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1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2
奧運名將帶隊 美國田徑隊力拚十面獎牌
3
新手鐵人的賽前10週訓練課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2016-08-29
人物誌 跑步 路跑 專訪 減脂 故事

身為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大佳路跑團、大佳運動科技總經理,人稱的Q爸李國憲,在運動圈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長。大家對於Q爸的印象往往是運動發起者或是愛跑步的Q爸,但實際上的Q爸並非從小就愛跑步,工作20年後的他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明白運動的重要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Q爸的故事。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

Q爸來了!

工作資歷20年,每天10小時,假日當宅爸,體重103公斤是Q爸過去最經典的生活寫照。5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如以前舒服,跑遍了醫院也找不出原因,最後醫生只能夠建議他多運動來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理性的Q爸也明白自己不能在如此下去,因為他除了自己還有一個漂亮的太太以及一雙可愛的兒女。

Q爸來了

於是他選擇自行車作為起步的運動,只要一有空,他便會騎著他的小摺在台北遊來遊去,每到假日只要有自行車的賽事,定會看見他的身影。然而騎自行車是一個相當耗費體力的運動,與路跑比起要累得多。但體力超好的Q爸無論大小賽事,卻從不會因為某個比賽而癱倒在地,每次賽事結束後,他反而比賽前更有活力地在原地活蹦亂跳,也因此有了Q爸這個綽號,跳到最後,大家都知道Q爸來了。

無法克服困難,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眼看就快將台灣單車賽事參加完了,越來越喜愛運動的他,便開始朝向鐵人三項的賽事做練習。鐵人三項:游泳、騎車、跑步,很有勇氣的Q爸直接以台東活水湖51.5標鐵作為他人生第一場鐵人賽。平時就在訓練的騎車,對於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在軍隊時期曾被大量訓練過游泳的他,這個項目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容易得很!那麼,跑步呢?眼看只要過了10公里,就能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了,但卻也在這個項目他失敗了…雖然仍然有通過終點,但Q爸卻花了整整2個小時,才完成這10公里,這個時候他也深深了解到,原來跑步才是他心中的大魔王,若無法克服這個困難,他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鐵人Q爸 ©Q爸提供

一跑跑進全台北

自那天起,他開始努力練習跑步,下班後,第一個報到的地點便是操場。由於過去從未練習過跑步,於是沒跑多久,他開始覺得身體感覺不對,無論前進、跨步…等,總認為有哪個地方錯了。求知的他便開始上網搜尋國外有關於跑步的影片,因而學習到姿勢跑法這個項目,所謂的姿勢跑法便是利用前腳掌著地,讓速度可以更快。於是他帶著這個方式不僅跑遍整個操場,甚至跑到全台北,最高紀錄曾經多達一個月400公里的跑量。雖然如此,但這個跑法僅適用於體重較輕的人,若太重,反而會傷及骨盆。Q爸實現了這樣的例子,由於體重太重,沒跑多久,他不僅左腳姆指嚴重的拇指外翻,在開刀之後,也因為跑步的不平衡,轉而傷致骨盆,造成左邊的骨盆嚴重移位…

帶著滿身的傷痛,Q爸總算認清自己不許再這樣逞強,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雖然內心有著滿滿的不捨與不甘心,但過去身經百戰的他也懂得轉化這個道理。Q爸說:「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
 

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

運動是一個心靈放鬆的活動

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他也說,外國人最重視的就是員工心靈的舒壓,他們認為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達到完全放鬆的活動。或許當下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但出去動一動、流流汗,很快便會有了答案。雖然暫時不能跑步,但Q爸卻學會利用這樣的道理,轉化自己的心理,讓自己去嘗試更多過去沒有接觸過的運動。

除了跑者身分之外,他也喜愛擔任活動的志工與企劃。真武山超級馬拉松是跑者的共同目標之一,若你喜歡馬拉松,那麼這場絕對不能錯過。自2012第一屆開始,Q爸便參與其中擔任志工與活動規劃,直到2014年第三屆才親自出征,雖然很難,但卻也最快樂。他說:「真武山超級馬拉松就和田中馬一樣,讓人感覺馬拉松是備受歡迎的。」外國人最在乎的就是運動家精神,不管你用爬的還是走的到終點,所有的人依然會給你最熱情的掌聲,讚揚屬於你的運動家精神,比起城市馬拉松,在台灣的這塊土地上,這兩場馬拉松卻做到了,人多人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是否能共享這個時刻。

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完全放鬆的活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似時間排滿滿的Q爸,其實也會帶著兒子一起跑步。因為兒子也與他一樣,喜歡突破自己的體能,當讀書累了,兒子便會延續Q爸的精神,利用跑步當作舒壓的項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經常叮嚀兒女以及自己的話語,Q爸常與他們說:今天你成績進步了很開心,但是你有想過退步的人該怎麼辦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資格認為自己就是最好的,只有更好才有完全前進的動力,後面的人也能有足夠進步的空間。
 
談到未來,Q爸想持續朝百岳邁進,雖然過去已有征服過幾座高山,但是他說:「高山的領悟是這輩子永遠體會不完的。」當我們到達了海拔很高的山嶺,呼吸的空氣自然也稀薄,但是這份稀薄也告訴了我們人生有更多困難等著我們去挑戰、吸收,當你征服了,吸到的氣自然也就順暢了,「所以如果能,我會一直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Q爸說。

如果能,Q爸願意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奧運名將帶隊 美國田徑隊力拚十面獎牌

2017-08-22
賽事新聞台北世大運跑步話題

2017年台北世大運此次美國田徑代表隊星光熠熠,由短跑名將布瑞爾(Leroy Burrell)與傳奇選手劉易士(Carl Lewis)帶隊,以休士頓大學學生為主力組隊參賽,今天記者會上,布瑞爾喊出,相信選手實力,至少能為美國隊拿下十面獎牌。

美國田徑代表隊今天早上在台北田徑場進行首日練習,再由總教練布瑞爾、教練劉易士帶領其中3名選手阿爾曼(Valarie Allman)、小布瑞爾(Cameron Burrell)與瑞吉(Reggie Jaeger)出席媒體記者會。

奧運名將帶隊 美國田徑隊力拚十面獎牌

曾多次以選手身分參與奧運的布瑞爾與劉易士,都對此次台北世大運開幕典禮讚不絕口,布瑞爾透露,去年九月他們開始關注這項賽事,劉易士堅持一定要組隊參賽,對於學生選手而言,參與世大運能夠與各國選手競爭、接觸新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國際盛會。

奧運史上奪下九面金牌的劉易士也說,參加世大運對於學生選手而言,就像事先參與奧運一樣,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此次美國田徑代表隊成員年齡介於18歲至20多歲,由20多位休士頓大學學生與其他學校共同組隊參賽。

兩位教練在美國都有帶領田徑學生社團。劉易士認為,在代表隊就像個大家庭,教練與選手的關係就像父母與孩子,當選手有好成績,教練們替他們開心,有困難也一同承擔。他們希望,選手們此次來台參賽,不只帶來好成績,更能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

就讀史丹佛大學的阿爾曼,代表參加鐵餅項目,她笑說,自己兩年前參加過韓國光州世大運以及今年倫敦田徑世錦賽,每個賽事都有不同意義,像世大運這樣的綜合賽事,可以看見不同運動項目,學生選手們能聚集在一起,與各國選手交朋友,對於選手而言非常有幫助。

來自肯特州立大學的瑞吉則稱讚,對於台北世大運開幕相當印象深刻,將台灣文化呈現地淋漓盡致。他認為,在世大運可以跟各國精英運動員競賽交流,另外「身為一個旅客我很興奮可以多嚐嚐台灣美食。」他笑說,要拍下這裡吃到的食物、見過的風景,在網路上跟朋友們分享台灣的好。

劉易士也說,自己過去到許多國家參賽,他下定決心,每次出國比賽都要認真體驗當地文化、嚐當地美食,因此到每個國家都相當珍惜;他也告訴隊上選手,要讓台灣透過比賽認識最棒的美國文化,並在世界各國面前表現美國最棒的一面;不只為國家爭取最佳的成績,更得為田徑界作出貢獻。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新手鐵人的賽前10週訓練課表

2017-06-26
初鐵515跑步訓練游泳單車鐵人三項跑步動學堂

鐵人三項的魅力在於它的三項組成部分;游泳、騎車、跑步。就因為是三項不同的運動組合,於是想要對付這項挑戰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如果你對這幾項運動很陌生的時候。但若將這些項目拆解細緻的話,則在實行計畫的時候,亦會變得更加容易。
 
鐵人三項訓練就像建造一座新房子,在你要將第一件家具放進客廳之前,首先得將地基打穩。鐵人三項的道理也是,在準備短期比賽時,首先要考慮為成功奠定基礎的要素:適當的設備、充足的時間和有效的訓練系統。

新手鐵人的賽前10週訓練課表

以下是短期培訓計劃的基本藍圖,即使在最千篇一律的街區,每家的房子也略有不同,因為口味、風格和喜好各不相同。你的培訓計劃也是這樣,制定藍圖,使之適應你的生活方式,讓它為你工作,但記住不要忽視那些使你的訓練穩固、安全和能夠經受任何萬一的要素。
以下的三個基礎是在開始前,需先思考的:

參加元素:你選了好要參加什麼比賽了嗎?什麼地形呢?了解比賽細節和元素可以增強你的訓練能力。
正確的工具:不要被你需要的裝備所束縛。你需要一輛好騎乘的自行車、游泳衣、鐵人三項服、自行車安全帽和一雙像樣的跑鞋。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配備可以從中幫助你,比如心率監視器、功率表和GPS手錶,但是這些都還不是初學者最需要的。
指導:你可以選擇一個人訓練,但是若有一位教練從旁協助,他能帶領你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並使你在比賽日達到目標。

關鍵:建立一致性、有氧基礎,適應常規訓練以及學習如何使用裝備。
給初學者的提示:
1. 在必要時使用步行/跑步間歇,但隨著訓練的進行,增加跑步時間,減少步行休息時間。
2. 每小時喝6-24盎司的水。
3. 每個月第四周是恢復週。
4. 練習自行車可以在室內或室外,但建議是在戶外練習,尤其是面臨比賽的前幾天,一定要去戶外練習。
5. 如果可能的話,也建議在戶外跑步。
6. 確保自行車、安全帽和其他零件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7. 在戶外騎車時,隨身攜帶身份證和金錢。
8. 如果鍛煉超過一個小時,需攜帶大約200卡路里的營養補給。
9. 每周至少練習兩次為一個循環紀律。

第一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500公尺(約10-15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30分鐘。耐力:5-6 RPE,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600公尺(約15-20分鐘)
星期五:休息日
星期六:騎自行車45分鐘。
星期日:跑步25分鐘。

第二周

星期一:通常是一個恢復日;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600公尺(約15-20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40分鐘,耐力:5-6 RPE,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600公尺(約15-20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45分鐘。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日:跑步30分鐘。

第三周

星期一:通常是一個恢復日,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800公尺(約20-25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40分鐘,耐力:5-6 RPE,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1000公尺(約30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45-60分鐘。
星期日:跑步35-40分鐘(可以利用間歇訓練)

第四周:恢復週

星期一:通常是一個恢復日,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600公尺(約15-20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30分鐘,耐力:5-6 RPE,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600公尺(約15-20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45分鐘。
星期天:跑步25分鐘。

關鍵:增加力量 速度和強度

第五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800公尺(約20-25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45分鐘,包括在小山丘的練習,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800公尺(約20-25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60分鐘。
星期日:跑步35分鐘。

第六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800-1000公尺(約20-25分鐘)。
星期三:騎行車60分鐘,包括在小山丘的練習,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1000-2000公尺(約35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自行車45分鐘, 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天:跑步45分鐘 。

第七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800-1000公尺(約25-30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60分鐘,包括在小山丘的練習,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四:游泳 1200-1400公尺(約35-40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75分鐘,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天:跑步45分鐘。

第八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800公尺(約20-25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60分鐘。耐力,5-6 RPE。
星期四:游泳1000公尺(約30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騎自行車60分鐘。
星期天:跑步30分鐘 。

關鍵:最後的訓練和比賽週(如果你有更多的時間,您可以添加額外的訓練菜單)。

第九周:最後一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1200-1400公尺(約35-40分鐘)。
星期三:騎自行車60分鐘。耐力,5-6 RPE。
星期四:游泳1000-1200公尺(約30-35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自行車75分鐘,  短距跑步:10-15分鐘。
星期天::跑步40-45分鐘。

第十周:比賽周

星期一:騎自行車30分鐘。
星期二:游泳500公尺(約10-15分鐘)。
星期三:自行車30分鐘。
星期四:游泳500公尺(約10-15分鐘)。
星期五:休息。
星期六:確認比賽所有裝備。
星期天:比賽。

©triathlon.org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