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香港單車節復辦首設虛擬體驗 邀海外單車好手雲端參賽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1
香港單車節受到疫情影響停辦兩年後,將於2022年1月16日復辦!
香港單車節復辦首設虛擬體驗 邀海外單車好手雲端參賽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2
ASICS HyperGEL-SAI結合街頭元素與中底科技 讓你潮流與運動兩者兼具
3
田徑賽事導演 現場幕後功臣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香港單車節復辦首設虛擬體驗 邀海外單車好手雲端參賽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2022-01-04
話題 綜合 單車 賽事 趣味

國際運動盛事「香港單車節」自2015年首次舉辦至今,每年皆吸引不少海內外單車愛好者到港參加,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停辦兩年,「香港單車節」將於2022年1月16日復辦!今年實體活動將首次移師至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舉辦,更首度設立免費虛擬體驗,不僅為賽事帶來嶄新的面向,更以新模式邀請全世界單車好手一同雲端參賽。

香港單車節受到疫情影響停辦兩年後,將於2022年1月16日復辦!
香港單車節

「香港單車節」於2017年列為國際自行車聯盟(UCI)亞洲巡迴賽1.1級賽事,往年都吸引許多國際頂級車隊參與。本屆復辦的「香港單車節」將會創下兩個「第一次」,首先是活動首次移師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舉行,這也是這條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啟用以來,首次有大型體育活動舉行;此外,活動也首次推出虛擬體驗,讓香港以外的民眾也能線上參與感受馳騁大橋的感覺,透過線下結合線上的形式,參加者不管是親臨現場或置身家中,都能享受騎行帶來的樂趣,期望吸引未能到訪的香港以外的單車愛好者或選手,下次能親自造訪香港體驗下一屆的運動賽事,感受香港的充沛能量。

國際自行車聯盟
本屆復辦的「香港單車節」首次移師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舉行,香港以外的民眾也能線上參與感受馳騁大橋的感覺。

國外好手也能線上虛擬體驗

本屆單車節活動首度推出線上虛擬體驗,2021年12月28日起透過Google Play即可免費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就能在家搶先體驗依照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真實環境所模擬設計的虛擬路線,虛擬體驗亦加入電玩元素畫面,例如加速區域等,不僅增加刺激性猶如身歷其境,感受爬坡、滑行等不同路段所帶來的真實感,還能體驗在大橋上馳騁的樂趣及欣賞全長 26 公里路段的獨有景色。虛擬體驗線上比賽於2022年1月3日至16日期間舉行,世界各地的參加者將不限次數免費參與。每次完成整段路程後,可查看自己的時間和排名。比賽最後二十強,將獲贈單車用品現金抵用券,獎品豐富。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本屆香港單車節首次移師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首度移師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香港本地疫情穩定,超過68% 民眾已完成二劑疫苗接種,許多大型體育盛事也陸續恢復舉辦。本屆香港單車節首次移師全長26公里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進行,香港本地的參加者將於香港口岸出發,經過觀景山隧道、位於機場水道及西部水域的高架道路,直至粵港邊界前折返。為了確保達門檻的公路騎車技巧及公共衛生安全,參加者必須擁有於過往賽事中成功完成30公里以上組別的紀錄,且需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及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實體活動的參與人數上限計劃為3,000 人。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
本屆香港單車節首次移師全長26公里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進行,破風騎行之餘同時觀賞獨有的大橋景色。

更多「香港單車節」詳情,請點網址查詢!

資料提供/香港旅遊發展局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SICS HyperGEL-SAI結合街頭元素與中底科技 讓你潮流與運動兩者兼具

2018-08-03
綜合配備館穿搭指南運動時尚鞋子ASICS

今年ASICS攜手大中華區品牌代言人李治廷、江疏影,共同演繹HyperGEL系列全新鞋款HyperGEL-SAI,展現HyperGEL的時尚活力與豐富多彩,並在大中華地區以「動出 彩」為主題,呼籲繁忙的都市年輕人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框架,通過運動探索更多面的自我、感受生活多彩的每一面。此番HyperGEL系列將活力十足的街頭時尚風格搭配ASICS獨有的亞瑟膠,提供功能性與潮流感,適合全天舒適穿著的全新鞋款選擇。

ASICS在大中華地區以「動出 彩」為主題。

堅持東西方文化的混搭與融合

「ASICS作為全球品牌的同時,傳承日本優秀傳統,在品牌發展中堅持東西方文化的混搭與融合。為了延續這一精神,我們將ASICS HyperGEL系列定位為運動與街頭文化間的橋樑。」該系列的設計師上田高之(Takayuki Ueda)表示「在某種意義上,HyperGEL-SAI是沒有特定屬性的,其兼具獨有科技的功能性與潮流感,既能夠滿足專業運動所需又適合時尚街頭穿搭。 」

該系列的設計師表示,HyperGEL-SAI在某種意義上是沒有特定屬性,其將兼具獨有科技的功能性與潮流感。

潮流與科技的平衡

HyperGEL系列蘊含潮流與科技的平衡,其中底結合發泡材質和亞瑟膠,提供充足的避震緩衝,與標準EVA材質相比,更具回彈性,優越的緩衝性和回彈性提供絕佳的穿著舒適性,使街頭運動跑者可在各種日常生活場景中,隨性漫步街頭。

在外觀設計上,HyperGEL-SAI為鞋帶式鞋款,採用了不對稱鞋帶孔設計,鞋款後鞋跟處均飾有六角形貼片,左、右腳分別寫有日文漢字「心」和「体」,巧妙呼應ASICS 品牌精神:健全的精神源自健康的體魄(Sound Mind, Sound Body),寓意傾聽內心與身體。

HyperGEL系列蘊含潮流與科技的平衡,使街頭運動跑者可在各種日常生活中,隨性漫步街頭。

跑步與訓練服飾同步推出

為配合HyperGEL-SAI鞋款上市,此次ASICS也推出了全新配套服裝包含跑步和訓練兩大類別,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舒適的運動體驗。男款主推服裝為訓練CONDITION系列LOGO印花T恤,採用吸水速乾功能性布料,使跑者在運動中時刻保持乾爽;搭配同系列針織長褲,在膝蓋處設有拉鍊口袋,使整套造型更具時尚感。女款造型搭配為跑步LEGENDS系列短褲、運動內衣、九分緊身褲及訓練品類FLEX系列T恤,透氣舒適,清爽有型。

這次將推出全新的配套服飾,將包含跑步與訓練這兩大類。

ASICS亞瑟士全新鞋款HyperGEL-SAI在品牌一貫的專業科技基礎上注入時尚基因,通過其獨特、多彩的造型,攜手品牌代言人李治廷、江疏影共同向當代年輕人傳達「動出彩」概念,呼籲年輕人動起來,在運動中找到自己截然不同的自信與精彩。

資料來源/ASICS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田徑賽事導演 現場幕後功臣

2017-08-29
台北世大運話題綜合新聞

上萬名觀眾為臺北世大運田徑場內優異選手熱情歡呼,現場賽事導演張效誠冷靜安排下一場比賽進行。「賽事導演」跟其幕後團隊的工作內容,對臺灣民眾來講非常陌生,但他們是世大運田徑比賽順利進行的關鍵功臣。

「現場賽事導演,必須跟技術人員、工作人員溝通,顧著大螢幕和現場觀眾,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掌握賽事進度,讓觀眾更投入其中。」張效誠來自中國,2015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現場賽事導演,也曾擔任過多場鑽石聯賽和挑戰賽導演。

他手上拿著厚厚一疊紙,都是比賽腳本,「一場賽事不是只有賽程表跟時間表,我們需要更精確的競賽曲線圖,了解高潮點、困難點和衝突點在何處,從工作人員準備、裁判進場、選手進場和介紹,到結束跟撤場,都得分析清楚。」賽事腳本,以30秒一格為單位,確切規劃出整體進度。

田徑賽事導演 現場幕後功臣

31歲的張效誠原本在2008年北京奧運、擔任跳水中文播報員,之後到中國田徑協會服務,2014年轉任賽事導演。去年跟中國「跳水皇后」吳敏霞結婚,讓更多人認識這位知名的賽事導演。

這次來到臺灣後,每晚分析賽事時間和設定流程,他解說賽事導演任務,主要讓比賽順利、圓滿,然後在這之餘讓民眾情緒High起來。他說,「但還是要給觀眾喘息機會,不然一直在高點會很累,這部分就要想辦法去調整。」

地主裁判老師趙子文在本次賽會從旁協助,這是兩人繼世錦賽後再次合作,趙子文坦言,由於臺灣賽事展演這塊近乎於零,一定需要專業人士支援。「不論是賽事導演、播報員、DJ和控台人員,這些平常我們都看不到,但他們是賽事重要環節,也是現行國際舉辦田徑比賽的趨勢,讓賽事更精采、更吸引觀眾。」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