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搬重物,不受傷!腰酸背痛沒煩惱
1
搬重物,不受傷!腰酸背痛沒煩惱
2
側睡、仰睡、趴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佐證的睡姿分析與實用建議
側睡、仰睡、趴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佐證的睡姿分析與實用建議
3
夏天水喝不夠多?除了會「慢性脫水」還可能罹患糖尿病!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搬重物,不受傷!腰酸背痛沒煩惱

2016-09-22
知識庫 保健 觀念 伸展 趨勢

像是搬運工人在搬東西時或著一般家庭主婦常常整理家裡,時常要把東西搬來搬去,長期搬重物會造成我們脊椎承受太多外在壓力,導致一些毛病會跑出來。

搬運 ©plus.google.com

而有時候搬運過程中,脊椎施力過度去折到、閃到、扭到造成脊椎「錯位」,最後腰椎逐漸氣血循環不良而產生肌肉僵化作用的氣血病變,因為肌肉缺乏氧氣的供給,造成乳酸的沉積使肌肉過度疲勞所致,而肌肉沒有適時得到放鬆將會形成肌肉纖維化,使韌帶逐漸鈣化,造成骨關節活動受限、酸痛、緊繃。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時常搬運重物所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背部以及腰椎酸痛,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搬運東西導致脊椎酸痛問題一一跑出來,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預防勝於治療,不然長期的痠痛將會一輩子跟著我們。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側睡、仰睡、趴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佐證的睡姿分析與實用建議

2021-08-12
運動恢復觀念保健知識庫

大部分時間裡,你可以控制自己向外人展現的個人特質,比如說話方式、服裝打扮和應對進退;也可以控管身體狀況,例如靠飲食、運動和生活習慣。不過,有件事可能超出你的控制範圍,卻能傳達出非常多跟你切膚相關的健康訊息,這就是你的睡眠姿勢。

側睡、仰睡、趴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佐證的睡姿分析與實用建議
側睡、仰睡、趴睡對健康有什麼影響? 有科學佐證的睡姿分析與實用建議 ©bruce mars on Unsplash

許多研究發現,人們喜歡的睡眠方式可以直接關係到整體健康狀況,例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從側睡中獲得益處,而背部有問題的人往往在仰睡時感覺較好。沒錯﹗你睡覺時身體最舒適的姿勢,可能顯現出你的健康情況,而且對於睡姿與整體健康關聯的論述,已有許多科學研究支持。以下是各種睡姿代表或適合的健康狀況。

仰睡、趴睡與側睡
仰睡、趴睡與側睡 ©mammothcomfort.com

側睡

優點:研究發現側睡通常對人體較好,能促進更好的消化、緩解打鼾,因為能改善母體和胎兒健康,對孕婦懷孕期間也相當有益。其他潛在的健康益處還包括:支撐脊椎、促進大腦健康、緩解下背痛、緩解胃灼熱。

缺點:側睡可能帶給肩膀壓力,並導致頭部和面部緊繃或疼痛。研究也顯示,如果患有腕隧道症候群,壓著手睡覺或彎曲手腕會使症狀惡化。

注意:專家們通常建議向左側睡比較好,因為向右側雖然會減輕你器官的壓力,但可能使胃酸倒流等消化道問題惡化,如果向左側能使胃保持在食道的下方,這樣胃酸就不會逆流到食道。

仰睡

優點:仰臥睡覺可以帶來的好處包括包持脊椎排列、減少緊張性頭痛、緩解壓力點和背痛、減少皮膚敏感者的痘痘或皺紋、降低嬰兒猝死症的風險。背痛的人對於仰臥睡覺應該很有感,有些人發現這姿勢可以減輕疼痛,而另一些人卻發現會加劇疼痛,這完全取決於個人。

缺點: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應避免仰睡,因為這個姿勢更容易阻塞呼吸道。

趴睡

優點:研究發現趴睡可能對打鼾和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狀況的人有益。

缺點:趴睡的弊大於利﹗這個姿勢會增加背部和頸部壓力,可能導致不必要的慢性背痛。

睡姿對脊椎的影響
睡姿對脊椎的影響 ©allstar

找到適合你的睡姿

睡眠品質當然不只取決於睡姿,不過能睡個好覺的人通常可以保持自己的睡眠方式,當你醒來後感到疼痛或疲倦,那就值得嘗試一個新的姿勢或是改變現有姿勢。

對側睡者的建議

側睡是最多人習慣的姿勢,不過承上,側睡會帶給肩膀、頭部、面部緊繃或疼痛,因此習慣側睡的人建議:
1. 選一個偏硬堅固的枕頭來支撐脊椎曲線,以及較能緩解壓力的床墊。
2. 在雙腿之間放一個枕頭,以支撐臀部和下背部。
3. 透過抱枕頭來支撐你的手臂。
4. 不要壓著手或彎曲手腕睡覺,以避免腕隧道症候群。
5. 喜歡側睡中「胎兒睡姿」的人,保持下巴和四肢放鬆,以防止麻木和不適。
6. 胎兒睡姿的人如果不想在緊繃和疼痛中醒來,嘗試稍微修改成「渴望睡姿」。

胎兒睡姿與渴望睡姿
胎兒睡姿與渴望睡姿

對仰睡者的建議

仰睡可以幫助平均分布你的體重,減輕壓力和疼痛,也幫助脊椎排列對齊。如果想更充分利用這些好處,可以做以下調整:
1. 在膝蓋下放一個小枕頭,幫助脊椎保持自然曲線。
2. 頸部下方放一個小的圓形枕頭用來支撐,可緩解頸部疼痛。
3. 使用楔形枕頭來抬高你的頭部,可緩解打鼾、過敏和胃灼熱等症狀。

對趴睡者的建議

通常不建議用趴睡睡姿,因為會導致頸部或背部疼痛。但是,如果你發現這個睡姿能讓你在最放鬆和舒服的狀態,可以做一些調整來保持脊椎排列、避免肌肉僵硬。
1. 規律地轉動頭部方向,以減少頸部疼痛僵硬的機會。
2. 選擇偏硬的床墊,以幫助調整脊椎病預防疼痛。
3. 使用薄而平的枕頭或是根本不用枕頭,以避免頸部疼痛。
4. 在骨盆下放一個枕頭,以避免背部疼痛或僵硬。
5. 調整為自由落體姿勢,減輕臀部和肩部的壓力。
6. 自由落體睡姿透過手臂伸向兩側來避免手部僵硬,不要將手壓在枕頭下。

自由落體睡姿
自由落體睡姿 ©Ala on Unsplash

總結

1. 如果你醒來後感到疼痛或不適,那就代表該嘗試改變睡眠方式,或是直接諮詢睡眠專科醫師。如果你每晚都睡得好,醒來後神清氣爽,那就別擔心你的睡姿問題了。

2. 網路上可見一些研究顯示,不同睡姿與你的行為方式、年齡、甚至教育水平都有直接關聯,但對於這些發現應該持保留態度,因為這些研究都屬於小規模並且是自陳報告,研究結果可能有偏差。

資料來源/GREATIS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夏天水喝不夠多?除了會「慢性脫水」還可能罹患糖尿病!

2019-06-28
生活觀念保健知識庫

每個人都知道水分是維持人體機能不可或缺的物質,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甚至比進食還重要。是否有聽說過:人可以不吃東西存活2~4個星期,但如果3~5天不喝水,讓體內脫水超過15%到20%時,就可能會死亡!然而不少疾病正是與慢性缺水相關,像是各種慢性疼痛、高血壓、糖尿病等。

夏天水喝不夠多?除了會「慢性脫水」還可能罹患糖尿病!

每人每天需要補充水分的量各有不同

我們常常聽到坊間針對每天應該喝多少水才健康的說法,但是從1500cc~3000cc的主張都有,連專業醫師的見解都不同,甚至還有醫師建議等渴了再喝就好。但其實還是要視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與健康狀況來決定自己喝水的量。就像一個健康的人與腎臟病患者需要補給水分的量就截然不同。就算按照坊間提出比較保守的1500cc的量來做標準,其實有很大比例的人每天喝水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算是把喝的含糖飲料、咖啡與牛奶等液體算進去都不夠,此時就會出現所謂的「慢性脫水」症狀。

每人每天需要補充水分的量各有不同 ©medicalnewstoday.com

慢性脫水與急性脫水症狀不同

當人體大量失血、嚴重腹瀉或大量流汗後,無法快速的補充血液和體液時,人體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急性脫水症,此時人體的溫度會下降、器官功能減慢、大腦陷入昏迷、精神波動降低,然而再長時間無法得到有效的緩解時,甚至會出現昏迷、死亡。但慢性脫水的過程極度緩慢,症狀表現極易與某些疾病的癥狀類同,讓很多不能正確補水的人誤以自己的慢性脫水症是一些疾病的表現。

脫水示意圖 ©maxim.com

慢性脫水的症狀有哪些?

水在人體中所占的比例平均為70%,而越是和生命直接相關的器官,其含水量就越高,像是大腦組織中所占的比例則高達85%。如果人體出現慢性缺脫水,就會出現很多症狀:口腔乾燥、皮膚缺乏彈性、頭暈目眩,疲勞無力、血壓降低、手腳抽筋,甚至會有便秘的現象。根據醫學專家發現,生命的各個階段都在不斷地吸收和排泄水分來維持基本的生命進程,如果攝入的水不足,各種廢物在細胞內不能很快被代謝出去,然而這些廢物在體內會日積月累,就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不少疾病正是與慢性缺水相關,像是各種慢性疼痛、高血壓、糖尿病等,當脫水程度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此外,慢性缺水也會影響大腦的工作狀態,造成反應遲鈍,無法集中注意力,影響人腦的正常思維和認知狀況。當身體缺水體重的1%~2%時,大腦神經元的正常活動就開始變的困難,短期記憶受損,視覺跟蹤能力減弱,注意力不集中;當缺水達到體重的2%~3%時,對大腦的認知功能就產生影響。

脫水時會造成頭痛、頭暈 ©hawaiipacifichealth.org

口渴千萬不要用人工飲料來替代補水

當身體因缺水出現疼痛訊號時,很多人的直覺反應往往是自己生病,所以立刻吃藥止痛卻不去補充水分,很可能會使身體機能更加惡化。然而除ㄌㄜ錯誤的用藥來解渴之外,很多人面對慢性脫水的改善辦法竟然不是喝水,而是用茶、咖啡、含糖飲料或酒精來當水喝,取代身體真正需要的水。這些人工飲品確實也可以補充水分,部份也有有益健康的物質,但同時也有很多脫水因子,這種脫水因子可以帶走體內的水,有時候喝了想上廁所,或是越喝越渴,卻完全沒有起到補水的作用,無法緩解慢性脫水的問題。

口渴千萬不要用人工飲料來替代補水 ©vinepair.com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MEDICAL NEWS TODAY、THE DAILY MEAL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