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ACE品牌特色賽事『黑馬半程馬拉松』,於每年秋冬之際固定舉辦,長期以來一直深受跑友們喜愛,今年黑馬以10/14在台北大佳河濱公園首場夜跑為開端,更將跑進大甲溪以南,接連於10/28高雄夢時代廣場、11/18台中中央公園舉辦兩場早安場!透過活動的參與,激勵並鼓舞跑者們始終心存正面能量,平穩堅毅地面對人生每一場挑戰,進而做一次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馬!
今年主題『成為黑馬的N百個理由』,不論你是想來一場自我挑戰,或是想以跑會友,SUPERACE想喚醒每一位跑者心中那匹潛力無限的黑馬魂,準備好,就上場!賽事組別包含適合菁英挑戰的21公里黑魔組,進階訓練10公里黑俠組,以及最受親子與初階跑者喜愛的4公里黑客組。賽事面則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從站點、時段、公里數、贈品等,讓跑者通通都有的選,選自己想跑的,選自己喜歡的,定義出一場屬於自己特色的黑馬。
而在眾多國際大品牌環伺的運動市場中,台灣原創品牌SUPERACE更是異軍突起的黑馬,在產品端尤重使用者經驗,每一屆的賽事紀念品兼具功能與設計並行,高設計感與高品質,總是深受跑友們推崇。今年一口氣設計出三款活動紀念排汗上衣,以及兩款運動專業跑襪,讓跑者選擇自己所喜歡的顏色及款式,不只活動當天穿著,更在往後的運動日常中都能持續使用。而原創特色款的『輕量折疊旅跑兩用袋』及『完賽大浴巾』,更是跑友圈內票選敲碗之第一名口碑款逸品!
站點特色方面,台北站可謂是最“Chill“的賽道,以大台北跑友們最熟悉的大佳河濱段為主場,感受夜間優美的基隆河沿岸景色外,更能輕鬆跑出最佳PB。前進至台中站,則從近期新起最具永續與創新精神的中央公園出發,環繞台中之肺來場“森”呼吸,再用雙腳跑上打卡熱點“科湳愛琴橋”,跑進中科人的上班路,可以說是最“忙碌“的賽道。而最有”海味“的賽道高雄站,從夢時代廣場出發,一路跑向光榮碼頭與高雄港,大港這次開跑不開唱,依山傍海跑進中山大學與西子灣,伴隨著海風等待大船入港!
SUPERACE更開始了一項特別的黑馬前哨計畫,派出精神象徵『黑馬特派員』跑進全台各大跑團,除了帶著好康幫你的團練補給加分,為努力訓練著的每一位團員加油打氣,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此平台讓更多人認識全台具有特色的優質跑團。有興趣參加此計畫的跑團,歡迎至SUPERACE粉絲團洽詢詳情,與黑馬一起以跑會友,期待未來有更多互相切磋、交流的機會!
品牌更不惜重本推出團報好康限定優惠!凡20人以上之團體,不限組別,每位跑友更多加贈一件『黑馬軍團背心』,而在6/15前報名完成之大型團體,再加碼回饋品牌購物金!另有多站點報名之折抵優惠,活動詳情請上伊貝特活動報名頁面。
一年一度黑馬盛會,號召全台北、中、南各路黑馬英雄好漢,三五好友們成群結伴,今年底,無論你在哪個城市,一起來享受一場台灣原創的優質賽事,與黑馬一同跑!起!來!
活動名稱:2023 SUPERACE黑馬半程馬拉松
活動組別:21公里|10公里|4公里
活動詳情:
台北站|10/14(六)16:00 大佳河濱公園(報名連結)
高雄站|10/28(六)5:30AM 夢時代廣場(報名連結)
台中站|11/18(六)5:30AM 中央公園(報名連結)
資料提供/SUPERACE
責任編輯/林彥甫
《運動訓練心理學月刊》刊登了一篇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潘泰雷蒙·艾克卡斯(Panteleimon Ekkekakis)博士的報導,他表示,越早遭遇撞牆的跑者越能享受跑步的樂趣。跨越撞牆的成就感會促使他們再次跑步,再次征服跑步中的困難。
當然,仍有很多跑者喜歡到最後體驗那種痛苦的感覺,但即使是他們豪不費力氣的完賽也是件好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遞減速率應用於平常練習中。
身為教練和運動心理學家的格雷格·麥克米蘭(Greg Mc-Millan)表示:「嘗試新的跑步方法或是適應一個新的地形都是相當困難的。當你落腳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給關節的作用力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因為你改變了運動它們的模式,所以會造成肌肉和關節的疼痛。此外,你的心臟正忙著為你的四肢供氧,你大口呼吸都是為了這個。」
「用間歇或跑走的方式開始,可以降低身體和精神上的緊張感。」哥倫比亞大學的運動心理學研究員瑪麗·榮格(Mary Jung) 博士說。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5分鐘(能跑多久就跑多久,只要你覺得可以不用停下來),接著再走路1分鐘。每次都把間歇跑的時間遞減1分鐘,所以若一開始用5分鐘,那麼之後依次用4、3、2、1分鐘,最後在兩次跑步之間只需要走1分鐘即可。最後走10分鐘,即可結束訓練。
持續練習後,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消失了,你可以以平穩的呼吸進入慢跑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跑者用間歇跑來持續提高速度和心肺能力。
哥倫比亞的生物工程學家也是跑步教練的尼奇·瑞特(Nikki Reiter)說:「很多間歇跑訓練都是做等長度、等強度的重複跑,但是我們推薦的是金字塔訓練。」重複跑的長度和強度從短到長,從強到弱,讓你的身體能夠不斷地調整,去適應變化。比如,你訓練了你的肌肉,增強提高配速的能力,然後再增加爆發力,這些都能在一個訓練裡完成。
但如果你是一位新手,或者在休息後回來,那建議先從「單邊金字塔」開始。意思是可先減少距離,但保持強度不變訓練,完成一組訓練後,若並未感覺到不適,一段時間後,即使再增加長度,高階跑者也能增速。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下面這些距離的重複跑、間隔1分鐘的恢復跑:1英里、1200米、1000米、800米、400米。停5-10分鐘。
如果你最近都沒做過速度訓練,那麼所有的距離都可以10公里的距離目標,做配速訓練(就是在跑的時候,不能連貫說出一句話的配速);如果你的程度較好,那麼也請依然從10公里配速開始,後面再逐漸增加。
麥克‧米蘭表示:選擇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配速跑,你的身體不但會被訓練到,還能更好更快地處理快速跑時劇烈呼吸時所產生乳酸。這樣你才能在身體不緊張、不僵硬的情況下加速。這些所謂的排乳酸跑,都是在你本身已經非常疲勞的時候進行的,所以當然會格外痛苦。然而,如果你在為提升速度或者快速跑步做訓練,那麼排乳酸跑更是不可缺少的。
當排酸跑越來越輕鬆時,你的備戰信心也會越來越提升(如果不是備戰,那麼你對自己跑步能力的信心也會提升)。保持信心去跑比賽是制勝關鍵,在賽前最後兩三週,你應該已經做完所有的核心訓練了,這時候很適合集中做一下排乳酸訓練,提高你最後幾分鐘在極度疲勞情況下的衝刺能力。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然後用排乳酸跑的配速跑2-4公里(或者是比你之前用這個配速跑過最長距離,短一點點的距離)。
最好找一個有下坡的地方,去完成最後艱難的部分,這樣比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太難了。
「大部分長距離跑是為了提高心肺能力,心肺能力是心臟為四肢供血的關鍵。」麥克米蘭說。無論你的心肺能力能支撐你跑3英里還是23英里,在疲勞時保持配速都是非常艱難的。但因為疲勞而大大降低配速就不只是速度或比賽成績的問題了,你還可能用了錯誤的姿勢,調動了錯誤的肌肉,然後給關節過分施壓從而造成運動傷害。我們並不是說長距離跑不好,但在超負荷時你要能即時停下來,以免受到後續的傷害。
作法:一周內跑一次長距離,跑完後走10分鐘當作恢復。如果一群人跑,那這10分鐘可以給你機會結交朋友。如果你是自己跑,注意每步都要紮實、平心靜氣。可以藉機感謝你的身體,希望這個好的狀態能延續到下一次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