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蛙式與蝶式的呼吸和換氣技巧
1
蛙式與蝶式的呼吸和換氣技巧
2
世大運游泳Moore奪牌慶生 Quadarella、Koehler破大會金包銀
3
如何預防游泳最常見的運動傷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蛙式與蝶式的呼吸和換氣技巧

2017-06-07
知識庫 水上運動 游泳 呼吸訓練

蛙式的換氣看起來像是只要把頭抬起來就好,但實際上它與4式中蝶式換氣難度相同。因為它牽扯到手腳平衡,既要游的快,又要能換氣,因此難度極大,很多初學者剛接觸蛙式時都會一抬頭換氣,身體就沉下去了。
 
而蝶式在一般人看來是動作難度最大的,但卻是動作姿勢最好看的一式。蝶式的呼吸控制與整個身體的配合要求更高,如果換氣姿勢不對,那麼相應的整個身體姿勢就不協調,而且會覺得很累,又游不遠。

蛙式換氣迅速夾肘不下沉

那麼掌握蛙式換氣的技巧是什麼?蛙式的換氣,主要在於手部的動作,相對自由式來說,蛙式的技術動作比較簡單,很容易學。大家都知道如何蹬腿,但上身卻往往難以露出水面吸氣,這主要是沒有注意到肘部的動作,蛙式的手部動作是手臂併攏劃出,分開向兩側後方划水,在用力完的時候,手臂應該在身體兩側,這時應該有一個迅速有力的夾肘動作,依靠這個動作的力量會有瞬間的向上浮力,上身隨著這股浮力露出水面,完成嘴巴吸氣動作,而呼氣同自由式一樣,是在水下用鼻子完成的。

對於初學游泳者來講,由於學習游泳的時間有限,或因身體協調性較差等其他原因,會有腿部動作掌握還不太熟練時,為了趕進度就進行了蛙式的完整配合練習。
 
此時,由於初學者蛙式蹬夾水的效果不甚理想,划行時身體在水中的位置更容易偏低,完成吸氣也將更加困難。游泳者在完成呼吸配合時,身體在水中所處的位置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其心理及完成呼吸的質量。同時,在蛙式呼吸配合練習中就應充分重視這一點。

蝶式換氣不刻意抬頭

很多游泳運動員蝶式換氣較多使用晚吸氣技術,即手臂內劃結束時頭部開始露出水面,手臂上劃及移臂的前半段完成吸氣動作,手臂前移過肩後前伸時低頭入水。

低頭一定要在手入水前完成,或在入水同時完成,否則會使手臂和肩部難以伸展,影響入水的遠度,使有效划水路線縮短。蝶式吸氣與蛙式一樣,不刻意抬頭,而是隨著第二次向下打水的升力以及臂腿協調配合使身體和肩升高,頭自然地露出水面。眼睛和嘴都朝向水面,吸氣結束低頭時,頭隨肩部的前伸向前下方伸展,使手入水時肩能夠充分前伸。如果抬頭太高,易使背部肌肉緊張,並導致腿部下沉。

蝶式換氣實際練習

  1. 吸氣時,向正前方下頜向水面抬起,但下頜不要單純向上的動作,而應向向前方池端方向伸出。
  2. 移臂的動作應放平些,貼近水面移臂,身體起伏減少,吸氣位置可緊貼水面。

身體重心要領

1. 第一次踢腿時,必須將臀部提出水面,兩肩前伸。
2. 第二次踢腿時,意識上可注意在用力同時, 收緊小腹, 促使手腿同時用力。
3. 第二次踢腿後,上身抬起吸氣,下頜向前池端伸出。
4. 手臂移臂平而快,入水點稍遠些為好

蛙式與蝶式互動練習法

1. 以蝶手之推水動作一次(收手以蛙式大划之收手動作一樣),配合蛙腳蹬夾水一次後再以一次蛙式手腳配合一次。
2. 蝶腰打水兩次,蛙式划手換氣一次。
3. 當蝶手推水至腿兩側時,將頸部引出水面,完成換氣動作(收手以蛙式大划之收手動作一樣),配合蛙腳蹬夾水一次。

蛙式(上)與蝶式(下)的互動方法

參考資料
1. swim-teach.com
2.  鹿峰國小游泳班
3.  國立師範大學

4.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世大運游泳Moore奪牌慶生 Quadarella、Koehler破大會金包銀

2017-08-24
賽事新聞游泳台北世大運水上運動話題

23日晚間的第一場游泳決賽—女子1500公尺自由式,就破聲連連。義大利Simona Quadarella、德國Sarah Koehler雙雙打破世大運大會紀錄,帶走金、銀牌,美國好手Hannah Moore則收下銅牌慶生。

世大運游泳Moore奪牌慶生 Quadarella、Koehler破大會金包銀

Moore生日是美國時間8月22日,前一天已經慶祝過的她,因時差關係可以再過一次生日,「過兩次生日,我覺得好開心,其實我來到這裡以後,一直很享受。」她甜笑說。

Moore家學淵源,父母都熱愛游泳,「我爸是大學校隊,我媽從小就接觸,現在我的小妹也開始游泳,我都會跟她比賽,非常有趣。」
2016年,Moore在NCAA連戰皆捷,「我去年大學表現確實很好,連兩年我都是All-American,那是最高榮譽,代表你是全美前八名,我很榮幸。」

經歷生涯年,總是掛著笑容的Moore,其實年初並不順遂,「似乎有點撞牆期,但我改變我的飲食、運動習慣,而且我發現,開心才是改變的根本,只要快樂就游得好,像我現在就好開心。」

女子1500公尺自由式義大利Simona_Quadarella泳破大會紀錄

不只她開心,2017年布達佩斯世錦賽銅牌Quadarella這天狀況也很好,她以15分57秒90刷新大會紀錄,讓Koehler的15分59秒85成為「空包彈」。

「這成績其實只比我在布達佩斯快大概4秒,我很高興能打破紀錄。」雖然是長距離賽事,Quadarella整場跟Koehler「並駕齊驅」,她笑說:「我有看到她一直在我旁邊,很高興最後是我贏了。」

女子1500公尺自由式義大利Simona_Quadarella打破大會紀錄獲得金牌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預防游泳最常見的運動傷害?

2017-05-24
肌肉痠痛運動傷害游泳水上運動知識庫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科學助理臨床教授及運動隊醫師丹尼爾·維吉爾(Daniel Vigil)博士說:「游泳是一項耐力運動,即使是衝刺訓練衝刺,游泳者也可能因為過度使用某些肌力部位而造成傷害。 」

根據體育健康雜誌發表的研究:菁英級別的游泳者每天最多可以游泳達9英里(也就表示每週至少要轉動肩膀6,500次)。不管你平時將自己的身體鍛鍊的多強壯或是本身擁有良好的體質,甚至是一位每日都在做訓練的選手,也可能因長期的轉動而感到不舒服。

什麼是最常見的游泳傷害?

根據運動醫學診所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大約有90%的游泳者最常見的傷害就是肩痛。然而,這也是正常的,由於游泳是以全身為中心點,儘管每個動作都有細微的差別,但基本上只要過度訓練都會造成不同部位的過度使用。  
 
一般情況下,最常見的症狀為肩峰症候群(也稱為泳者肩),病因的發生通常是上肢在肩膊水平以上頻密用力工作之人士,或向前或向外重覆使用或持續伸展之人士(如游泳,打球之運動員),都可令肩關節的肌肉繃緊,阻礙了旋轉肌群的血液循環,以致出血、慢性發炎或勞損、撕裂等等,都會形成肩峰症候群。肩峰關節炎, 韌帶鈣化,先天結構性差異及旋轉肌群肌力下降都可形成肩峰症候群。
尤其是蛙式游泳運動員的背部、膝蓋和髖關節又更容易受傷,包括椎間盤突出的問題。

肩峰症候群(也稱為泳者肩)

造成傷害的原因

維吉爾博士表示:與大多數的運動傷害一樣,會受傷的游泳者通常違反了以下的規則 
1. 太多:游泳的公里數超過身體能負荷的量
2. 太頻繁:游泳練習過於頻繁,而少了鍛鍊恢復的時間,但是無論什麼運動,休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3. 太快:游泳訓練菜單過於集中或強烈
 
因著以上的可能,此時若肩部肌肉不穩定的話,很可能導致旋轉肌群和周圍肌肉的疲勞而受傷。

最好的預防方法

1. 適當的技術、菜單:
維吉爾說:「除了本身的肌力外,在水中每個細節的技術也非常重要。」儘管有游泳教練的指導,但關於基本的出水、入水等細微技巧,還是要不斷地練習才能有效地預防傷害。

2. 交叉訓練:
維吉爾說:「為了引導正確的肩膀力學,建議所有的游泳運動員都可加入平地的交叉訓練,加強肩袖肌肉的力量。」
像交替的啞鈴推舉(加強肩關節的穩定性),側弓箭步(打開臀部髖關節)和引體向上(透過肩膀、腰部和背部的連結,建立上臂力量)都是不錯的選擇。

3. 休息和恢復:
如果你不是一位職業的運動員,並不需要每天在水中練習,建議每週安排幾天的休息時間。事實上,如果你堅持每天都在水中練習,反而會增加運動傷害的機率。充足的睡眠,可確保你的肌肉恢復健康,如果有某個特別酸痛的部位,可使用冰敷或熱敷協助,或者諮詢復健科的物理治療師,相信他們能夠給你最適合的建議。

4. 改變訓練計畫:
Vigil說:「透過改變訓練計畫,減少過度傷害的風險。」用三個基本的泳姿做練習變換(自由式,蛙式和仰式),而不要一直堅持同一個泳姿,這樣才能夠讓你身體的肌肉做適當的調整與訓練。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