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與某人相隔一段距離,在看不到臉的情況下是怎麼判斷對方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呢?那個人的站姿,也就是姿勢會不會是你用來判斷年齡的基準呢?年輕人通常都是雙腳確實踏地,抬頭挺胸的站姿;而年長者通常是膝蓋微彎,身體往前傾且駝背的姿勢。因為上了年紀後肌力下降,無法挺直身體,久了可能造成呼吸過淺,進一步引發其他身心問題。
但是,近年來出現一個可說是現代病的現象,就是越來越多人從小習慣弓著身體的姿勢。而大部分的原因都來自於電腦、手機、遊戲等 3C 產品。特別是多低頭族都會長時間以不良的姿勢使用手機,所以位於頸部的胸鎖乳突肌就會往前拉伸,導致肌肉僵硬脖子往前的「手機頸」問題。
姿勢的好壞與體幹有關,身體的軸心,也就是體幹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維持姿勢。比方說在騎腳踏車的時候即使突然不平衡,身體還是會保持直立。這時,發揮作用的就是體幹的核心肌肉。
走路、跑步、爬樓梯、下樓梯,這些動作全部都是靠體幹的核心肌肉維持姿勢穩定,讓你隨時可以保持平衡並順暢地動作。但是,當體幹不夠強健時,即使只是坐著,身體也很容易彎起來。這麼一來呼吸就會過淺,吸收到的空氣量就會變少。如果彎著身體久了,變成駝背的話就更嚴重了。駝背時嘴巴自然會張開,嘴巴隨時都張開的人幾乎都是「用嘴巴呼吸」。
根據之前提過的奧仲醫師的說法,「『用鼻子呼吸』時,空氣通過鼻腔時,裡面的鼻毛、纖毛以及黏液都有防禦機制,能夠阻絕花粉與灰塵等進入肺部,因此進到肺部的空氣就會很乾淨。另外鼻竇可以稍微將空氣加溫,所以冬天時冰冷乾燥的空氣都能夠先加溫加濕再進入肺部,就不會對肺部造成負擔。相對地,如果用嘴巴呼吸就沒有防禦機制,空氣會直接進入肺部,冬天時喉嚨會上皮乾燥,很容易感冒」。
同時,我認為嘴巴呼吸最大的問題是對精神方面的影響。自律神經對人的精神面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卻不能控制它,而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只有呼吸。人在感到不安或壓力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活躍,副交感神經則是在放鬆以及睡眠時發揮作用。當緊張忐忑不安時,深呼吸可以讓自己安定下來,這就是副交感神經在作用。
可能是因為呼吸與自律神經有著密切的關係吧,人用嘴巴呼吸就容易陷入不安情緒中。比方說在仰躺睡著的人臉上放一張衛生紙,也就是他會呈現呼吸困難的狀態。據說這樣那個人就很有可能會做惡夢。
呼吸與心靈就是如此關係密切。只要持續做深呼吸,就能鍛鍊到橫膈膜與腹橫肌等深層肌肉,姿勢自然變得端正。而且不僅呼吸會變強,也能養成用鼻子呼吸的習慣,並且能安定身心。
在科學上證明運動對憂鬱症治療的幫助。1999 年杜克大學研究運動與壓力的關聯性時,以 156 位憂鬱症患者作為受試者,調查藥物與運動對憂鬱症有什麼樣的效果。他們把受試者分成完全不運動只靠藥物治療的小組,以及每週運動 3 次,每次 30 分鐘的小組。經過 16 週調查後發現,憂鬱症的發病率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 6 個月後的復發率,藥物治療組是 38%,運動組則是只有 8%。
另外,約翰.瑞提所寫的《運動改造大腦》書中關於大腦與心臟的關係是這樣敘述的:「運動後,身體的肌肉張力就會舒緩,所以就會切斷回傳至大腦的不安信號。只要身體穩定,大腦就不會有多餘的擔心。另外,因運動產生的一連串化學反應都有讓心靈平靜的效果」。
如果身心狀況不佳,可以先從 1 天 2 分鐘的深呼吸開始做起。
在深呼吸課程的最後,為了讓學員可以重新啟動身心,一定會讓大家做深呼吸流的正念冥想。做法很簡單,將背打直坐下,手放在臍下丹田的位置,保持縮小腹的狀態,將眼睛閉上,從鼻腔吸氣 5 秒,接著屏氣 5 秒。這時將注意力放在臍下丹田的位置,從口吐氣 10 秒。這組動作總共做 9 次。總共只有 3 分鐘,請務必練習看看。
正念冥想
① 以坐姿(坐在椅子上也可以)將背打直,閉上眼睛從鼻腔吸氣 5 秒,並停滯 5 秒。將手掌放在臍下丹田的位置。
② 用 10 秒緩慢地從嘴巴吐氣。小腹維持收縮的狀態,將注意擺在臍下丹田的位置。這個動作重複 9 次。
• 文章摘自台灣東販 ,美木良介著、李秦譯《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鍛鍊核心肌群、調整體態、增進免疫力……簡單&高效的健康捷徑!》一書。
【本書特色】
嵐、倖田來未、DOWNTOWN濱田雅功……
見證者無數、驚人效果傳遍日本藝能界!
相關著作銷售超過 290 萬部!
名符其實「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
再給身體一次機會,
改善困擾你許久的減重、美容、難解病痛!
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血壓、血糖|改善糖尿病|改善頻尿、漏尿|增進免疫力
腰痛&肩頸僵硬退散|從腦梗塞、腦出血中復活|預防失智症|強化精神力
抗老效果|脫離憂鬱症狀|改善便祕|治療駝背|生髮效果|增進注意力
……學員見證、好評不斷!
• 更多《改善體質,你只需要深~呼~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農曆新年冷一波!氣溫落差大,不只老年人,年輕人也要當心腦中風、心肌梗塞風險飆升。39歲陳先生有固定打棒球習慣,但在一次提升運動量後,喉嚨會有痛感,經詳細檢查後確認有心肌梗塞風險,需要動手術裝心臟支架;他回想起父親也有心梗病史,而自己在前幾年健檢時,曾發現血脂數值出現紅字,沒想到短短3年病程快速惡化,就醫時已需要進行心導管手術,目前服藥穩定控制。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常務理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務部主任黃群耀表示,代謝疾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台灣高血脂的盛行率高達26%,每4人就1人有高血脂風險,將增加3倍以上心臟疾病風險;然而臨床上高血脂的診斷率僅約5成,顯示有半數民眾不知道自己數值超標。
黃群耀說明,低密度膽固醇(LDL-C)過高,是造成高血脂的主因。隨著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可能會有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隨著數量越來越多,血管就會變得越來越狹窄,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氣溫驟降、血管收縮,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
以往大眾認為年紀到達50、60歲後,才要注意心血管疾病風險,事實上,年齡已非心肌梗塞唯一因素。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強調,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因氣溫驟降引起血管急遽收縮,所誘發的急性心肌梗塞才是致命關鍵。根據台灣本土研究指出,氣溫每降低2.9度,腦中風機率也會增加11%。
黃偉春進一步指出,2023年的台灣研究環境溫度對於急性心肌梗塞危險因子影響指出,當氣溫在攝氏15度至32度之間,體感溫度每降低1度,50歲以上熟齡族群的心肌梗塞風險增加至1.1%。若氣溫驟減至15度,熟齡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將會增加至將近2成;而50歲以下年輕族群,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也不容小覷,增加至0.4%。
對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秘書長、台北榮總重症醫學部重症加護內科主任吳承學認為,「不分年齡,在氣溫低時做好保暖才是最重要的事。」除了清晨低溫、情緒起伏大易引起心肌梗塞之外,很多人會忽略洗澡完出浴室的瞬間,當洗完熱水澡全身處於高溫狀態,沒有先穿好保暖衣物就出浴室,使身體突然暴露在房間裡的冷空氣中,會造成血管急遽收縮,也是常見誘發年輕人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
另外,膽固醇在藥物治療上的選擇相當多元,其中以史塔汀(Statin)類藥物為治療主力。吳承學鼓勵,每個人的壞膽固醇控制標準不同,健康民眾控制於130毫克每公合以下;若發生過心血管事件的高風險族群,甚至是反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超高風險族群,應分別控制於70毫克每公合和55毫克每公合以下。
部分患者會擔心肌肉疼痛等服藥副作用,吳承學建議,可主動與醫師討論,透過副作用管理減輕不適感,達到積極控制、穩定服藥控制壞膽固醇,達到治療目標。他提醒民眾,在氣溫變化莫測的農曆年期間,若出現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應立即就醫。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