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周一定要跟跑團練習一次以上﹖或者喜歡長時間獨自騎自行車﹖還是天天進健身房重訓﹖美國一項新研究指出,你的運動動機會影響你適合團體運動、CrossFit訓練、阻力訓練或是競爭性運動等哪一類運動,連投入這項運動的訓練頻率、維持時間都可能受影響。也就是說,透過找出你的運動動機,可以檢視你適合哪類運動,運用下文測測自己的運動性格吧!
一項2019年4月發表於《Heliyon Journal》的新研究,針對403名美國成人進行線上調查,包括148名男性、255名女性,年齡層為18-75歲間。研究者將運動類型分為CrossFit訓練、團體訓練、有氧訓練、阻力訓練和競爭性運動5組;另將人格特質分為外向型、敏感型、認真盡責、適應力強以及開放型。進一步研究人格特質與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模式偏好、運動頻率的關聯;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對運動沒有明顯影響,但「運動參與動機」確實影響了運動相關的行為,包含選擇運動的類型、運動頻率與維持時間。
回答以下4個問題,測測你的常規運動是不是適合自己﹕
喜歡加入團體的人,可能會喜歡CrossFit、團體訓練或競爭性的團隊運動。研究發現,選擇上述團體活動的人,比進行有氧運動(如跑步、騎自行車、阻力訓練等)的人有更高的社交動機。
相反地,如果你是個看到熱愛CrossFit的友人揪團時感到心裡很不是滋味的跑者,可以考慮加入跑團或自組跑團,以得到社交上的歸屬感。
雖然所有運動咖至少都有一部分動力是為了健康,但對於較大動機是挑戰自我的人而言,選擇競技性運動或是重量訓練,比較容易找到持續性的挑戰。如果你運動時感覺到缺乏挑戰且試圖改變,找間離你最近的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並嘗試突破你槓鈴深蹲的個人紀錄吧!
無論你回答什麼心理動機,恭喜你!研究發現,受內在因素激勵而運動的人(例如釋放壓力、挑戰自我,或是單純愛運動),其運動頻率比需要外在動力才能動起來的人更高。
如果擁有大量的肌肉與線條相當吸引你,CrossFit場館是你最適合持續出入的地方。研究發現,將CrossFit視為首選運動的人,對於外在美的動機比其他運動者更強;與其他運動咖相比,這群人也會更積極地接受挑戰、訓練肌力與肌耐力,以及恢復。
上述研究有個重要目標﹕依照你的運動性格建議適合的訓練,這不僅更能為你帶來運動的愉悅,還能增加維持運動的機會。而研究發現,無論人們是內向、外向、敏感型或開放型,這些人格特質並沒有明顯適合哪種運動類型;簡單來說,所有特質的人都可以在所有類型的運動中找到;但最重要的是﹕你從事的運動是否符合你的目標和動機。
研究第一作者、美國喬治亞州肯尼所州立大學研究員Allyson Box表示﹕「許多人開始一項訓練計畫時,選擇了與他們的興趣、動機、特質等互相衝突的活動,而研究結果支持選擇訓練項目不該只從生理觀點切入,也應同時從內在動機思考;將上述各種因素納入到你選擇運動的考量中,可能影響未來從事這項運動的實際表現。
資料來源/Bicycling US, Heliyon
責任編輯/Dama
| 金牌/26 |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 滑輪溜冰 |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陳彥成 |
|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 黃玉霖 | |
| 男子3000公尺接力 | 陳彥成、宋青陽、高茂傑 | |
|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楊合貞 | |
|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楊合貞 | |
| 女子15,000m淘汰賽 | 楊合貞 | |
| 女子3000公尺接力 | 陳映竹、楊合貞、李孟竹 | |
|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 陳映竹 | |
| 女子溜冰馬拉松 | 楊合貞 | |
| 女子速度過樁 | 梁宣旼 | |
| 羽球 | 男子單打 | 王子維 |
| 女子單打 | 戴資穎 | |
| 女子雙打 | 許雅晴、吳玓蓉 | |
| 混合團體 | - | |
| 混合雙打 | 王齊麟、李佳馨 | |
| 網球 | 男子單打 | 莊吉生 |
| 男子團體 | - | |
| 女子團體 | - | |
| 女子雙打 | 詹詠然、詹皓晴 | |
| 舉重 | 女子58公斤級 | 郭婞淳 |
| 女子69公斤級 | 洪萬庭 | |
| 田徑 | 男子100公尺 | 楊俊瀚 |
| 男子擲標槍 | 鄭兆村 | |
| 競技體操 | 男子鞍馬 | 李智凱 |
| 跆拳道 | 混合公認品勢 | 李晟綱、蘇佳恩 |
| 武術 | 男子南拳/南棍全能 | 許凱貴 |
| 撞球* |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 許睿安 |
| 男子9號球撞球雙打 | 柯秉逸、柯秉中 | |
|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古正晴 | |
| 女子9號球撞球雙打 | 魏子茜、郭思廷 | |
| 銀牌/34 |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 滑輪溜冰 | 男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柯福軒 |
| 男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柯福軒 | |
| 男子15,000m淘汰賽 | 柯福軒 | |
| 男子300公尺計時賽 | 高茂傑 | |
| 男子速度過樁 | 陳昱錡 | |
| 女子10,000計分淘汰賽 | 李孟竹 | |
| 女子1000公尺爭先賽 | 李孟竹 | |
| 女子15,000m淘汰賽 | 李孟竹 | |
| 女子300公尺計時賽 | 陳映竹 | |
| 女子溜冰馬拉松 | 李孟竹 | |
| 女子速度過樁 | 王佳葳 | |
| 跆拳道 | 男子團體公認品勢 | 張惟傑、黃佳蓉、謝名揚 |
| 男子團體對打 | 劉威廷、楊宗燁 黃鈺仁、何嘉欣 | |
| 女子62~67公斤級 | 莊佳佳 | |
| 女子個人公認品勢 | 林侃諭 | |
| 女子團體公認品勢 | 李映萱、陳湘婷、陳以瑄 | |
| 射箭 | 男子反曲弓團體 | 魏均珩、彭士誠、鄧宇成 |
| 女子反曲弓個人 | 譚雅婷 | |
| 女子反曲弓團體 | 譚雅婷、雷千瑩、彭家楙 | |
| 女子複合弓個人 | 陳怡瑄 | |
| 武術 | 男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 陳宥葳 |
| 女子太極拳/太極劍全能 | 陳宜盈 | |
| 女子散打60公斤 | 林怡汝 | |
| 高爾夫 | 女子個人 | 侯羽桑 |
| 女子個人 | 陳萱 | |
| 女子團體 | 陳之敏、侯羽桑、陳萱 | |
| 桌球 | 男子單打 | 陳建安 |
| 女子單打 | 鄭怡靜 | |
| 田徑 | 男子110公尺跨欄 | 陳奎儒 |
| 男子400公尺跨欄 | 陳傑 | |
| 韻律體操 | 團隊全能 |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
| 團隊單項決賽-3球2繩項目 | 龔芸、楊千玫、古妮臻、徐紫綺、王心伶、陳沛安 | |
| 舉重 | 男子105公斤以上 | 陳士杰 |
| 網球 | 女子單打 | 李亞軒 |
| 撞球* | 男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劉政杰 |
| 銅牌/30 | ||
| 類別 | 項目 | 選手 |
| 桌球 | 男子團體 | 陳建安、廖振珽、江宏傑 |
| 男子雙打 | 陳建安、江宏傑 | |
| 男子雙打 | 廖振珽、李佳陞 | |
| 女子團體 | 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 |
| 混合雙打 | 廖振珽、陳思羽 | |
| 田徑 | 男子4x100公尺接力 | 魏溢慶、楊俊瀚、鄭博宇、陳家薰 |
| 男子擲標槍 | 黃士峰 | |
| 男子跳高 | 向俊賢 | |
| 女子團體半程馬拉松 | 曹純玉、游雅君、陳宇璿、張芷瑄 | |
| 舉重 | 男子62公斤級 | 高展宏 |
| 女子63公斤級 | 江念欣 | |
| 女子75公斤級 | 姚季伶 | |
| 女子90公斤級 | 羅楹湲 | |
| 羽球 | 男子雙打 | 李洋、李哲輝 |
| 女子單打 | 江美慧 | |
| 混合雙打 | 李洋、許雅晴 | |
| 跆拳道 | 男子68~74公斤級 | 楊宗燁 |
| 男子74~80公斤級 | 劉威廷 | |
| 男子個人公認品勢 | 陳建銓 | |
| 高爾夫 | 男子個人 | 俞俊安 |
| 男子個人 | 劉永華 | |
| 男子團體 | 俞俊安、劉永華、賴嘉一 | |
| 武術 | 男子長拳 | 蔡澤民 |
| 女子散打52公斤 | 陳暐婷 | |
| 滑輪溜冰 | 男子速度過樁 | 吳東諺 |
| 女子500公尺爭先賽 | 楊合貞 | |
| 網球 | 女子單打 | 張凱貞 |
| 混合雙打 | 詹詠然、謝政鵬 | |
| 射箭 | 混合複合弓團體 | 陳享宣、陳怡瑄 |
| 籃球 | 女子 | - |
| 撞球* | 女子9號球撞球單打 | 吳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