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大調查!台灣上班族健康隱憂: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
1
大調查!台灣上班族健康隱憂: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
2
乳酸堆積怎麼辦
產生乳酸堆積是努力運動過的證明?4種方式快速消除身體的不適感
3
代償作用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調查!台灣上班族健康隱憂:動最少、坐很久、不求好

2016-10-17
話題 運動生理 觀念 新聞 體適能

根據美商健康食品公司賀寶芙對亞洲11個國家進行「都會上班族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三大都會區上班族的運動與健康情形,在11個受測國家中運動狀況敬陪末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有73%的上班族每週僅運動一次或甚至完全不運動。而上班族久坐,每人平均更是高達6個小時以上,這些數值都是亞洲國家中最高的!更讓人所驚訝的是,居然只有43%的上班族想追求健康活躍生活!

2016亞太區都會上班族健康與生活型態趨勢大調查結果圖表 資料提供:賀寶芙

在台灣三大都會區中健身房的超過五百家,在商業區幾乎都有各類型的運動機構進駐,即便在如此方便的環境之下,多半的上班族依然沒有時間運動,不僅顯示現在上班族長期所存在的工時長、加班與企業文化的問題,更顯示上班族身體狀況的隱憂。

台灣的上班族,可為亞洲最忙碌的,接近46%的上班族每週有四到五天連午餐時間都沒有起身,就連午餐時間也是在自己的辦公桌前解決,長期久坐所帶來的病症與肥胖,不僅是上班族更是企業需要的注意到的問題,企業員工的健康與否,關係到企業未來成長的動能。

運動醫學專家胡立安(Dr. Julián Álvarez García)醫學博士呼籲大眾重視肌肉的重要性,長時間「久坐不運動」會導致肌肉減少和肌力減弱,甚至可能讓「肌少症」提早纏身,恐造成肥胖、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所以會建議上班族養成「肌肉生成術」,在辦公室每隔一小時或是一段時間,就必須起身活動身體,做伸展運動,幫助肌肉血管做韻律呼吸或是稍微走動一下,活動肌肉。

對於平常已經有運動習慣的上班族,除了關心運動次數外,亦要重視運動的「強度」,可以加強核心肌群與臀腿部肌群的訓練,長期久坐讓臀腿的肌肉逐漸喪失功能,不僅身型變得不好看,共容易產生下背部疼痛的問題。身體在做許多動作時需要由臀部發力,當臀部沒有辦法正確施力時,就會由下背部的肌群出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下背部的疼痛。

在調查報告中最令人擔心的則是,僅有43%台灣上班族想追求健康活躍生活,但有58%台灣上班族認為,若是公司文化鼓勵運動,會較願意去運動。如果企業開始帶領在公司也可以運動的企業文化,對於公司員工來說,這樣的機會可以讓更多上班族願意在下班後參加公司舉辦的運動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同事間彼此的感情,對於企業員工健康的幫助更是有益。

現在台灣許多公司也逐漸在培養這樣的風氣,無論是補助員工運動社團費用、在公司中設立簡單卻完善的健身房,以及與附近健身房合作,提供員工運動優惠的等等的措施,都能讓員工更願意在下班之後撥出一點時間運動。

希望藉由各界企業的參與,以及員工自發性的運動,讓台灣人的健康狀況可以獲得改善,只有健康的身體,才有打拼未來的本錢,各位辛苦的上班族朋友,即使工作在忙碌,適度地讓屁股離開椅子,小小的走動一下,不僅可以轉換上班時的鬱悶,也可以活動一下肌肉,藉由這樣小小的動作開始改變,生活就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2016亞太區都會上班族健康與生活型態趨勢大調查結果圖表 資料提供:賀寶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產生乳酸堆積是努力運動過的證明?4種方式快速消除身體的不適感

2021-12-07
肌肉痠痛運動恢復運動生理觀念運動補給綜合知識庫

運動或健身完隔天發現全身痠痛的你,是否也都認為這樣才算是有練到?甚至於還會強忍著這樣的不適感,且自我安慰的說:「昨天這樣的新練法還真的很有效!」,但也正在思考著今天是否該休息一天,讓肌肉好好的休息一下。但肌肉呈現的痠痛卻不一定是由乳酸堆積所帶來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將帶你了解何為乳酸堆積,並教你如何快速的擺脫這樣的不適感。

乳酸堆積怎麼辦
產生乳酸堆積是努力運動過的證明?4種方式快速消除身體的不適感

何謂乳酸

乳酸(Lactic acid)在肌肉細胞和紅細胞中產生。它是在某些條件下運動期間身體將碳水化合物分解為葡萄糖時形成,因此,當身體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時,就會產生乳酸,當氧氣濃度降低時也會產生,所以,通常在高強度的訓練過程中十分容易出現乳酸的情形。然而,乳酸是糖酵解(glycolysis)或葡萄糖分解的結果,主要是在氧氣不足條件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為乳酸的過程,此過程中伴有少量ATP的生成。這一過程是在細胞質中進行,不需要氧氣,每一反應步驟基本都由特異的酶催化。在缺氧條件下丙酮酸(pyruvic acid)則可在乳酸脫氫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催化下,接受磷酸丙糖(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脫下的氫,被還原為乳酸。

乳酸堆積的產生

剛剛上面有提到乳酸主要是在氧氣不足條件下,產生糖酵解(glycolysis)的結果。然而,在高強度運動訓練的過程中,身體肌肉細胞所需要的氧氣會比原本要來的高,進而導致無氧呼吸和乳酸堆積。但乳酸何時會產生?這將取決於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及體能,身體在運動後的過程中會適度的清除乳酸,但當它大量的產生時,身體將無法快速且有效率的排除大量產生的乳酸狀態。

高強度訓練的後遺症
乳酸主要是在氧氣不足條件下,產生糖酵解(glycolysis)的結果。

Snacking in Sneakers的RRCA跑步教練Chrissy Carroll表示,這樣的狀況通常都被稱作為高強度有氧運動的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但也要記住!進行所謂的力量行訓練,例如重量訓練這類的運動,也會發生乳酸堆積的狀況。

然而,當身體出現大量乳酸聚集的情況時,肌肉會感受到疲倦並可能出現無法有效的收縮,甚至於有些人會在運動和訓練的過程中,肌肉感受到明顯的灼燒感。

乳酸堆積是壞事?

你是否也認為乳酸堆積是不好的產物?在國外有些專家確認為乳酸的產生實際上有助於肌肉在劇烈運動時延緩疲勞,並協助利用儲存在線粒體中的能量。Carroll表示,一般人都認為肌肉痠痛就是乳酸堆積的原因,其實,乳酸堆積並不是運動訓練後24-48小時內會發生的延遲性肌肉酸痛,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何消除乳酸?

跑步教練Carroll表示,適度的降低運動強度以及從活動中安排休息和深呼吸,可能都是在運動期間清除乳酸的有效方法。另一種消除乳酸的方式,就是在運動後採取積極的恢復運動模式,例如瑜伽、散步、騎自行車或利用按摩滾筒進行放鬆等等,都可以有效的清除體內堆積的乳酸。

跑步消除乳酸
適度的降低運動強度以及從活動中安排休息和深呼吸,可能都是在運動期間清除乳酸的有效方法。

2015年發表於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上的一項研究報告「高山滑雪運動員在跑步之間進行的上坡主動恢復對血乳酸濃度和疲勞的影響」指出,進行主動恢復訓練的滑雪運動員,能更快速的排除體內的乳酸,並完成更多的跑步距離。

因此,想要快速消除體內乳酸你可以嘗試看看下列這4個方法:

1.將隔天的運動強度降低。

2.適時的讓身體肌肉休息。

3.運動過程中進行深呼吸。

4.採用主動式的低強度運動。

按摩滾筒消除乳酸
除了降低訓練強度之外,也可以採用常見的運動按摩滾筒來排除乳酸。

ACSM-CPT的Jenna Braddock表示,乳酸會產生肌肉所謂的疲勞感,將可以透過訓練獲得有效的改善,同時,她也建議適度且逐漸的增加訓練量、強度和持續時間,以避免快速產生乳酸堆積的問題。另外,也可以透過β-丙氨酸補充劑延緩乳酸的堆積,但要服用之前請先洽詢專業教練或運動營養師。

資料參考/verywellfit、NIH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代償作用

2016-05-12
健身觀念運動生理話題

在健身中時常會聽見「代償」與「借力」,這兩個名詞聽起來很相似,可是功能性卻與問題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代償」原本是身體裡的一種保護機制,當身體有部分肌肉無法正常運作時,會藉由其他的肌肉,進行「暫時性」的幫助運作,「代償」作用應該是在身體恢復之後就應該消失的,可是當我們在運動時的動作或是姿勢錯誤,就會讓「代償」運動一直介入正確的運動狀態中,若是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況,輕則會肌肉酸痛,重則可能造成受傷。

運動時,人體會有「主動肌」、「拮抗肌」以及「協同肌」彼此互相配合,「代償」就是在運動時,應該要正確的使用「主動肌」做動作,因為姿勢或是動作上的問題,不但沒有正確的使用到「主動肌」來運動,反讓「協同肌」這種輔助性的肌肉來完整介入做完整的動作。

就像在做握推的時候,正常情況之下「主動肌」是胸肌,「協同肌」是三頭肌,當「代償」作用發生時,沒有正確的使用「胸肌」出力,變成「三頭肌」在施力。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時,不但沒有正確的訓練到「正確」的「主動肌」,反而「過度」運用到了「協同肌」。一旦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之下,會對「協同肌」產生過大的壓力而受傷。

然而「代償」並不是不好,他比較像是特效藥,是人體在在危急時候的一種生存機制,當身體狀況不佳時,適度的代償介入,可以幫助克服狀況,而不是一直在使用這樣的「特效藥」狀態來幫助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所以代償不是不好,只是在於他出現的時機點。

代償跟借力,你有先搞清楚嗎?

參考資料
1.《運動健身知識家》,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2.《運動生理學》,新文京出版公司 (2014)
3.《肌力訓練解剖學》,合記圖書出版公司 (2015)
4.《肌力訓練圖解聖經》,旗標出版公司出版 (2015)
5. LiQua Fitness-代償人體的雙面刃
6. 醫學百科-代償作用​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