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期間,全國許多健身房和運動中心被迫關門,讓許多有運動習慣的人一夕之間紛紛不知道該如何實踐自己平常的運動計畫,根據網站 Parade 和克利夫蘭診所的問卷調查 Healthy Now 2020,許多人表示現在生活重心會優先考慮鍛鍊身體,81% 的受訪者正在採取措施想要增強自身的免疫系統,例如保持水分 (57%)、服用補充品 (47%)、多吃水果和蔬菜 (44%) 以及多鍛鍊 (38%)。
隔離期間,超過 1/3 的 18–34 歲受訪者表示他們自主增加了運動頻率,許多人參加了一些活動,如戶外運動、在家健身、在串流媒體上看瑜伽或伸展運動來訓練;在那些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人中,多達 99% 的人表示他們在疫情結束之後,仍然會繼續保持原有的運動習慣!
而疫情的衝擊當然也會影響到好萊塢名人們,雖然對於他們來說要繼續健身並不難;但如果你也快被疫情悶壞、需要一些靈感,我們今天舉例了 10 位歐美巨星讓你參考,即使在工作停擺的狀態下,保持身心健康這件事是每個人都該做的!
不只是去攻擊別人的 Coin Master 村莊,珍妮佛從全球疫情開始後就非常熱衷美商新創 Peloton 健身器材公司強調的「居家健身」,這號稱健身界 Netflix 的品牌也和她進行合作推出線上飛輪課程。
超大咖諧星凱文除了和好友巨石強森相互吐槽、較勁,在隔離期間繼續精進他的運動,分享他自己做舉重、引體向上、騎自行車等影片。
一度被譽為全球最性感種馬的雷神索爾,在 2020 年疫情爆發期間,就開發了健身app Centr,並免費提供六週的課表,在隔離時向所大眾提供鍛煉、飲食計劃和引導式冥想。他本身不僅在大流行期間一直在訓練,而且還幫助其他人維持身心健康。
他在自己的 Instagram 上說:「Centr 的成立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獲得健康和幸福,我認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關注讓生活更健康、更快樂的三個關鍵支柱:運動、營養和心理健康。」
身為歌手兼女演員,在 Instagram 上有 2.3 億追蹤數的賽琳娜對自己的焦慮、恐慌發作和抑鬱症一直非常坦率,她也承認在疫情期間和美國封城開始時症狀更加嚴重。今年 4 月,在好友麥莉(Miley Cyrus)的脫口秀節目 Bright Minded 中,她透露自己被診斷出患有躁鬱症,這是一種導致極端情緒波動的心理健康狀況。
挺身而出替心理疾病發聲,並站出來表示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任何人,包括美女、富人和名人,這位明星對自己的經歷一直抱持開放態度,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他病患消除了那些談論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的一些恥辱感,也鼓勵大家一定要尋求專業的幫助。
這位電影巨星表示,他和他的妻子一直在進行 45 分鐘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而且是每週多達四、五天的居家訓練課程!而孩子們則不時加入。 「我們的目標是在疫情結束之後都能夠獲得更健康的身體」,他說道。他的訓練包括從雙腳懸掛在 TRX 帶上的伏地挺身、到向訓練員拋球時做仰臥起坐,以及負重跳蹲。
隨著全國各地的學校在疫情期間關閉,家長們突然面臨著讓孩子待在家裡的挑戰。歌手 P!nk 似乎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孩子一起運動!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幫助正值好動期的小朋友消耗精力,也可以讓全家一起運動獲得更健康的身體,不外乎是一舉兩得!
國際足球巨星最近在 Instagram 上發布了這張自己在每天早晨鍛煉後進行伸展運動的照片,平常也會和兒子一起踢足球,和妻子維多利亞一起去散步。
又是一個和孩子一起運動的 #fitmom!這位女演員兼 Honest Company 創始人最近分享了一段她與女兒 Honor 運動跳舞的畫面,也不斷向大眾傳達「好家在我在家」的重要觀念,呼籲大家好好待在家。
多年情曾經在康熙被小S親自點名的好萊塢明星路克,今年初時在 Instagram 分享了他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健身後八個月的成果,在 2021 年 3 月的進步照片,顯示出更加健美和輪廓分明的上半身。 而他也分享鍛鍊的過程中,飲食控管對他來說是最難的,喜歡吃美食和享用美酒的他,對於不能喝酒是很大的挑戰,但最終的成果都是值得的!
因電影《歌喉讚》爆紅而被台灣民眾稱「胖艾咪」的女演員在防疫期間開始了他所謂的「健康的一年」每天運動,就在半年內瘦下 22 公斤!她也承認自己的「情緒性飲食」非常不健康,在改變飲食習慣之前,她大部分時間可能攝入了 3,000 卡路里的熱量,但她現在正在吃「具有挑戰性的」高蛋白飲食,包括鮭魚和雞胸肉等等。
她也強調,如此努力運動並不是為了身材、而是為了追求整體的健康平衡,而對於心理上的管理,她也表示「我真的有花時間好好休息和舒壓,因為我的大部分壓力都與工作有關。我絕對認為隨著放慢步調,確實對生活和心態有幫助」。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林彥甫
想要減重或減脂的你一定都聽過「把卡路里攝取低於消耗就會瘦了」這句話吧!聽起來要變瘦真的很簡單又很吸引人,對吧!因為,它不需要去計算你要吃進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各要多少量,然後這些營養素與日常運動量之間的關係,這些拉哩拉喳一大堆的數字及限制,你只要集中注意力在「卡路里」這件事上,然後你可以盡情的去吃你想吃的東西,只要卡路里低於你需要消耗的卡路里就好,這就是所謂的CICO飲食,但只要這麼簡單計算卡路里就可以讓你長期的減重減脂嗎?如果你正打算用這樣的方式來執行減肥計劃,那以下是你必須知道的幾個重點。
這個飲食方式十分的簡單,你只要先計算出你目前需要多少卡路里來維持體重,然後再確定你每週的減重目標公斤數是多少,接著就是來創造卡路里的赤字!要減掉1公斤的脂肪必須減少7700大卡左右的熱量,是從營養生化熱能轉換研究指出的理論,所以,如果你一週要減掉0.5公斤的話,一天就必須少攝取500大卡以上的熱量,例如:你維持體重每天需2000卡路里,目標想要一週減掉0.5公斤,每天的熱量攝取就變成1500卡路里,或是通過每天運動去消耗500卡路里,這意味著你一樣每天攝取2000卡路里一週後還是會減掉0.5公斤,因為這個飲食理論基礎完全是基於卡路里攝入,只要在你的每日卡路里攝取範圍內,都可以盡量的吃蛋糕、披薩或薯條這些高糖、高碳水以及高脂肪的食物。
為了減少體重與體脂肪你必須達到卡路里赤字,這就表示你需要消耗卡路里大於攝取卡路里,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一項研究,低熱量飲食有助於減少腹部脂肪和體重,平均在3到12個月的時間裡減少8%。0.5公斤的脂肪相當於3500卡路里,通過每日減少或消耗500卡路里,在理論上每週可以減掉0.5公斤。
在2012年發表於「糖尿病教育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僅僅減掉10%的體重,就會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時,其他研究表明,減肥可以減少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改善睡眠呼吸暫停癥狀,甚至減輕關節疼痛,另外,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所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說,適度的熱量限制和足夠的營養,可以預防肥胖、糖尿病、炎症、高血壓與心臟病甚至癌症。
你一定有嘗試過一些新的飲食方式,但通常過了幾週就因為它過於嚴格或是複雜而放棄吧!而CICO飲食容易執行的原因就是只計算卡路里,所以你可以吃你想吃的東西,你只需要限制好每日的攝取熱量比消耗熱量少就可以,無論是漢堡、薯條或披薩都能使用在CICO飲食裡,這對於不想有太多飲食限制或嚴格飲食規定的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也很容易長時間進行這項計劃。
雖然CICO飲食有很大的機會讓你短時間成功減重或減脂,但是,它只注重限制卡路里的攝取量,而不是建立一個好的長期飲食習慣,也因為降低熱量攝取的方式,會導致人體基礎代謝率的降低,因此,常常會讓你在達成目標回到正常飲食時,可能導致體重回升,另一方面,這樣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導致缺乏體力運動或是造成情緒化的暴飲暴食。
有研究表示,透過健康的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可預防心臟病、糖尿病以及某些身體疾病,但是CICO飲食的重點,讓你不會去重視該吃進多少營養素或健康的食物,而只在乎吃進多少熱量卡路里,這樣的飲食方式可能會導致一些重大的營養不足與健康問題,如免疫功能受損、神經系統問題和骨質疏鬆症等等,所以,不要只關注你每日攝入的卡路里量之外,還要去注意健康飲食應該是均衡的營養,包括人體重要的三大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取比例,以確保滿足你的日常生活能量需求。
體重要減輕或體脂肪要減少,其實,人體有需多的因素與能量轉換機制,吃進太多的卡路里並不是變胖或是超重唯一的關鍵要素,可是,在CICO的飲食機制下,卻過份簡化了這個人體十分複雜能量轉換問題。另外,只精算卡路里的攝取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對於一些人來說,或許將碳水化合物比例降低,蛋白質的比例提高,會更有助於減重或減脂也能增加飽足感,而另一些人也可能是需要一個規律的飲食習慣與睡眠時間,就能減輕壓力讓體重降低。
運用卡路里的攝取或消耗數字造成熱量的赤字,對於體重降低體脂肪減少的確有這樣的理論與邏輯性,但是,也要注意飲食的營養素攝取與健康的飲食,例如:一杯含糖的手搖飲可能就要400大卡的熱量,而一碗糙米飯搭配兩盤燙青菜及一顆滷蛋也差不多400大卡的熱量,前者只有單純醣類的吸收容易造成脂肪的堆積,後者確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加上優質的蛋白質,可以幫助身體的肌肉成長也較不易堆積脂肪。所以,以長期健康來看CICO飲食除了注意熱量攝取與消耗之外,還要著重於飲食的選擇及營養素的比例分配,再搭配上固定的運動來消耗卡路里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讓身體保持健康與完美的體態!
資料來源/draxe、budujmase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