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跑越多越健康?專家:每週5、6公里即可
1
跑越多越健康?專家:每週5、6公里即可
2
ASICS台北旗艦店將化身跑鞋租用站 最新GLIDERIDE跑鞋租借服務11/20啟動
3
成功跑者的5個秘訣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越多越健康?專家:每週5、6公里即可

2016-07-24
知識庫 跑步 運動生理 路跑 馬拉松

想要改善健康,一般人首先想到的運動通常都是跑步,不過,要怎麼跑出健康?跑得越多越好嗎?

根據一項跑步與健康的研究顯示,每週只要慢跑5到6公里,並持之以恆,便能大幅改善身體健康,這個結論會不會讓你大吃一驚?

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的報導,這篇關於醫學與健康的評論是來自於去年9月發表的《馬友醫學雜誌 Mayo Clinic Proceedings》,該評論的共同作者之一,美國紐奧良奧克斯納醫療中心 (Ochsner Medical Center) 心臟康復與預防科主任卡爾·J·拉維 (Carl J. Lavie) 博士在文中提到,「如果把跑步比作藥劑,那麼只要小小一劑,就能發揮最大的療效,」「每周一到兩次,或總數3到6公里,不用超過一個小時」這樣就夠了。

雖然只有這麼一點里程數,不過根據該評論所示,研究人員發現,有跑步習慣的人比起那些很少跑或根本不跑步的人來說,不但平均體重較輕,而且有較低的肥胖風險。更棒的是,跑步者更不容易罹患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中風、癌症、關節炎等等疾病。

若是年紀大些,新陳代謝較慢,擔心發胖的朋友們,拉維博士認為「每週多跑幾公里也是可以的。」他說,多跑幾公里可以幫助控制體重。不過,若是跑太多也可能有危險。他提到,「若身體已經感覺吃力並且勉強自己去跑步,每天跑一個小時以上,可能因運動過度引發受傷和失能,還有提升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近來馬拉松賽事昏厥死亡頻傳,很有可能就是平時不常跑步的跑者勉力而為所造成。

如果你的目標只是讓身體更健康,那麼,拉維博士說,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我們大部分人,只要每週兩次,每次20到30分鐘,或者每次跑2-3公里,「這樣應該就很完美了。」

想要改善身體健康,建議您規律運動並持之以恆,並且不要勉強自己去做超出身體能力的事,長期下來才能看到效果。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SICS台北旗艦店將化身跑鞋租用站 最新GLIDERIDE跑鞋租借服務11/20啟動

2019-11-07
鞋子運動配備ASICS新聞路跑馬拉松跑步話題

專業運動品牌ASICS亞瑟士今日宣布「Find Your Right Shoe : ASICS跑鞋體驗租借服務」將於11月20日起於台北旗艦店正式開跑,而首先登場供消費者租借的正是本月上市造成網友超高討論度的高省力跑鞋GLIDERIDE,這也是台灣亞瑟士首次針對廣大消費者提供跑鞋租借服務,幸運的台灣消費者將以簡易租借方式即可優先全天候實地體驗ASICS歷時研發兩年的重大成果。

於11月20日起跑的ASICS跑鞋體驗租借服務,只要出示證件並支付100元即可24小時體驗最新跑鞋。

先租再買服務

台灣亞瑟士謝玉真總經理表示:「讓所有跑者都能夠感受革新科技是ASICS的目標,我們也觀察到台灣消費者對於新科技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因此隨著進入路跑高峰季節,我們決定推出『跑鞋租借服務』,邀請台灣消費者實際體驗感受ASICS的用心,更希望藉由租借服務,協助跑友們先體驗再決定是否購買,選擇對的跑鞋。」

台灣亞瑟士首次針對廣大消費者提供跑鞋租借服務,(左)葉守博、(中)台灣亞瑟士謝玉真總經理、(右)陳彩娟。

ASICS跑鞋租借服務將於11月 20日正式啟動,想要租借跑鞋的跑友只要出示證件並支付100元即可24小時體驗最新跑鞋;由於台北旗艦店鄰近台北田徑場,屆時也將開放供租借跑鞋的跑友換洗與置物。

租借方法如下:

1.租借條件:須押租借者本人有效證件(身分證、駕照、健保卡)

2.租借開放時間:每日中午12:00~20:00

3.租借期限:24hr(例如:11/20 16:00租借,需於11/21 16:00前歸還)

4.租借費用:100元/次 (可使用旗艦店盥洗室、置物櫃設施)

5.逾期歸還:另收取100元/日

6.年齡限制:須年滿18歲以上

更多跑鞋租借服務細節,請洽 台北旗艦店(02)2778-7819;台北市敦化南路1段165號。

ASICS跑鞋租借服務將於11月 20日正式啟動。

GLIDERIDE全台試跑訓練活動熱烈展開

ASICS全台省力GLIDERIDE試跑活動已於日前在網路號召網友加入試跑訓練,反應相當熱烈;北、中、南區跑友不僅有機會親身體驗GLIDERIDE跑鞋,台灣馬拉松記錄保持人許績勝教練與深受跑友喜愛的翁竹毅教練,也將出席試跑活動並帶領跑者們一步步感受GLIDERIDE高省力科技的價值,詳情請參考網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成功跑者的5個秘訣

2017-07-05
跑步訓練觀念跑步知識庫

許多跑者從外在看起來總是健康、跑得快,享受訓練的每一刻。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成功的跑者將跑步視為習慣的動物,他們遵循每一條常規,運用戰略,從訓練中得到最大的收穫,而不因工作或其他事項耽擱。

美國Strength Running的跑步總教練Jason Fitzgerald在採訪了一些跑者、教練、跑步作者和運動心理學家之後,將最有價值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以下的5件事情。

成功跑者的5個秘訣

 1  持之以恆,紀錄跑步日記

成功的跑者知道跑步要跑得好絕不只是一次長跑、快速訓練或密集訓練來實現的,真正關鍵的價值即是日復一日的訓練。
Fitzgerald一直認為持之以恆是跑步成功的秘密武器。當牽涉到全方位訓練、速度訓練、長距離跑、肌力訓練、傷害預防訓練的每一個要素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持之以恆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的跑者都知道做總比沒做好。超馬跑者Doug Hay認為,堅持紀錄訓練日誌是非常重要的。他說:「在訓練日誌中,不僅要有距離和速度,還包括跑步的感覺、地點和鍛煉筆記等。」。這些紀錄可以在你受傷或訓練受挫時,提起警示的作用,或者作為自我訓練和比賽的規劃。所以,若想成為一個始終如一和成功的跑者,記錄跑步日誌是非常重要的。

 2  適當的暖身

適當的暖身運動有助於提升以下的可能性:

•提高性能,幫助你跑得更快。
•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當你開始跑步時,會讓你感覺好一些。
•與靜態熱身相比,動態熱身是最有效的熱身類型;它包含運動前的輕強度鍛煉,同時能增加你的心率和活動範圍,潤滑關節,打開毛細血管和,讓身體做好跑步的準備。

養成在跑步之前,做好5-10分鐘的動態暖身,便能提升成功的可能性。

 3  輕鬆跑就要真正輕鬆

許多跑者最常見的錯誤是在輕鬆跑的時候跑得與跑步一樣快。然而,這與做事的應變道理雷同:該認真的時候認真,該休息的時候就要休息。

跑者不可能每天將訓練極致化,而輕鬆跑是長跑訓練中相當重要的菜單之一,但不少跑者做不到真正的輕鬆,不由自主的就加快了速度。這會影響到身體的恢復,增加受傷風險,並可能會影響到即將開始的其他訓練或速度訓練。

 4  充足的睡眠

除了輕鬆跑以外,適當休息也是跑步成功的關鍵,如果沒有足夠的休息,身體不會適應你正在做的所有訓練!

以下有兩種恢復方法供你參考:
•首先,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是身體修復、增強、適應的重要關鍵。
•Fitzgerald解釋說:「適當的睡眠對你的身體恢復和其他訓練能力至關重要。」每晚睡7-8小時能使你的身體和肌肉得到修復,如果忽視這個關鍵,也達不到你想要的訓練效果。

除了充足的睡眠之外,從跑步中間暫停1-2周的時間有助於減少受傷、倦怠和低耗能的風險,並增加你成功的動力。

 5  跑步後的肌力訓練

很少受傷的跑者都有肌力訓練的習慣,除了增加耐力,亦能讓身體變得更強壯。在跑步訓練中增加跑步力量的一個簡單方法是在跑步前的熱身和跑步後的肌力或核心動作之間形成一個三角關係。

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
•有助於跑者在跑步時保持適當的姿勢。
•強健的肌肉能更好地承受跑步帶來的衝擊力(減少受傷風險)。
•有過運動傷害紀錄的跑者應立即開始練習。

不管你是什麼類型的跑者,新手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超級馬拉松運動員,培養這些習慣能使你變得更快,更強,更快樂和並降低受傷的風險。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