的技巧,它能有效率的放鬆我們的肌筋膜外,還能提高身體的靈活性、肌肉恢復與運動效率;並能透過滾筒來按摩身體的軟組織,改善循環和舒緩疼痛。

運用滾筒掌握自我肌筋膜放鬆的5種技巧練習

為何要採用SMR

自我肌筋膜釋放(SMR)技巧除了可以使用泡棉滾筒之外,也能使用包括按摩球或是滾棒等等的輔助器材。泡棉滾筒的密度、表面結構甚至軟硬度都不盡相同,但無論你選擇哪種工具來做按摩放鬆,SMR都會關注身體中的神經和筋膜系統,這些系統可能會受到不良姿勢,重複運動或功能失調運動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就需要透過它們讓肌筋膜變的更為柔軟,進而讓被包覆在內的肌肉放鬆,增加肌肉內帶氧血液的流動,另外,透過按摩軟組織能破壞沾黏,讓肌筋膜恢復至有彈性的狀態,經常運用自我肌筋膜放鬆,會讓筋膜恢復平滑、改善循環與減輕疼痛,同時,增加整體的活動範圍。

透過SMR按摩軟組織能破壞沾黏,讓肌筋膜恢復至有彈性的狀態。

SMR的好處

 1 糾正肌肉不平衡。
 2 讓肌肉適度放鬆。
 3 改善關節活動範圍。
 4 改善神經肌肉效率。
 5 減輕疼痛和改善組織恢復。
 6 抑制/降低觸發點靈敏度和疼痛。
 7 減少神經肌肉高滲性。
 8 提供最佳的肌肉長度-張力關係。
 9 減少壓力對人體運動系統的整體影響。

滾動為何會產生放鬆?

我們把滾筒放置於肌肉下方,再利用身體自身的重量施加壓力,慢慢的滾動就能對肌筋膜產生效果,透過這些滾動的工具施加應力於筋膜上,會促使肌肉纖維適度的擴張並恢復循環,若肌筋膜發生沾黏現象,就會限制肌肉的活動範圍,並向下延伸到身體數百萬計的肌原纖維和肌節,而影響到肌肉纖維的擴張。

知識便利貼|肌肉結節: 
結節又稱為激痛點,是存在於肌肉纖維內的疼痛小點,會產生結節主要是因為肌肉的收縮單位-肌節(sarcomere)過度使用,或者是長期處於縮短的狀態造成血液不流通所造成。必須要利用滾動工具來直接按摩結節鬆開肌節,讓身體血液恢復流通並減緩疼痛。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滾筒的重點技巧

自我肌筋膜釋放(SMR)技巧適合在靜態或動態拉伸活動之前進行,以提高組織在拉伸活動期間延長的能力。我們可以採用慢慢滾動的方式找到激痛點,並稍為按壓30-90秒減少不適的感覺,在練習期間保持核心穩定性非常重要,接下來就教大家幾個比較常用的放鬆姿勢與技巧。

資料來源/draxe、barben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啞鈴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5K
  • 重量訓練
  • 跑步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運動器材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