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初學者入門運動—沙袋
1
初學者入門運動—沙袋
2
運動訓練後只補充蛋白質
重量訓練後只狂補充大量蛋白質並不會讓肌肉更快速成長!
3
高級肌力與體能(2)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初學者入門運動—沙袋

2016-08-30
知識庫 健身 運動器材 訓練動作 減脂

「沙袋」是常見又穩定性高的健身器材,它最大特色是在於它的組成屬於軟性的,不像一般器材都是一體固定的硬性器材,因此在拿取或使用時就得特別小心輕放在地,以免傷及地板,甚至砸傷他人等危險情況發生。

而沙袋的特性就是它是軟的,讓我們在訓練時不用擔心重摔的問題,操作的方式多為抱、提、背,方便性及難度其實都不高,整體來說沙袋相當好拿來做為運動器材。沙袋舒適性高且穩定性夠好,可以盡情地使用它作為鍛鍊身體的器材。

「沙袋」也被認為對訓練握力及核心肌群,有相當幫助,能達到訓練身體平衡、核心穩定等效果。

剛入門運動想嘗試沙袋的人,可以參考以下這5個基本沙袋的訓練動作。

 1  沙袋硬舉(Sandbag Deadlift)

深蹲姿勢把重心放在屁股上,膝蓋與腳尖同方向。背部打直,抓住沙袋握把後,腿部及背部同時出力,讓膝蓋伸直、身體挺直,注意起身過程背部應維持平坦。(重複10-15次)

Sandbag Deadlift ©翻攝Youtube
sand bag ©翻攝Youtube

 2  沙袋直拉(Sandbag High Pull)

背傾斜打直後屁股向後下蹲,抓住沙袋後,利用屁股及腿部站直的力量,順勢將沙袋往上拉,拉至下巴高度,這時手肘會向外展開。(重複10-15次)

Sandbag High Pull ©翻攝Youtube
Sandbag High Pull ©翻攝Youtube

 3  沙袋上搏(Sandbag Power Clean)

雙腳與肩同寬,背打直後屁股向後下蹲,抓住沙袋後,利用屁股及腿部站直的力量,順勢將沙袋往上拉,拉至胸口位置,準備伸出前臂接住沙袋,膝蓋配合微微彎曲,方便能讓你接住沙袋,這時手腕也會反摺向上。(重複10-15次)

Sandbag Power Clean ©翻攝Youtube
Sandbag Power Clean ©翻攝Youtube

 4  沙袋深蹲(Sandbag front squat)

把沙袋放置在上手臂後反手抓住握把。雙腳與肩同寬,向下以及往後坐,完成深蹲動作。(重複10-15次)

Sandbag front squat ©翻攝Youtube
Sandbag front squat ©翻攝Youtube

 5  沙袋側轉弓箭步(Sandbag Rotational Lunge)

雙手抓著沙袋垂直放鬆後,右腳先向後踩一大步,將沙袋向左擺,再用右腳的力量,將身體向上推站起,之後換腳繼續做相同動作。在做後弓步下蹲時,身體盡量維持中立,不要隨沙袋選轉而扭曲軀幹。(重複10-15次)

Sandbag Rotational Lunge ©翻攝Youtube
Sandbag Rotational Lunge ©翻攝Youtube

『延伸閱讀』:沙袋Sandbag:隨處可用的健身器材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重量訓練後只狂補充大量蛋白質並不會讓肌肉更快速成長!

2020-10-28
運動營養運動補給飲食方式重量訓練健身話題增肌

大家都知道蛋白質對於肌肉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然而,在運動訓練過後只補充大量蛋白質就可以嗎?其實,與單純攝取碳水化合物相比,結合部分蛋白質(每小時0.2–0.4克/公斤)與較少量碳水化合物(每小時0.8克/公斤)的餐點,已被證明具有同等或更有效促進糖原恢復的作用。

運動訓練後只補充蛋白質
重量訓練後只狂補充大量蛋白質並不會讓肌肉更快速成長!

這是因為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的化合物刺激了更大的胰島素輸出,進而加速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胺基酸被肌肉細胞吸收,進而促成的糖原和蛋白質的合成,並鈍化運動後皮質醇的升高。皮質醇會抑制蛋白質合成速率,並刺激蛋白質分解代謝,攝取蛋白質可以刺激肌肉合成,抑制蛋白質分解並促進阻力各耐力運動後肌肉中的正蛋白質平衡。

耐力型運動

最早證明運動後攝取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飲料的優點,來自1992年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進行的一份研究。他們發現,與僅含碳水化合物的飲料相比,含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飲料(112克碳水化合物,40克蛋白質),使糖原儲存量增加了38%。隨後的其他研究也注意到類似的結果。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測量2.5個小時劇烈騎行的自行車手在運動後4小時後補充碳水化合物飲料(80克碳水化合物,6克脂肪),與補充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混合飲料(80克碳水化合物,28克蛋白質,6克脂肪)的差異,後者呈現更高的肌肉糖原水平。

耐力型的運動該怎麼補充
耐力型運動採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飲料,可以減少運動後的肌肉損傷和肌肉酸痛。

巴斯大學和拉夫堡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一項聯合研究,與喝碳水化合物的飲料相比,飲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飲料後在後續運動表現要好得多。參與實驗的跑者經過4個小時的恢復期後,能夠跑更長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們每小時攝取了含有0.8克碳水化合物和0.3克蛋白質/公斤的飲料。

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研究人員發現,在高強度騎行後的2小時攝取碳水化合物,與攝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混合物的騎行者相比,後者不僅改善了第二天的耐力表現,還比只攝取單一碳水化合物的那些車手能夠多騎行63.5 分鐘。詹姆斯.麥迪遜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飲料還可以減少運動後的肌肉損傷和肌肉酸痛。

肌力型訓練

與單獨攝取碳水化合物相比,在肌力訓練後食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也可以提高恢復能力和肌肉蛋白質合成(MPS)。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校的研究人員指出,含有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和胺基酸混合物的補給飲料後,與提供相同熱量但僅含碳水化合物的飲料相比,運動員反應出來的蛋白質儲量水平更高。

肌力型運動的補給方法
肌力訓練後食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可以提高恢復能力和肌肉蛋白質合成效率。

據紐約伊薩卡學院的研究人員稱,與純碳水化合物飲料或安慰劑相比,肌力訓練運動後立即食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更能促進肌肉組織生長,以及加速糖原補給。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提供舉重運動員在運動後飲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又於隨後的24小時內量測,發現他們有更高的合成代謝激素(例如睾固酮激素)和較低水平的分解激素(例如皮質醇)。

加拿大研究人員也觀察到實驗參與者,在肌力訓練後,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能夠增加肌肉蛋白質的吸收。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一項研究綜述得出結論:肌力訓練運動後飲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飲料有助於增加糖原存儲,刺激蛋白質合成並抑制蛋白質分解。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高級肌力與體能(2)

2016-08-12
高階訓練徒手訓練訓練動作健身動學堂

在完成進階肌力與體能的訓練之後,還想要再挑戰更高級的動作時,可以藉由高級肌力與體能的動作,來增加練習的強度。在這個項目中,以進階肌力與體能的動作為基礎,再加上復合性的動作,來完成高級肌力與體能的訓練,請確保對於之前的訓練已經駕輕就熟時,再來嘗試這項訓練,以免受傷。

柔道式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比肩略寬,雙腳併攏,臀部抬高,並與背部、頭部成一直線。

STEP 2 正式動作
利用全身的力量,讓身體靠近地面,這時膝蓋微彎。

STEP 3 正式動作

整個身體順勢回到伏地挺身的動作。
讓身體繼續往前移動,並抬起上身。

STEP 4 重複動作

之後往反方向向後推回至準備動作。一組做8~10下,做2~3組。

五指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手部肌群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動作與一般伏地挺身動作相同,只是手部能用手指著地,手心始終保持離地


STEP 2 正式動作
保持手心離地,做伏地挺身動作,每組做6~10下,做2~3組。

拍手伏地挺身
鍛鍊肌肉群:上半身、手部肌群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比肩膀略寬,雙腳微微靠攏。

STEP 2 正式動作
做伏地挺身動作。

STEP 3 正式動作
用上半身的力量,將身體往上推,當身體達到最高點時,雙手拍手。

STEP 4 重複動作
上半身落地時,動作放輕,保持肘關節微彎,以免手肘受傷,動作完成後回到準備動作,一組做5~8下,做2~3組。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