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步
  • 跑10K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1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2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3
運動前後做這4招伸展 有效預防抽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2016-08-29
人物誌 跑步 路跑 專訪 減脂 故事

身為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大佳路跑團、大佳運動科技總經理,人稱的Q爸李國憲,在運動圈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長。大家對於Q爸的印象往往是運動發起者或是愛跑步的Q爸,但實際上的Q爸並非從小就愛跑步,工作20年後的他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明白運動的重要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Q爸的故事。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

Q爸來了!

工作資歷20年,每天10小時,假日當宅爸,體重103公斤是Q爸過去最經典的生活寫照。5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如以前舒服,跑遍了醫院也找不出原因,最後醫生只能夠建議他多運動來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理性的Q爸也明白自己不能在如此下去,因為他除了自己還有一個漂亮的太太以及一雙可愛的兒女。

Q爸來了

於是他選擇自行車作為起步的運動,只要一有空,他便會騎著他的小摺在台北遊來遊去,每到假日只要有自行車的賽事,定會看見他的身影。然而騎自行車是一個相當耗費體力的運動,與路跑比起要累得多。但體力超好的Q爸無論大小賽事,卻從不會因為某個比賽而癱倒在地,每次賽事結束後,他反而比賽前更有活力地在原地活蹦亂跳,也因此有了Q爸這個綽號,跳到最後,大家都知道Q爸來了。

無法克服困難,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眼看就快將台灣單車賽事參加完了,越來越喜愛運動的他,便開始朝向鐵人三項的賽事做練習。鐵人三項:游泳、騎車、跑步,很有勇氣的Q爸直接以台東活水湖51.5標鐵作為他人生第一場鐵人賽。平時就在訓練的騎車,對於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在軍隊時期曾被大量訓練過游泳的他,這個項目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容易得很!那麼,跑步呢?眼看只要過了10公里,就能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了,但卻也在這個項目他失敗了…雖然仍然有通過終點,但Q爸卻花了整整2個小時,才完成這10公里,這個時候他也深深了解到,原來跑步才是他心中的大魔王,若無法克服這個困難,他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鐵人Q爸 ©Q爸提供

一跑跑進全台北

自那天起,他開始努力練習跑步,下班後,第一個報到的地點便是操場。由於過去從未練習過跑步,於是沒跑多久,他開始覺得身體感覺不對,無論前進、跨步…等,總認為有哪個地方錯了。求知的他便開始上網搜尋國外有關於跑步的影片,因而學習到姿勢跑法這個項目,所謂的姿勢跑法便是利用前腳掌著地,讓速度可以更快。於是他帶著這個方式不僅跑遍整個操場,甚至跑到全台北,最高紀錄曾經多達一個月400公里的跑量。雖然如此,但這個跑法僅適用於體重較輕的人,若太重,反而會傷及骨盆。Q爸實現了這樣的例子,由於體重太重,沒跑多久,他不僅左腳姆指嚴重的拇指外翻,在開刀之後,也因為跑步的不平衡,轉而傷致骨盆,造成左邊的骨盆嚴重移位…

帶著滿身的傷痛,Q爸總算認清自己不許再這樣逞強,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雖然內心有著滿滿的不捨與不甘心,但過去身經百戰的他也懂得轉化這個道理。Q爸說:「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
 

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

運動是一個心靈放鬆的活動

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他也說,外國人最重視的就是員工心靈的舒壓,他們認為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達到完全放鬆的活動。或許當下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但出去動一動、流流汗,很快便會有了答案。雖然暫時不能跑步,但Q爸卻學會利用這樣的道理,轉化自己的心理,讓自己去嘗試更多過去沒有接觸過的運動。

除了跑者身分之外,他也喜愛擔任活動的志工與企劃。真武山超級馬拉松是跑者的共同目標之一,若你喜歡馬拉松,那麼這場絕對不能錯過。自2012第一屆開始,Q爸便參與其中擔任志工與活動規劃,直到2014年第三屆才親自出征,雖然很難,但卻也最快樂。他說:「真武山超級馬拉松就和田中馬一樣,讓人感覺馬拉松是備受歡迎的。」外國人最在乎的就是運動家精神,不管你用爬的還是走的到終點,所有的人依然會給你最熱情的掌聲,讚揚屬於你的運動家精神,比起城市馬拉松,在台灣的這塊土地上,這兩場馬拉松卻做到了,人多人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是否能共享這個時刻。

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完全放鬆的活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似時間排滿滿的Q爸,其實也會帶著兒子一起跑步。因為兒子也與他一樣,喜歡突破自己的體能,當讀書累了,兒子便會延續Q爸的精神,利用跑步當作舒壓的項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經常叮嚀兒女以及自己的話語,Q爸常與他們說:今天你成績進步了很開心,但是你有想過退步的人該怎麼辦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資格認為自己就是最好的,只有更好才有完全前進的動力,後面的人也能有足夠進步的空間。
 
談到未來,Q爸想持續朝百岳邁進,雖然過去已有征服過幾座高山,但是他說:「高山的領悟是這輩子永遠體會不完的。」當我們到達了海拔很高的山嶺,呼吸的空氣自然也稀薄,但是這份稀薄也告訴了我們人生有更多困難等著我們去挑戰、吸收,當你征服了,吸到的氣自然也就順暢了,「所以如果能,我會一直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Q爸說。

如果能,Q爸願意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科學網
運動科學網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2022-05-13
趣味馬拉松跑步運動部落知識

在各大國際馬拉松賽事中,時常見到率先越過終點線的跑者大多為非裔選手,特別是來自肯亞、伊索比亞的跑者們。過去至今,有許多研究從各種面向探討非裔跑者與傑出運動表現的關聯性,試圖從中找出關鍵的影響因素。本文整理研究指出,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普遍較高,搭配良好的跑步技術如虎添翼,使他們跑步時步幅較大、步頻較低,也降低能量消耗,這可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為什麼馬拉松賽場上都是非洲跑者制霸天下

2021 年國外的學者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招募了 4 個組別的跑者,分別為菁英和業餘非裔的馬拉松跑者與菁英和業餘亞裔的馬拉松跑者,各組皆為 5 人;菁英跑者的條件為全馬完賽成績 3 小時內,業餘跑者的條件則是無馬拉松經驗,且在過去一年無規律進行跑步訓練者,本次實驗分別比較地緣以及訓練經驗多寡對於跑步生物力學參數的影響。首先受試者會先進行 10 分鐘的熱身,接著會以每小時 12 公里(5 分速)的速度在測力跑步機上進行 3 分鐘的跑步測試,同時也會利用 3D 動作分析系統蒐集相關的實驗數據。

菁英跑者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較大

由下方的結果顯示(A圖),因菁英跑者與業餘跑者相比有更優異的肌力水準,所以菁英跑者能夠產生更大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換句話說,在同樣的一步當中,菁英跑者的身體能夠產生更多的力量進行推進,也因此菁英跑者有較大的身體質量中心 (Center of mass, CoM) 位移量;再者,雖然兩族群的跑者們觸地時間差異不大,但菁英跑者在跑步時的騰空時間較長,這也間接說明了菁英跑者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

延伸閱讀:跑步經濟性 - 跑步效率高低是這樣測出來的

跑步時的力學能轉換
跑步時的力學能轉換:A圖為菁英與業餘跑者比較;B圖為非裔跑者與亞裔跑者比較。縱軸為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橫軸為CoM的垂直向位移,虛線為平均下肢剛性,* 代表有顯著性差異 (資料來源:Gait & Posture, 84, 209-214)

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較亞裔跑者高

由上方的結果顯示(B圖),非裔跑者比亞洲跑者有較大的下肢剛性(綠色虛線斜率較大),而下肢剛性越高,表示越能夠把在跑步時儲存的彈性位能釋放出來。有趣的是,儘管非裔跑者有較高的下肢剛性,卻沒有造成較高的垂直負荷率,學者推論可能的原因為他們的著地角度較小,較傾向中前足落地為主(下圖),此外,學者也發現非裔跑者有較小的 CoM 位移量,因此綜合以上各因素,使得非裔跑者有較低的能量損耗。至於為何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較高,這部分尚未有明確的解釋,有待未來更多的研究釐清。

各族群著地角度比較
各族群著地角度比較,著地角度是依照腳跟與第一蹠骨連線和地面的水平夾角計算 (資料來源: Gait & Posture, 84, 209-214)

總體來說,非裔跑者的下肢剛性普遍較亞裔選手高之外,他們的優異表現也來自於良好的跑步技術,這樣如虎添翼的優勢,使得他們在運動時的步幅較大、步頻較低,因而降低了運動時的能量消耗。

因此,跑者們可以透過適當的訓練提升自身力量的輸出功率,延長跑步時的騰空時間,讓自己的每一步更有效率且更有力量,迎接更精湛的表現。

參考文獻:
Zhang, J. H., Chan, Z. Y., Lau, F. O., Huang, M., Wang, A. C., Wang, S., ... & Cheung, R. T. (2021). How do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geographical origin of a runner affect running biomechanics? Gait & Posture, 84, 209-214.

撰文/楊珮渝、相子元
*文章授權轉載自《運動科學》網站,原文:為什麼馬拉松都是非洲跑者的天下

延伸閱讀:
只要40分鐘! 衣索比亞冠軍運動員一週的跑步訓練課表
衣索比亞長跑冠軍都在用的跑山訓練秘訣-之字攻頂

/ 關於 運動科學網 /
 運動科學網

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實驗室裡,一群由相子元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全心投入運動科學研究,和你一樣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探索熱忱。

面對運動科學興起的熱潮,許多人想瞭解正確的運動資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 運動科學網持續更新經過科學驗證的運動知識與運動觀點。不論是創新產品、研究結果,甚至是專業理論,我們都會轉譯成簡單易懂的文字,讓讀者利用最短的時間瞭解運動的最新趨勢。

為了讓健康的運動觀念進入日常生活,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為了讓正確的運動知識提升生活品質,我們創立了運動科學網,我們致力於運動科學的研究,希望這些努力不僅僅侷限於學術領域中,而是讓熱愛運動的普羅大眾更健康快樂地運動。

分享文章

運動前後做這4招伸展 有效預防抽筋

2018-01-23
觀念伸展跑步知識庫訓練動作

緩緩地伸展肌肉或關節,能夠恢復柔軟性的伸展操,請於開始真正的運動之前和之後做。請當成運動前的暖身及運動後的緩和來做。在做肌肉體操及健走等運動之前,務必要先做伸展操,以放鬆關節及肌肉,讓運動時更容易。另外,伸展操對於消除運動時造成的肌肉疲勞也有效果。即使不是做真正的運動,把伸展操當成簡單的運動療法,跟黑澤式膝蓋體操一起培養為日常的習慣也很不錯喔。

尤其是高齡者突然會發生腳抽筋(小腿抽筋)的現象,肌肉硬化僵直就是原因。如果養成習慣做下半身的伸展操,腳就不會抽筋了。每天做伸展操,能解放身體讓它更容易動起來,還能讓心情也輕快,請務必把這當成每天的健康習慣來培養。

在運動的前後

運動前後做這4招伸展 有效預防抽筋

1. 運動前的伸展(運動前的暖身)

2. 運動(黑澤式膝蓋體操、健走或游泳等)
3. 運動後的伸展(運動後的緩和)

當成做黑澤式膝蓋體操前與後的運動療法

在做黑澤式膝蓋體操的前後,可以把伸展操也加進來一起做。

用來預防小腿抽筋

因年齡增長或肌肉疲勞等而容易小腿抽筋的人,可以藉此加以預防針對小腿肚及阿基里斯腱的伸展操會很有效果。

 1  小腿肚+阿基里斯腱

這裡要介紹伸展小腿肚及阿基里斯腱的伸展。因為可以防止腳抽筋(小腿抽筋)的發生,請養成習慣吧。

步驟1:面對桌子站好,保持讓腳跟貼著地板,並伸直膝蓋。
步驟2:腳前後分開約五十公分站立,手放在桌子。

步驟3:維持這個姿勢,身體慢慢地往前傾。前腳的膝蓋,緩緩地彎曲。
步驟4:後方的腳,腳跟緊貼著地板、膝蓋打直地往前傾,伸展到從小腿肚到阿基里斯腱的相關肌肉都覺得繃緊了似的。當覺得小腿肚伸展到了極限時,就靜止在該處並計數十至二十秒鐘,數完之後,先放掉力氣,緩緩地回復原本姿勢。

左右交替做相同動作,最少重複兩次以上。

Tips
這是能預防「腳抽筋」(小腿抽筋)的伸展操。左右交替做相同動作,最少重複2次以上。

 2  大腿前側

接著,是握著腳踝來伸展大腿前側肌肉的伸展。可以分成站立、側躺的兩種做法。

步驟1:單手扶在桌面上支持身體,另一隻手握著同側腳的腳踝舉到身體後方。
步驟2:腰伸直,手握住的那隻腳儘量往後方拉。
步驟3:當覺得大腿前側的肌肉被拉緊時,維持姿勢不動,計數十至二十秒鐘。數完之後,暫時放鬆力氣,接著再做一次。

左右交替做相同動作,最少重複兩次以上。

膝蓋會痛的人,請在不勉強的範圍內完成動作就好。

Tips
左右交替做相同動作,最少重複2次以上。

站著做有困難的人,請側躺著來做同樣的動作。側躺著做時,為了撐住身體,有一隻手要放在地板上。當把腳往後拉時,請注意腰部別過度後仰了。

 3  大腿後側

大腿後側的肌肉,稱為膕繩肌,是讓膝蓋彎曲的肌肉。伸展大腿後側的肌肉,也能讓肌腱及韌帶確實地獲得伸展。

步驟1:坐到地板上,兩腳盡可能分開。
步驟2:雙手的指尖交疊,摸著一隻腳的腳尖,緩緩地讓身體往前傾。如果可以,請將膝蓋保持著伸直狀態。可以感覺到大腿後側的肌肉被繃得緊緊的。
步驟3:身體前傾到極限,維持這個姿勢,計數十至二十秒鐘。數完之後,緩緩地回復原本姿勢。

左右交替做相同動作,最少重複兩次以上。

做伸展操時,兩個膝蓋都要保持伸直狀態,對此有困難的人,彎曲一側的膝蓋來做也沒關係,將上身緩緩地往膝蓋伸直了的那隻腳倒過去。

對兩個膝蓋都要伸直有困難的人,可以彎曲一側的膝蓋來做。

 4  軀幹前後

接著是作為身體中心的軀幹的伸展。電視或廣播裡的體操所教授的前屈及後屈運動,對於臀肌、大腿、腹肌都有效果。請不要猛然就彎下身去,盡可能緩緩地做。

步驟1:膝蓋儘量保持著伸直狀態,身體向前彎曲,像是要把雙手貼到地上去一樣。維持這個樣子,計數十至二十秒鐘後,緩緩地讓上身起來。
步驟2:接著雙手輕扶著腰,在不覺得疼痛及不勉強的範圍內,讓上身儘量往後仰。保持靜止,計數十至二十秒鐘後,回復原本姿勢。
這裡的前屈及後屈,重複做兩次。

雖說順著勁頭會比較容易動起來,但還是請緩緩地做吧。在前屈時,雙手不必碰到地面,讓身體後側的肌肉藉由前屈獲得伸展才是目的,所以請保持膝蓋不要彎曲。

Tips
如果膝蓋彎曲了,後側的肌肉就無法獲得伸展。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方言文化出版,  黑澤尚 著作《膝蓋痠痛,自己可以救:完全圖解 神奇三招輕鬆做,90%膝蓋不適症二周內痊癒》一書。學經歷有包括日本骨科學會骨科專業醫師、日本骨科學會認證運動專業醫師、日本體育協會認證運動專業醫師、日本關節鏡‧膝‧運動骨科學會名譽會員。著作等身包括有《消除膝蓋疼痛讀本》、《用和緩動作治療你的膝蓋疼痛》、《還能站、還能走,長期臥床者也能做的「腰腿體操」》、《掌握治療膝蓋疼痛竅門讀本》等等。

膝蓋疼痛多出自於退化性關節炎,一般療程是以「口服藥物」和「玻尿酸關節注射」為主,但這只能減緩疼痛,無法根除問題。黑澤尚醫師發明的「黑澤式膝蓋自療法」十分神奇,是一種「藉由肌肉體操促進體內『抗炎細胞激素』分泌,來抑制軟骨與滑膜的發炎,消除退化性關節炎疼痛。」

  若以較為簡單,一般人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說明,則是──
  ►►膝蓋的對症適度運動,讓發炎的軟骨、滑膜,在一定範圍內受到溫和力量影響
  ►►發炎型細胞激素逐漸受到抑制
  ►►軟骨組織的膠原蛋白與蛋白聚醣不斷產生,開始分泌「抗發炎型細胞激素」
  ►►發炎部位逐漸痊癒,疼痛感消失,關節產生安定效果

  因此,只要定期施行「黑澤式膝蓋自療法」,將可抑制膝蓋發炎、強化關節與減輕疼痛,更能有效預防症狀復發。

•更多方言文化出版《膝蓋痠痛,自己可以救》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健身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核心肌群
  • 跑5K
  • 跑步
  • 跑10K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