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喝咖啡換加燕麥奶營養素跟牛奶一樣?小心這款植物奶是碳水大地雷!
1
咖啡加植物奶
喝咖啡換加燕麥奶營養素跟牛奶一樣?小心這款植物奶是碳水大地雷!
2
健康的食物選擇
關於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GL你到底該用哪個維持健康?
3
專家:預防失智先減重!3種技巧教你控制脂肪這樣吃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喝咖啡換加燕麥奶營養素跟牛奶一樣?小心這款植物奶是碳水大地雷!

2023-06-28
知識庫 飲食 減脂 觀念

近年來植物奶的興起,許多咖啡廳、飲料店,都有植物奶可供替換鮮奶的服務,但你知道植物奶跟鮮奶到底差異在哪嗎?植物奶真的可以取代鮮奶所提供的營養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解答,兩者可提供的營養素不同,所以事實上是不能互相替換的,應依照自身所需營養素,來挑選適合的飲品。

咖啡加植物奶
喝咖啡加鮮奶跟加植物奶有什麼差別?植物奶能取代鮮奶的營養素嗎?

國健署在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出,大家最常喝的「鮮奶」被歸類在食物6大類中的「乳品類」,鮮奶中富含鈣質,且有優質蛋白質,是食物中補充鈣質的重要角色之一。而植物奶則是由豆類、穀物、堅果等所提煉出來的飲品,本身無乳糖,所以對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是良好的飲品選擇。

植物奶
植物奶本身無乳糖對有乳糖不耐症的人來說,是良好的飲品選擇。

常見植物奶種類、營養比較

國健署表示,常見的植物奶種類,除了豆漿、米漿之外,還有以下幾款: ˙

˙燕麥奶:燕麥奶屬全榖雜糧類,主要成分為燕麥加水,所以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居多。另外,也含有β-聚葡萄糖之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助排便順暢。 ˙

˙無糖杏仁奶:杏仁奶是由杏仁果做為原料所製成的,主要成分為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杏仁果本身含有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及鈣質。此外,市售杏仁奶通常會再額外添加鈣質,所以也是補充鈣的不錯選項。

常見的植物奶
常見的植物奶種類,除了豆漿、米漿之外,還有燕麥奶及無糖杏仁奶這兩種。

國健署將鮮奶、燕麥奶及無糖杏仁奶,以每100克所含的熱量、蛋白質、脂質及碳水化合物來做比較,可看出鮮奶在熱量、蛋白質及脂質含量都位居第1;屬於植物奶的燕麥奶,營養成分為碳水化合物居多,其含量也是3者最高,約是鮮奶的2倍。

鮮奶、燕麥奶、無糖杏仁奶 營養含量1表比較

燕麥奶
鮮奶、燕麥奶、無糖杏仁奶每100公克營養成分1表比較。 國健署食在好健康臉書粉絲頁

鮮奶、植物奶該如何選擇?

國健署提醒,鮮奶和植物奶,分別屬於食物6大類中不同的類別,可提供的營養素也不相同,所以兩者其實是不能互相替換的。建議民眾依照自己所需的營養素,來挑選適合的飲品,只要掌握「一整天種類份量不變原則」,就不用擔心攝取過量而有變胖的問題。

延伸閱讀:

燕麥奶、無糖豆漿⋯減肥該喝哪款?醫解析「奶製品」最佳飲用時間

減肥吃「原型食物」卻瘦不下來?醫揭4地雷:豆漿燕麥奶千萬別當水喝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喝咖啡「牛奶換燕麥奶」營養能代替?小心1款植物奶「碳水是鮮奶2倍」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關於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GL你到底該用哪個維持健康?

2020-10-22
飲食方式觀念增肌減脂飲食知識庫

對於運動補給與飲食營養稍微有了解的人,應該都有聽過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是一個用來衡量不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於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影響的一種指標,然而,你還有聽過另一個名詞稱做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簡稱GL)嗎?這兩個指標又分別能代表什麼?這篇我們將詳細的解說給你們聽。

健康的食物選擇
升糖指數GI與升糖負荷GL你到底該用哪個維持健康?

關於升糖指數

這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名稱,是科學家們為了能更準確的描述不同的食物對於血糖水平的影響,因此,提出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簡稱GI)這個名稱。最初這個概念是為了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水平所設計的,但它的參考值對於一般的運動族群也是有相當的作用,這項指標根據對於血糖水平即時影響,可將食物從0到100做為度量分級,並能詳細的表示出食物消化後轉化為葡萄糖的速度,當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GI的等級就越高。

升糖指數對於我們有什麼用處呢?它能依據度量的分級數字告訴你身體對於食物的反應,如果當你需要快速上升的血液和肌肉細胞的糖原儲存時,就可以選擇GI指數較高的食物來做食用,例如運動後必需要立即起動糖原補充。在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A),皆批准使用升糖指數對食物進行分類,並建議人們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

關於升糖負荷

透過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簡稱GL)的概念,可以更精準的計算出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升高,這個概念起源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沃爾特.威利特教授發明的數學方程式,它的計算方式就是將食物的升糖指數(GI)乘以每份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然後再除以100,基本上一單位的升糖負荷相當於1克葡萄糖的血糖作用,它能清楚的呈現出碳水化合物的質和升糖指數的數量。

該用GI還是GL

升糖指數仍然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議題,同時也是最可靠的健康指標之一。在哈佛大學的研究中指出,低升糖指數飲食與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腸癌和胰臟癌等慢性疾病有相關性,尤其是低升糖指數與高密度膽固醇(HDL-C)有關;因此,如果你採取低升糖指數的飲食方式,將會對於高密度膽固醇(HDL-C)提高有所影響,並罹患心臟病這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此外,總體飲食的總升糖負荷是用來做為預測疾病的風險參考值,換句話說,升糖負荷就只是加強了這個關係,這也就表示人們食用高GI食物的頻率越高,對於身體健康的風險就越高。然而,對於升糖負荷做為飲食建議指標的缺點,就是有可能會攝取較高的脂肪及蛋白質,也就是大家現在常聽到的低醣飲食法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

到底該如何選擇GI還是GL
有許多的人都只關注GI指數卻忘了還有GL的指標。

而升糖指數也不是沒有缺點,它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考量到食物的份量。例如西瓜的升糖指數為72因此就會被歸納為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但西瓜平均120克只含有6克的碳水化合物,並不足以提高整體的血糖濃度,你必需要一次攝取至少6片720克的西瓜,才有可能會影響到血糖的濃度高低;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蔬菜上,因此,這類的蔬菜就會被排除在低GI的飲食範圍之外。這也就是說儘管升糖指數較高,但升糖負荷確很小。

另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某些高脂肪的食品GI值非常的低,例如洋芋片或炸薯條的升糖指數都低於烤馬鈴薯,因此,為健康食物的選擇帶來錯誤的印象。然而,脂肪會降低食物在體內的消化速度,但確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會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加;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僅依據升糖指數選擇食物,還要評估脂肪的含量與類型,才能讓食物的選擇更加健康。

參考資料/webmd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專家:預防失智先減重!3種技巧教你控制脂肪這樣吃

2019-09-05
飲食方式觀念瘦身飲食知識庫

肥胖不只會影響身型,更可能是增加失智症發生風險的潛在元凶之一。根據專家研究發現,肥胖與皮下脂肪本身就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想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必須要學會從日常飲食中適量控制脂肪的攝取量,維持自身體態健康。然而失智看是雖然沒什麼,但會影響生活上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不只年長者會罹患阿茲海默症,現在連年輕人都有輕型失智症。

專家:預防失智先減重!3種技巧教你控制脂肪這樣吃 ©gulfnews.com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推估指出,2017年全台灣約有1.2萬人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也就是說,病人的年紀不到65歲,卻已確診為失智症。然而這1.2萬人比起老年型失智症的25萬人來得少,但是他們帶來的影響極大。因為年輕型失智症的惡化速度特別快,發病後短則2~5年後,病人就得臥床或走向生命終點,然而失智症突然的發病往往讓人措手不及,病人發病時大多都在正值人生巔峰。

脂肪過多引起失智症

根據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渡部芳德在其與野口律奈營養學博士共同著作的《這樣吃,讓大腦變年輕!嚴選183道健腦營養食譜,跟著吃,提升記憶力,還能抗老化、防失智!》一書中提到,所謂肥胖,是因為指體內蓄積過多脂肪的狀態,而蓄積於體內的脂肪細胞將會分泌出一種壞的脂肪細胞激素,對人體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像是促進血液上升、動脈硬化、讓胰島素的功用降低,進而引發糖尿病等各種生活習慣病,失智症當然也不例外。事實上,近期研究也發現,肥胖與皮下脂肪本身就是造成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風險因子。

減少過多壞脂肪攝取

想要預防失智症上身,將體重與體脂肪率維持在適當範圍內,積極控制體態、遠離肥胖問題非常重要,而理所當然地,要想成功減肥,如何在日常生活飲食中正確的減少能量攝取,並增加能量消耗是首要關鍵。此外,重新審視自身飲食生活,避免攝取過多能量(熱量)也是方法之一。以下為3種針對吃來控制脂肪的小技巧:

減少脂質攝取:事實上,提供人體能量的主要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三種。一般來說,每1公克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可產生4大卡的熱量;而每1公克脂質則會產生9大卡的熱量。因此換言之,適量減少脂質攝取,將會是減少能量攝取的重點所在。但是減少脂肪攝取主要是針對壞的反式脂肪,像是油炸類等食物。

選擇脂質含量較少的部位:有些人認為肉類與魚類含有較多脂質,因此應盡量少吃,但是由於肉類等食材當中,富含蛋白質這個形成腦部、皮膚等人體部位的材料,以致完全不吃也會構成問題。因此建議可以選擇脂質含量較少的部位,藉此降低脂質攝取量。

選擇脂質攝取量較少的烹調方式:即便使用相同食材,但根據烹調方式不同,熱量也將出現變化。譬如,改以紅燒來烹調原本採油炸處理的魚類,或是以醋拌沙拉取代美乃滋沙拉,這樣就可以減少脂質攝取,進而讓能量攝取也大幅降低。

較健康的烹調方式能避免過多脂肪攝取 ©quora.com

運動延緩大腦老化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1年的運動訓練增加海馬的大小,提高記憶力的實驗;針對120名老人,以心智狀態與身體健康狀況做為篩選條件,選出來的受試者平均年齡為66歲,實驗開始前至少半年內,他們每週走路時間不超過30分鐘。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散步40分鐘,另一組在同樣時間內只做伸展操。實驗期限為一年,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結束時,以現象方式測量受試者海馬迴體積。散步組的海馬迴體積在一年內平均增加了大約百分之二;伸展組的海馬迴記憶組織平均萎縮了大約百分之一點四強。做伸展動作無法刺激海馬迴生長,但散步可以。這項結果證明,海馬迴隨著年紀增長而自然萎縮的原因不在於年齡,而是缺乏運動。

©fitfatherproject.com

預防失智除了透過健康飲食來降低體重外,規律運動以及睡眠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平時就要有保持這些良好習慣,才能避免失智症提前找上門。

資料來源/今周刊、EXPRESS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