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Force Fitness創辦人鄒秉學: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1
Force Fitness創辦人鄒秉學: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2
重訓前的熱身
重訓前如何暖身才能降低受傷風險?簡單3個技巧拉高肌群溫度
3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頻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Force Fitness創辦人鄒秉學: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2016-07-09
人物誌 健身 專訪 故事

75年次的鄒秉學Stanley,從小就是好動男孩,不僅國小曾代表桃園參加少棒賽,後來轉練田徑後,更一度是跳高項目的紀錄保持人。而跆拳道、游泳等各種運動更是難不倒他。而在那個唐雅君叱吒臺灣健身界、「喊水會結凍」的年代,還是大學生的Stanley,就已經是她旗下亞力山大健身俱樂部的「小鮮肉」教練。

Force Fitness創辦人鄒秉學Stanley

看破大型健身房紅塵 明星教練決定自立門戶

Stanley在海軍陸戰隊即將退役之際,接到了一通獵才電話:原來,是板橋新開幕的環球健身中心邀請他去當教練。從他開始在環球服務的第一個月,就成為全國業績第一的健身教練。隨著口碑傳開,人氣鼎盛的他從早到晚都有私人教練課程,也培養出穩定的死忠學員。在板橋過了幾年後,他發現:在大型健身俱樂部當教練,就算再厲害,也只能這樣子而已了。

「其實在大健身房很少真正的教練,大部分都是披著教練外衣的業務。」曾是業績長紅的明星教練,Stanley感嘆道,有些教練心中想的不是怎麼幫助你訓練,而是等下要怎麼說服你買課程。為了想更專心致志在教課上,他帶著一批學生離開,以自由教練的身份,在外頭借場地上教練課。但借來借去,場地永遠都是大型健身中心。

「在大型健身房,未來就一直被老闆掌握著。」雖然離開了環球,想成為自由教練的Stanley,還是逃不過這些大健身房的魔掌。這些以業績為導向的俱樂部,再怎麼樣都不可能便宜地讓「自由教練」排擠掉自家教練的空間。「大型健身房看似都有契約,但其實制度朝令夕改,很沒有保障。」既然玩不過大型健身房,鄒秉學決定自己來開一間。

健身產業競爭激烈 以「體適能百貨」突圍

「最近幾年,會想要追求身材的人,通常都會同時注重身體健康與外在形象,」Stanley和其他三個教練伙伴一起在交通便捷的捷運古亭站附近,打造了屬於自己的健身工作室「ForceFitness原力運動空間」,以「體適能百貨」的概念,整合運動、健檢、醫美,甚至未來也打算結合物理治療等領域的資源,讓生活繁忙的現代人能在這裡獲得一站式的服務。

「一開始大家還不太習慣,以為我們在做直銷,」Stanley解釋,不管是初接觸健身的人、或者從事專項運動者,都應該要有一個瞭解你身體狀況的專業教練,從訓練、飲食、器材、醫療等各方面提供建議,指正錯誤的動作或觀念,甚至能幫你突破訓練瓶頸。「就像是玩線上遊戲,如果有人帶你練功,你就可以少浪費一些瞎忙摸索的時間、少花一點買錯裝備的冤枉錢。」

人生遇到瓶頸? 「運動是最好的投資」

「運動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為什麼?因為有話題聊啊!」Stanley舉例,自己和個性相左的弟弟總是沒有交集,沒想到原本不太愛說話的弟弟突然找上門來,說想要練肌肉。「我很意外啊!追問才發現,原來他的女朋友被一個壯男給追走了!」因為運動的關係,讓這對疏遠的兄弟突然找到了共同的話題,重新鏈結起彼此的關係。

「遇到瓶頸的時候,大家都說要投資自己。」鄒秉學說,運動就是最好的投資。透過身體與外表的提升,你才會想要進修更多。「當你開始有計畫的進行鍛鍊,那就是你改變心態的開始!」Stanley也透露,運動是讓自己與女友在感情中一起進步的動力。「畢竟她在模特兒經紀公司上班,也必須保持身型才有說服力嘛。」

現代生活壓力大 健身工作室正夯

「現在很多高階主管常常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就瘋起三鐵、極限運動,而這些夠有錢,能夠負擔得起私人教練課程。」鄒秉學認為,未來這種一對一私人訓練的市場會越來越蓬勃,而小型健身工作室更適合不願意被窺探的名人,「很多模特兒跟主播都會到我們這邊來包班上課。」

Stanley笑說,現在自己當起老闆,「我壓力也很大!」未來有機會的話,想要試試看MMA總和格鬥,用拳擊來抒發生活上的壓力。「聽說你們工作室斜對面開了一間教MMA的道館喔...」我透過原力的窗戶,指著對面紅白相間的招牌。「對啊,改天我也要來拜訪一下...」

Stanley指導教練情形。

撰文/嘎西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訓前如何暖身才能降低受傷風險?簡單3個技巧拉高肌群溫度

2021-03-25
觀念徒手訓練體適能增肌重量訓練運動傷害健身知識庫書摘

在進行重量訓練之前你也會進行暖身嗎?在健身房你可以發現許多人做的暖身動作,對於接下來的阻力訓練將毫無幫助,例如在跑步機上跑個20分鐘,然後進行伸展、彈力帶扭轉、跳躍或前彎等等動作。事實上,有很多效率更好的暖身方法,將會幫助你快速的提升肌群溫度降低受傷的風險,接下來讓我們深入談談這個觀念及技巧。

重訓前的熱身
在進行重量訓練之前你也會跑步機跑個20分鐘提高身體溫度嗎?

許多人認為暖身是為了保護肌肉在訓練時不會撕裂,透過提高身體的溫度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對嗎?根據動物研究指出這樣的觀念是正確的,以兔子為例當牠的肌肉和肌腱變熱時,在撕裂發生前可以承受更大的張力,但我們不是兔子!因此動物研究的結論不一定適用在人類身上。

暖身保護身體肌肉
許多人認為暖身是透過提高身體的溫度減少受傷的機會!

用暖身提高安全性

當我們在重訓時,身體不會吹哨子提醒你要小心,尤其身體管理肌肉收縮的系統很複雜,若想做好完善的保護機制光靠暖身提高肌肉溫度是不夠的,也就是說我們並不確定在負重訓練之前,先做暖身是否能提高肌肉的耐受度。有些研究認為暖身有幫助,有些則持相反意見,從整體來看研究的天平是稍微偏向暖身有幫助,但這並不是重點。

管理肌肉收縮系統
在進行重量訓練的過程中,身體並不會提醒你要注意肌肉的收縮度。

當然這不是說暖身無法降低受傷風險,適度暖身也許不能避免肌纖維受到急性傷害,但絕對可以提高整體的安全性。原因很簡單,因為暖身可以提高你的動作技巧;如果你有做過大重量複合式動作,就會知道接近力竭時,還要保持姿勢正確有多難,例如深蹲時會覺得膝蓋都要陷下去,臥推時會感覺手腕彷彿要折彎,硬舉時感覺下背彎起來。所以,在紮實訓練組之前先做暖身,可以排除姿勢錯誤的機率,避免觸犯錯誤,讓自己在整個過程都以正確模式做訓練。

把暖身組當作練習

練習當然是訓練進步的最好方法,例如深蹲、臥推或硬舉的完美執行次數越多,你就越可能不必想太多就能做出這些動作。這對初學者來說尤為重要,雖然你在初開始重量訓練時,姿勢錯誤不算是一件大事,這是因為你的負重還不夠大到能對肌肉或關節產生什麼傷害;舉例來說用自身體重一半的重量進行10下深蹲,相信很難會讓你產生運動傷害,但隨著你變得更強壯舉的重量也越重時,這些錯誤姿勢就會對你身體造成無法預期的傷害。

用練習當做暖身組
有一些人在進行扎實組的訓練之前,會運用較輕的重量練習來當做暖身組。

此外,研究亦指出,簡短的暖身可以大幅提高運動表現,隨著時間的累積每一次的練習都會轉化為肌肉和肌力。你的肌肉細胞會受到微小的化學反應,因溫度變化而產生的微小化學反應,將會給予肌肉細胞動力,比一般體溫微高一點的溫度,似乎可讓肌肉做更有效的收縮,另外,暖身還可以增加肌肉中的血流量,且讓更多的氧氣和養分輸送到需要產生力量的部位。

了解暖身的方法

為了確保要訓練的肌群有完成暖身,並達到最佳性能的狀態,我們在每個肌群第一個動作之前要做幾個暖身組,例如今天要做深蹲、大腿推蹬和腿後彎舉這三項會用到下半身的訓練動作,以這個順序來看,首先,你要做暖身組後再做深蹲的紮實訓練組,接著做大腿推蹬訓練時,你已經不用再暖身,因為推蹬和深蹲用到的相同的主肌群,而到了腿後彎舉時更不用做暖身,因為這時候大腿已經充分的熱身完畢。

這也就是說,深蹲前的暖身組就可以為這個三個訓練項目做好熱身,假設你要進行全身鍛煉,依順序訓練的項目是深蹲、臥推和肩推,這時要先為深蹲這個動作做暖身,接著再做紮實的訓練組;完成後,你需要做上半身的暖身動作,才能接著進行臥推的扎實組訓練,會做兩種不同的暖身動作的重點在於因為第一個深蹲動作並沒有使用到上肢「推」的肌群,所以你必須再進行臥推前的熱身,而第三個動作肩推會使用到的主肌群和臥推動作一樣,因此,在做完臥推訓練之後可以接著做肩推 ,而不用再暖身,。

了解訓練動作的順序
了解整體訓練動作的順序與肌群安排,就能規劃出該做多少暖身組!

為了清楚起見,我們再假設你要做「拉」的訓練,分別是硬舉、槓鈴划船和二頭肌彎舉這三個動作訓練。你覺得該如何進行暖身?沒錯!在硬舉之前你要做好暖身訓練,接著才能做硬舉的紮實訓練組,之後就能接著做槓鈴划船和二頭肌彎舉,而不用再進行一次的暖身,因為這三種項目訓練的是相同的主肌群。

硬舉訓練
假設你要做硬舉、槓鈴划船和二頭肌彎舉這三個動作訓練,只需要在硬舉之前做好暖身就可以。

最後,我們要討論暖身的內容,下面列的步驟簡單有效益,可以拉高肌群溫度卻不會讓你做太多而影響紮實訓練組的表現:

1.用紮實訓練組重量的一半做十次。休息一分鐘。

2.速度稍微加快,同樣的重量做十次。休息一分鐘。

3.以紮實訓練組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做四次,完成後休息一分鐘。

以上這就是暖身的訓練內容,之後你就可以放心的做紮實訓練組。

• 本文摘自采實文化,麥可.馬修斯著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一書。

本書特色

1、結合科學文獻與實戰經驗

2、破除健身者的常見迷思

3、飲食搭配重訓的12週訓練菜單

4、圖片示範訓練重點

重訓並非是做著相同的動作、推著一成不變的重量,毫無目標的隨興亂練,即使你持之以恆,身型也不會有所改變!本書將破解你苦練多時但身材卻毫無長進的原因,提供飲食、訓練的科學化建議,以系統性的訓練菜單,直搗有效鍛鍊的核心!

• 更多《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資訊 請點此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
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的頻率?

2017-07-24
爆發力無氧運動間歇訓練健身話題

最近,許多人會利用HIIT來做高強度的訓練,達到想要的鍛鍊目標。但是,若選擇這個方式,需要天天訓練嗎?是否一周內要做滿5-6天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呢?

HIIT高強度訓練的頻率?

HIIT高強度訓練的守則是用你最大的力氣,做出短暫的爆發動作,中間的復原期穿插低強度活動或休息,身為私人教練的Joey Thurman說:「這是指在短暫的時間內提高你的心率,然後休息一段時間。你可以在訓練與休息間,安排不同的比例,例如1:1(30秒衝刺,30秒休息),1:2(30秒衝刺,休息1分鐘),1:3比例(30秒衝刺,休息1.5分鐘)等等。」不論比例如何,關鍵是要在衝刺中盡最大的努力。

HIIT:短時間達到良好效果

美國的私人教練也是健身書籍的作者Dalton Wong說:「許多研究表明,劇烈運動、短時間運動的好處是因為他們在短時間內竭盡所有的努力。」然而,真正的HIIT訓練就像是衝刺,進行時,你會感覺身上的油箱瞬間被抽空一般,所以若你在HIIT的間歇訓練中做了30秒的衝刺,你應該不會想要馬上進入第二階段的課表。
 
這也表示,如果你能夠在隔天再次進行一次更長時間的訓練,那麼你可能沒有盡到最大的努力。HIIT高強度訓練的7到10分鐘課表很不輕鬆,也因此很多人不習慣按照正規的計畫訓練,而是依照自己感受的良好程度。若和其他運動像比較,HIIT訓練之所以如此的迷人也是因為它是一個有效且能夠在短的時間內達到健身效果的選擇。

HIIT可燃燒脂肪,改善健康

大家往往會談論的第一個好處當然是脂肪燃燒。Thurman說:「研究表明,間歇訓練可以透過減少發炎,以迫使身體提高其使用和燃燒能量的能力來修復新陳代謝。這表示你可以以更快的速度燃燒脂肪,在訓練期間更好地利用能量,並且在訓練完成後的長時間中,繼續消耗卡路里。」
 
另外,在出汗的過程中,你也能做得更多。你可以這樣想:如果我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衝刺,可以持續多久呢?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Thurman說:「透過增加休息時間,然後回到間歇訓練,這樣,它便會允許你累積衝刺更長的一段時間。所以,如果你進行了十次30秒的衝刺訓練,你總共衝刺了五分鐘,這又比任何人能夠堅持衝刺的時間長很多。」
 
而且,若HIIT的訓練方式是正確的話,還可以燃燒腹部脂肪,增加快肌纖維的強度與實力,並改善心臟健康。

可以每天做HIIT訓練嗎?

如果每天都練習HIIT,有可能對於肌肉造成傷害。Thurman說:「當過度訓練後,如果你沒有給肌肉組織足夠的時間修復時,容易對身體的各部位產生風險。當你連續兩天使用同一個肌肉群時,你的身體、關節和大腦都會失去平衡。」
 
之所以會提到大腦是因為精神倦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一下子做了太多的HIIT訓練,你便容易覺得疲勞,並開始不想要繼續鍛鍊。如果你在精神上沒有投入,你的表現將會受到影響,更可能導致過量的運動傷害。

一周該做幾天的HIIT訓練呢?

Dalton Wong教練建議:「基本上,每週做兩到三天即可,這之中的間隔時間最好在休息後的24小時再做下一次的訓練。」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每週訓練四次,那麼,建議可以安排兩天的HIIT訓練和兩天的阻力訓練課程。
 
如果你一直在HIIT和阻力訓練中循環,別忘了要安排恢復休息日。因為當對腿部進行密集的阻力訓練時,很有可能在酸痛還沒有恢復的同時又得進行到下一次的新訓練,所以恢復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HIIT當然是一個可行的訓練,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每天保持固定的運動習慣對你的精神和身體健康都有好處,但如果你在每周的課表安排上的HIIT課程超過三天,建議在其中多安排一些瑜珈課或者騎自行車的轉換訓練,對身體來說會有更多的好處。

一周之中可安排不同的訓練課程,例如:HIIT和阻力訓練

資料參考/GREATIST、《15分鐘越吃越精瘦,2017》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