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6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11月6日開跑 難度高、保障高、趣味高祈奪「臺灣三大城市馬拉松」之冠
1
2016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11月6日開跑 難度高、保障高、趣味高祈奪「臺灣三大城市馬拉松」之冠
2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3
雙足截肢的IRONMAN:Scott Rigsby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6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11月6日開跑 難度高、保障高、趣味高祈奪「臺灣三大城市馬拉松」之冠

2016-07-12
話題 跑步 賽事 馬拉松 路跑

臺中市地形豐富-山、海、屯皆備,近日被CNN評選為「台灣最宜居城市」。為了持續推廣中臺灣城市行銷,臺中市政府攜手財團法人臺北市岱宇國際慈善基金會已連續三年舉辦「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累積已吸引超過27國跑者,去年更吸引超過13,000人次參加,是臺中最具指標性的國際級賽事。

今(12日)舉辦第四屆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記者會,由臺中市副市長張光瑤與岱宇國際總經理王景聰連袂出席,共同宣布活動宣傳正式啟動。張光瑤副市長更打趣說,要秉持”行動政府”的精神,邀大家用「馬拉松」來認識大臺中!今年路跑以 “Run 4 one”為主題,並以「三高精神」-「難度高、保障高、趣味高」,就是要一舉搶下臺灣三大城市馬拉松的彩頭,讓這個路跑賽成為「國內城市馬拉松」之冠!記者會現場並邀請與臺中有深厚淵源的旅日球星林威助與戲劇男神李國毅出席。兩人施展看家本領首度公開馬拉松“私房訓練菜單”,並以“在地觀點”分享臺中之美,邀請民眾踴躍參加。

臺中最具指標性的國際級賽事「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已邁入第四屆,今(12日)宣布正式起跑。

公益回饋不遺餘力 全員參與捐贈回饋

岱宇臺中馬對於公益回饋的部分也同樣不遺餘力,記者會現場邀請到了瑪利亞基金會園長與學員們一同出席典禮,為了讓每位跑者都能有參與公益回饋的機會,岱宇臺中馬將從每位跑者的報名費中提撥$50元做為公益捐贈的經費。並同時將報名加價購活動的收益10%直接挹注在捐贈上,希望讓每位跑者在享受臺中之美、挑戰自我外,同時能夠關心社會上所需要關心的人們,讓愛散播到每一個角落。

岱宇臺中馬為了讓每位跑者都能有參與公益回饋的機會,將從每位跑者的報名費提撥$50元做為公益捐贈的經費。

與旅日球星“林威助”與戲劇男神“李國毅”施展看家本領展肌力、健力大比拚

記者會現場邀請到與臺中具有深厚淵源的旅日球星林威助以及戲劇男神李國毅擔任嘉賓,兩人也分別分享自己的跑步經歷,並回想最懷念的臺中景點。現場並大方公開個人馬拉松的私房訓練菜單”。曾效力日本中央聯盟阪神虎隊,現任中華職棒中信兄弟隊的林威助,從小就讀臺中大仁國小、中山國中,為職棒生涯奠定厚實的基礎。臺中老家更擺滿林威助一路以來的好成績;戲劇男神李國毅則畢業於臺中的臺灣體育大學。田徑好手出身的他,曾贏得跳高比賽冠軍。而路跑是所有運動的基礎,面對嚴峻的馬拉松考驗,持續的運動習慣以及穩定的核心肌群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身為棒球選手需要爆發力。林威助示範透過甩棒動作來訓練核心肌群。包含腿部與大腿。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鐘,透過器材的幫忙,也可以達到非常有效的訓練目的,並助於跑馬的表現。身為戲劇男神,李國毅以近期十分火紅的健身器材-超輪,配合弓箭式的姿勢,man味十足地教大家如何訓練背部力量;兩人最後一起以重力帶,透過提肩與挺舉的動作,訓練馬拉松裡容易被忽略的手臂肌群。習於健身的林威助提醒:弓箭步可同步操練到大腿,可以更有效率地為馬拉松備戰。而李國毅也開心的分享道:「這幾年北上工作,為了長期保持體態,還是繼續保持運動的習慣。之前還曾經把家裡頂樓改造成私人健身房,揪哥兒們來一同練習。最近因為工作忙翻了而荒廢了一小段時間,看來是要重新開張了。希望年年都能挑戰馬拉松,就是保持最佳體態和心肺的不二法門」。

從小即是田徑高手的李國毅以超輪配合弓箭式訓練教民眾如何訓練背部力量。

詳細賽事資訊:http://www.bao-ming.com/eb/www/activity_content.php?activitysn=1363

林威助以超輪現場示範馬拉松訓練菜單,透過甩棒動作來訓練核心肌群,有助於跑馬的表現。

關於2016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
今年賽事分為「造型趣味組3公里」、「勇腳挑戰組9公里」、「半程馬拉松21公里」與「全程馬拉松42公里」等4組。全馬男女子組第1名獎金高達新臺幣10萬元、半馬男女子組第1名獎金為4萬元,前6名均可獲得獎金與獎盃。大會為鼓勵首次完賽【全程馬拉松】之選手,特別規畫初馬資格盃500份以供紀念。並特別設立【百馬紀念盃】,跑者本人若將本賽事設定為第一百場完賽之【全程馬拉松】,特別製作紀念盃100份以資鼓勵。

FB 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 

2016岱宇臺中國際馬拉松贊助單位

達米國際、三帆製藥、日商優橋、台灣大車隊、台灣黑狗兄、臣林國際、艾德國際、統一麵包、雪芙蘭、創新生技、微笑運動用品社、葡萄王生技、憶霖、聯合利華、World Gym、SOLE Fitness、SPIRIT Fitness及XTERRA Fitness…等。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2019-05-15
健身跑步話題新知減脂瘦身間歇訓練

許多跑者為了尋求更快的速度、破PB,會將間歇訓練加入日常練習中,而英國一份研究報告分析以往36項研究、上千名受試者後,發現HIIT、衝刺間歇等間歇訓練,不只能提升跑步表現,減重效果還比均速跑高了近3成! 

HIIT、均速跑,哪種運動減重最有效﹖ ©LESMILLS

一份於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發表的系統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研究中,研究者針對2017年12月至今的36項研究、涉及1,012人做分析比對,比較間歇訓練與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以下稱MOD,例如均速跑)4週對人體肥胖的影響。

研究方法

研究者首先將間歇訓練分為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和衝刺間歇訓練,並將各項目做了以下定義﹕
.HIIT﹕以最大心率的80%以上進行的運動。
.衝刺間歇訓練﹕在等於或高於最大攝氧量下進行的運動(簡單來說是拚盡全力、全開)。雖然每項研究資料略有不同,但廣泛來說,HIIT包括4分鐘高強度訓練加上3分鐘恢復;衝刺間歇訓練則用30秒全力衝刺與4分鐘恢復交替,或是8秒衝刺、12秒恢復。
.中等強度持續訓練(MOD)﹕以最大心率的55-70%之間,或是最大攝氧量40-60%之間持續運動,例如均速跑。同樣地,每項研究的條件略有不同,運動時間從10到60分鐘不等,其中以40-45分鐘、29-35分鐘最常見。

調查結果發現,雖然人們透過HIIT、衝刺間歇訓練和均速跑都能夠減重、減脂,但間歇訓練整體上效果更佳,做間歇訓練的人比做MOD的人多減了28.5%體重。

該研究作者之一、巴西戈亞斯聯邦大學體適能教育與舞蹈系教授Paulo Gentil指出﹕「推測間歇訓練能改變新陳代謝,更高強度的運動可促進許多有利於減重的生理變化。換句話說,它讓你的身體更有效地燃燒脂肪。」另一方面,研究顯示MOD並不會使新陳代謝發生與前者相同的變化。

雖然MOD在進行期間能燃燒脂肪和熱量,但已被證實,當運動停止後,身體的代謝變化可能使減脂困難,甚至有利於脂肪堆積。Paulo Gentil解釋﹕「雖然這不意味著低、中等強度運動會使人增加脂肪,但這表明了這類運動的「代謝適應」可能補償了運動時燃燒的脂肪。」

做間歇訓練者比做均速跑等MOD的人多減了28.5%體重

知識便利貼﹕代謝適應 (Metabolic Adaptation)

又可稱代謝補償,泛指身體在體重明顯下跌期間所出現的一系列生理變化。這些改變是體內的一種平衡機制,屬於自然現象,目的為減少能量消耗和增加食慾,以防止身體持續出現巨變。

不過,雖然研究發現間歇訓練對減重效果較好,但不意味增加更多間歇訓練會更好!Paulo Gentil解釋,因為做這類訓練身體相對費力,甚至會消耗掉你體內儲備的大部分肝糖,那麼在做下一次訓練前,應該要有兩到三天恢復時間,所以不該把間歇訓練的頻率調到跟較輕鬆的均速跑一樣多。

如果你有明確的減重目標,除了把專注放在做什麼運動上,當然也要同樣注意放了什麼食物在餐盤裡﹖Paulo Gentil提醒,健康飲食是減重不可忽視的一環,結合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間歇訓練,才是成功減重的最佳方法!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足截肢的IRONMAN:Scott Rigsby

2016-08-04
IRONMAN跑步人物誌故事單車游泳鐵人三項

如果您有在觀看IRONMAN世錦賽的相關賽事影片,您會發現其中有一位下半身是彎刀義肢的選手,在眾多運動員群中特別顯眼,他就是雙足截肢的史考特·里格斯比(Scott Rigsby)。身為一位身障運動員,里格斯比對於耐力運動如馬拉松和三鐵等等卻一點也不退縮。他從2006年開始投入鐵人三項運動,並在2007年進入IRONMAN世錦賽的殿堂。下文是Runner’s World在07年底對於他第一次挑戰IRONMAN世錦賽的報導:

在10月夏威夷福特IRONMAN世界錦標賽馬拉松部分的23英里處,里格斯比已經覺得自己的半截下肢快要承受不住了,他甚至痛到幻想著直接摔在一副擔架上被趕緊抬去治療。他已經完成了2.4英里(3.9公里)的游泳、112英里(180公里)的自行車騎行,和幾近完成的26.2英里(42公里)全程馬拉松跑步。這位雙足截肢者的殘肢已經起了水泡、腫脹和擦傷破皮,使得每跑一步他都感覺自己的皮膚像是被壓到周圍的熔岩地裡燒燙的煤炭一樣。但是,當他看到手錶裡的時間已經進行了16小時13分,他意識到,如果他想在17小時大會關門前完成這場比賽,他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而且會對不起自己。於是,他加快了腳步。

「那是我讓自己所承受過最劇烈的痛苦,」住在亞特蘭大,當年39歲的里格斯比說。「我開始與自己對話:『這就是你努力了這麼久所要完成的。如果你能做到,你就可以改變世界。』」

的確,里格斯比並非僅僅是在誇大吹牛。他站到賽道上,為的就是扭轉世人對於殘障者的刻板印象,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IRONMAN超級鐵人三項比賽的雙腿截肢者,而且重新定義殘障運動員的潛力。

雙足截肢的IRONMAN:Scott Rigsby ©hickorywellcrafted.com

前進可納的道路

在1986年7月,里格斯比當時是一個18歲的高中美式足球運動員,然而一次車禍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和其他兩位朋友坐在一台拖車後面,在一條狹路上被一輛從後方違規超車,卻撞上拖車的18輪卡車夾住,里格斯比就這樣被拖行了328英尺,然後他被壓在拖車下。他的右腿在第一次手術就立即被截肢,在未來的一年裡,他另外接受了16次大大小小的手術。醫生說,他要等到18個月之後才能重新下床走路,而且未來別想跑步了。「我經歷了一個無法接受事實的階段,以為它還會再長出來,」里格斯比說。「那真是一段非常難熬的日子。」

Scott Rigsby 1986年遭遇車禍截肢住院。 ©Scott Rigsby

五年後,里格斯比開始就讀喬治亞州立大學,並同時在校內開始游泳和騎自行車。但,他還是想跑步。他說,「如果你告訴我,我不能做某件事,我就會自己找到方法來做到。」有一天,他終於鼓起勇氣上操場跑步,但在第四圈時,他已被重建的左腳無法承受衝擊力道,於是他腳上植皮之間的接縫被撕裂。這個挫折對於里格斯比打擊至深。「以我的『看起來完好』的腿來說,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囚犯,」他說。

在隨後的七年中,里格斯比自大學畢業,從事了各種銷售和建設工作,但還是陷入了憂鬱症,不過它後來還是被治好了。終於在1998年,他決定將他的左腿也截去膝蓋以下的部分。「裝好我的新義肢,我便可以從一個『專業』的病人變成平常人,」他說。「我終於有一雙很好的腿了。」

里格斯比玩鐵人的靈感來自於2004年12月,就在他讀到《跑者世界》雜誌其中一篇關於莎拉·賴納特森(Sarah Reinertsen)的故事時。賴納特森是第一位挑戰夏威夷IRONMAN超級鐵人三項世界錦標賽、單腳膝蓋以上截肢的女性。「我從來沒有做過鐵人三項,但當我意識到,還沒有雙足截肢者完成一場超級鐵人賽,」里格斯比說,「我決定,這就是我要的挑戰。」

意念所趨,障礙一一被排除。2006年,里格斯比成為第一位完成奧運距離鐵人三項(標鐵)和半程超級鐵人三項的雙腿截肢者。2007年3月,他以5小時4分成為第一位完成ING喬治亞馬拉松的雙足截肢跑者。三個月後,里格斯比終於來到了在愛達荷州舉辦的福特IRONMAN Coeur D'Alene(科達倫)超級鐵人三項比賽的終極目標前。他費力完成了游泳和自行車賽程,但是,頸部和背部疼痛迫使他不得不在馬拉松賽上半途而廢。

里格斯比的下一個機會就在這場夏威夷的超鐵世錦賽。在2007年10月13日,可納的氣溫在華氏85度左右(約攝氏29度)、濕度也很高。在終點前等候的朋友們都越來越坐立不安,不確定里格斯比是否會在時間截止前回到終點。最後,他們終於看見他從阿里大道(Alii Drive)跑下來並越過終點線,大會的計時器上面顯示時間是:16小時42分46秒。

「大部分截肢者都會越來越不愛活動,並最終會成為肥胖、憂鬱症和糖尿病的高危險群患者,」里格斯比的訓練夥伴,Getting2Tri基金會的執行長邁克·倫哈特說道。「史考特為人們提供了勇氣和靈感,並為他們展現自己的潛能。」

他知道他自己還可以對他人有更大的影響。2007年1月,里格斯比創辦了自己的非盈利性組織,為殘障運動員提供訓練和指導方面的協助。「一旦你完成某事,會很容易乘上成功的浪潮,並享受15分鐘的名聲,」里格斯比說。 「我要堅持到底,並告訴人們,你可以善用上帝給你的生命,並用它來做一些非比尋常的事。」

「也許其他無論是身強力壯或截肢的人會看到我的故事,然後說:『你知道嗎?生活雖然艱難,但如果這個人能做到,為什麽我不可以?』」

里格斯比目前仍活躍於IRONMAN與馬拉松的賽場上,並積極給予殘障運動員各類協助,同時也到處去演講,以他自身的故事來激勵、啟發大家。

©southcliff.com
Scott Rigsby將個人經歷集結出書。 ©The Scott Rigsby Foundation
Scott Rigsby熱愛各項健身運動。 ©Joseph Kelley/gearandglimmer.com
Scott Rigsby也熱衷從事各項公益活動。 ©Katie Greene/MLive.com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