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做運動對健康有正面效果,想增加柔軟度除了瑜伽運動,不少人也漸漸發現伸展的重要性,也就是俗稱「拉筋」。那麼你知道為何柔軟度、肌肉伸展很重要嗎?老一輩的人常說「筋長1寸、延壽10年」是否為真?杏光骨科診所醫師張嘉哲在臉書粉絲頁表示,很多人常常在討論拉筋的重要性,常見最多人愛用「坐姿體前彎」跟「站姿下彎」來伸展大腿後肌群,覺得做這些動作大腿後側會很緊,很有伸展到的感覺!但究竟真的有正確伸展到了嗎?
首先要了解大腿後肌群的構造,大腿後肌群是由坐骨粗隆跨過髖關節、膝關節、連接至小腿後側,若是緊繃或者過短時,會在膝蓋趨近伸直時強迫骨盆後傾,進一步影響腰椎彎曲或造成膝蓋彎曲,因此必須要常常伸展大腿後肌群。
伸展大腿後肌群好處:
■ 生活上:減少坐姿下腰椎被迫彎曲
■ 對運動員:減少跨步動作對肌腱的拉扯
如何能將大腿後肌群拉到最長:
■ 髖關節彎曲+膝關節伸直
■ 日常:坐著開車
■ 運動:往前跨步
一般人盡力去想著摸地板,較高機率都是在強迫你的腰椎彎曲、壓迫椎間盤。該做的是盡全力伸直膝蓋、彎曲髖關節、保持骨盆前傾,所以有效延展的位置只有膝、髖關節、骨盆。如果只想著摸地板,髖關節彎不夠的部分就會由腰椎、胸椎、肩膀來補足,這樣是不正確的。
伸展大腿後肌群重點:
■ 盡力伸直膝蓋
■ 彎曲髖關節、維持骨盆前傾(重點在骨盆、髖、膝關節的控制角度)
■ 避免腰椎彎曲(重點為「站著」拉,盡力增加髖屈角度,手可以環抱不需到地板)
張嘉哲說明,至少要到需求角度再更多一些,而且要能主動延展到這長度。何謂需求角度?如果以開車為例,髖屈約 90 度,膝蓋約接近伸直30度,要在開車過程中不彎曲腰椎,至少就得拉到這長度,甚至為了要能輕鬆維持,應該要能更多一些,即目標應放在髖屈 90 度,膝蓋接近伸直 10 度。
何謂主動延展?通常站姿摸地板、坐姿體前彎等偏向靠「重力」去拉,如果是坐著主動將膝蓋伸直、並維持腰椎中立,用腿後肌群的拮抗肌,主動出力去拉長腿後肌群就是主動伸展。藉由主動延展,才可自在控制住伸展出來的肌肉長度。
伸展角度練習重點:
■ 至少要做到需求角度,舉例:
開車:髖屈90度,膝距離伸直約30度
運動:跨步越大,髖屈越多,膝越趨近伸直
■ 理想上要比需求角度再多些
■ 可主動延展至需求角度
張嘉哲提醒,所以「拉筋」與伸展,都要清楚自己的目的,並評估可以做到的程度與做正確,尤其是肌肉疼痛的族群,這才是優先考量的標準。
延伸閱讀:
大腿拉傷怎麼辦?醫師親授「4招」在家也能做的復健法
運動小腿好痛是「網球腿」?不運動也會小腿肌肉撕裂?復健醫親解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原文:
拉筋能延壽?骨醫警告:拉錯筋反致受傷,重點在「這角度」正確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你是經常窩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是追劇嗎?因此成為沙發馬鈴薯的一族的你以為躺在沙發椅上很舒服?其實它正在慢慢傷害你的身體。根據許多醫師提醒,這樣時常躺攤在沙發上的人,會傷害你的骨頭、肌肉、脊椎,甚至是神經,都會導致你全身又痠又痛又麻。
一般家庭中擺放的沙發椅大都偏軟,所以只要你一坐下去,整個身體就會陷進沙發裡,使得脊椎變成彎曲的狀態,就像是你站著的時候身體前彎去搬東西或是撿東西的動作,因此你坐在沙發上多久,就等於你彎著脖子、彎著腰多久,不管你怎麼挪或是怎麼調,以及怎麼墊東西都一樣,長時間下來很容易造成嚴重的椎間盤突出。
許多人都喜歡挑選柔軟的沙發與椅子,還想坐上去猶如在一團軟綿綿的感覺,但這樣的沙發其實完全對身體不健康。當你癱在這樣的沙發時,這時候你的大腦潛意識裡發出警訊,說你的身體在這份柔軟當中有些地方難以維持坐姿以及脊椎,然而某些部分壓力太大,這時大腦會自動呼叫背部與肌肉出來維持姿勢與維持住壓力,所以當你以為你很放鬆的時候,其實有些肌肉正默默承受著壓力,久了扛不住了就會開始酸痛,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越躺身體越痠痛。
由於人體顳顎關節與後頸椎及肌群太過接近,再加上結構、功能與神經系統上都緊密結合。因此,人體若經常處於低頭、駝背等不良的姿勢,便易有顳顎關節疼痛引發後頸部疼痛;或是,後頸部疼痛引起顳顎關節疼痛的情況發生,甚至伴隨耳鳴、耳脹感。長期不當的頸部壓迫,更可能造成周遭神經、肌肉組織不正常收縮,使民眾出現喉嚨卡卡、異物感,還會脖子不舒服的情況。
如果想要防止以上不適發生,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學會正確使用沙發,才能避免不當姿勢造成頸椎與腰椎的壓迫喔!
資料來源/physiopedia
責任編輯/妞妞
許多上班族在面對忙碌的壓力來臨時,總會有精神欠佳、注意力無法集中、眼花撩亂的狀況,還有些人得經常性的熬夜趕報告,這樣不僅傷神還傷「肝」。然而有不少人就會想靠著能量飲料來醒腦、提神,同時市面上有一大堆能量飲料廣告不僅宣傳的很好,也讓消費者印象深刻!但是,這些號稱能提振精神、迅速恢復體力的飲料嗎?根據這些提神飲料有專家從中研究出,如果過度補充,不僅不能保肝反而讓你大爆肝!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的資料顯示,能量飲料最常見的成分包括咖啡因、牛磺酸、維生素B群和電解質,每一項主要成分都有它的功能,但也同時存在著副作用,同時能量飲料中的成分過量會傷血管更可能讓你爆肝。以下為這些成分會造成報肝、傷血管的原因:
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類化合物,它能穿越血腦障壁(BBB)與神經元上的腺苷受體結合,抑制腺苷受體的活性,避免讓中樞神經元的活動減緩,於是中樞神經持續活動,使人體呈現興奮的狀態,消除睡意,還會刺激胃酸的分泌,增加食慾。 不過,咖啡因也會刺激心肌收縮,使得心跳加快。食藥署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原則,並指出如果一天咖啡因攝取量超過500毫克時,容易出現煩燥不安、焦慮、易怒、 心悸、噁心感及尿液變多等咖啡因輕度中毒現象。
維生素B群含有維生素B1,B6,B12,菸鹼酸、肌醇等,它們可以提高代謝,加強體內循環,快速將碳水化合物、胺基酸等營養素轉換成能量,讓人不會因為缺乏能量而感到疲勞,協助心臟與腦部運作,產生能量。不過,攝取B群過量,也可能會出現頭痛、暈眩、噁心、失眠甚至出現神經病變,再加上維生素B群是肝臟代謝一個很重要的輔酶,如果一直要肝臟不斷做工,卻沒讓肝臟休息,長期下來很容易造成爆肝的情況發生。
電解質可以補充因為大量流汗所失去的鹽分,維持血液中的電解質,讓肌肉正常運作,防止抽筋的現象。 但是,沒有運動或是運動量輕的人是不必補充的,當過多的電解質進入身體後,會需要更多的水分來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飲用過量可能會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而且腎臟必需花更多的功夫來排出這些電解質,增加工作負擔,進而損害腎臟。
牛磺酸是維持腦部運作的重要物質,但卻是人體非必需的胺基酸,肝臟可自行製造而成,它能降低體內含氮廢物的濃度(例如尿酸),提高氧氣的利用率,改善昏昏欲睡的情況,當身體感到疲倦、頭暈、記憶力下降時、補充牛磺酸可以有所改善。不過,短期服用大量牛磺酸可能會造成舒張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
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中風協會曾經進行一項有關含咖啡因能量飲料的研究,結果顯示飲用能量飲料者有可能會導致心臟異常跳動,由此產生的心律不整可能危及生命。此外,該研究顯示,在飲用能量飲料的受試者中,收縮壓和舒張壓顯著增加4到5毫米汞柱,說明能量飲料可能會損害人體的血管功能。根據《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曾經報導一項研究,指出飲用過多的能量飲料可能會導致肝臟損傷,還有對心臟造成傷害,如果每天喝超過兩杯能量飲料就可能會危及心臟。
此外,除了上述能量飲料所含成分所可能帶來的副作用,也千萬別輕忽了其中潛在糖份的威脅。攝取過都的糖分不僅會發胖,還會導致許多病情。
資料來源/HEHO健康網、NEWSCIENTIST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