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戶外運動風氣日盛,台北近郊:碧潭、烏來、象山、仙跡岩,成為北部爬山露營的熱門場域,新店區依山傍水擁有山林瀑布秀麗景緻與戶外運動需求,美國戶外運動領導品牌Columbia特別進駐新店裕隆城,打造北台灣最新型態旗艦店,將機能藍牌、都會系列、秋冬最新男女童裝與滑雪系列、for her唯妳系列,以及與美國同步上市的星際大戰限量系列一併引進,星戰軍團們也齊聚一堂用光劍比武展現原力覺醒的精神!
Columbia繼去年與盧卡斯影業合作後,今年以電影『星際大戰IV:曙光乍現』為設計發想,再度推出結合星戰迷收藏理念與頂級戶外機能特性的限量系列,包含中性款的連身滑雪裝、帽款、包款、羽絨外套,在機能特性與電影魅力的完美調和之下,韻發颯爽迷人的星戰飛行風格。
為了滿足品牌好愛者與星戰電影迷的需求與喜好,Columbia將電影經典服裝元素,融入服裝細節之中,不僅能讓星戰迷珍藏,更能讓戶外運動愛好者,盡情揮灑星戰元素附體的穿搭風采。
Columbia星戰設計忠實還原電影主角的服裝記憶點,特別以主角「天行者・路克」,在劇中加入了反抗軍的紅色飛行中隊(Red Squadron)所穿著橘紅色的雪地飛行服,作為聯名特別系列的設計藍本。並在許多可動部位,融入太空服獨有的條狀車縫墊片,大幅度增加款式細節的可看性,品牌設計團隊巧妙地運用『反抗軍』徽飾,增益服裝設計上的星戰原味。同時結合品牌強大科技:太空級黃金鋁點極致保暖科技、Omni Tech全防水速乾等科技應援,在滑雪與戶外運動長時間保持帥氣又舒適自在。
星際大戰IV:曙光乍現的首映於1977年,此片開啟了好萊塢太空電影的先河,同時經過多次重製,分別在1979年、1981年、1982年、1997年、2000年、2004年,在全球重新放映,代表著該片,在各世代影迷心中,有著無與倫比的經典地位,Columbia為了考究天行者飛行服的氣候考量,本月正式在全球亮相的《星際大戰IV:曙光乍現》聯名特別系列的款式與機能,同步將電影的雪地酷寒風格與消費者的滑雪需求,完美融入設計之中,體現好看結合好穿的雙向設計思考。
資料提供/Columbia
責任編輯/林彥甫
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你知道每個人身體能負荷的運動強度,其實都不一樣嗎?這也是為什麼有時會在新聞上看到,有民眾在健身房或馬拉松比賽時突然猝死的原因。醫師提醒3大高風險族群,應格外注意身體究竟能負荷多大強度的運動,也提供日常生活中檢測及保養心血管健康的方法。
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醫師施奕仲表示,臨床上曾遇到自覺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的民眾,檢查後才發現心臟有肥厚性心肌病變。這是一個容易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的心臟問題,若未及時警覺,且持續以高強度運動對心臟施壓,恐釀猝死危機。因此提醒民眾,先了解身體狀況,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施奕仲表示,運動導致猝死的緣由,多數是心臟抑或是血管問題,而罹患慢性病患者,就是高危險群。提醒民眾若符合以下3大原因者,即是「運動猝死」主要的高風險群:
1.心臟問題
心臟結構異常:如肥厚性心肌病變、左心室出口狹窄、主動脈瓣狹窄等。 患有致命性心律不整:如長QT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心肌炎後遺症、陳舊性心肌梗塞或電解質嚴重失調等等所誘發的心室頻脈,甚至心室顫動等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猝死。
2.血管性問題
血管的主要問題為冠狀動脈心臟病急性發作,也就是急性心肌梗塞。 腦血管梗塞(梗塞性中風)、主動脈剝離、腦出血(出血性中風)等,也是應注意的狀況。以主動脈剝離為例,由於運動時血壓會有生理性的上升,所以如果本身體內的血管硬梆梆、缺乏彈性,就有可能在運動時,因血壓起伏過大,而導致主動脈剝離。
3.慢性病
患有慢性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者,其實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群人,如果又控制不良,會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好發族群,不可不慎。 本身缺乏運動習慣的慢性病者:更需注意避免突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最好經醫師評估、定期健康檢查,在良好控制慢性病的情況下,漸進式地增加運動時間、強度與頻率,才能安全地達成身體健康的目的。
此外施奕仲補充,有時心臟問題也可能是藥物交互作用造成,尤其是有些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發作,可能是因為同時服用部分抗組織胺類藥物,與部分抗生素時所引發。因此提醒民眾,若有同時在看診不同科別時,一定要告知醫師正在使用中的藥物。
施奕仲舉個案說明:30歲黃先生是馬拉松的愛好者,在一次健檢過程中,因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測,發現左心室心尖部肥厚問題,加上心電圖出現頻發性的心室早期收縮,甚至是心室性二連脈、三連脈,是典型的運動猝死高風險者。所幸及早發現治療,接受心臟科醫師建議的運動規劃,安心防範未來可能的運動猝死風險。
他提醒,運動猝死的機率其實並不高,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此類狀況發生前,多數都毫無徵兆,才是最令人擔心的一點。建議民眾最好先透過健康檢查,了解自身是否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心臟結構、血管、心電傳導等異常,才能避開運動時導致的急性心血管風險。
施奕仲呼籲,民眾最晚應於在45歲以前,透過心血管狀況5大檢測,進行完整評估,但若有家族史者,越早檢測越好:
1.血液檢驗:
可了解心臟冠狀動脈相關疾病各個風險因子的數值,並評估脂蛋白型態、血管是否有異常發炎等的狀況。
2.心臟超音波:
了解心臟結構是否有異常,如是否有肥大、瓣膜、先天性心臟病、陳舊性心肌梗塞或升主動脈大小等問題。
3.運動心電圖:
透過運動來評估冠狀動脈血流是否受阻造成心肌缺氧,且運動激發交感神經張力,還可評估是否有心律不整的狀況。
4.頸動脈超音波:
了解供應腦部血流的頸動脈群有無動脈粥狀硬化斑塊或血管狹窄等異常。
5.動脈硬化儀:
藉由脈動波流速檢測血管硬化程度,了解血管因缺乏彈性而爆裂的風險。
除了以上基本檢查,醫師也會根據個人實際狀況、需求,更進一步建議應做的檢查,像是攜帶式24小時、72小時或7天的心電圖監測,以及動脈粥狀硬化進展分析、脂蛋白亞型分析等更全面的檢測,並針對問題提供解方,協助民眾確認心血管健康。
施奕仲指出,儘管心血管有異狀者,在運動時的確會有風險,但是想要保養心血管健康,定期做有氧運動很重要。尤其是血管硬化者,多數無運動習慣,才會導致血管彈性消失,進一步造成一運動就會爆血管的狀況。
他強調:「不是因為運動導致血管出狀況,而是不運動導致高風險。」且規律有氧運動者,心臟效能還會變好,也能降低心臟負擔,好處甚多。他建議,只有充分理解自身健康狀況,搭配適量的運動的時間、頻率及強度,才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不二法門,也能盡情享受運動的樂趣與好處。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