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與訓練對於身體健康能帶來有許多好處,也是一種增進體能的選擇之一,但是有很多的狀態之下,你可能會因為過於積極的訓練或運動,進而造成身體或精神狀態過度使用,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是否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是否已經過度使用,可透過一個相當簡單的方式讓自己適度的減少一些訓練,然而,這個簡單的檢測方式只需要短短的一分鐘就可完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檢測吧!
過度訓練綜合症(overtraining syndrome ,OTS)是一種劇烈運動休息少的疾病,它確實會影響著我們身體的效能與運動成績。根據發表在運動健康(Sports Health)雜誌上的評論,過度訓練可能導致從情緒波動到肌肉流失的症狀,甚至於會導致慢性炎症或免疫系統不良。另外有一些更清晰相關的警告信號包括疲勞、恐懼鍛煉和異常肌肉疼痛等,但也可能會出現「更快靜息心率」這個微妙的跡象。
靜息心率(RHR)在醫學上的說法,就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按照布朗大學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的醫學主任布萊恩·米科拉斯科博士的說法,衡量心臟健康最快速、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檢查靜息心率(RHR),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靜息心率正常會落在每分鐘60-100下,但布萊恩·米科拉斯科博士也強調靜息心率區間並非完全固定,運動員的靜息心率可能會降低至每分鐘40下左右。
但如果由於運動過多而導致身體過度緊張,則靜息心率將會開始加快,根據體育科學(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雜誌上的一項監測了一組訓練有素的自行車手的運動頻率、運動強度和心率的研究指出,當參與者過度訓練時他們的靜息心率會增加。另外,運動健康(Sports Health)雜誌上的一篇評論也顯示,過度訓練與神經系統的心率反應之間存在聯繫,這通常以心率大幅度波動或異常增加為特徵,關於這點研究人員假設這些反應可能是由於壓力和炎症引起的,儘管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項目才能更加的證實。
當然,在運動或訓練的過程中心臟加速跳動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而且強化心肺的能力也是我們運動與訓練的目標之一,但如果你在訓練或運動過後很久,心率依然處於較高的水準之上,那們久很有可能是過度訓練的現象,這時候你就必須要思考是否該安排身體休息的時間了。
資料參考/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Sports Health
責任編輯/David
對於胸部肌群的訓練動作,臥推一直是最常見也是最適合的方式,但它也是造成三角肌、肱二頭肌和胸大肌部分傷害的訓練動作,然而,較容易造成這項傷害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臥推時手臂角度的問題。首先,你要知道胸肌是一塊十分講究訓練角度的肌肉,簡單來說,胸大肌分為三個肌束:鎖骨處(上胸)、胸骨處(中胸)與腹部處(下胸),也因為它一端肌肉連結著手臂,另一邊連結著鎖骨、肋骨等多處附著點,可以說幾乎是附蓋於整個胸骨上,所以手臂的角度就會為胸大肌與肩膀帶來不同的壓力,因此,我們在訓練之前必須要先找到對肩膀壓力最小的角度。
一般來說75度角是最能增加胸大肌群參與度的位置,這也是許多健身人最常使用的角度,同時,也最能保護肩部的位置。然而,在健身房我們還會看到另外兩種角度,分別為90度與45度角的訓練方式,但接近90度角的方式或過於向外彎曲的肘部,很容易將重量直接壓於肩部關節處,當負荷或阻力增加時就會讓肩部產生慢性勞損,關節肌腱發炎受傷等的問題,儘管這些運動傷害的問題不見得是臥推角度所造成的,但我們必須要盡量避免進行這種角度的臥推;另外,還有多束的人也會採用50-45度來進行臥推,這個角度對於肩關節的壓力較小,主要是要增加胸大肌上半部的參與度,一般來說都會搭配斜板臥推椅來進行訓練。
如果你有仔細看過平板臥推椅,就可以發現它可以調整椅背的角度,然而要用多少角度來做臥推可以刺激上胸肌發展呢?經過實驗證明,傾斜角度30度是刺激胸肌中上部最好的角度,如果低於30度較易於刺激中胸肌肉,如果上斜角度在45度時,對於胸肌最上部的刺激最大,如果超過45度肩膀的三角肌前束就會承擔過大的壓力,因此,想要練上胸就把傾斜角度控制在30~45度之間最好。
但是,不見得每次我們都可以使用到臥推椅,這個時後我們可以使用這樣的解決方案來處理。雖然有多項研究表明,45度斜板臥推對胸大肌的上半部刺激是最好的,但我們通樣可以透過改變平板槓鈴臥推的「手臂角度」以及握距寬度來解決它。
根據奧爾胡斯大學醫學院的弗蘭克·文森佐·德·保利(Frank Vincenzo de Paoli)副教授,所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指出,當肱骨外展60度與水平屈曲50-60度時,鎖骨和胸大肌上半部的EMG(肌電圖)活動更加的明顯,而不是在較窄或較大(30-90)的手臂夾角。因為,事實上在這個角度下臥推並遵循拉力線,這是肌肉張力施加力的方向,具體取決於其肌纖維的方向/骨骼與肌肉附著點,和其肌腱的位置以及骨骼的軸線,因此,沿著拉力線進行肌肉收縮相對應的肌肉就能達到最大的生理和力學效率,從而促進肌肉/肌力發展。另外,紐約市立大學萊曼學院對平板臥推角度的研究,也證明了與正常握法75夾角相較之下,水平屈曲50-60度的胸大肌上半部參與度會有所增加。
資料參考/CUNY、mensjournal
責任編輯/David
滑索機械訓練機的是非常實用的健身器材,它可以進行很多不同組的訓練方式,還有相當多的變化,能為訓練者從頭到腳完整的訓練,在訓練時,也可以增添許多樂趣,不會枯燥乏味。
訓練肌肉部位:胸大肌、三角肌前束
STEP 1 準備動作
臥躺在訓練板上,雙手打開握住訓練架上的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上方拉起,吐氣時,再緩緩放下。
訓練肌肉部位:斜方肌、三角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滑索握把,保持背部挺直。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平舉拉起,吐氣時,再緩緩放下。
訓練肌肉部位:三角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打開握住訓練架上的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上方拉起,吐氣時,再緩緩放下。
訓練肌肉部位: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後三角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打開握住訓練架上的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下方拉,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胸大肌、闊背肌、後三角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打開坐在訓練椅上,雙手打直握住訓練架上的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身體拉近,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闊背肌、大圓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腳打開坐在訓練椅上,雙手握住訓練架上的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身體下拉,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腹直肌、腹外斜肌
STEP 1 準備動作
雙足跪在地上,將頭放置在滑索握把內,雙手握緊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下拉,身體也跟著往下捲曲,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肱二頭肌、闊背肌
STEP 1 準備動作
坐在訓練椅上,雙手靠近握住滑索握把。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下拉,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肱二頭肌
STEP 1 準備動作
坐在在訓練椅上,雙手打直反握滑索握把。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上拉,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斜方肌、後三角肌、闊背肌
STEP 1 準備動作
採站姿,雙腳微彎,單手握住滑索。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滑索往身體拉近,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
訓練肌肉部位:斜方肌、後三角肌、闊背肌
STEP 1 準備動作
採站姿,將一腳套入滑索內,單手超妖,保持平衡。
STEP 2 正式動作
吸氣時,將該腿往外伸展,吐氣時,再緩緩回初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