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Reebok神級運動內衣Pure Move Bra 質感灰色亮相
1
Reebok神級運動內衣Pure Move Bra 質感灰色亮相
2
身體柔軟真的好嗎?深入了解關節過度柔軟譜系障礙帶來的影響
3
選手村食物多難吃?奧運選手們天天報到麥當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Reebok神級運動內衣Pure Move Bra 質感灰色亮相

2019-02-13
配備館 綜合 生活流行 REEBOK 運動配備

每個運動女孩都該有一件神級運動Bra!Reebok自2018年推出PureMoveBra以來,運動與健身房女性的好評不斷。該款新推出質感灰新色,就是要在年後減重潮讓Reebok PureMoveBra與專業教練,帶著女孩一起戰勝體脂、動起來。

Reebok神級運動內衣Pure Move Bra 質感灰色亮相

不分支撐度   減少運動中50%多餘晃動

運動女孩在挑選健身裝備時,總會煩惱隨著不同運動強度要穿上不同支撐度的運動背心,例如瑜珈需要低支撐、慢跑要中、高支撐,才能帶給胸部最合適的包覆性能。而Reebok突破此規則,攜手動態反應科技先驅,於2018年推出PureMove Bra。
 
PureMoveBra擁有突破性的全新動態感測科技,採用STF (Sheer Thickening Fluid)材質,提供女性加倍的支撐力,並帶來絕佳穩定感,可避免過度的反彈力和不必要的晃動,降低胸部晃動程度高達50%以上。此外,取代傳統襯墊,以無裁切的服貼胸型編織工法,讓女性在任何激烈運動下都能將胸部緊密地包覆,彷彿第二層肌膚的貼服,卻能同時增加支撐力,讓女孩們運動時外在能穩穩當當,也維持心理的安定感。

Reebok結合諸多科技打造的PureMove Bra,讓全球Reebok Woman愛不釋手,包括好萊塢影星Gal Gadot、熱愛健身的新生代超模Gigi Hadid、知名演員Nathalie  Emmanuel與Danai Gurira攜手演繹,其中Nathalie  Emmanuel更展現時而優美時而充滿力道的運動姿態,完美詮釋PureMove Bra在各種運動情況下的極度舒適包覆感與穩定度。
 
Reebok PureMove Bra產品特色
.可呼吸透氣孔:前側與背部的孔洞,保持運動中透氣的絕佳舒適感。
.自然服貼胸型:取代傳統襯墊,以無裁切的服貼胸型設計,彷彿第二層肌膚的貼服。
.智慧型支撐:革命性面料可針對任何動作自動調整,依運動情況保持襯托與支撐。

PureMove Bra取代傳統襯墊,以無裁切的服貼胸型編織工法,在任何激烈運動下都能將胸部緊密包覆

跟著教練3動作   超簡易運動瘦起來

過年連假在家接受父母餵食,假期後妳的體脂肪增加了嗎﹖年後是不是該好好Fit一下!為了協助女孩們年後找回健康體態,Reebok特別邀請知名健身教練Candice示範3種女孩們可以輕易做到的有效運動,有助對抗脂肪囤積。
 
1徒手深蹲:運用下半身力量讓膝蓋彎曲再伸直,反覆動作鍛鍊,不只策動下半身肌肉,還能帶動全身肌群。
2躺姿腳踏車:透過反覆的手肘與膝蓋交錯接觸,鍛鍊腹直肌與腹外斜肌。
3上斜板伏地挺身:雙手放置於固定式的椅子或桌子上,呈現頭高腳低的斜度做伏地挺身,除了能很好地鍛鍊下胸肌、三角肌、肱三頭肌,還能帶動核心肌群,剛入門鍛鍊的女孩也可以輕鬆上手。

資料來源/Reebok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身體柔軟真的好嗎?深入了解關節過度柔軟譜系障礙帶來的影響

2024-12-20
書摘觀念瑜伽動作綜合知識庫

我們身邊有些人擁有超乎常人的能力,而你可能就是其中之一。表面上,這些人看起來像是不起眼的「行走殘骸」。當周圍的人精力充沛、活力無限時,他們卻被疲勞所困住,如同被困在孤島上一般。儘管多年來他們對健康飲食極度注重,卻仍然飽受腸胃問題困擾,比起那些每天都能「順利排便」的朋友們,他們顯得更加無奈。

他們是隱藏的英雄,儘管擁有一整套豐富冥想和呼吸技巧來幫助自己達到內心的平靜,卻仍然要忍受令人產生胃痛的焦慮感並奮力對抗。

身邊是否也有這樣超柔軟的朋友?或者你自己就是呢?!

他們常常被醫生、同儕,甚至整個社會側目而視,讓他們感到自己像是疑病症患者或怪胎。但事實上,他們卻無意識地擁有尚未被發掘的超能力。這些人是患有關節過度靈活譜系障礙(簡稱JHSD 或過度靈活症)的群體,隨著你深入閱讀本書後,你會逐漸明白他們(或許包括你)為何被稱為超人。

什麼是過度靈活症?

過度靈活症是一種譜系障礙,影響約 15% 到 20% 的人口,這比左撇子、身高超過六英尺或擁有第三顆乳頭的人還要常見(由於過度靈活症經常未被診斷或甚至被忽視,所以確切的受影響人數難以掌握)。因此,當你在任何聚會上提起這個話題,甚至是一場滿是醫生的晚宴上,可能會聽到大多數人說:「哇,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社會上對此障礙疾病的認知缺乏,讓我們感到不寒而慄。)

造成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該疾病的譜系特性難以被人察覺。它不像第三顆乳頭那樣,明顯到每次照鏡子都能清楚看到。此外,譜系障礙對某些人的影響微乎其微,讓他們依然能過著正常健康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成為慢性疾病的計時炸彈,面對各種折磨的症狀,說實話,真的非常糟糕。

向EDS 超級英雄們致敬

那些處於過度靈活症譜系最末端的超人,被診斷為埃勒斯- 當洛斯症候群(EDS),他們在生活上面對的情況可能非常嚴重。EDS 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疾病,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深入探討這類病理的醫學範疇。然而,我們希望藉著這本書向所有患有EDS 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巨大的挑戰,並展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

EDS 是一種基因突變,會使得身體擁有過度柔韌性,甚至達到極端的程度。這些英雄們經常面臨關節脫臼和骨折、頻繁的瘀傷、內臟和血管問題,甚至有脆弱的眼睛及呼吸困難等多種挑戰,以上所列舉僅是EDS 的其中幾項症狀。

在往下說明之前,我們想對所有患有EDS 的讀者說聲抱歉,因為我們未能給予EDS 應有的關注。或許,如果本書廣受歡迎,我們將獲得資助,為這個被忽視的族群撰寫一本專門的書籍。

辨識關節過度活動譜系障礙

經過深入研究後,多數患有關節過度活動譜系障礙(JHSD)的人,會發現自己在這個譜系範圍內的某個位置。有些人對自己不尋常的症狀感到困惑,而有些人則因為龐大的醫療費用而苦不堪言。

那麼,這些處於過度活動症譜系上不同位置的人,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呢?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你怎麼知道呢?如果你是一名瑜伽老師、舞蹈教練或運動教練,想要保護你的學員免受傷害,你該如何辨識這些人呢?

處於過度活動症譜系上不同位置的人,看起來是什麼樣子?

首先,我們認為「關節過度活動」這個名稱並不準確。個人認為這種症狀應該被稱為「關節過度柔軟譜系障礙」。這個族群最明顯的特徵是……沒錯!你猜對了~超級柔軟。

通常(但並非都是這樣),他們的膝蓋和手肘會過度伸展(超過180 度)。他們可能能夠把肩膀脫臼這件事當作派對上的一個小把戲。甚至在地板上玩桌遊時,能像摺紙一樣把自己對摺起來;或是在上瑜伽課時,他們能把頭放到一些不應該去的地方,還有當他們無辜地挖鼻孔時,手指也可能會向後彎曲。

我們稍後會探討那些看似令人印象深刻的彎曲動作,所伴隨而來的其它症狀。現在,有一點是確定的是:我們的「柔軟家族」要麼就逐漸向譜系惡化的邊緣邁進,要麼是採取必要的措施,讓身體有顯著的改善。在這個譜系上的人,沒有停滯不前的選擇;你要麼在進步,要麼在退化。

我們撰寫這本書是為了那些想要駕馭自身柔軟力量的過度柔軟者,目標不僅僅是管理他們的症狀。我們稱那些患有JHSD 的人為「柔軟族」或「柔軟家族」,他們是這個故事的主角和英雄。因為,他們是正在訓練中的超人。

 

資訊

• 文章摘自墨刻出版-莫克文化《關節過度開展的肌力覺醒 給過度軟Q者的修復訓練與瑜伽指南》一書。

本書內容主要針對關節過度活動性(hypermobility)症狀的患者所提供的訓練指南。

書中分為14個章節,分別闡述了過度活動性症狀的成因,從神經系統、身體肌肉、運動模式等層面探討其影響性。

作者透過生動的文字和有趣得插圖說明,並解釋關節過度活動如何影響平衡、呼吸、腸胃、情緒等層面,並提供相關的練習和改善方法。書中強調運用不同的運動模式,例如力量訓練、呼吸練習、視覺訓練,以及改變生活習慣,以增強肌力、改善身體控制力,並降低痛痛和疲勞等症狀。

這本書將能幫助一般大眾or瑜伽老師or健身教練及醫師,更加認識關節過度活動譜系障礙(JHSD)的族群,並透過書中提供的實用指南,改善其生活品質及創造更舒適安全的運動方式。

• 更多《關節過度開展的肌力覺醒 給過度軟Q者的修復訓練與瑜伽指南》資訊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選手村食物多難吃?奧運選手們天天報到麥當勞

2016-08-17
綜合奧運里約奧運新聞話題

自2016里約奧運開幕以來,許多奧運選手都吃不慣選手村的食物,而當地的麥當勞成為他們最受歡迎的餐廳,不過由於每天上門的運動員數量實在太多,再加上他們的食量實在太驚人,因此麥當勞將從免費供應給選手的食物變成只可以限量供應,麥當勞限制每位選手最多只能點20份餐點。

大牌長龍的里約麥當勞 ©Joshua Partlow/The Washington Post

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在每天人潮絡繹不絕的情況下,麥當勞決定改善混亂排隊狀況,針對運動員和教練團等,限制每日最多只提供20份餐點,雖然這數量對一般人來說根本吃不完,但還是有不少選手希望能夠得到更多食物來飽足自己的胃。

古巴柔道選手歐提茲(Idaliz Ortiz)說:「基本上在那個選手村的食物都不是食物,所有場館都一樣。所以全世界的人都來這找吃的,於是我們就發現了麥當勞。」不只NBA的球員前來光顧,中國男籃隊更是天天報到。

平均每個用餐時段麥當勞的排隊人數至少50人以上,不論天氣好天氣壞,都影響不了選手的想吃的慾望,可見麥當勞再里約奧運上多受選手們歡迎。

有許多選手在社群網站上發佈他們吃麥當勞的照片,數量多得驚人,像是像美國游泳選手瑞安·洛赫特(Ryan Lochte)是眾所周知都知道他是麥當勞的熱愛者。他在北京奧運時幾乎餐餐麥當勞,最後拿了4面獎牌回家。

而牙買加閃電柏特也是麥當勞的鐵粉,他說他曾在北京奧運期間一天要吃掉100個麥克雞塊。

至於運動員在比賽期吃速食是否適當也見仁見智,有些選手選擇保持嚴格飲食守則,模里西斯共和國舉重教練莫尼恩(Jimmy Monien)則允許他的選手在比賽前吃麥當勞、賽後也不會限制,「運動員是不該這樣吃啦,但他們仍在量級範圍我就沒意見。」

延伸閱讀:「澳洲選手輸球洩憤   吃下8000多大卡慰勞自己」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