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療室內,一個被判有「脊椎側彎」的工程師問「脊椎側彎可以健身嗎?」
其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陌生,通常我都會反問:「為什麼脊椎側彎不能健身?」
「可是我本來就歪了,再訓練身體不會撐不住而更歪嗎?」
「會撐不住,不就代表你的身體根本還沒準備好應對這個強度嗎?」
他的眼神藏不住心裡的震驚,看著被禁止運動一段時間而漸漸變薄、變差的身體。
只要能夠專心感受運動中身體的變化,你是很安全的!
患有特殊疾病的人運動時需要特別注重安全性,然而許多人因為疾病反而害怕運動、拒絕運動,那將是本末倒置的行為。物理治廖師以專業為這類人解惑,包括禁止運動的期限、運動強度掌控等,並直截了當打破迷思:如果只嘗試「被動」治療,等著哪一天會恢復正常,那就有可能 永遠 不能執行(運動)了。
不單是脊椎側彎的個案會遇到,有許多因為運動受傷的人也常被禁止繼續執行某項活動、運動,避免傷害再度產生。
其實這些禁令,都是有個期限的,比如:
★初期 - 為了傷口癒合、減少壓力,要避免刺激。
★中期 - 癒合到一定程度,修正動作模式,以較低的強度執行原本運動,邊做邊修正,讓身體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執行運動。
★後期 - 學著在能夠掌控身體穩定的情況下,慢慢回復到原強度。
不是宣判你 永遠 都不能執行自己所愛的運動了,而是要階段性的解禁。配合「主動」參與訓練,讓身體的抗壓性漸漸提升,就可以安全運動。
當你只有嘗試著接受「被動」治療,等著哪一天就會恢復正常。那就有可能 永遠 不能執行了。
脊椎側彎可以粗略分成兩種類型,結構型與功能型。
☆結構型: 基本上為先天的、原發性的,主要透過側彎矯正運動、姿勢調整、動作控制,訓練本體感覺、身體知覺、改變大腦認知等方式來改善。
☆功能型: 基本上跟肌肉不平衡、姿勢不良等較有關係,伸展與強化特定肌群、姿勢調整、動作控制訓練,以改善不平衡的肌肉張力為主。
其實脊椎側彎還是可以健身的,但對於強度的掌控要比一般人精準。因為側彎的影響,多少會造成兩側發力的不平均,但如果這個不平均的範圍可掌控,不會超出身體負荷,就是相對安全的訓練。
一旦所選用的強度會讓你無可避免的做出代償(如過度聳肩、骨盆扭轉、拱背)、發力更不平衡,那就有可能使側彎惡化或是受傷的風險大幅提高,不可不慎。如果不確定你是否適合訓練,建議經過專業醫療人員諮詢過後再進行喔!
動晰物理治療所的核心理念為「全人、科技、預防」,期望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治療師,建構最完整的治療方案。由不同治療師從不同面向解析問題,找尋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治療方式。
2017東海道超級馬拉松-花蓮國際洄瀾灣跨年路跑節,於2016的最後一日午間盛大開幕。本賽事由台灣土地開發集團與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聯合主辦,是全臺灣第一場路跑節與不限時的馬拉松賽。路跑節以Green My Life為主軸,將健康、環保、永續三項主題融入活動中。共吸引2000多位民眾共襄盛舉,讓大家都能在跨年時刻完成一個跑馬夢!
這場熱鬧的跨年路跑節,現場設立創意市集搭配集章抽獎活動、營火、倒數煙火,氣氛相當輕鬆!吸引許多民眾呼朋引伴來參加,用最正面的健康、樂活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亦有多位身心障礙跑者洽詢活動,110公里組參賽者中有一位視障跑者首次挑戰百公里成功完賽!台東救星教養院的腦麻院童在照護老師的陪同之下,也順利完成本次25公里的超半馬賽程,一圓跑超馬和馬拉松的宿願。
本屆賽事110公里成績,男子組冠亞軍由日本的跑者包辦,有「當今世界最強的超馬跑者」稱號的原良和醫師跑出8小時30分39秒,蟬聯冠軍,也突破他在今年四月相同賽道上的紀錄(08:41:15);第二名則由日本新一代跑者野本浩礼以9小時57分03秒榮獲。第三至五名則由臺灣好手黃崑鵬、賴嘉陞與戴賢明依序獲得。女子組冠軍由來自香港的超馬好手李碧茜一枝獨秀,13小時24分07秒的成績率先完賽;第二名至五名則依序由來自日本的米澤佳愛、李瑷晴、楊美方、王齡瑩獲得。在全程馬拉松賽程,原良和醫師的妻子-原朋子,不受跌傷影響,仍以3小時14分01秒的成績領先完賽,其成績與男子組選手不相上下。
從全民馬拉松到專業超級馬拉松的推廣,台開集團與超馬跑者協會希望能每年持續舉辦馬拉松活動,多提供機會讓跑者跑在擁有台灣最清新空氣的花蓮,讓花蓮洄瀾灣成為東台灣的馬拉松基地,而東海道這條美景令人陶醉的路線成為國際性馳名的賽道。
資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