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研究︰女生量臀圍比腰圍更能預測肥胖
1
臀圍預測肥胖
研究︰女生量臀圍比腰圍更能預測肥胖
2
長時間低頭族的救星!頸部放鬆運動+專業治療全方位對策
3
拉筋拉過頭小心韌帶被拉鬆,還讓關節受傷!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女生量臀圍比腰圍更能預測肥胖

2020-07-10
話題 瘦身 保健 新知 體脂肪

目前國內外最常使用「腰圍」當成肥胖指標,國內標準為男性低於90公分,女性低於80公分,超過便有較高機會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疾病。然而,男女堆積脂肪的部位不同,澳洲研究發現,女性以臀圍當作肥胖指標,比腰圍精準的多!

臀圍預測肥胖
研究︰女生量臀圍比腰圍更能預測肥胖 ©Laura Chouette on Unsplash

這項澳洲雪梨大學2004年的研究,目的是確認臀圍是否能準確預測絕經後婦女的腹部脂肪和全身脂肪,並調查身體質量指數(BMI)與臀圍之間的關係。於是,研究人員針對75名45-76歲的絕經後婦女,檢查了身高、體重、腰圍、皮皺厚度(指皮下脂肪的厚度,使用於推算全身脂肪量,或作為判定肥胖的指標),並以X光儀器掃描檢測出全身骨密度、脂肪、腹部脂肪,以及腹部脂肪與瘦體質量比例。

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婦女的臀圍跟全身、腹部脂肪都有高度相關,她們的臀圍和全身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86、與腹部脂肪量相關係數為0.92 (1代表最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腰圍雖然也與腹部脂肪呈現顯著相關,但相關程度較臀圍低(0.83)。

臀圍與腰圍
臀圍與腰圍都與腹部脂肪顯著相關,但腰圍相關程度較臀圍低 ©Ryan Moreno on Unsplash

長年研究運動營養與減重相關議題的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針對該研究說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男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而女性的脂肪容易堆積在臀部、大腿及手臂(蝴蝶袖),這項研究證實女性的臀圍跟全身或腹部脂肪相關性高於腰圍,因此,男性仍可以用腰圍當成肥胖指標,女性則用臀圍當成肥胖指標比較適合。

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肥胖」是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的危險因子之一,而肥胖的定義是腰圍男性≧90cm、女性≧80cm,或BMI≧27。然而根據上述研究,官方是否該把女性的肥胖定義改為臀圍?侯建文指出,目前國內外大多研究仍是以腰圍做為比較標準,因此能佐證的數據較多,官方建議若要修改有困難度。

他解釋,各種標準都有其準確性,差別在於「準確率高低」,以目前研究預測肥胖的數值來看,臀圍和腰圍準確率都高,只是對於女性,臀圍比腰圍來的精準;至於體重準確度就很低。另外,以往曾使用「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小於0.85為標準,但這個標準對不同人種和體態變數太大(例如因為臀圍極大,即便腰圍也超標,但腰臀比例卻會被誤認標準或偏瘦),就不列入討論範疇。

測量腰圍方式
測量腰圍正確方式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最後,侯建文教授提醒,無論把腰圍或臀圍當作肥胖標準,減肥前應先了解自己肥胖的根本原因!曾見要減肥的女生認真運動、節食兩個月都沒瘦,究其原因,原來是強度過高的運動讓身體壓力太大、睡眠又不足。

他提醒,雖然許多研究指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對減肥的效果最好,但針對過重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太高的強度反而會讓身體短時間增加過多壓力,導致負面影響,因此,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選在對的時間做、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減肥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
Chand Raja 1, Ross Hansen, Rod Baber, Barry Allen. Hip Girth as a Predictor of Abdominal Adipo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Nutrition . 2004 Sep;20(9):772-7
台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

採訪整理/Dama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長時間低頭族的救星!頸部放鬆運動+專業治療全方位對策

2025-05-09
話題觀念保健

一名55歲的女性患者,長期使用手機進行股市交易,經過一天忙碌感到肩頸不適,還會隨著姿勢一路痠麻到手指,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到診所經過X光檢查,醫師告知頸椎輕微骨刺和椎間盤退化,症狀反覆過了幾個月來到骨科求診,經過評估後轉介到疼痛中心進行高頻熱凝療法及增生注射治療。在接受幾次治療後,患者的疼痛明顯減輕,活動範圍有所恢復。

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暨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任劉哲瑋指出,隨著3C產品大量使用,慢性肩頸疼痛成為常見的問題,症狀通常是從頸部開始痠痛,後延伸到肩膀、手部、手指麻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導致情緒低落和活動能力降低。建議民眾,若有症狀先就醫檢查,才能擺脫肩頸疼痛。

慢性肩頸疼痛的成因

劉哲瑋指出,慢性肩頸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需要先鑑別是肩部旋轉肌袖破裂發炎或肩峰下夾擊症候群引起,才能進行肩關節的治療。疼痛也有可能是由頸椎骨刺、小面關節退化、椎間盤退化、肌肉緊張,或姿勢不良⋯⋯等因素引起;此外,長時間的低頭工作和不良姿勢,也會加重頸部的負擔。

因此,在進行治療前須了解慢性肩頸疼痛的來源。肌肉及筋膜的慢性發炎可以使用「增生治療」來加以調整,頸椎關節的退化疼痛可以通過「高頻熱凝療法」對頸椎神經根內側分枝做阻斷,雖然一段時間後神經有可能再生,但還是可以有效減少止痛藥物使用。

神經功能需要仔細評估

劉哲瑋表示,對於頸部疼痛,特別是當疼痛牽引到前臂甚至手部時,需要仔細評估神經功能。這種情況可能是椎孔狹窄造成的神經根壓迫,這時候可以考慮使用椎孔注射來緩解疼痛,這是一種較為保守的治療方法。

然而,如果神經根壓迫比較嚴重,則可能需要積極的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

傳統手術減壓

頸椎內視鏡超微創手術

此外,若頸椎疼痛伴隨有平衡感缺失或步態不穩,這可能表示神經受壓的情況較為嚴重,應該 積極接受神經檢查,而不是僅僅依賴疼痛治療,因為這些症狀可能是神經受損的警訊,需要更全面的評估和處理。

高頻熱凝療法的原理

劉哲瑋說明,「高頻熱凝療法」是一種低侵入性的治療技巧,透過高頻電流產生熱量,將目標組織加熱至一定溫度,這種熱能可以幫助減少炎症,緩解疼痛以及促進組織修復。此療法的優勢為恢復時間短,並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在治療前,醫師會根據病史和身體檢查,評估患者的適應症;治療過程中,醫師將特定的電極置於疼痛部位,可以藉由超音波或X光進行精準定位,並使用極細的電極導入熱能進行熱凝治療;治療期間,患者需配合專業人員的指導,進行適當的護理和康復運動,以達到最佳療效。

劉哲瑋說明,想要避免頸椎疼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建議患者注意日常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此外,適時進行頸部伸展和放鬆運動,可以加強頸部肌肉的強度和韌性。

延伸閱讀:

有圖解》反覆落枕代表「1部位」太緊繃!教你「3招」改善肩頸痠痛

烏龜頸、富貴包、圓肩如何改善?復健醫教4招鍛鍊肌肉:收下巴就有用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肩頸痠痛老是發作?醫揪「慢性肩頸疼痛」原因多:需評估神經功能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拉筋拉過頭小心韌帶被拉鬆,還讓關節受傷!

2020-07-24
知識庫運動傷害觀念保健

過去的觀念裡,大眾總認為筋拉得越開就能身體越軟越好,但是,這真的是好事嗎?正確的拉筋可以消除緊繃肌肉、改善水腫、促進血液循環、舒展壓力,但是首先你需要了解什麼是拉筋,以及拉筋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才可以讓你免於受傷且改善身體狀況。

拉筋拉過頭小心韌帶被拉鬆,還讓關節受傷! ©loudounpt.com

拉筋的定義為,放鬆肌肉與拉長肌腱

是否在就學時上體育課開始前,老師們總是會先帶大家拉筋,或是當自己覺得全身緊繃時就會很自然的認為該拉筋或是伸展一下,但究竟什麼是「筋」? 其實「筋」是由肌肉以及肌腱所組成,然而肌肉的功能是收縮產生力量,這些力量會透過肌肉的末端肌腱傳遞到骨頭,在經過長時間的收縮以及力量的傳遞,肌腱容易變短、硬,肌肉則會開始變緊繃,此時透過拉筋同時拉長延伸肌腱、放鬆軟化肌肉,來幫助身體放鬆。

過度拉筋降低運動表現 

肌肉以及肌腱組成的筋,是為了發出力量並產生動作,若是筋拉得太長,肌肉收縮的距離就會增加,同時也會造成肌肉和肌腱太柔軟,要產生相同的動作相對就會比較費力,此時會導致肌肉力量降低,產生力量的速度會變慢且敏捷度也會變差。因此,對需要最大肌力或者爆發力的運動項目來說,運動表現反而會變差,像是短跑選手的小腿肌肉通常都不會太柔軟。肌肉以及肌腱會協助韌帶一起穩定關節,如果把筋拉得太長太鬆,就無法提供約束的力量,此時就會讓關節變得不穩定,並且提高扭傷的風險,以及造成運動傷害。因此筋並非拉得越長越好,要讓筋保有適度的彈性,幫助肌肉有效率的傳遞力量且能保護好關節,這樣才是正確的拉筋伸展。

正確拉筋你需要知道的5件事

適度的拉筋可以減緩運動帶來的痠痛與不適感,同時可以避免肌肉緊繃、改善血液循環,但拉筋時需要注意:

1 拉筋時間切勿過長:拉筋屬於和緩的運動,若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肌肉疲憊、拉傷。每個動作伸展約10~30秒即可,接著換邊,左右兩邊各做5~10次。

2 自己拉筋最安全:其實自己拉筋就可以達到伸展的效果,若是讓他人輔助,反而容易拉傷。

3 痛不代表效果較佳:許多人誤以為一定要感覺到「痛」才是有拉到筋,但其實疼痛是過度伸展的表現。每次只需要拉到肌肉有點緊繃、有點痠,快接近痛的程度即可。

4 危險動作要注意:前彎及後仰因為會壓迫到脊椎、椎間盤、造成壓力,都不是理想的拉筋動作,若有椎間盤突出更需要避免。

5 正常呼吸,不要憋氣:在拉筋時,動作及呼吸需要緩慢深長,藉由深長的吐氣,可幫助肌肉多伸展一些。

資料來源/骨哥論壇、The power topause、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