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水上運動
  • 如何漂浮於水上
1
如何漂浮於水上
2
游泳新法寶:SEABIKE水裡自行車
3
讓游泳初學者最恣意游蕩的自由式FreeStyle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漂浮於水上

2016-07-13
水上運動 動學堂 初階訓練 游泳 訓練動作

再進行任何泳式之前,必須先學會如何將自己漂浮於水上,因為會飄浮才會前進。此單元主要強調的是身體各部位的細節,姿勢正確,漂浮才會持久。

STEP 1  準備動作

頭部平躺於水面預備。

STEP 2 耳朵浸入水中

把耳朵浸入水中,將頭稍往後仰。一開始做這個動作可能會感覺不舒服,但如果不把耳朵浸入水中,會因為你的頸部過於緊張,而不容易漂浮起來。

STEP 3 抬起下巴

耳朵浸入水中之後,你可以開始輕輕地抬起你的下巴,,不用太高,大概4~5公分就可以了。

STEP 4 淹沒臉頰
讓水淹沒至半個臉頰的位置

STEP 5 頭保持正中央
將頭擺正,勿偏左或偏右,這樣你的身體才不會側翻。

STEP 6 雙手伸直
雙手緊貼耳朵,伸直向後併攏。

STEP 7 被往上拱
將背往上拱。

STEP 8 胸部露出水面
胸部往上抬,使它露出水面。

STEP 9 腹部抬離水面
吸氣隆起腹部,將腹部抬離水面。

STEP 10 彎曲膝蓋
彎曲膝蓋。

STEP 11 小腿踢動
小腿輕輕踢動,這樣才不會沉下去。

以上教學示範僅供參考,實際訓練狀況請依個人身體狀況自行斟酌。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游泳新法寶:SEABIKE水裡自行車

2020-08-07
配備館趣味單車水上運動

喜歡游泳,享受水中世界的朋友可有了新法寶,SEABIKE是一款創新,組裝式且易於使用的攜帶式水上自行車,可將潛水員,浮潛者和游泳者無縫地推入大海。這款由俄羅斯運動員發明家阿列克謝·盧亞諾夫(Aleksey Lukyanov)設計的新型海上自行車響應了設計師的要求,讓使用者更快地游泳。

游泳新法寶:SEABIKE水裡自行車 ©shop-couture.com

SEABIKE能讓你成為海洋探險者

發明者盧亞諾夫說:「我們的目標是使它堅固耐用,因為這是一般的自行車,只是它必須易於游泳。」SEABIKE專為在水面上游泳和潛水而設計,可以使海洋探險者以最小的勁滑越幾公里的水面,從而節省了能源和空氣。游泳時更快、更少強度代表著更廣闊的探險半徑,並有更多的時間可用於欣賞水中的樂趣。   發明者利用其拼裝的設計和車體輕巧的框架,讓SEABIKE非常易於運送和收納。

車身可調節高度為155~195公分,並在最苛刻的條件下經過安全檢查。商品可在水中以3.6km / h的速度運動,對於尋求速度的使用者來說,SEABIKE最高則可達7.9 km / h的速度,比正常游泳速度甚至蛙鞋輔助游泳快得多。SEABIKE可讓您以適度的力消耗克服數千米的距離,以節省潛水員氧氣筒中的空氣。它適合在不論海水和淡水中游泳,及所有年齡層使用,是任何水上探險活動的完美伴侶。

SEABIKE
SEABIKE能讓你成為海洋探險者 ©onboardmagazine.fr

技術參數

・重量– 3kg

・包裝尺寸-46x17x17公分

・標準模式下的移動速度為1公尺/秒(m/s),最大速度為2.2 m/s。

・SEABIKE設計可根據人的不同身高進行調整:最小身高155公分,最大身高195公分。

SEABIKE
©shop-couture.com

資料來源/SEAB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游泳初學者最恣意游蕩的自由式FreeStyle

2017-05-18
知識庫訓練動作游泳水上運動

自由式是競技游泳比賽項目之一。嚴格的來說不是一種游泳姿勢,它的競賽規則幾乎沒有任何的限制,大多數游泳運動員在自由式比賽時選擇使用捷泳,這種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快速,是最省力的一種游泳姿勢,所以人們也把自由式稱為捷泳。

自由式Freestyle

歷史起源

自由式最早作為游泳術語出現,是在澳洲游泳冠軍查爾斯·斯蒂德曼(Charles Steedman)於1867年出版的一本書中,用於描述小孩子或游泳初學者像狗爬一樣的本能划水動作。這種動作很可能逐漸演變出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游泳方式,並最終導致了現代自由式動作的誕生。

在1870年至1890年期間,英國游泳運動員特拉真(John Arthur Trudgen)參加游泳比賽時採用了一種雜合的泳姿,將印第安人泳姿的交替前伸手臂動作結合了蛙式的踢腿動作,並以極大的優勢贏得了比賽。據他說,自己是從阿根廷的南美印第安人那裡學來了這種泳姿。由於這種泳姿明顯的速度優勢,它很快成為了游泳者爭相模仿的新熱門,被命名為「特拉真式」姿勢,但並未出現自由式一說。

此後,特拉真式不斷被人們改進,包括頭部保持在水下,腿部動作從蛙式踢腿改為當時側泳所用的剪式踢腿。1902年,迪克·卡維爾(Dick Cavill)在游泳比賽中採用了更加接近現代捷泳的泳姿;其上半身動作仍是特拉真式,而下半身改為了雙腿交替鞭打水面的動作,步調與手臂動作一致,速度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據最初的使用者說,這種泳姿是從索羅門群島的原住民那裡學來的,對於這種最新的泳姿,人們開始稱之為「特拉真捷泳」或「澳式捷泳」。

自由式腿部要領

腿部動作主要作用為穩定身體以及使腿部抬高,使身體成流線型。如果腿部練習不夠,在游速上受腿部無力影響,腿部下沉,產生阻力,更因缺乏訓練,踢腿缺氧而影響划臂疲勞。

此外,自由式腿部動作雖有一定的推進力,但主要是要達到平衡作用,保持身體的穩定和協調雙臂做有力地划水。要求兩腿自然併攏,腳稍內旋,踝關節放鬆,以髖關節為主軸,由大腿帶動小腿和腳掌,兩腿交替做鞭打動作,兩腳尖上下最大幅度約30~40厘米,膝關節最大彎度約160゜

實際腿部練習

1. 陸地模仿練習
a. 坐姿打水:坐在池邊或地上,兩手後撐,兩腿伸直,腿內旋使腳尖相對,腳跟分開成八字,兩腿放鬆,以髖為軸,大腿帶動小腿,上下交替打水。
b. 臥姿打水:俯臥在椅子上,做兩腿上下交替打水,方法與技巧同上。

©feelforthewater.com

2. 水中練習
a. 俯臥打水:手握池邊,或由同伴幫忙手撐腹部,成水平姿勢,兩腿伸直,做直腿或彎腿打水。
b. 仰臥打水:仰臥姿勢,手握池邊,或由同伴幫忙手撐背部,做兩腿交替打水,注意膝蓋不要露出水面。
c. 滑行打水:練習時要求閉氣,兩臂伸直併攏於耳朵旁,頭夾於兩臂之間。
d. 浮板打水:練習時兩臂伸直,放鬆浮板,肩浸水中,手不要用力壓板,呼吸自然。

自由式臂部要領

自由式的臂部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以一個週期分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和空中移臂五個不可分割的階段。

1. 入水:手掌向外,約45度斜插入水中,入水為至在肩的嚴長現與頭頂之間。入水後刻意將手臂向前伸。
2. 抱水:臂入水後,在積極向下方插入的過程中,手掌從向斜外下方轉向斜內後方並開始屈腕、屈肘,肘高於手,以便能迅速過渡到較好的划水位置。抱水結束,手掌已經接近對水,肘關節彎曲至150゜左右,整個手臂像抱著一個大圓球似的為划水作準備。
3. 划水:划水是發揮最大推進作用的主要階段,其動作過程可分為拉水和推水兩個部分。緊接抱水階段進入拉水,這時要保持抬肘,並使大臂內旋。同時繼續屈肘,使手的動作迅速趕上身體的前進速度,能使水動作造成合理的動作方向路線。
同時,也使主要肌肉群在良好的工作條件下進入推水動作,手向後外推至大腿側,推水時手腕外伸,推水結束時首長游向後轉為向內轉,使手只用尾指出水,減低阻力。
4. 出水:手肘向上抽,前臂及首長完全放鬆不用力。
5. 空中移臂:前臂及手掌保持放鬆
 

©wcps.cyc.edu.tw

臂部實際練習

1. 原地划手練習:雙腳打開,原地站立,上半身向前屈,做手臂划水的模仿練習,並配合呼吸。
 

©web.ntnu.edu.tw

2. 水中練習
a. 站立水中,上半身前傾,肩膀浸入水,做手臂划水,邊做邊走,同時轉頭呼吸。
b. 在練習的過程中,開始練習閉氣,做兩臂配合動作。
c. 雙手抓浮板,一邊向前滑行,邊做兩臂划水,結合轉頭呼吸。

©swimbetterhq.com

參考資料
1.  feelforthewater.com
2.  國立師範大學
3..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